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发行狂潮 >

第20章

发行狂潮-第20章

小说: 发行狂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来了,厂里停薪留职的钱也交了,手续也办了,还能有什么犹豫的。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想起临来之前在家里同丁妮之间发生的战争,关动荡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开心。

初开始丁妮并不太赞同关动荡到东赤。在丁妮的心中,现在关动荡在厂里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离他们的理想还差得很远,可是如果就这样下去,也还算过得。何况他这一走,儿子小米就只能丢给她一个人,到时候自己又上班又带孩子,压力确实太大。想将小米交给关动荡的父母吧,丁妮又不放心,认为老两口在农村,给不了小米好的生活。想将小米交给丁妮的父母吧,还没等她们开口,丁妮的妈妈就将她们挡了回来:“要我照顾外甥,你们想都别想,我自己的孙子还带不过来呢。何况我当初根本就不赞成这门婚事,那时候你一门心思跟着关动荡跑,照顾我的感受没有啊?现在有难处想到我了,你不是很有能耐吗,自己解决啊。”

听完这些话,丁妮心里那个气啊!既气关动荡无能,让自己在娘家一点颜面也没有;又气父母的绝情,不帮忙也就算了,还将自己奚落一顿。本来她还对父母抱有一点希望的,到头来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局。也就是这样一个结局,让丁妮坚定了让关动荡出去闯荡的念头。如果还让关动荡在厂里混下去,她丁妮可是一辈子也休想出头,尤其是在父母面前,就更不好说话了。丁妮的倔劲又上来了,她不相信自己当初找错了人。

在这样一种心态的驱使下,丁妮很快下了决心。小两口在家里好一阵合计,决定让丁妮守住一个安定的饭碗,继续在沿江化工厂上班;然后让关动荡出门去闯一闯。分析目前关动荡在沿江晚报的工作状况,还算有个好的开端,就听天由命吧!丁妮彻底下了决心,她让关动荡辞职算了,从此断了回厂里上班的念头。但是关动荡坚持认为还是办停薪留职好一些,这样到时候也好有个退路,自己能不能在晚报当上站长,也就是这一博了,至于结果如何,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为此丁妮对关动荡很是不满意:“你还是不是个男人,关动荡?”丁妮显然是被她父母气昏了头,她点着关动荡的鼻子骂,“看来我父母真没看错你,你就是个没出息的货。”

关动荡不吭声,她知道最近丁妮心里头一直憋着火呢,现在都要出远门了,就让她发泄一下也好。他比丁妮要想得更远,毕竟这一大家子还指望着自己呢,万一自己哪一步走得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何况现在到晚报也是去打工,还没有到自己孤注一掷的时候。

可是现在,当处身于这样一个小小的地级市的市中心,关动荡不由得感到有些茫然。在他眼中,这个城市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一座像样的高楼。在进入这个城市的时候,他看到沿路的工厂也没一丝生气,关动荡很难想象这个地方也能订出报纸来。而且沿江晚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本身就是沿江市的市报。报纸上的版面有关沿江市的新闻要多一些,对于东赤这个小地方来说,可能一个月也难得有记者在晚报上带上一笔,哪怕是一个有关东赤地方报导的小豆腐块,一年中也看不到几回。他们怎么就想到这个地方能有人乐意看沿江晚报呢?现在在关动荡眼里,这是一个几近疯狂的想法。

高显此刻的心里何尝不是这样想呢?看到这样一个灰色而没生气的城市,他的心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年前他曾经和吴瑞年来过这个城市,考察完市场后,他当时就极力反对吴瑞年开发这个小城市。但是吴瑞年不知怎么的鬼使神差,被这个地方迷住了,一定要将这里纳入新年的三个开发计划之一,这是为什么,让高显一直想不通。但是想不通也没办法,现在来也来了,二十多号人,浩浩荡荡地开过来,房子也租下来了,床铺也搭好了,总不能再打道回府吧。想到这里,他将员工都安顿好后,便着手开始了征订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带关动荡和林正南一起去拜访了当地日报的同仁,算是拜了一下山门。以防今后在地方上有什么事,也好找他们出面帮忙摆平。其次,他拿出临来之前准备好的招聘广告,让二十几个人满街去散发。按照开发的计划,他们先要在当地招一批人,在完成征订开发计划后,留做投递员,好确保征订完成开始投递时 ,征订的报纸能及时送到位。接下来,高显就开始组织从沿江市带来的员工进行征订,让他们先将沿街的门面跑一遍,先试一下本地人对沿江晚报看法。

