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清史稿 >

第428章

清史稿-第428章

小说: 清史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川西连卫、藏,北接青海,南尽蛮夷。自雍正、乾隆间,青海、大小金川次第绥定,沿边之防,以打箭炉为尤重。

康熙三十九年,移化林营于打箭炉,以防炉番。

雍正元年,年羹尧于川、陕各处边隘,择要增兵。一为中渡河口,乃通西藏要路,修筑土城,以守备移驻。一为保县,在大河之南,乃土番出没之所,一为越帯囟嗦溃晃膳送庵⑹鳎盎剖じ浴⒉炷径啵Ρな兀栌位鳌⑶ё艿裙佟6辏嗪5雌剑诒咄獾ジ鸲沟胤剑璨谓裙佟0得拧⒗啤a铃子三处,设守备等官。河州保安堡,设游击等官。打箭炉外之木雅吉达、鸦龙江中渡、里塘、巴塘、鄂洛五处,设总兵、副将等官,率兵驻守。六年,岳锺琪因河东西苗民改土归流以后,建昌遂为沿边重镇,乃于柏香坪、冕山、宁番、宁越、盐井、波沙、托木、热水等处,增设将备营汛,合原有之弁兵,咸隶于建昌镇标。十年,黄廷桂以建昌之竹核,及凉山西南之鱼红地方,当诸蛮出入门户,谷堆、格落二处,大赤口、小河坝、勒必铁、阿都四处,皆系边要,乃于竹核设将备兵丁共三千人,阿都设兵千人。

乾隆十七年,岳锺琪因番众投诚,以威茂副将移驻杂谷脑,设兵千二百人,西南境与梭卓接壤之处,均设汛驻兵。四十一年,金川平定,于雅州建城,命提督移驻,增兵六千五百人,分守沿边。四十四年,设懋功、绥靖、崇化、抚边、庆宁五营,制同内地,隶松潘镇总兵,以控番徼。四十五年,特成额因川边外之察木多,曾设游击等弁兵,控制西藏。今藏事敉平,乃抽拨营兵,移防江卡,增筑碉房,并于三暗巴一带,设守备等官。

道光十三年,以副将率兵二千人,驻大树堡,濬濠建碉,兼防河道。以松潘屯千九百人,归并峨边。十九年,因川边防兵仅四千馀人,不敷防守,于马边、雷波、越■、峨边、屏山各县增兵二千人,增练兵千六百人,改营制,修碉堡,★饬镇道各员,于秋冬分巡边界。寻以马边等,夷匪不靖,命大臣齐慎亲往筹防。

同治十二年,因峨边蛮族投诚,择充千、百户等职,编制夷兵,建修碉堡。

光绪二十三年,鹿传霖以三瞻地接里塘,为入藏北界,拟设定瞻直隶,而移建昌道于打箭炉,仿金川五屯之制,设立屯官及将弁汛兵,并接展电线至前藏。其事议而未行。三十三年,部臣议裁★边防军,赵尔丰以川边原有巡防五营,已属不敷调遣,遂定议缓裁。

宣统初年,赵尔巽以打箭炉外所有改土归流属地,拟悉隶于边务大臣,★增设官吏,宽筹经费,协济兵食,以固边圉。三年,赵尔丰收回三瞻,土司之梗化者,遂自请归流云。

云南沿边,环接外夷,南境之蒙自,当越南国,西南境之腾越,当缅甸国,尤为南维锁钥。腾越界连野番,旧设八关九隘,以土练驻防。缅甸国入贡之道,向由虎踞关入,经孟卯、陇川等处,以达南甸,设南营都司以备之。自外海轮舶南来,直抵新街,商贾咸趋北道,由腾城西南行,经南甸、千崖、盏达三宣抚司,历四程而至蛮允,过此即野人境。其间有三路。下为河边路,中为石梯路,上为炎山路。下路较近,上路则柴草咸便,行四日至蛮暮,入缅甸界。舟行一日,可达新街。又印度东境之野山,系珞瑜番族,英吉利人由印度侵入,辟地种茶桑,其地可通孟养而达腾越,边外强邻野俗,错处可虞。明代旧置铜壁、巨石、万仞诸关,以固边圉。水道则海珀江自千崖以下,水势渐宽,与大金沙江合流,元代征缅甸,以舟师制胜,取建瓴之势也。其永昌、顺宁、大理三府,及蒙化一,楚雄府之姚州,皆迤西边界,山深箐密,汉、夷杂处。清初原设永顺镇总兵,迨改镇为协,仅于永昌城驻兵,沿边一带,有鞭长莫及之虞。

