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316章

辽东钉子户-第316章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你马上贴告示,就说我们抓到囤积居奇的黑心商户,缴获粮食全部平价售出。所有家产全都用来买粮食,平抑物价!”
    “妙啊!”
    张恪说完,毛一鹭就拍起了巴掌。
    老百姓抢购粮食就是因为惶恐害怕,这时候拿徐家祭旗,正好能安抚民心。虽然徐家存粮不多,可是拿出来出售,正好化解百姓的疑虑,增加对朝廷信任,可谓是一举多得。
    “国公爷,您这招一出,怕是苏州就要安宁下来,我也能松口气了,这几天差点把卑职吓死!”
    毛一鹭欢天喜地,可是张恪丝毫没有欣喜。
    东南的世家大族要是这么容易就屈服了,还不如挨个跳江死了算了,省得浪费粮食。
    可以想见,徐家倒台之后,他们一定会更加疯狂地报复,手段也会更隐秘,更高明。不过张恪一无所惧。几天下来,他已经彻底想好了一整套应对方案。
    这一战,要彻底干掉东南的大户,从此将东南的经济命脉捏在手里。从辽东,到山东,再到东南,辽东的兵,山东的人,江南的粮食和银子,完美融合在一起,张恪手上的力量就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礼,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军阀!
    来吧,让本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花招!
    粮食危机到了第八天,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开,徐家因为参与黑市交易,囤积居奇,被查抄了。
    昔日威严高大的徐家大院,正面的围墙都被推到,隔成一个个售粮点。从府邸里搬出一袋袋的大米和面粉,倒进木槽之中。
    “大家都排好队,徐家的粮食有的是啊!都不要急!”
    没了围墙阻挡,里面的雕梁画栋都在眼前,再加上成堆的大米白面,老百姓的恐慌都变成了对徐家的怨恨!
    “国公爷做得太好了,徐家早就该查抄了!”
    “杀了他们,杀了黑心贼!”
    ……
    官兵押着徐中良从人群外面经过,听到这话,徐中良眼前一黑,吓得昏死过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风暴在扩大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苏州城的百姓仿佛把一辈子没经历过的事情,一次全来了。
    先是粮食短缺,粮价飙涨,接着朝廷限售,就连徐家都被查抄了。百年的世家,名誉毁于一旦。
    在查抄徐家之时,抄出了大量和海商往来的书信,还有徐家从事走私的账本。
    这可不是张恪栽赃嫁祸,更不是抹黑的谣言,而是实实在在的罪证。
    徐家掌控大量的桑田,最初只是卖生丝,后来就发展成了织丝绸。苏州的丝绸绝对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工业品,不管是大明,还是西洋人,都对光滑绚烂的丝绸着迷。
    由于市舶司手续繁琐,过程缓慢,还要被朝廷的官员敲诈勒索,因此很多沿海大户就自行偷偷联系西洋商人,甚至掌握商船队,直接从事走私。
    徐中良就是靠着走私生意,给徐家捞取了巨额的好处,才获得家族欢心,掌握了大部分生意往来。
    如今徐中良,还有账本都落到张恪手里,这可是送到眼前的鱼肉,不狠狠咬几口,实在是对不起这些日子受得怨气。
    “徐中良,本爵不问你在苏州干了什么,就凭你海外走私的事情,本爵定你一个通倭的罪名,不为过吧?到时候不光是苏州,就连华亭的徐家祖宅本爵也能一起查抄了,把你们家的男丁都送到辽东挖矿,至于女人嘛,细皮嫩肉的,正好分给本爵的属下。他们虽然是武夫莽汉子,但是还懂得怜香惜玉,会好好对待的!”
    鬼才信呢!
    徐中良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处七房姨太太被带到辽东,分给一群胡子拉碴的粗鄙汉子…那个画面简直太美了,根本不敢想象!
    不光是妻妾,还有自己的女儿,想到这里。整个人儿都不好了。可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又能如何!
    “平辽公,小人知罪了,不过苏州的事情小的不敢推诿,可是小的的确只是小虾米,无非跟着别人摇旗呐喊而已。求您给徐家一条活路吧,小的给您磕头了!”
    脑门砰砰触地,转眼一片刺眼的暗红。
    张恪冷笑一声:“徐中良,如果你真是幕后黑手,本爵早就宰了你。何苦跟你废话!”
