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356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356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并不着急,反正这种贸易,往往是用年度来计算的,急不在一时。
    反正除了出口,内需才是更重要的市场。
    江南纺织业能够今年大爆发,还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其中之一是这些年杨潮不断扩军,而出于扶持大作坊的目的。基本上军队的订单都是交给大作坊生产的。这鼓励了一大批作坊扩张产能。松江府有千架纺织机的大作坊已经不下于十家。
    另一个原因是整体经济稳定,也就是基本盘是好的,江南本就是一个大市场。杨潮毕竟制造了大量的货币,白银紧缺形成的经济影响比过去小多了,市场比过去活跃多了。稳定、活跃的市场,这就是最好的市场,是生产最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三个原因,正是湖南的恢复。让江南多了这个传统的大市场。
    湖广一直以来都是江南产品的最大市场之一,徽州人几乎垄断了汉口贸易,汉口码头甚至被称作新安码头,新安就是徽州的古名和别称,徽商也被称为新安商人。
    湖广的食盐、丝织品、棉织品基本上都是江南提供,而他们则向江南提供大米和木材,清军占领期间,湖广被从江南市场中割裂了,可是从去年孙可望等人收复湖南开始,湖南这个大市场就恢复了过来。而且压抑了好几年的需求十分强烈。
    湖南人口数百万,虽然经历战争璀璨。但是需求是不变的,一经跟江南沟通起来,顿时就爆发出旺盛的需求,甚至在很多方面,湖南的生产破坏从另一方面产生了市场,比如湖南人需要重建家园,他们需要木材、砖瓦,同时又有大量的失业劳动力,这时候经营木材的徽商很容易就驱动这种需求。
    他们招募大量的劳工进山砍伐湖广大山中的木料,少部分供应湖南本地,大多数反而运往江南,同时向湖南出售大量的食盐、纺织品等。
    经济在内需、外贸的拉动下,形势一片大好,前九个月就让杨潮收获了三千万两税银,还有剩下三个月按照估计还能收到至少五百万两,总共三千五百万两银子,比去年足足多了一千万,这说明经济在今年已经全面复苏,而且增长的潜力巨大。
    杨潮又打算出售四千万两的债券,来满足这个市场充足的货币需求,那么今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七千五百万两,除了五千万两的军费开支,一千多万两的各项行政开支,最后还可能有一千万两的盈余。
    放在以往杨潮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盈余的,肯定会临时决定让各地修修路等,但是今年他必须留下,因为明年就要发动北伐,他需要大量的积蓄来应对。
    如果要北伐,就像今年被清军猛攻一样,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至少要支出五千万两,以现在的情况,明年应该能够达到这样的收入,可是有备无患,军事上第一考虑的总是安全问题。
    而且一旦跟大西军势力达成了北伐的协议,弄不好杨潮还需要支援这只军队一些军粮,反正杨潮不愿意看到他们北伐的时候,通过抢掠作战,那样北伐成功了,北方也就没人了。
    孙可望和李定国如果加入北伐,他们的兵力恐怕不会少于三十万人,以杨潮军队的标准,一个士兵每年五担军粮外加一担肉食,以现在的物价不会少于二十两银子,这还不算运费,要是水军运力紧张的时候,雇佣民船运输怕是还得增加额外的五两成本。
    一个兵从宽考量,得二十五两军粮消耗,三十万人可就是七百多万两,这就占去了一千多万余额的一大半了。
    所以该卖的债券,在不影响市场的情况下,继续卖,该储蓄的军粮继续储蓄,今年的目标是一千五百两盈余,外加两千万担粮食储存。
    就在杨潮广积粮的同时。
    已经派去了高规格的谈判代表远赴云南。
    孙可望派出代表吴逢圣、李定国的代表龚彝,小皇帝派了首辅大臣文安之,杨潮则让许四男参与,四方在昆明会谈。
    会谈内容主要有三项:
    第一是希望李定国放回忠于孙可望的嫡系人马和大将。
    第二是希望朝廷允许孙可望回到贵州。
