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555章

枭臣-第555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冷秋见张晏、刘直二人脸色惊惶,知道他们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但他一时也迷糊起来:鲁王到底在不在淮东手里?要是在,淮东为什么突然派林续文秘密进江宁上劝进表;要是不在,为何不是顾悟尘上劝进表,偏要林续文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过来?
    岳冷秋脸带迟疑的说道:“淮东能以国事为先,老夫甚为佩服,老夫也认为宁王殿下贤良明德,堪当鼎定朝纲、中兴我朝的重任……”
    听岳冷秋表态,张晏稍稍放心,但岳冷秋刚才的举动不得不让他多留一个心眼,说道:“先帝杳无音信,宁王连月来茶饭不思,夙夜嗟叹;今日知先帝之亡,更会伤心欲绝,恐怕不会答应我们的劝进……”
    “事不宜迟,迟则生变,”陈西言说道,“宁王有孝心,是臣民表率,但是此际,我们做臣子应劝宁王以国事为先,以免节外生枝……”
    陈西言这么说定是暗指鲁王之事,而淮东又表明拥立宁王的态度,岳冷秋决定将话挑明了说,直接问林续文:“昨天陶春从清河传来信报,我还没有来得及进禀宁王,清河信报提及先帝投水及晋王、秦王被俘之事,单单梁太后、鲁王从南路突围,音信全无。有人称太后与鲁王逃进了山东地界,林大人你在津海督战,可有耳闻?”
    后知后觉的张晏、刘直这时候才知道所有的问题出在哪里。
    梁太后、鲁王往南路突围,要么进入梁家控制的区域里,要么就进入青州控制的区域里,在崇观帝几个侄王里,鲁王比宁王的地位差不太多了。青州是东阳林顾系控制的地盘,要是林顾与梁家联合起来拥立鲁王为帝,这局面就棘手了……
    难怪岳冷秋看到林缚的劝进表诧异淮东会拥立宁王!
    “太后及鲁王确在青州,甚至还有先帝遗诏在身。淮东以为先帝遗诏已难辨真假,但先帝生前遗愿,立宁王在江宁继位的心思是明确的,国难当头,当以国事安靖为先,遂仓促拟就劝进表,要我带来面呈宁王!”林续文说道。
    岳冷秋、张晏、刘直都是在官场浸淫了半辈子,林续文话说得简单,但背后的凶险,他们全然能理解——梁太后及鲁王实际控制在顾嗣元的手里,顾悟尘想要做拥立大臣,然而仅靠顾家想拥立鲁王,力有未逮,遂将淮东与梁家都拉上来,顾家父子却没有想到林缚转身会将他们卖了个干净
    岳冷秋、张晏、刘直三人心里骇然:林缚的心好狠!
    三人当然不会认为林缚是以大局为重,在他们看来,鲁王给顾氏父子抓在手里,拥立鲁王的好处自然是给顾氏父子占了大头,而淮东与梁家只能跟着分怀羹——对淮东来说,得到的好处,也许不会差,但要冒很大风险,毕竟拥立宁王的人不是吃素的。反过来,淮东把顾氏父子卖了个干净,坚定的拥立宁王,一样有拥立之功,所要承担的风险反而降低了。没有淮东的支持,顾氏父子与梁家就算有遗诏在手里,也闹不出什么花样来。
    想到这里,岳冷秋心思大定,朝陈西言作揖道:“我与张大人、刘大人去见宁王殿下,是不是麻烦陈阁老领着林大人去请程兵部……”
    程余谦就是一个墙头草,恰恰他又掌握着江宁城内外主要守军。淮东的态度明确,说服程余谦就简单了,只要将程余谦拉过来,拥立宁王为帝的大局就确定下来了。
    “好,我们分头行事,我与林大人去请程兵部!在宁王府汇合!”陈西言兴奋的说道。
    陈西言当然兴奋了,他本来已经打定心思退居幕后了,没想到林续文带着林缚的劝进表会第一个找上他——他就从一个给遗忘到庙堂之外的老人,一下子给林缚这封劝进表给带进江宁政局的中心舞台上来。
    顾悟尘失势甚至给逐出江宁都是有可能的,真正有资格追逐相位的也就那么几人。
    除尚书左右仆射为首辅、次相外,还有黄门侍郎、尚书左右丞等副相之设,一朝通常可设四到六个相位。虽说以首辅、次相最为重要,但副相的权柄仍然要比六部尚书重。
    林续文带着林缚的劝进表过来,有拥立之功,又有守津海之功,虽然无望首辅、次相,但副相少不了他一个。
    程余谦、岳冷秋、程余谦、王添、王学善、余心源等都是新相的候选人。
    虽说为拥立一事,大家媾和到一起,等立帝之事尘埃落定,以往看淮东不顺眼的、视淮东为敌的,依旧会恢复原样——在政/治上,决定彼此关系的永远是利益。
    除拥立新帝外,淮东还要考虑宁王登位以后的局面。
    程余谦能力太差,让他做首辅的位子,只会将局势搞得越来越踏糕,不符合的利益。
    岳冷秋与淮东之间的仇怨最深,而岳冷秋此时心机深沉、野心也大,让他做首辅,淮东以后会头疼得要叫娘。
    虽说陈西言与淮东也不投合,早年在曲家事上就结下很深的仇怨,但陈西言这人有一桩好,就是对元氏比其他人都要忠心——陈西言代表吴党,吴党作为地方势力的代表,手里掌握的武备却又是最弱的,从这种特性出发,吴党也将天然的希望江宁政权能够彻底稳定下来。江宁政权越稳定,淮东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跟空间,陈西言做首辅才是最符合淮东利益的。林缚在劝进表里,直接将这点挑明了。
    陈西言对元氏忠心不假,但他的功利心也重,突然间有望相位,叫他如何不兴奋?
