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14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14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了,还想着让崇祯封他一个王,给点钱就行了,的确是很没有出息。
    但是也不排除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但是以李自成的政治智慧,大概还真的是想做一个土皇帝,毕竟看他占领北京后的行为,就不像一个政治家,倒像是一个十足的土匪。
    只是李自成的要求,崇祯皇帝直接拒绝了。
    他已经做好了死社稷的打算,只是抱着一线希望,让太监继续跟李自成谈判,目的是拖延时间,希望能够等来援兵。
    而就在这时候,崇祯皇帝收到了王承恩的密信。
    绝望的崇祯是来回急促的走动着看完了王承恩的密信,看完之后拿信的手不住的颤抖。
    大声惊叹:“杨卿竟至淮安!”
    崇祯还以为杨潮身在浙江剿匪呢,他打死都不敢相信,一个月的时间,杨潮不但剿灭了白头军,而且还回军到了淮安,而且正在奉王承恩的命令北上勤王。
    已经绝望的崇祯不由升起了一丝希望,立刻让太监去跟杜勋联系,向李自成提出新的要求。
    崇祯皇帝告诉杜勋,给李自成封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怕群臣反对,希望李自成给他三天时间说服百官,三天时间内希望李自成停止攻城。
    杜勋大喜,回去向李自成汇报好消息去了,但是李自成不是傻子,他一面表示接受皇帝去说服群臣,一面根本就不放松攻城。
    王承恩紧赶慢赶,终于在第三天到达了北京城下,那些民夫们到了通州后死活都不肯往前一步,王承恩最后的路程是在杨潮士兵的怀里,骑马度过的。
    找到没有被包围的东门,亮出身份,喝令守城官兵将他吊上城,幸好此时城头上监军的是一个太监,这才没有为难王承恩,将他和三十个杨潮的士兵统统吊上了城。
    王承恩立刻赶到皇宫。
    而杨潮的三十名士兵,则留在皇城外帮忙防守。
    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则是放飞了大半的鸽子,通知杨潮立刻进京。
    此时是三月十九日夜!
    杨潮收到北京传来的消息,已经是三月二十二日了,他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淮安南边半日路程的宝应,可惜杨潮已经等不及了,立刻挥军北上。
    杨潮心中不由惊疑,心里记得清清楚楚,是四月二十五日北京城被攻破的,怎么现在才三月多李自成竟然就攻进了北京城,要么是历史出现了变化,要么就是北京城内城、皇城坚持了一个月时间,反正无论是那种情况,杨潮都刻不容缓要北上了。
    留下让后续部队不用集结,立刻北上的命令后,杨潮率先出发。

第三百零二节 来不及了
    “陛下啊,奴才该死,奴才回来晚了!”
    王承恩一到阙下就痛哭流涕,趴着跑到了崇祯的脚下。
    崇祯此时见到这个奴才,心里竟然没来由的一暖,好似见到了亲人一般。
    但是接着就是踢了王承恩一脚:“你这奴才,起来说话!”
    王承恩听到崇祯口气中的焦急和严厉,不敢拖沓,一下子爬起来,顾不得擦脸上的鼻涕和眼泪,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崇祯叹了口气,说到底还是太监亲啊,他到死才明白这个道理,文官靠不住,一个个不是眼高手低,只会空谈,就是迂腐不知变通,还有**透顶,让他早就失望了,后来寄希望于那些勋贵,却发现一个个更靠不住,比文官还贪,还腐,关键时刻手握重兵不是逃了,就是降了。
    没想到王承恩这个老奴才,竟然不顾安危,从千里之外疾奔回京,让人不胜唏嘘。
    “杨爱卿到哪里了?”
    但是此时崇祯最关心的,还是杨潮的位置。
    杨潮突如其来出现字淮安,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王承恩忙道:“杨将军怕是已经北上了。奴才十六号发出的密信,想必他十七八日就能收到。也许昨天,最迟今天已经动身了。”
    这时崇祯却叹了口气:“今日动身,何日能到啊?”
    王承恩忙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杨将军的手下,可都是神行太保。那日他护送奴才到淮安,只用了不到五日,就从南京到了淮安。从淮安到北京,料想也不出五六天。”
    崇祯眼前一亮:“当真?”
    王承恩用力的点头。希望皇帝相信。
    但是崇祯还是摇了摇头:“你觉得杨将军回来吗?”
