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新唐书 >

第344章

新唐书-第344章

小说: 新唐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人不率化,气或堙厄,灾旱竟岁,播植愆时。国廪罕蓄,乏九年之储;吏道

多端,微三载之绩。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治,而豪猾逾检;太学,明教之

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惰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绝;百工在乎按度,

而淫巧或未息。俗恬风靡,积讹成蠹。其择官济治也,听人以言则枝叶难辨,御

下以法则耻格不形;其阜财发号也,生之寡而食之众,烦于令而鲜于治。思所以

究此缪盩,致之治平,兹心浩然,若涉渊冰。故前诏有司,博延群彦,伫启宿懵,

冀臻时雍。

子大夫皆识达古今,志在康济,造廷待问,副朕虚怀,必当箴治之阙,辨政

之疵,明纲条之致紊,稽富庶之所急。何施革于前弊?何泽惠于下土?何脩而治

古可近?何道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至若夷吾轻重之权,孰辅于治?

严尤底定之策,孰叶于时?元凯之考课何先?叔子之克平何务?惟此龟鉴,择乎

中庸,斯在洽闻,朕将亲览。

蕡对曰:

臣诚不佞,有正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

达。怀愤郁抑,思有时而发。常欲与庶人议于道、商贾谤于市,得通上听,一悟

主心,虽被袄言之罪无所悔。况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制诏中外,举直言

极谏。臣辱斯举,专承大问,敢不悉意以言?至于上所忌,时所禁,权幸所讳恶,

有司所与夺,臣愚不识,伏惟陛下少加优容,不使圣时有谠言受戮者,天下之幸

也。谨昧死以对:

伏以圣策有思古先之治,念玄默之化,将欲通天地以济俗,和阴阳以煦物,

见陛下虑道之深也。臣以为哲王之治,其则不远,惟致之之道何如耳。伏以圣策

有祗荷丕构而不敢荒宁,奉若谟训而罔有怠忽,见陛下忧劳之至也。若夫任贤惕

厉,宵衣旰食,宜绌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若夫追踪三五,绍复祖宗,宜

鉴前古之兴亡,明当代之成败。心有未达,以下情蔽而不得上通;行有未孚,以

上泽壅而不得下浃。欲人之化,在脩己以先之;欲气之和,在遂性以导之。救灾

旱在致精诚,广播殖在视食力。国廪罕畜,本乎冗食尚繁;吏道多端,本乎选用

失当。豪猾逾检,繇中外之法殊;生徒惰业,繇学校之官废;列郡干禁,繇授任

非人;百工淫巧,繇制度不立。伏以圣策有择官济治之心,阜财发号之叹,见陛

下教化之本也。且进人以行,则枝叶安有难辨乎?防下以礼,则耻格安有不形乎?

念生寡而食众,可罢斥惰游;念令烦而治鲜,要察其行否。博延群彦,愿陛下必

纳其言;造廷待问,则小臣安敢爱死?伏以圣策有求贤箴阙之言,审政辨疵之令,

见陛下咨访之勤也。遂小臣斥奸豪之志,则弊革于前;守陛下念康济之心,则惠

敷于下。邪正之道分,而治古可近;礼乐之方著,而和气克充。至若夷吾之法,

非皇王之权;严尤所陈,无最上之策;元凯之所先,不若唐尧考绩;叔子之所务,

不若虞舜舞干。且非大德之中庸、上圣之龟鉴,又何足为陛下道之哉?或有以系

安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请披肝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臣前所谓“哲王之治,其则不远”者,在陛下慎思之、力行之、始终不懈而

已。谨按《春秋》:元者,气之始也;春者,岁之元也。《春秋》以元加于岁,

以春加于王,明王者当奉若天道,以谨其始也。又举时以终岁,举月以终时,《

春秋》虽无事,必书首月以存时,明王者当承天之道,以谨其终也。王者动作终

始必法于天者,以其运行不息也。陛下能谨其始,又能谨其终,懋而脩之,勤而

行之,则执契而居简,无为而不宰,广立本之大业,崇建中之盛德,安有三代循

环之弊,百伪滋炽之渐乎?臣故曰:“唯致之之道何如耳。”

