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史严,不敢夜行。”
23。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
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24。王大为吏部郎,尝作选草,临当奏,王僧弥来,聊出示之。僧弥得,便
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
25。王东亭与张冠军善。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令曰:“东亭作郡,风政何似?”
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
26。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
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
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
文学第四
1。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
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
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
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
玄竟以得免。
2。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
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
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3。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
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
彼之怒。”
4。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
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
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早往,及未寤,便呼:“子慎!
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5。锺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
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6。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
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
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7。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
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8。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
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
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9。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州释二家
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10。何宴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
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11。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值王昨已语多,小极,不复
相酬答,乃谓客曰:“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
12。裴成公作《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唯王夷甫来,如小屈。时
人即以王理难裴,理还复申。
13。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王叹曰:“卿天才卓
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宏后看《庄》、《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
衡。
14。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
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
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卫即小差。乐叹曰:
“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15。庾子嵩读《庄子》,开卷一尺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16。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
不?”客曰:“至!”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悟服。
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
17。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
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
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为己注,乃自注《秋水》、
《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
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18。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
“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
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遂相
与为友。
19。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
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
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语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
困寡人女婿。”
20。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
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昔忽极,
于此病笃,遂不起。
21。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
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22。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
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
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
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
明旦,桓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
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
23。殷中军见佛经,云:“理亦应在阿堵上。”
24。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
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25。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
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故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
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26。刘真长与殷渊源谈,刘理如小屈,殷曰:“恶,卿不欲作将善云梯仰攻。”
27。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28。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
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
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29。宣武集诸名胜讲《易》,日说一卦。简文欲听,闻此便还,曰:“义自
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
30。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于时竺法深、
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
屈。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
“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31。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
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
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牛鼻,人当穿卿颊!”
32。《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
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
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33。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复答。殷
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
34。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
城,无可攻之势。
35。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
之乎?”王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36。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
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
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
“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
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37。三乘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诸人在下坐听,皆云可通。
支下坐,自共说,正当得两,入三便乱。今义弟子虽传,犹不尽得。
38。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林法师并在会稽西
寺讲,王亦在焉。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
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许谓支法师曰:“弟子向语何
似?”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岂是求理中之谈哉?”
39。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
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40。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
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捨琛5侧涤蕉抑溃槐缙淅碇凇
41。谢车骑在安西艰中,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
“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
42。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
语,不大当对。王叙致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
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
43。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支道林辩
之,竟不得。今《小品》犹存。
44。佛经以为祛练神明,则圣人可致。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
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45。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精渐归支,意甚不忿,遂遁迹剡下。遣弟子出
都,语使过会稽。于时支公正讲《小品》。开戒弟子:“道林讲,比汝至,当在
某品中。”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旧此中不可复通。”弟子如言诣支公。正
值讲,因谨述开意,往反多时,林公遂屈。厉声曰:“君何足复受人寄载来!”
46。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
者。刘尹答曰:“譬如泄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
以为名通。
47。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忽往殷渊源许,
值盛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语言辞旨,曾无愧色,领略祖举,
一往参诣。由是知之。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49。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
“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
为名通。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
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51。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
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辄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
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
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