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国看看老楚走了,就作磨着夺回徐州,结果被徐州保安团击溃,楚共王又追着屁股打宋军,华元赶紧奔晋国告急。
晋国执政官韩厥欢呼:“要想成就霸业、安定南疆,机会现在来啦。”
晋悼公第二年,晋军加上宋、鲁、卫、曹、莒、邾、滕、薛的多国威吓部队,围攻徐州。徐州保安团受不起多国惊吓,半夜溃散,徐州光复。徐州城里沐猴而冠的宋贵族们被迫下课,抢了些老百姓嘴里的干粮,四下逃散,去流浪了。晋、吴交通道再次打通。
随后,楚、郑两次出兵,均未能夺回徐州。15岁的晋悼公在上台第二年,就给楚国这个大棺材的东北角,钉上这么个大钉子,威风大振。
真是屋漏又逢连天雨,楚共王的忠实战友,郑国国君郑成公同志,又在这时候轻轻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儿云彩地死了。郑国新丧,晋军乘机加强军事管制,会同诸侯军队,把滩头阵地逼压到郑国西北境内,于河南虎牢关筑城,出关即可鞭挞中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楚国北门户,又一枚大钉子砸了进来。
第三枚钉子依旧准备钉在楚的东北角——彭城附近,当时有个小国叫做逼阳。晋大夫中行偃和范匄建议灭掉逼阳国,目的有三:一、进一步疏通吴、晋交通要道,二、截断楚国北上伐宋路径,三、把这个逼阳城赠给宋国大将向戍(向戍是个国际和平主义者,多年致力于弭兵运动,奔走呼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把逼阳城打下来就是给他当奖品)
晋悼公批准了这个军事计划,指示智莹为主将,带领晋、鲁、曹、邾诸侯部队协同进攻,时间是公元前572年。
逼阳是个弹丸小国,孤悬在宋、吴交境(现在的江苏北部靠近山东),一个军来打他,颇足够了。但是逼阳人却不甘屈服,勇敢地正视晋国及其联合国军的军事打击,上下一致,不畏强暴,强起奋战,保家卫国,打退四国联军一轮又一轮的强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小国抵抗大国的生动战例。
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逼阳干部群众心说,我们招谁惹谁了,干吗觊觎我们的主权。逼阳军民纷纷走上城头,奋起抗击四国围攻,有些老太太的生活垃圾都不愿意乱丢,爬上城头摔向侵略者的脑袋。尽管众寡异势,但逼阳军民的英勇气概使他们固守了24昼夜,打败敌人无数次进攻,城池巍然不动。(逼阳的地点,就在今天徐州以北的台儿庄北边30里,国民党和日寇血战的地方)。看来这里早就是个战略要地。
四国构筑了大量外围工事,掐断逼阳对外联络和给养线,强攻战斗一轮又一轮。诸侯的大队冒着飞蝗石雨,蜂拥到逼阳城门口,城门被猛力撞开,大伙激动万分,赶紧往城里钻,就这时候,悬着的千斤悬门轰隆一下子落下来,(设计得像捕老鼠的笼子门儿,在城门洞内侧上方,后为瓮城)。四国的老鼠们眼看被锁在瓮城里,四边城顶的敌人开始放箭。诸将抓住对方的裤裆往下乱钻,躲箭啊。鲁国大夫“叔梁纥”(念合)说:怕什么,天踏下来有高个的顶着呢!说完,俩手抠住城门底,双膀叫力,气沉丹田,念了一声:“芝麻!开门吧——。”千斤悬门楞被这家伙慢慢托起。赶紧掩护战友从肋下撤退,然后一撒手,咣当一声,叔梁纥最后一个跳出去。
要说这鲁大夫叔梁纥可不是别人,就是我们伟大的孔圣人的爹,他还是个举重运动的抓举运动员呐!没他差点诸侯兵将被瓮中捉鳖。
战斗英雄叔梁纥后来却死活娶不到媳妇,直到66岁高龄才找了一个女生,很年轻(才20),也就是孔子的妈,根据司马迁目击和报告,孔妈妈和叔梁纥是 “野合”而生出孔子,就是未经履行结婚手续而生下孔子。不同意的人说,孔子是祈祷山神以后获得的,是从上天下载的,未经父母交媾,和500年后的耶酥一样,都是处女所生。不管怎么样,孔子的胚胎阶段比较离奇。等他生下来以后,长相奇丑,脑袋上都是山丘,所以叫孔丘,他3岁时候,战斗英雄叔梁纥去世了。没了爹的孔子是妈妈拉扯大的。
逼阳的守城群众看见四国军队这么狼狈,高兴了,继续顽强据守,令四国一筹莫展。最后,双方打疲了,就开始enjoy战争了。守城的逼阳人把一匹长布从城头垂下来,吆喝:“哎——,下面的帅哥!有种你上来——哈哈哈!”