臣前所谓“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绌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实以陛下忧劳之至也。臣闻不宜忧而忧者,国必衰;宜忧而不忧者,国必危。陛

下不以国家存亡、社稷安危之策而降于清问,臣未知陛下以布衣之臣不足与定大

计耶?或万机之勤有所未至也?不然,何宜忧而不忧乎?臣以为陛下所先忧者,

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四海将乱。此四者,国家已然之兆,故臣谓圣

虑宜先及之。夫帝业艰难而成之,固不可容易而守之。太祖肇其基,高祖勤其绩,

太宗定其业,玄宗继其明,至于陛下,二百余载,其间圣明相因,扰乱继作,未

有不用贤士、近正人而能兴者。或一日不念,则颠覆大器,宗庙之耻,万古为恨。

臣谨按《春秋》,人君之道,在体元以居正。昔董仲舒为汉武帝言之略矣,有未

尽者,臣得为陛下备论之。夫继故必书即位,所以正其始也;终必书所终之地,

所以正其终也。故为君者,所发必正言,所履必正道,所居必正位,所近必正人。

《春秋》:“阍弑吴子余祭。”书其名,讥疏远贤士,昵刑人,有不君之道。伏

惟陛下思祖宗开国之勤,念《春秋》继故之诫。明法度之端,则发正言,履正道;

杜篡弑之渐,则居正位,近正人。远刀锯之残,亲骨鲠之直,辅相得以颛其任,

庶寮得以守其官。奈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外专陛下之命,内窃陛下之权,

威慑朝廷,势倾海内,群臣莫敢指其状,天子不得制其心,祸稔萧墙,奸生帷幄,

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此宫闱将变也。臣谨按《春秋》:“定公元年春王。”