    他实在是失望怕了,诏吴三桂,吴三桂磨磨蹭蹭。诏刘泽清,刘泽清赖着不走。要是这两人真心勤王。怕是已经到了吧。
    王承恩看到崇祯的神情,也是没来由心疼,文武百官眼里崇祯是皇帝,可在太监眼里,皇帝有时候就是亲人,是家长。
    王承恩此时受不了崇祯的绝望,口气坚定道:“奴才看杨将军是忠勇之人,必定愿意奉诏勤王!相信王将军此时已在山东。明日就能进入京畿,后日就能来到京城。”
    崇祯抬了下眼,又耷拉下去:“三日!怕是来不及了。”
    北京城的情况,已经坏到了极点,他怕是拖不到三天了,外城、内城都有城门被破,只有皇城还在掌握中,可是就凭皇城上那点人,是挡不住李自成的,而且崇祯怀疑。一旦李自成攻城,恐怕大多数人不是跑了,就是降了。跟外城、内城一样。
    王承恩也没了主意,胡乱建议道:“要不奴才再去催催杨将军。他此次派人护送奴才,还带了一百多只信鸽。”
    “信鸽?”
    崇祯疑惑道。
    王承恩道:“杨将军怕路上有流寇,所以派兵护送奴才。为了通消息,就从淮安的商贾哪里借了一百多只鸽子。”
    崇祯叹道:“这个杨爱卿难怪能打胜仗,这心思缜密就有过人之处。”
    王承恩小心问道:“那奴才这就去了。”
    崇祯点点头,可是突然又叫住:“等等,我来写封迷信!”
    说完,崇祯刷刷写就一封短信。同时还加盖了他的玉玺,这已经算是密旨了。然后才交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怀揣密旨,立刻就小跑着出了皇宫。
    皇城东安门下。余继业带着三十个士兵也是心急如焚,他们到了北京城,被安排在皇城下防守,但是却上不了城,只能站在城门外,杨潮交给他们的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终于等到了王承恩,看着他从城头缒下,立马就围了上去。
    王承恩此时一脸忧色,主动抱拳给这些兵头行礼:“各位壮士,咱家求大家一件事,千万帮咱家这个忙啊。”
    余继业立刻道:“王公公客气了。王公公的事就是我义父的事,公公请吩咐便是。”
    王承恩这才道:“这里有封密信,恳请各位立刻发到淮安去给杨将军知晓。”
    说完拿出那封密旨,只是巴掌大一张宣纸卷成的纸卷,信鸽勉强能带动。
    余继业点点头立刻就让人去发。
    这时候谢飞却劝道:“余大人且慢。鸽子放十归一,已是侥幸。这封密信如果这么放回去,怕是大人收不到。”
    余继业一顿,确实是这样,信鸽放十只,有一两只能够回去就很庆幸了,就这样一封密信发出去,怕是十有**是送不到的。
    “那你说怎么办?”
    余继业为难道。
    谢飞又道:“而且大人此时未必还在淮安,大人收到我等的密信,怕是已经北上了。”
    余继业点点头,他们都知道杨潮一直想要北上,只是找不到机会,所以才一直交代他们,一旦收到勤王诏,立刻飞鸽传书回去。
    “有那么麻烦吗,拆开了誊几份不就行了,多大个事?”
    一个士兵此时不屑道,脸上露出嘲讽之色。
    余继业哼了一声,谢飞却道:“卞二说的也有道理。”
    余继业这时候却看向王承恩:“公公,如何?”
    这是密信,不知道写的什么,他得请示一下王承恩。
    此时王承恩也慌了,杨潮可能已经北上根本收不到,这他倒是疏忽了,他更希望杨潮北上,但是也希望杨潮能知道密旨加速前进。
    “拆拆,多写几份,要是杨将军在淮安让他马上进京。要是杨将军不在淮安!”
    说道这里,王承恩不由停住了。
    “那就让淮安的人立刻快马通知!”
    卞二在一旁不冷不热道。
    王承恩顿时眼睛一亮,没有在乎这个小兵的不敬口气,他也是急火攻心,才没有想到这种主意。
    余继业在王承恩的允许下,立刻打开了密信,一下子就愣住了,上面的大印表明,这是一封密旨,而密旨的内容也让他怦然心动!