    有门!
    徐中良猛地挺直身体,大声说道:“国公爷,小的从此之后,就是您的走狗,让小的做什么就做什么,绝无二话!”
    “呵呵呵,想给本爵当狗的人多了,你还不够格!”张恪轻蔑地说道。
    霎时间徐中良脸涨得通红,又羞又臊。恨不得钻进地缝里。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转眼之间他又恢复了神色,恭恭敬敬说道:“国公爷,小的眼下不配给您当狗。可是小的一定努力,争取早日有当狗的资格!”
    此话一出,百年世家的威风荡然无存,这些本来就是虚名。什么都不如活下去重要。
    “好啊,有这个觉悟就好。”
    张恪笑道:“你马上给华亭的本家修书一封,让他们拿出十万石粮食赎罪。本爵就暂时放过你们通倭之罪。”
    十万石,没听错吧!
    徐中良瞪大了眼睛,他不是肉疼,而是欢喜!
    对于别人来说,十万石不是小数目,可是对于徐家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不值一提,分分钟就能拿出来。
    徐中良甚至怀疑张恪口误了,傻愣愣地盯着。
    “怎么?不想拿出来?”
    “想,想,小的这就去写信。”
    手下人把徐中良带走,屋中只剩下方崇文,他眉头紧锁,不时偷眼看看张恪。
    “是不是觉得要的太少了?”
    “卑职斗胆猜测,国公爷这么做肯定另有目的。”
    张恪笑道:“那好,你就说说,本爵有什么目的?”
    方崇文理了理思绪,试探地问道:“国公爷,卑职以为您不想这么快结束苏州的粮食危机,相反,您要把战线拉长。是不是要牵出更多的牛鬼蛇神,然后一网打尽!”
    “哈哈哈哈!”张恪听完之后,仰天大笑,透着十足的欣赏。
    “你说的不错,这些日子我已经下了几十道命令,辽东方面由唐毕和沈岳负责,京城和天津是邓文通和刘希伟,在山东徐治和朱庆斌,在金州是吴伯岩和李旦。成立了应变调度系统,各方通力配合,筹措运输粮食物资。若是本爵想,半个月之内,至少能运五十万石粮食,苏州危局顷刻可解!”
    张恪自信地笑道,他的确有这个底气。经过多年的战争考验,辽东是整个大明动员能力最强的地方,加上有李旦和包士卿等人的船队,随时随地,可以把辽东,甚至朝鲜,日本的粮食运过来。
    所以说江南的大户发动粮食攻势,他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只要拖过去了,张恪就能轻松碾压他们。
    面对有完整体系,强悍动员能力的军阀,别说百年世家,千年世家,就算是万年的乌龟也不过是一个纸老虎。
    方崇文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位国公爷的强烈自信,江南的大户选择和他为敌,绝对是瞎了狗眼。
    “国公爷,您手上有足够的筹码,却要查抄徐家,让他们出粮食,是不是想制造您已经山穷水尽的假象,诱使大户们出更多的银子,投入更多的力量?”
    “没错!”
    张恪笑道:“前十几天,是我们被动应付,接下来就是看他们耍猴戏了!你立刻安排好人手,不只是苏州,各处都要仔细盯着,把大户们的举动搞得一清二楚。”
    “遵命!”
    ……
    粮食危机进入第十五天,连续两个好消息传来,第一是华亭的徐家向朝廷进献十万石粮食,平抑物价,首批粮食已经运到了苏州。第二是山东巡抚徐治从藩库之中调出八万石粮食,从运河南下,送往苏州。
    这两个利好消息传到了苏州,粮价应声而落,从八两一石,立刻跌倒了六两五,原本急于买粮的百姓也观望起来,想要看看粮价会不会继续下降。
    可是就在一切转好的关头,更要命的消息传来,临近苏州的松江府粮价暴涨到五两一石,随之而来,扬州,镇江,杭州的粮价也开始暴涨。
    而且这一轮涨价不光是粮食,绸缎棉纱也跟着涨价,上等丝绸突破二十两银子关口,接着食盐涨价,茶叶涨价,锅碗瓢盆,笔墨纸砚,凡事用到的东西全都跟着涨价,而且价钱是一天三样,越来越多的商铺挂出了售罄的牌子。
    更大的风暴才刚刚开始。(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 决战时刻
    伴随着鸡鸣,苏州城从睡梦中醒来,这些天来百姓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早早前往粮行前面排队,生怕晚了一步,全家就要饿肚子。
    当大家到了售粮点的时候,往常挂在旗杆上,写着“限售”两个字的木牌消失了,堆积如山的米面可以敞开购买。大家伙不由得欢呼雀跃起来,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双手合十,不停地念阿弥陀佛。
    噩梦一般的日子总算是过去了,苏州城又要正常了!