这些事情安排好之后,工作算是按部就班的开展起来了。

招聘广告贴出的第二天,就陆续地有人前来应聘。按照事先的安排,招聘工作由关动荡和林正南负责。高显之所以这样做,一来,他是想让这两人尽快熟悉前来应聘的新人,便于他们下一步对新员工的培训;二来,因为这两人都曾有带学生军的经验,他想将这两人好钢用在刀刃上,等新聘人员上岗后,就由他们两人带队,边培训,边证订,以免新聘人员因不熟悉业务而影响开发工作的进度。

令高显没想到的是,招聘工作并没有事先想象的那么顺利。前来应聘的人一听说要上门征订,都觉得拿不下这个面子,就算关动荡和林正南再怎么解释,他们也不能接受这样一种工作方式 。大多数来应聘的人都表示只愿意送报纸,那怕是工资再低一点也行,在他们看来,上门订报,万一碰上熟人那多难堪啊。这可是让高显犯了难。但是他清楚这个要求是不能放低的,如果来的人只愿意送报不愿意订报,那他们就无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发行员,这样的话,即使这次开发取得再大的突破,等这些征订骨干撤回沿江市,东赤新站的发行量就会很快萎缩。这样就有违当初来开发的初衷,当然是不行的。

经过商量,他们最后不得不暂时模糊两者之间的概念,这样才在第五天好不容易招聘到了二十个人。接下来培训过程中,关动荡和林正南先在理论上给这些年轻人讲了一下征订的技巧。等他们将沿江晚报的版面情况完全熟悉后,将这些新人和从发行部调来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搭配,用师傅带徒弟的原始方法才逐渐将这些年轻人引上路,慢慢地他们也适应了证订工作,也勉强能够上前敲门,开口说话了。但是十来天过去了,别说新招的人员没订到报纸,就是原来在沿江市订报的一些老手们,在这里订报也是经常空手而归,这一下可是急坏了高显,再这样下去,士气一旦低落,想重新鼓舞起来可就难了。

第4节

这天晚上,高显将从发行部带来的二十几个人集中了一下,在宿舍开了一个会,将他们在征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发现在东赤征订难主要是因为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沿江晚报主要是省会城市的报纸,和东赤市民切身相关的事情不多,这一点是在征订前就预料到了的。

2、 对沿江晚报没有很深的认识,没有看报的习惯。

3、 对征订人员的身份有些怀疑,不敢掏钱订报,现在各类的骗术太多。

4、 一些家庭经济情况太差,没有能力订报,有的企业已经半年或是更长时间没发工资,员工在家啃老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5、 对这种发行方式不认同,一直以来订报刊杂志都是找邮局,不相信晚报能够送报上门。

6、 征订员业务不熟悉,对自己的报纸认识不够深刻,让居民产生怀疑。

7、 时间跨度太长,有些居民想今天掏钱明天就有报纸看,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让一个人现在拿出钱来订报,二个月之后才开始给他报纸看,显然有悖常理。

知道了这样一些征订中的障碍,高显又要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一起想办法。大家一下子沉默了。看来这些当初在沿江市订报能力很强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也一筹莫展。站内陷入一片沉寂。

高显是早有准备,在他看来,这些问题,在他们来外埠开发之前,有些问题在发行部主任办公会上就争论过很多次了。高显也是不赞成沿江晚报走外埠发行道路的。他认为如果要想沿江晚报走外埠发行的道路,必须在办报上有所改变,多增加一些外埠的新闻才行。按现在沿江晚报的办报思路,其内容以沿江市的情况为主,外加一些国际国内新闻版面。这样一份报纸想在外埠打开局面,真是很难。