雍正二年,青海平定,于鸦龙江各处,设副将等官,宗鄱地方,当云南孔道,设参将等官,以靖边服。三年,因威远大山为苗、倮盘踞之所,乃于普茶山各处,设参将等官,兵丁千二百人,并于九龙江口设立防汛。四年,以四川阿墩子地方当中甸门户,移其防汛归云南省管辖,与里塘、打箭炉相为犄角。五年,以中甸延袤千里,为滇省西南籓篱,维西乃通西藏要隘,增设参将营于中甸,守备营于维西。六年,因乌蒙、镇雄二处地方辽阔,于乌蒙设总兵等官,镇雄设参将等官,分隘驻防。所有旧设之贵州威宁营,云南镇雄营、东川营咸隶乌蒙镇总兵调遣,建筑城垣。旋增兵千五百人,设寻甸州参将等官。七年,设普洱府及普洱镇将,标兵三千二百人,分防各路。

乾隆三十二年,以木邦为通缅甸要路,并九龙江、陇川、黑山门各隘,咸以兵驻守。四十三年,李侍尧因永昌、普洱等府,向以镇、协标千五百人,在三台山、龙江一带驻营防缅,冬去春回,颇形烦累。云南省控制全边,重在腾越。其南甸之东南为杉木笼,距虎踞关百馀里,当腾越左臂。南甸之西南为千崖,距铜壁、万仞、神护、巨石诸关,均一二百里,实为各路咽喉。乃于杉木笼、千崖二处各增将弁营汛。龙陵地方,道通木邦,原驻兵千五百人,其南三台山尤为扼要,亦增设弁兵。以顺宁一路旧有之额兵,分驻缅宁,与永顺右营协同防守。总督、提、镇大员,每年酌赴腾越边外巡阅一周,以期严密。

嘉庆十七年,以云南边外野夷倮匪肆扰,而缅宁、腾越各隘,皆瘴疠之地,难驻官兵,复设土练兵一千六百人,以八百人驻守缅宁之丙野山梁等处,八百人驻守腾越之蛮章山等处,省官兵征调之劳。

道光间,林则徐于迤西移改协、营,增设弁兵。其扼要之处,为永平县、永昌府龙街汛、永定汛、漾濞汛、姚关汛等,凡二十一汛,咸增兵驻防,而澜沧江桥尤为扼险。顺宁府毗连夷地,以龙陵协与顺宁参将对调。缅宁、锡腊、右甸、阿鲁、史塘等处防军,或分汛多而存城少,或分汛少而存城多,地之夷险与兵之多少不均,咸酌量增调。大理府原驻提督,而上下二关,及太和县城、弥渡、红岩、赵州等处,尚属空虚,均增兵填防。姚州、蒙化二处,亦改汛增兵。

同治间,云南平定,岑毓英因迤西丽江府城地处极边,界连西藏,丽江、剑川交界之喇鸡鸣地方,系江边要隘,江外即野人境,向未设兵。乃以丽鹤镇都司移驻丽江府,剑川营都司移驻喇鸡鸣。此外楚雄府属之八哨地方三、四百里间,倮夷杂居,亦系要地,令楚雄协副将设汛驻兵。十三年,以昭通标兵之半,赴金沙江外驻守。

光绪七年,刘长佑因剑川城地当孔道,为迤西要区,以喇井营移驻剑川。喇井亦澜沧江要地,以吉尾汛移驻,互相会哨。十一年,岑毓英因滇省入越南之路,以白马关为要,法兰西人通商之路,以蒙自县为冲,沿边千里,处处错壤,留防之兵一万六千人,编为三十营,以白马关隶开化镇总兵,蒙自隶临元镇总兵,每年瘴消之际,亲赴边陲,简阅营伍。个旧锡厂,规制宏大,厂丁数万人,汉、夷杂处,且通三猛、蛮耗各路,乃增设同知一员,移临元之都司营兵驻防个旧,调原驻开化游击移守白马关,以右营都司分防古林,移右营守备驻长冈岭,以临元游击驻蒙自县,右营都司分防水田,右营守备分防嵩田,为因地制宜之计。自云南入缅甸,共有六途,以蛮允一途为捷径,沿边由西而南而东,皆野人山寨,布列于九隘之外,兵团守望,时虞不足。乃调关外劲旅二千馀人,与原有防军及乡团、土司,协力警备。十四年,岑毓英以边境倮黑夷匪,频年滋事,分别剿抚。倮黑所屯踞之地,分上下改心,在澜沧江畔,界接土司,其东西大路,与缅甸逼处,为顺宁、普洱两府屏蔽,其下改心地方,尤为扼要。乃增设镇边抚夷,择地建筑城垣,并设参将等官,驻防兵丁一千一百五十八人。二十二年,鹿传霖以维西协所属阿墩子汛地,界接川边之巴塘,左临澜沧江,右挹金沙江,地势至要,英缅铁路所经,相距渐近,仅四、五日程。乃协商四川疆臣,酌设重镇,并于川、滇交界处,两省各设文武员弁,协力防边。云南自英据缅甸,法夺越南,防守两难。光绪之季,西南腾越、临安两路,创设团练,稍资捍卫。而饷绌兵单,边防渐弛矣。