    咽了口唾沫,让谢飞立刻抄录,谢飞边抄,心里的感觉也跟余继业一样激动。
    连抄了十多份后,在王承恩的催促下,放飞了信鸽。
    但是密旨原件,余继业却小心的收了起来。
    几十个人就站在城下,仰着脖子看各自在北京城上空绕着圈子,然后飞向了东边。
    这时候余继业才突然想起杨潮的任务来,他们一群人两眼一抹黑,要想完成任务,怕是不可能,只能请这个太监帮忙了。
    于是余继业将王承恩拉倒了一边,小声的说了起来,越说王承恩的脸色越是惊慌。
    最后一下子推开余继业:“杨将军这是要干什么?”
    不由他不惊慌,余继业希望他能说服皇帝,要么立刻南迁,要么将皇子们送出北京城,他们愿意担当护卫,誓死将皇子们护送到江南去。
    京城被围,危在旦夕,一个武将却要竟皇子们带走,这是何居心?
    王承恩不由开始惊疑,怀疑杨潮是不是根本不想来勤王!
    余继业却老实道:“我义父说了,万一北京不可守,陛下南迁江南还大有可为,若是陛下不愿南迁,皇子,尤其是太子需得南下镇守。”
    王承恩叹了口气:“陛下也有心南迁,奈何那些文官不许。”
    余继业皱眉道:“陛下怎能受制于臣子?”
    王承恩叹道:“这些你不懂。你可忘记了于少保之事?”
    余继业也是读过书的,于谦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大军俘虏,于谦推郕王代英宗出朝,并且很快即位为景帝,要不是后来英宗发动政变,怕是皇帝的位子就不是他的了。
    现在文官不同意崇祯南迁,如果崇祯真的南迁了,谁敢保证留在北京的文官不敢把太子立刻扶上皇位,毕竟李自成还没有打进皇城,谁也不敢说大明朝就亡了,万一太子守住了京城,等到了山东等地的援军,那么以后崇祯是当太上皇啊,还是跟儿子争着当皇帝?
    老实说大明朝的文官一向强势,这种事他们未必做不出来,而且还打着正义的旗号来做,将来还会名垂青史,而崇祯不死也得落一个逃跑皇帝的名声。
    余继业不由叹了口气,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但是他叹气是因为这个皇帝也太在乎名声了吧,都这时候了,还不跑等死啊!
    “王公公,千万一试,为了大明江山,需得留下一个火种啊。陛下不愿南迁,可秘送太子南下,若北京等来援军自然好,若是——”
    说道这里,余继业不说了,王承恩自然明白。
    他想了想,觉得杨潮也是真的为大明朝考虑,真是一个忠臣,他此时也只能倾向于相信杨潮是忠臣了,至于什么挟太子令诸侯的事情,他完全不考虑了,都快要覆巢了,哪还顾得上蛋碎不碎?
    王承恩神色沉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就让城上士兵拉他入城了。
    此时城上突然传来了惊呼声,都说有流贼攻打过来了,一阵阵慌乱。
    余继业当即向街角看去,发现一伙老百姓打扮的人,手里拿着各种武器,冲了过来。
    余继业想都没想,一下子就拔出了刀。(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节 逃生
    虽然只是拿着单刀,可是这些人还是排成密集的墙阵冲了上去。
    三十个人,三十把刀,而对手乌压压一片,三百人是有了。
    在城墙上明军官兵目瞪口呆中,三十人向三百人发起了冲锋。
    本该入泥牛入海,但这泥牛入海后却没有散掉,反倒像是礁石一样激起了千层浪。
    当即血花四溅,喊杀一片,在死了几十个人后,那群拿着长短刀枪,甚至拿着锄头铁叉的农民军又大喊着,跟他们过来一样,跑掉了。
    而这边三十人还是三十人!
    杨潮这几个精兵,各个身披双层甲,别说农民军的锄头和铁叉了,就是他们锈迹斑斑的刀枪也造不成什么伤害,加上没有训练,他们冲入敌阵如同虎入羊群,杀了几十个人后,对方崩溃也是常理。
    但是在城墙上连鸡都没杀过的那群京营卫兵看来,却更相信是这些精兵太强,顿时就有人窃窃私语起来。
    “这就是那个杨潮的兵啊。”
    “难怪能六百杀一万。”
    “咱以前还不相信,这回信了。”
    而在城下杨潮的士兵正在打扫战场。
    “玛的,就这种货色?”
    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