    第三是大西军和杨家军联合北伐。
    第一项就很难达成协议,人马问题太敏感了,谁都不想抓到手里后还放出去。李定国收编了孙可望的余部后。将这些人马区别对待。让很多人都心寒不已,纷纷暗中联络孙可望。
    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如此,原本还对清军采取攻势的大西军,因为这种人心不齐,战斗力大大降低,结果让吴三桂完全压制住,将李定国打到了缅甸去。
    杨潮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因此极力主张不损伤北伐力量。让各自的人马归心,让李定国的归李定国,让孙可望的归孙可望。
    李定国态度十分激烈,认为这是杨潮在压制他,摆开了不友好态度,甚至在滇桂边境开始部署军队。
    许四男针锋相对,告诉李定国,杨家军有百万大军,湖南、广西就不少于二十万,随时可以攻击云南。李定国不怕,但是小朝廷怕了。文安之从中安抚,大家都是抗清的力量,都是忠于朝廷的,不要自相残杀。
    连小皇帝都出面安抚了李定国一番后,李定国才勉强接受了放孙可望旧部归于孙可望,但是在贵州问题上却决不妥协。
    认为放孙可望回贵州,等同于在卧榻之侧放一头豺狼,小朝廷完全支持李定国的观点,他们也不想看到孙可望在回到贵州后向云南发动攻击。
    文安之表示,既然是齐心合力北伐,那么何苦争地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都是天子的,大家都是替天子守土的,切莫有割地自雄的念头。
    一番交涉之后,许四男也说服了孙可望以收回旧部为重,之后再做打算,反正北伐后有大片的地盘可以占。
    至于第三项的北伐,大家反倒没有什么问题,这本来就是一杆大旗,从春秋时候的孙望攘夷,到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乐得玩这个游戏。
    只是文安之提出,北伐还可以联合其他力量,比如夔东的李自成余部。
    李自成死在湖北九宫山后,他的余部倒是没有四散,但是却无法拧成一股绳了。
    李自成这个人跟张献忠太不一样了,两人虽然都是起义军首领,但是张献忠此人的野性比李自成强烈的多,李自成能够降服各路义军,唯独降服不了这个张献忠,张献忠打不过李自成,也不愿意像其他起义军首领那样归附,宁可放弃地盘跑到四川去经营。
    同时两人的性情也大不一样,虽然都很野蛮,该屠城的时候都不会手软,可是张献忠显然更嗜杀一些,在四川的统治基本就是靠杀,跟清军有的一比,四川因此几乎被屠戮一空,张献忠是第一波,军阀混战是第二波,后来的清军是第三波,三波大屠杀之后,四川几乎无人。
    而对手下的态度上,李自成也较为平等,他的手下跟他是兄弟更多余像上下级。
    而张献忠对手下却不是很信任,疑心始终很重。
    所以这两人死后,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李自成的旧部大多数心念李自成,将李自成的夫人尊奉为皇后,一直赡养在军中。
    而张献忠的四个义子,孙可望等人联合直接灭了皇后实力,瓜分了孙可望余部。
    正是因为李自成是靠着带头大哥的个人魅力来统领军队的,而张献忠是靠着残酷来统治的,所以一个死了之后,他的部下还会顾念感情,另一个只有残忍的利益而已。
    只是历史往往很残酷,张献忠的余部在孙可望等人的统合下拧成一股绳,而李自成的手下,却四分五裂谁也不服谁,一开始就分裂成两股力量,一股跟随湖北巡抚堵胤锡在荆襄一带,另一股却南下湖南,归附湖广总督何腾蛟,改编为忠贞营。
    小皇帝联合了孙可望后,忠贞营不愿意被大西军压过一头,忘不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恩怨,他们就北上去了夔东投靠了其他大顺军人马,在夔东一带依托群山保护开辟了根据地,形成了被称作夔东十三家的势力。
    文安之建议联络的,就是这个夔东十三家。(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五节 北伐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夔东十三家势力繁杂,但是却始终在荆襄到四川之间的山地中生存,清军屡次围剿都不成功,只能任由这个钉子扎在郧阳府到夔州府一带,占有二十余县,拥兵数万。