广东边防,海重于陆。同治十三年,越南不靖,督臣瑞麟虑其越界,以防勇二千人扼守钦州。光绪八年,曾国荃因钦州之东兴街,地接越南,拨劲兵二营驻守,续拨老勇三营助之。十年,法兰西侵夺越南,彭玉麟督办粤防,以钦州与廉州并重,增调营勇赴钦、廉,恐地广兵单,以团练协守。至省内防务,则有三江口之排瑶,琼、崖之黎匪,时或出巢滋事。排瑶山境四百馀里,康熙四十一年,于瑶境適中之三江口,设立寨城,置副将等官,兵丁千馀人。道光十二年,增三江口戍兵二千人,建筑碉台,以控制悍瑶。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剿平琼州黎匪,山路开通,收抚黎众十万人,定抚黎章程十二条。粤省负山带海,西来欧舶,首及粤洋,陆路仅钦、廉一路当敌,防戍较易于海疆也。

广西南边,绵亘千馀里,原设隘所百有九处,分卡六十六处,与越南之谅山、高平、宣光等处接壤。丛山密箐中,小径咸通。镇南关至龙州一路,地较宽平,为中越商旅通衢,东出太平、南宁,西出归顺、镇安之总汇。自龙州以东,下水直达梧、浔,有建瓴之势。历朝南籓向化,自清初至道光、咸丰间,惟于龙凭营所辖水陆各隘口,以戍兵及沿边土司协力防守。

同治十一年,令冯子材等就戍所之镇拣选各营,分布各隘,是为防军守边之始。迨法、越战事起,边氛日亟,征调频烦,兵无久驻之地。

光绪十二年,中、法款议既成,两广总督张之洞以镇南一关,钤辖中外,固属极冲之地,即镇南关之中后左右各路,亦须分兵设防。关以内之关南隘及凭祥土州为中路。自关以东,明江辖之由隘,宁明州辖之罗隘,思陵土州辖之爱店隘,上思州辖之百仑隘、剥机隘为东路。自关以西,龙州辖之平西关、水口关,下冻土州辖之布局隘、梗花隘,归顺州辖之频峒隘、龙邦隘,镇安辖之猛峒隘、剥淰隘、百怀大隘等为西路。以上各隘,咸增兵屯守。以十二营防镇南关中路,以四营防东路,六营防西路。其道路宽者,筑台置砲;路窄者,设卡浚濠;甚僻者,则掘断径路,禁阻往来。豫造地营。无事则操练,有警则徵调赴援。广西提督由柳州移驻龙州,以控制边夷。而边境过长,贵能扼要。关前隘为谅山来路,罗隘为间道所通,归顺之龙邦隘,镇安之那坡隘,分扼牧马、保乐夷寇来路,由隘当文渊之冲,即龙州后路,下冻土州通镇边声息,令驻边各将领,宜加严防。旋督臣张之洞以沿边之新太协、上思营、镇安协各营兵,或改勇补兵,或裁兵留勇,各就所宜,即分防之举,为并省之谋。十三年,复移驻镇、道各员,以资分任。

二十三年,谭锺麟因边境迤长凡千七百里,仅恃营汛,终嫌单薄,乃扼要建筑砲台。原有防军二十营,以分防见少,每营止能抽拨二棚驻守砲台。二十六年,苏元春因南、太、泗、镇及上思、归顺四府二州,皆为边地,勇丁数仅万人,凡三关百隘,沿边砲台,皆须防守。乃以新募调赴江南之五营,并抽调边军五营,合成十营,为剿办沿边游勇土匪之用。三十年,柯逢时令各州县增募勇丁八千馀人,给以毛瑟后膛枪,以佐防军,并令各属劝民间多筑碉堡,藉御外侮。

三十一年,李经羲以广西沿边,全恃防军,近年边防大军,专驻龙州训练,而南、太、镇等郡,以迄滇边,无复边营踪迹,客军又撤回过半,乃酌增防营,募土著亲兵,就地防御。盖广西制兵,旧额六万二千馀人,自同治四年以后,屡加裁汰,由制兵而趋重防军。法、越事起,于边地防军,尤为注重。至光绪季年,改练新军,非复防营规制矣。

蒙古以瀚海为界画,其部落之大类有四:曰漠南内蒙古,曰漠北外蒙古,曰漠西厄鲁特蒙古,曰青海蒙古。清初,漠南蒙古臣服最先。至康熙初年,而漠北喀尔喀三部内款。及亲征准噶尔,而青海诸部来庭。惟漠西厄鲁特部,至乾隆间始征定焉。漠北外四盟蒙古,康熙间初定,增为五十五旗。雍正间,增三音诺颜部,共前三部为四部。乾隆中,增至八十二旗。其会盟分四路:土谢图汗为中路,车臣汗为东路,札萨克图汗为西路,三音诺颜为北路。乾隆间,筑城于乌里雅苏台及科布多二处以镇抚之。其统率蒙兵之制,内札萨克之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