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听了庄梦蝶的话略显尴尬,昨天晚上在袁宝儿的舱中听她弹琵琶,本来想赖着不走,结果赖到最后还得离开,这就是袁宝儿的厉害之处,三言两语就能让你无言以对,看来是个谈判高手的苗子。
苏州离南京并不太远,为了更好的体会一下老百姓的生活,我们一行人在常州就下了船,本来是个晴朗的天,再走些时候就能到常州住店,结果是走出船没到一刻钟,从东南方飘来乌云下起了“抽疯”雨,好在下雨的时候前面有座关帝庙,等我们进来避雨后陆续也进来二十几个人,不是赶路的行人就是挑着货的买卖人,还有一个学究打扮的读书人,大家在庙里一边避雨一边咒骂着这该死的天气。
关帝庙是个小庙,香火早已经破败,勉强能遮风挡雨,三十几个人挤在庙里,那个气味非常的难以描述,人分三六九等,像庄梦蝶这样养尊处优的人就很难承受这样的环境,被这个味一熏都快昏过去了,其他人多少还好一些。
雨似乎越下越大,就在庙中众人惆怅的时候,外面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接着在庙外停下了十几匹马,估计也是来避雨的,庙内的众人都这般猜想,同时看看已经容不下人的小庙,看来是没有避雨的地方了。
等这些人走到庙前,庙内的人们都推翻了刚才的猜想,因为这是一队官兵,自古以来哪有民不怕官的道理,已经有人收拾东西准备给官兵腾出避雨的地方,免得遭受意外的损失。
为首的军官看看没有空地的关帝庙,眉头就是一皱,他紧赶慢赶还是没找到避雨的地方,看来是注定要挨浇了,他对着庙内的众人一抱拳,“诸位乡亲不必劳动,请在庙内避雨吧!”说着,他回身跟手下的兵商量几句,士兵们开始在关帝庙对面用砍来的树枝搭起来一个临时的避雨场所,人可以继续赶路,马匹实在是不行了,否则他也不会在此搭个临时窝棚。
关帝庙里的人看着对面忙活的官兵,大多数都有些发傻,包括我在内,我还没有自信到能调教出这么好的兵来,不知道他们是谁的部下。
深受触动的还有其他人,那个学究打扮的人很是热情的招呼那个带头的军官过来,过了好半天,那个军官见临时窝棚效果不错后才来到关帝庙,庙内虽然没有地方,但一个人的地方还挪的出来。
学究冲军官一作揖,“某乃宁化李世熊,不知将军贵姓?”
李世熊话一出口,弘光帝身边的庄梦蝶就是一声惊呼,出身世家大儒的庄梦蝶听说过李世熊的事,听闻他十五岁童试第一,十六岁入县学,十七岁参加乡试,但因为他的文章不合考官胃口,所以在崇祯年间他九次科试第一,但六次乡试落榜,所以就产生了终身不仕的念头,隐居在深山之中,没想到今日会在一庙之内避雨。
我听庄梦蝶小声说了这个李世熊的事后也有些替他感到不平,九次县试都是第一,可一到乡试就落榜,除了吏治**之外还能怎么解释,由此可见崇祯在位的时间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出了窟窿。
军官赶紧回礼,“我哪里是什么将军,老先生言重了,我叫李辰,咱们还是本家,我不过是个芝麻大的小官而已。”
李世熊不以为意,“李将军,刚才为何不进来避雨呢?出去重新搭个棚子岂不费事,这里不是有现成的关帝庙嘛?”
李辰摇头一笑,“老先生不常出门吧!或者说诸位很少见到我们这样的兵,我们并不是衙门里的官兵,而是大明皇家陆军的一员,隶属于李定国将军的麾下,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云贵的异族,所以很多人都以李定国将军的姓作为自己的姓,至于为何不进来避雨,因为皇上有训,为兵者当以国以民为重,如果我今日将诸位撵入雨中,得到的是暂时的舒坦,可很有可能因此丢了脑袋,这是我们当兵律历中的一条,凡是违背者不管身居何职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李大帅说了,这就是纪律,就是他违反了纪律,也有皇上制裁他……!”