鲁国一员大将把裤腰带一勒,手心吐口吐沫,抓住长布就往上爬。城上的守军等他升高近了女墙,赶紧用匕首割布,鲁大哥“哧啦”一下子,“扑通”砸掉在地,像一颗毁灭了恐龙的小行星。这要是一般人,屁股就得变成拍碎的蒜,但是鲁大哥安然无恙,站起来晃一晃,骨头咯吧吧地响:“好爽!好爽!”
又听城上喊,“有种你再来?”
这山东大汉就是厉害,鲁大哥脾气拧,拽着布又往上爬,接近墙头时,又“哧啦”一声给摔下来了,如此反复三次,鲁大哥越摔越精神。城上的人都傻眼了。鲁大哥喊:“有种的,你再把布放下来!”
城上人赶紧拱手:“大爷!不敢了,您有种!您牛,您要把地球都气死了!”
鲁大哥哈哈大笑,把三块碎布裹在身上,象短跑冠军裹着国旗那样,在军阵中跳跃炫示。
不久,黄梅雨季到来,没日没夜地drizzling,树木在雨水中撑着钱样的圆叶,圆叶婆娑在雨的胸怀里。穿越雨水的尽头还是雨水。军队闭门不出,黄梅雨使士兵们的士气也长了霉。
亲自坐镇逼阳的晋主将智莹被泡在雨水里,忙着清理钻进鞋子的泥鳅。原以为一鼓而下的逼阳,还是危立在那里,对四国人马扮鬼脸儿。据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唯独没有宜打仗的。在雨中,战士们的牛皮甲都沉重了三倍,伤口更是火辣辣地发炎,确实不宜打仗了。
这时候,泄气的中行偃和小将范匄(念丐,鄢陵之战建议“填井平灶”的那个)跑进来报告:我们请示撤退,雨季以后再说。
智莹勃然大怒,抡起几案就砸这俩小子,怒斥:“当初打逼阳就是你俩的主意,我根本不同意,现在又想撤兵,我怎么向晋主席交代!我警告你俩,七天之内,打不下来,提头见我。”
一看主将真怒了,中行偃和范匄赶紧向下传达,七日不能克城,先斩了你们大伙,然后我俩自刎,以申军法。
围城部队继续用云梯猛烈攻城。云梯则可以“依云而立,鸟瞰城中”, 早在周文王时候就有了。底部装有木轮,梯身可以上下仰俯,云梯顶端还有抓钩,钩住城墙就摘不下来(但是城墙顶上也可以用撞棰,像和尚撞钟似地把云梯撞倒)
四国诸侯并立合作,在弓箭手、弓弩手掩护下(他们从城底往城上压制守军,使之不能有效射击),中行偃和范匄亲冒矢石,手持盾牌,登上攻城的云梯,在大雨中,攀着光溜溜的城墙头跟守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经过五日激战,晋军们终于脑袋上带着包,水淋淋地站在了逼阳城头。
苦战恶斗30天后沦陷的逼阳,没有一个四肢俱全的人了。逼阳国君,被赦免了一条性命,带着老婆孩子离境。血战台儿庄春秋版,结束。
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城市,请宋将向戎接管。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者向戎,大约觉得它太不和平了吧,说不要不要。于是晋悼公做顺水人情,把逼阳送给了宋国,作为宋国和吴国交通中转站。
逼阳大战,实际是晋国的一步险棋,逼阳虽小却城坚池深,胜之不武,败之可耻,一旦拖延久了,楚军从背后摸上来夹击,晋国很可能全局被动。
逼阳本来是楚国的小弟,战略地位又相当重要,楚人责无旁贷应该救援之,但是楚王令尹皆愚钝无能,眼看着战略要地逼阳(晋吴交通线上的要塞)遭受攻击和丢失,竟无所作为。唉。诺贝尔和平奖给老楚得了。
春秋时代的战争,归根结底是两极的战争,北方联盟霸主的晋国 Vs。江汉流域的明星楚国。争夺的焦点,是对中原河南省巴尔干的控制权。郑国又是巴尔干的核心,牵制天下的机枢,楚晋一南一北反复争夺的焦点。
多数情况下,郑国一直是给楚国当小弟,因为楚国人离他们近,但是,随着晋国人通过逐年扩张,晋地盘的前锋从山西南下跃过黄河,最近又控制了黄河以南要地虎牢关,晋国人把碉堡修到家门口来了,郑国人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郑一直是大国争霸的牺牲品。有人统计,从城濮之战到向戎第二次弭兵 (前632年~前546年),晋国总计17次伐郑,楚国20次伐郑。夹缝中的郑国人无所适从,干脆把牛羊、玉帛和保护费,放在南北两个边境上,等着晋、楚两只大蜥蜴,谁来了谁就吃拿。
与楚国的拉锯战,象这样继续这样折腾,成本太高。