    如果夔东十三家愿意北伐,那么他们沿江东进,很容易联合北伐的明军攻打荆州,明军的湖北攻势更容易展开,因此许四男代表杨潮很赞同这个提议,孙可望虽然有些不太乐意,对联合李自成余部颇有抵触,可是这时候孙可望反对的,就是李定国支持的,在多方支持之下,就达成了这个协议。
    文安之老而弥坚,自请北上夔州负责居中协调,在夔东十三家军中做督师。
    接着自然是北伐的准备工作了。
    许四男财大气粗的表示,愿意提供负担北伐的一半军粮,向孙可望和李定国各支援五百万担军粮,同时愿意给两方各五万具铁甲,一千门大炮。
    这个价码可不低,对穷惯了的大西军来说,一副铁甲就意味着一个精兵了,大炮更是想都没想过,没想到一下子就得到了一千门,自然是喜不自胜。
    而文安之还没去夔州督师,就为夔东十三家要了两万具铁甲和三百门大炮,相比有这样的厚礼,夔东十三家没有道理拒绝他督师了。
    后勤保障没有后顾之忧后,就可以选择进攻路线,李定国和孙可望是不可能在一路的。否则他们自己都可能先打起来。
    杨潮以为李定国的精锐骑兵的对手应该是清军的八旗精锐。李定国也愿意跟清军八旗交手。于是希望他从武昌出发经过黄州府攻入河南,在中原一带跟清军八旗交锋。
    孙可望则要从岳州过江,直接攻打湖北承天府(钟祥),之后沿汉水攻打襄阳府,最后攻入河南南阳。
    夔东十三家则从西往东攻打荆州,往北攻打郧阳府,最后沿汉水攻入陕西境内。
    杨潮部则是北伐主力,主要用兵方向为两个。第一是河南开封方向,第二是山东方向。
    此次北伐有进无退,目标是一鼓作气将清军彻底赶出大明疆土,彻底恢复华夏版图。
    北伐成功之后的利益朝廷也开始分配。
    李定国是晋王,到时候分封在陕西省,孙可望改封为秦王,将来坐镇陕西,而夔东十三家也有公侯等爵位,将他们安置在四川。
    杨潮则被封为淮王,江淮地区是他的藩地。
    这种分法。显然是朝廷一厢情愿,首先杨潮占据了大半个中国。让他让出来只接受一个江淮,这根本不现实,别说杨潮自己的意愿了,就是他那群手下都不可能答应。
    李定国欣然同意,他本身就是想做忠臣的,就是个人利益,山西显然比云南好多了。
    孙可望也没有什么问题,别说他现在什么地盘都没有,陕西可是他的故乡,他也愿意回去。
    夔东十三家也不会认为四川亏待了他们。
    因此最大的牺牲是杨潮要做出的,可是杨潮答应的很痛快,表示完全接受朝廷的任何命令,完全服从北伐的大业。
    协议达成后,立刻开始操作。
    文安之立刻北上夔东,联络夔东十三家,十三家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他们日子过得也不好,占据的地盘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几百年后都是穷县,更不用说现在了。
    杨潮答应的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的送到。
    李定国也放回了张胜、王自奇,狄三品、王会、张光翠、张明志、关有才、张虎等孙可望嫡系人马。
    孙可望挥军岳州接收了这些嫡系人马之后,兵力很快就恢复到了十万人。
    而李定国挥军武昌府,同样带走了十万人,这些人马中四万是他的嫡系部队,剩下六万都是过去的中间派和终于朝廷的明军部队。
    夔东十三家则合兵一处,人马达到了五万人,全都是南征北战后保留下来的战斗种子,训练有素、战争经验丰富,只要有良好装备,就是一支劲旅,而装备文安之给他们要到了。
    这三家北伐军总计二十五万人。
    而杨潮用于北伐的兵力七十五万,正好凑足了一百万大军,北伐的决心不可动摇。
    三个月时间很快过去,各家都准备充足,过年后,军事行动立刻展开。
    李五六加山东都督衔节制山东兵团,下辖赵康骑兵一部、孙长福部,总兵力三十万人;王璞加河南都督衔,节制河南兵团,下辖郑永旺一部、谢飞一部,总兵力也是三十万人;杨潮亲领许多男部,以及胡全炮兵部,作为中军,总兵力十五万人。
    此次北伐,杨潮志在必得,他自然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必然要亲自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