我听着李辰的话觉得牙根发酸,我什么时候说过这些话啊?我自己怎么不知道,难道是谁知道我路过此地要给我演戏嘛?不像啊!
李世熊确实很少出来走动,听了李辰的话惊愣了一会,“好,好,说的不错,以国以民为重,天子,就是天下人之子啊!皇上能知道这一点,大明中兴有望,老啦!不走动走动,这些事还真不知道。”
李辰一笑,“您老还老?还不到五十吧……!”
“不知将军要向何处去?”我冷不丁插了一句,李辰说他是芝麻大的官,我看不像,这样的谈吐最起码也得是个千户以上的将官。
李辰依旧微笑,“事关机密,恕难奉告,还望兄台谅解。”说着,不禁看了看宛如金刚铁塔的梁氏弟兄,“哎哟!这么一聊天还晴了,诸位,告辞了。”其实外面还下了毛毛细雨,但跟刚才比可以说晴天了。
李世熊看着李辰等人跨马远去,他长叹一声,“江山,终究还是靠人来治理啊!”
“老先生就是宁化李元仲吗?真是久仰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我从庄梦蝶那里得到李世熊的一些资料,对他也心生怜悯和好感,忍不住前来搭话。
李世熊赶紧回礼,“哪有什么大名,都是一些人相互吹捧罢了,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我一愣,一路被人叫着老爷,这一声公子把我叫的年轻不少,“晚生崔杰,南直隶人,对先生的才学早就听说过,晚生有一言相劝还希望先生能听得进去。”我那一口河南味的话已经改的差不多了,“先生屡试落第,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今年正好是大比之年,先生何不再试试呢?”
李世熊一愣,他对官场厌恶至极,可今天这个军官的一番话让他心活不少,再试一次?“公子的话我记下了,如果真如那位将军所说,倒是值得一试。”
说话间外面已经真的放晴,关帝庙内的人都走了,李世熊对弘光帝一作揖转身告辞,梁荣也随后去城内找车辆来接弘光帝等人,道路已经泥泞不堪,庄梦蝶等人绝对是走不了了。
“我没想到一落脚就遇到一个江南名士,还真是巧合啊!”我看着李世熊的背影说,“不知道他会不会找回信心来。”
庄梦蝶和袁宝儿都笑了,袁宝儿笑着说,“江南除了稻米多,丝绸多,再就是名士多,如果乘船船翻了,不用数,船上肯定得有一个名士,在江南,名士遍地都是啊!”
袁宝儿说的不假,江南自古以来就是才子的摇篮,明末又是名士泛滥的时候,多少都跟江南沾边,名士二字还真有点不值钱了。
我听着二女的话有些不顺耳,恰巧梁荣找来车辆,众人登车进了常州城,等到了店房住下,我马上就和梁甫出去了,我得让阴士勋查查这个李辰是什么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天地会的势力已经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天下第一大帮会,有点规模的城镇都有天地会的据点。
我找到天地会在此地的头头,用暗号表露出比他更高的身份后,马上把我的意思传达到天地会的最高首脑阴士勋的手里。
“少爷等一等。”我和梁甫刚出这个据点,后面就追来一个人,我扭身一看,竟然是阴士勋,他怎么跑到这来了?
阴士勋就在据点内,接到手下递来弘光帝的任务后马上猜到来的人就是弘光帝,出来一看果然不假,“少爷,我们里面谈。”阴士勋又把弘光帝接了回去。
“我不是说让你在苏州等着就可以吗!你怎么跑到这来了?”我事先告诉过阴士勋让他在苏州等我就可以,没曾想他到这来了。
阴士勋一笑,“我总是放心不下,有我在少爷身边总是要好一些,我怎么说现在也混成老江湖了,有些门道比梁氏弟兄要明了一些。”
我一想阴士勋的话也有道理,我们这些人都是不大和老百姓接触的人,刚才庄梦蝶的样子我看的很清楚,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庄梦蝶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你说的有道理,我这次出来除了看看之外,就想跟你见识一下白莲教等帮会。”这也是我让他在苏州等我的原因。
“少爷果然有先见之明,现在白莲教非但没有壮大,有些入教的教徒已经要退出了,因为他们大多有吃有喝,俗话说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一样都不缺,哪会接着给帮会卖命啊!像天地会这样发饷银的帮会,全国也找不出一个来。”阴士勋在弘光帝提出南巡后就猜测到皇上可能要对白莲教开刀,现在看来他算猜对了。
我点点头,“那是天地会的规模比较小,现在才两万人不到,朝廷能在暗中补贴一部分,天地会自身又有赚钱的买卖,几年下来想必天地会也有了不少积蓄,其他帮会就没这么稳妥的生存机制,大多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主,喝粥的时候还是居多的。”相对于将近十万之众的白莲教,天地会虽然有实力但却无法和白莲教比数量,但质量的良莠就反过来了,白莲教真要和天地会硬碰,估计它打不过根基深厚的天地会,问题是找不到白莲教的核心,光打掉外围组织有什么用呢!