    当然,陈西言也是有资格做首辅的,要不是当年给林缚摆了一道,他已经进京顶替陈伯信为相了。
    岳冷秋这时候也没有争首辅的心思,政/治无非是妥协,比起淮东联合梁家、顾家父子拥立鲁王,眼前的局面比想象中要好得太多。
    首辅的位子先让陈西言占着,陈西言将有七十岁了,也没有几天好折腾。
    程余谦本也不是会节外生枝的人,他以江宁兵部尚书位拥立新帝登基,不管拥立谁,都少不了他的好处,他也是最不想节外生枝的人。
    程余谦虽然品性不算好,也没有太多做事的魄力,但做官做到这一步,人不会愚蠢,淮东的态度明确下来,他再迟疑不决,拥立之功就没有他的份了。
    岳冷秋与张晏、刘直三人到宁王府将事情的曲直跟宁王解释清楚,陈西言、程余谦及林续文随后就过来了。
    宁王元鉴武也是一身冷汗,在此之前虽说他心里很焦急,但没有想过会有别人来跟他争帝位,更没有想到在青州已经酝酿了这么大的危机。
    林续文将林缚的劝进表从怀里掏出来献上,宁王等不得刘直帮他拿过来,一箭步离开蟠龙雕花椅,将本该呈给他一人看、实际却先给陈西言、岳冷、张晏、刘直、程余谦等人先看过的劝进表接过来,激动得手都在打颤!
    “林家是朝廷的忠臣,大忠臣,大大的忠臣,孤没有看错林家……”宁王嗓音因激动变得又细又尖,跟刘直说话声音似的,让人听上去滑稽可笑,这时候站在堂上的却没有人笑他,或为一朝天子,或为阶下囚,只是这一线之差,换了谁知道真相残酷如此,都难以心情平静的。
    按说淮东上劝进表,宁王要借口自己才德欠缺而坚决的推辞掉,待诸臣三番四次的上劝进表之后,他才勉强其难的接受进劝,授意其他人准备登基的事情。
    只是事情到这一步还有变数,一向都讲究礼制的陈西言,也认为当前最紧要的是将大义名份先定下来,也不管宁王根本就没有谦让的意思,与程余谦、岳冷秋、张晏、刘直等人一并走到堂前跪下来劝进:“国事危急、山河破碎,家不可以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惘天下臣民之苦,早登大宝,鼎定朝纲……”
    '  '
第90章 劝进(二)
    (第二更来了,兄弟们再努力一点点,今天的红票很有希望破一万二啊!)