    带着美好的愿望,扛着一袋袋的粮食回家,头上是晴朗的日头,照得人人暖洋洋的,别提多舒服了。
    ……
    “哼,一群愚夫蠢妇!”
    茶楼雅间里面传来一阵轻蔑的冷笑,叶永鑫非常喜欢坐在茶楼的最高处,要的就是俯视苍生的感觉!
    他确实有这个本钱,因为胜利已经不远了!
    张恪查抄了徐家,只是要了十万石粮食,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经过他们仔细分析,无外乎两个结论。
    第一是张恪是个土包子,以为十万石粮食已经不少了,足以应付眼前的危局。取消限购,敞开卖粮就是证明。
    第二是张恪不想得罪死大户,下手留情,给大家伙回旋的余地。
    不论是哪个原因,都证明张恪还是个笨蛋,看不清楚形式的糊涂虫!
    双方到了这个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谁敢低估大户们的决心,就等着碰的头破血流吧!
    叶永鑫看了半晌,收起小扇,微微一笑:“张大国公,要不了多久,你就会知道,谁才是江南真正的主人。走着瞧吧!”
    果然,经过半个月的搏杀,大户们似乎已经看透了张恪的本事,他的确比寻常的大明官僚更精明,手段也更厉害。
    不论是限购,还是果断查抄徐家,都让他们眼前一亮。可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接下来就该看他们的表演了。
    很快一封封密信从苏州送出去,从南直隶。到浙江等地,出现了疯狂的采购大军。他们挥舞着手里的银票,柴米油盐,绫罗绸缎,只要是生活必需品,他们就大肆的囤积。有多少买多少,运来多少要多少。
    从各地来的商旅刚刚进入南直隶境内,货物就被抢购一空。价钱比寻常还高了两成,贩运的商人顿足捶胸。恨自己没有多运一点。
    几天时间,粮食店没了粮食,绸缎庄没了绸缎,盐铺没了盐。凡是生活必需品,价钱都打着翻的往上涨。
    不同于被张恪严格管制的苏州,松江,扬州。杭州等地官府基本上瘫痪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百姓们怨声载道。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根本不清楚局面,物价就飞了起来,这也未免太坑人了!
    吃不到食盐,力巴们无精打采,买不起粳米,小孩子只能啃硬面饼子,想要办喜事的新人跑遍了全城,竟然买不到丝绸红布……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仿佛一夜回到了开国时,百姓们都仿佛陷入雾中,摸不清头脑。
    周围的城市全都出现恐慌,这股强烈的惶恐自然又传回了苏州,而且势头比起上一次更加凶猛。
    购买粮食的队伍再度排出去老长,徐家的十万石粮食撑了不到七天,就宣布告罄。随即又听说平辽公从军粮之中拿出了两万石,平抑粮价。
    这已经是平辽公第三次动用军粮,百姓们除了感激国公爷爱民如子之外,更多的都是惶恐!
    军粮能有多少,只怕要不了多久就没了。
    苏州城中,再度上演总动员的戏码,家家户户都派出人手,加入抢购大军。这一次不光是粮食,其他一切日常必须的物资,什么油盐酱醋,布匹绸缎,笔墨纸砚,鸡鸭鱼肉,全都不放过!
    百姓们就仿佛疯了一样,往日里要再三讨价还价的东西,现在眉头都不皱一下。银子在手里时间长了烫手,着了魔一般,必须早早花出去。
    在百姓的背后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只要他们抢购什么,什么就上涨。
    短短三天时间,原本压下去的粮价重新蹿起,黑市每石粮食一举突破十两大关,结果还是有价无市。
    ……
    经历过粮食风暴的文人后来描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还心有余悸,全城的物价飞涨,寻常人家早就吃不起酒席,只能到街边小摊吃面条。而且吃的时候都要三口两口吃完,生怕价格又涨了。
    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好好的物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