第一八五章 天宁寺白莲现踪
阴士勋见弘光帝终于把白莲教的事情摆到台面上,他马上把历年来对付白莲教以及江湖帮会的心得抖露出来,“少爷,江湖帮会说到底就是为了钱,白莲教同样如此,没有银子谁也拉不开场面,自从白莲教存在中央银行的三十多万银元被朝廷没收后,白莲教算是学乖了,再也没往中央银行存过银子,另外白莲教秘密控制的几个盐场和贩运私盐的渠道都被天地会报告给朝廷,几年下来白莲教和一些以此为生的帮会几乎不再沾染这些行当,有的开始转行做贸易,有的规矩起来做正经生意,也有继续投身绿林做无本生意的,像白莲教这样的大帮会多少什么行当都沾边。”
这些情况阴士勋每年都跟我汇报过,“几年的时间,白莲教的核心成员一个也没抓到,不能不说他们很有本事,核心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要是能在白莲教内部打开一个突破口该多好啊!”
阴士勋和弘光帝提过,也曾经让人混入白莲教企图打入白莲教的内部,可派去的那些人到现在还为白莲教跑龙套呢!因此阴士勋判断白莲教的根基很深,他们的核心成员几乎都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否则也不能好几年都不补充新鲜血液,“像这样流传上百年的秘密道门自有他们生存的门道,但我相信只要摸准了一点,那么这个看似滴水不漏的堡垒肯定会崩溃的比其他帮会还快,也不大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错,这几年我们忍而不发就是等待着这个机会,希望出来一次能亲身体会一下所谓的江湖生活,不知道能不能遇到某位大侠!”我笑看着阴士勋,“既然你提前到这了,告诉王铎,有特殊的事情让他通过天地会传给我吧!今天我就不在你这住了。”我和梁甫离开据点,阴士勋送出了很远才回去。当阴士勋走进去后,一个偷看着这一切的人飞快的跑了。
知名古刹天宁寺雄踞常州东门外,前面是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后面是林木茂密的深山。入夜后,天宁寺的最后一层大殿灯火通明,在禅堂内坐着一个胖大的和尚,大概五十多岁,两道眉毛似剑,让人看起来不怒自威,在他两旁坐着八个人,他们都不是和尚,有的像是员外,有的像是买卖人,多数都是怒目横眉的家伙,一看就知道不是善茬子。
“大师,我负责监视天地会已经几年了,这次跟踪的这个人肯定是天地会的骨干成员,上两次盐场的事情和几次天地会火拼,我都看见了他的身影,如果能把他拿下,就可以问出很多天地会的事情。”靠近和尚,做员外打扮的人说着。
员外对面的虬须大汉首先赞成,“对,老子看天地会早就不顺眼了,每次都是他们找茬,今天也让天地会知道知道我们的厉害,大师,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现在就去把他做了。”
“阿弥陀佛!”大和尚一念佛号,虬须汉立即老实下来,“尔等不可鲁莽造次,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教主让贫僧主持江南事务,诸位没有异议吧?”大和尚看了一圈,每个人都不敢跟他对视,和尚甚为满意,“天地会这几年发展的很快,隐隐已经成为江湖第一大帮会,能有今天这个局面,不是幸事,纵观天地会几次与我教冲突都占上风就可见天地会的总舵主非平常人,而且天地会和官府的关系非常之好,作奸犯科之事也做的非常隐秘,这一点比我教强上许多,你们看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