    八月初六的清晨,江宁城里下了细雨,给江宁酷热的暑夏天气带来一丝凉意。
    顾悟尘不动声色的起床,到书房写了几个大字,但心里仍有按捺不住的烦躁,青州那边已经拖得太久了——崇观帝生死不明,这边最多也只能拖四十九天的孝期,等正式拥立了宁王为帝传昭天下,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心里越是烦躁不安,顾悟尘越是要自己冷静下来,在图大事之前不能乱了阵脚,对林缚他自认为还是看得比较透的,有野心有手段有决断,不应该放过这个机会。
    马朝这时候走进来,说道:“宁王府派人过来,要大人去宁王府一叙……”
    “哦!”顾悟尘愣怔了一下,难道今天就要议拥立之事?心里难免又焦急起来,他冷静下来又想:没有遗诏,依制只能由有声望的大臣劝进,宁王才能在江宁继位登基,按照规矩,宁王总要推辞三五次,只要山东将消息封锁得严密,再拖上十天八天不成问题。
    不过真要是劝进,他这边不应该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也许只是一般的召议。
    想到这里,顾悟尘心思又稍定一些,吩咐侍婢给他拿来绛紫色蟒袍公服换上,马朝也备好车马,送他去宁王府。
    车到宁王府前,顾悟尘就感觉出气氛的不一样来,宁王府朱红大门两侧一长溜的拴马石柱悉数停满车马,
    车马多无标识,但是官看官,扈从认得扈从,赶车的马夫、车夫也有自己的圈子。
    顾悟尘坐在车厢里,骑马随行的马朝以及坐在马车前的赶车老张,在眨眼间的工夫里就将停在宁王府外的车马大半指认出来,说给顾悟尘听。
    不管是赋闲的,还是正当权的,江宁四品以上的官员,大多数都聚到宁王府来了。
    顾悟尘暗暗心惊,蹙着眉头,这气氛实在令人难安,将马朝唤到车窗跟前,压着声音吩咐了几句,就让马朝带了两名随扈策马离去;顾悟尘照旧下了车,从踏马石下来,站在那里整理袍袖,让一名扈从跑过去递拜帖。
    陈西言正在门厅这边候着顾悟尘,看到马朝等人策马离去,心里冷笑:没有淮东军的支持,青州军、梁家都远在淮泗之北,仅靠区区江宁水营还能搅出多大的浪花不成?
    “顾大人!”陈西言提着袍襟走下台阶迎出来,眼睛微微眯着,挤出很深的皱纹来,作揖道,“我远远看着像是顾大人的马车,原来顾大人也给宁王召来议事了?”倒好像就比顾悟尘早一步撞见似的。
    “陈公!”顾悟尘还礼道,陈西言是与汤浩信同辈份的人,不管背地里刀光剑影斗得不亦乐乎,但遇见还是要执晚生之礼,却对陈西言今日所穿的一身簇新蟒袍又惊又疑……
    陈西言致仕将近十年,虽然一直都不甘寂寞,但都是以清流领袖的身份藏在幕后活动。虽说陈西言有穿蟒袍公服的资格,但这些年有谁见过陈西言在公开场合穿过公服?
    这当儿,又有两辆马车给扈从簇拥着赶来,看架式身份不低,陈西言、顾悟尘也不忙着往里走,就站在台阶下等候,却是沐国公曾铭新与永昌侯元归政前后脚赶来……
    元归政眼里也是又惊又疑,看到这么大的场面,他几乎能肯定是今天要议废立、对宁王进行劝进,但看顾悟尘的神色,对此也是措手不及……
    元归政爵位虽贵,但无实权,劝进这种事瞒着他很正常,但顾悟尘身为兵部左侍郎,不要说对淮东、青州、东阳三支强军的影响,本身就直接掌握江宁水营,劝进之事怎么可能不事先跟顾悟尘透风?除非岳冷秋等人有十足的把握不怕顾悟尘这个变数!或者说岳冷秋等人已经听到什么风声,要强行推动策立之事?
    “宁王竟然也劳烦曾老国公出面了?”陈西言走前搀住曾铭新的胳膊,以示亲热。
    曾铭新狐疑的看着陈西言身上簇新的蟒袍,又看了看顾悟尘、元归政两人脸上的惊疑,他就算不知道梁太后、鲁王之事,但拥立之事拖这么久没有决定下来,江宁城里什么谣言都有,他也敏锐的感觉到今天气氛的异常,压着声音跟陈西言说道:“国难当头,陈阁老你要做这定海神针,可不能闹出什么大乱子!这局面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乱不了,老国公你就放宽心,”陈西言笑着轻道。
    曾铭新相信陈西言是老谋成算之人,而且他今日穿着蟒袍公服出场,这背后要有什么勾搭,陈西言必然掺了一腿,比起岳冷秋、程余谦那几个不靠谱的,曾铭新在这时候也更愿意相信陈西言。
    听陈西言信心十足的这么说,曾铭新就暂且将心里的惊疑按下,也不多问什么,跟着一起往宁王府里走。
    顾悟尘、元归政也只有硬着头皮一起进去,穿堂过屋,到议事堂,议事堂里挤满了人,刘直与宁王府卫营指挥使谢朝忠就守在前厅门口,谢朝忠身穿甲衣,手执短戟,堂前堂后,布了许多甲卒,要比以往议事严密得多。
    刘直看到陈西言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