于是,晋参谋智莹提出了“三分四军、疲劳楚师”的战略思路。智莹认为:用兵不可以太频繁,太频繁就疲劳驾驶了,诸侯军队一再随同出征,也奉陪不起。如果晋军四分成三,逐一出动,吸引楚军,我能常来,彼难常往,使用车轮战法,更番对敌,就可把楚国这个大蜥蜴拖垮。(孙子所谓“劳敌逸己,致人而不致于人”)。
为了帮助智莹施展其天才设想,韩厥主动告老退休,回家抱孙子去了。智莹成为晋三军元帅、执政官。
智莹简历:智莹不是外人,他就是在邲战之中被楚庄王俘虏的小家伙,他爹为了寻找他,返身杀入楚兵团,射死美女夏姬的新老公,抓了楚庄王的公子。智莹在楚国蹲了9年战俘营,最后被他爹用楚公子交换回来。智莹上台后,领导了逼阳大战和三驾之战,功勋很大。
智莹本来属于荀姓,荀林父的侄子,由封地而改姓智。后来晋国六卿专权(赵、魏、韩、智、范、中行氏),智姓也是其中一家,最终掌门是智伯,欺负赵、魏、韩,还要水淹晋阳,结果把自己脑袋漆成了尿壶。
光有一个想法并不难,知易行难,打仗是要花钱的。魏绛提议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卿大夫各家赞助粮食,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老百姓填饱了肚子,更多地开荒种庄稼,终于民殷兵强,可以打持久战了。
智莹上台时候,晋军作战序列如下:
中军元帅 智莹
中军副帅 范匄——鄢陵之战里建议平灶填井的那个小将
监军司马(纠察三大纪律) 魏绛
中军尉 祁午
中军副尉 羊舌赤
上军将 荀惬 副将韩起(韩厥的儿子)
下军将 栾黡(栾书的儿子) 副将士鲂
新军将 赵武(赵氏孤儿,这孩子有出息,已经升到将官了) 副将魏相
注:这些高干子弟组成的四军里面,中军尉祁午的背后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美谈。
晋国老干部祁奚(念齐西)要退休了,晋悼公问他:“祁大爷,谁可以接替您做中军尉呢?”
祁奚说:“解狐可以。”
17岁的晋悼公疑惑地问:“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吗,你们一见面不是互相吐口水吗?怎么推荐他呀?”
祁奚说:“您问的是谁适合当中军尉,又没问我要吐谁口水。”
不料,解狐没福气,刚听说被仇人推荐当官,没两天,就乐死掉了,于是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
晋悼公问:“您怎么推荐自己儿子啊?好意思吗?”
“您问的是谁适合作中军尉,又没问谁是不是我的儿子。我只是觉得他胜任中军尉罢了。”
这就是所谓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古人称赞古怪老头祁奚,说他推荐自己的仇人,不是出于谄媚对方;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是为了假公济私。真是“心地无私天地宽”啊。
中军元帅智莹上任三把火,“三分四军”,把上述指挥序列改编如下:
第一军:
晋上军 + 鲁、曹、邾三国军队。
统帅:上军将 荀惬,佐将韩起。
范匄 支援策应。
第二军:
晋下军 + 齐、滕、薛三国军队。
统帅:下军将 栾黡(栾书的儿子), 佐将土鲂。
魏颉,支援策应。
第三军:
晋新军 + 宋、卫、曹、邾
统帅:新军将 赵武(赵武作为新军将,已经属于六卿之一了),佐将魏相。
按照智莹“以逸待劳”的疲敌战略,以晋军为主体,加联合国军,轮翻出征,垂饵虎口,一旦楚人迎击,便立刻撤退,要求速进速退,不以战胜为目的。规定:第1次上军出征,第2次下军出征,第3次新军出征。后备队归元帅直接掌握,随时策应。三驾之战,准备点火了。
公元前563年,晋齐鲁宋、曹卫莒邾、滕薛小邾,联合伐郑,进行“疲敌战略”的第一次尝试,史称“一驾之战”。
晋军进占梧、制两城,建立黄河南岸桥头阵地,与虎牢成犄角之势,控制郑国。形势所趋,楚令尹子囊被迫率军北上,支援郑国。晋军元帅智莹说,面对好吃的敌人,我们需要克制和忍耐,既然是疲敌战略,敌人已经运动,目的已然达到,我们可以作战略退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