但是吴瑞年则不这样看,对于改不改版的问题,他认为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他认为以发行部现在的力量,想让报纸改版,多做一些外地的新闻,可以说是人微言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发行部将外埠开发成功了,沿江晚报在周边的地级市拥有几万甚至上十万的读者,情况就会不同了,到那时就不用发行部再去做报社的工作,自有读者提要求的。

因而大家最终还是不得不赞同吴瑞年的说法。而对于高显来说,他很清楚吴瑞年这样做的真正目的。现在报社正在对干部进行考核,考核完成后将有一个晋升副处的名额,在发行部主任和副刊部主任之间产生。组织部门正在权衡,两边决策不下。吴瑞年急于走外埠开发这一步,其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增加一个砝码,这一步走成功了,无异于是在自己走向副处的道路上又扫清了一个障碍。为此,他不得不将高显、顾守城和向东英三个爱将派了出来,并给他们下达的是死令………………这一仗只许胜不许败。

此刻,看着这些低头不作声的人,高显有些恼火,可是他还是将火气压了下来。

“大家反应的这些问题,我们在决定开发外埠时,有些问题就考虑到了,现在碰到些困难也是正常现象。这一点我不怪大家,但是你们想想,也正是因为难,所以发行部才在各个站里抽调你们这些精英过来参与开发计划。计划一旦成功了,我们将在外埠大量建立站点。到时候,你们当中就会有很多人将会走上站长岗位,如果现在被这么一点困难就吓倒了,那将来你们想在外埠独挡一面,可是很大的问题。现在这种情况既是对大家的考验,这是对我们这个队伍的检验。”

说到这里,高显逐个逐个地看了一会在坐的人,见他们仍然都低着头,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是总自己一个人说也不起作用啊,他决定点将。

“希望大家不要气馁。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的。你们当中有些人也是参与过沿江市晚报开发的,那时的晚报刚开始走自办发行的道路,开发难度比现在要大十倍。那样的难,我们还不是挺过来了,现在发行部很多站长都是在那时候崭露头角的。越是关键时候,越是能体现个人的能力。关动荡,你看看,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说说你的看法。”

关动荡低着头坐在角落里,没想到高显会点到自己的名。他抬起头,无可奈何的笑了笑,说道:

“大家说的几个问题,我认为除了第一条和第四条我们无能为力外,其它的一些问题我们还是可以解决的。在这里,我先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讨论,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首先,我们可以要求发行部加大对东赤地区的样报发放比例,这样我们可以大量地向各住户、门面、摊点和办公场所加大样报的投放,以加强东赤居民对沿江晚报的了解;其次,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报纸的内容进行培训,群策群力,找出报纸适合当地居民口味的东西,进行宣传和征订;第三点,我们应该做好征订工作的笔记,对那些对时间跨度上持怀疑态度的订户,我们采取亲情征订的策略,不定期地投放样报,让他知道我们时刻在他们身边,让他对我们的工作有所了解,我想经过这些工作后,我们的局面会打开的。

高显显然对关动荡的说法很满意,他正要开口,林正南却举起了手,没等高显表态,他就抢着说道:“我很赞同关动荡的观点,我认为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东赤地区的开发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有了这两个人带头,屋内的气氛明显地活跃了起来。大家一扫刚才脸上的阴霾,恢复了往日的活力。高显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决定明天再出其不意地给他们来一剂强心针,那时所有的工作就会水到渠成了。

第5节

东赤国营棉纺织厂座落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山坳里,这个曾经2000多人的企业在八十年代初还是当地一个很不错的企业,也曾经是东赤人的骄傲。没想到改革逐渐深入以后,这么大一个纺织企业居然竞争不过沿海的一些小纺织作坊,曾经红红火火的企业说倒就倒了,转眼之间厂里就发不出工资来,棉纺织厂几千人的吃饭问题一下子就摆到了市政府的桌面上。要命的是在东赤市还不止一个这样面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