不言正月者,《春秋》以为先君不得正其终,则后君不得正其始,故曰“定无

正”也。今忠贤无腹心之寄,阍寺专废立之权,陷先帝不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

正其始,况太子未立,郊祀未脩,将相之职不归,名器之宜不定,此社稷将危也。

臣谨按《春秋》:“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春秋》之义,两下相杀不书。此

书者,重其颛王命也。夫天之所授者在命,君之所存者在令。操其命而失之者,

是不君也;侵其命而专之者,是不臣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将倾也。

臣谨按《春秋》,晋赵鞅以晋阳之兵叛入于晋,书其归者,能逐君侧之恶以安其

君,故《春秋》善之。今威柄陵夷,藩臣跋扈。有不达人臣大节,而首乱者将以

安君为名;不究《春秋》之微,称兵者在逐恶为义。则典刑不繇天子,征伐必自

诸侯,此海内之将乱也。故樊哙排闼而雪涕,袁盎当车而抗辞,京房发愤以殒身,

窦武不顾而毕命,此皆陛下明知之矣。臣谨按《春秋》,晋狐射姑杀阳处父,书

襄公杀之者,以其君漏言也。襄公不能固阴重之机,处父所以及残贼之祸,故《

春秋》非之。夫上漏其情,则下不敢尽意;上泄其事,则下不敢尽言。故《传》

有造膝诡辞之文,《易》有失身害成之戒。今公卿大臣,非不欲为陛下言之,虑

陛下不能用也。忽而不用,必泄其言,臣下既言而不行,必婴其祸;适足钳直臣

之口,而重奸臣之威。是以欲尽其言则有失身之惧,欲尽其意则有害成之忧,裴

回郁塞,以须陛下感悟,然后尽其启沃。陛下何不听朝之余,时御便殿,召当世

贤相老臣,访持变扶危之谋,求定倾救乱之术,塞阴邪之路,屏亵狎之臣,制侵

陵迫胁之心,复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既不得治其前,当治

于后;不得正其始,当正其终。则可以虔奉典谟,克承丕构,终任贤之效,无宵

旰之忧矣。

臣前所谓“追踪三五,绍复祖宗,宜鉴前古之兴亡,明当时之成败”者。臣

闻尧、禹之为君而天下大治者,以能任九官、四岳、十二牧,不失其举,不贰其

业,不侵其职,居官唯其能,左右唯其贤,元凯在下虽微而必举,四凶在朝虽强

而必诛,考其安危,明其取舍。至秦二世、汉元成,咸愿措国如唐、虞,致身如

尧、舜,而终败亡者,以其不见安危之机,不知取舍之道,不任大臣,不辨奸人,

不亲忠良,不远谗佞也。伏惟陛下察唐、虞之所以兴,而景行于前;鉴秦、汉之

所以亡,而戒惧于后。陛下无谓庙堂无贤相,庶官无贤士,今纪纲未绝,典刑犹

在,人谁不欲致身为王臣,致时为升平?陛下何忽而不用邪?又有居官非其能,

左右非其贤,恶如四凶,诈如赵高,奸如恭、显,陛下何惮而不去邪?神器固有

归,天命固有分,祖宗固有灵,忠臣固有心,陛下其念之哉!昔秦之亡也,失于

强暴;汉之亡也,失于微弱。强暴则奸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则强臣窃权而震主。

臣伏见敬宗不虞亡秦之祸,不翦其萌。伏惟陛下深轸亡汉之忧,以杜其渐,则祖

宗之洪业可绍,三五之遐轨可追矣。

臣前所谓陛下“心有所未达,以下情塞而不能上通;行有所未孚,以上泽壅

而不得下浃”;且百姓有涂炭之苦,陛下无繇而知;陛下有子惠之心,百姓无繇

而信。臣谨按《春秋》书“梁亡”不书“取”者,梁自亡也,以其思虑昏而耳目

塞,上出恶政,人为寇盗,皆不知其所以,终自取其灭亡也。臣闻国君之所以尊

者,重其社稷也;社稷之所以重者,存其百姓也。苟百姓不存,则虽社稷不得固

其重;社稷不重,则人君不得保其尊。故治天下者,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夫百姓

者,陛下之赤子,陛下宜令慈仁者视育之,如保傅焉,如乳哺焉,如师之教导焉。

故人之于上也,恭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今或不然,陛下亲近贵幸,分曹建署,

补除卒吏,召致宾客,因其货贿,假以声势;大者统藩方,小者为守牧,居上无

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故人之于上也,畏之如

豺狼,恶之如仇敌。今海内困穷,处处流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鳏寡孤

独不得存,老幼疾病不得养,加以国权兵柄颛于左右,贪臣聚敛以固宠,奸吏因

缘而弄法,冤痛之声,上达于九天,下入于九泉,鬼神为之怨怒,阴阳为之愆错。

君门万重,不得告诉,士人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官乱人贫,盗贼并起,土

崩之势,忧在旦夕。即不幸因之以病疠,继之以凶荒,陈胜、吴广不独起于秦,

赤眉、黄巾不独生于汉,臣所以为陛下发愤扼腕、痛心泣血也。如此则百姓有涂

炭之苦,陛下何繇而知之乎?陛下有子惠之心,百姓安得而信之乎?使陛下行有

所未孚,心有所未达,固其然也。臣闻汉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余事,其心甚

诚,其称甚美。然纪纲日紊,国祚日衰,奸宄日强,黎元日困,繇不能择贤明而

任之,失其操柄也。自陛下即位,忧勤兆庶,屡降德音,四海之内,莫不抗首而

长息,自喜复生于死亡之中也。伏惟陛下慎终如始,以塞四方之望。诚能揭国柄

以归于相,持兵柄以归于将,去贪臣聚敛之政,除奸吏因缘之害,惟忠贤是近,

惟正直是用,内宠便僻无所听焉。选清慎之官,择仁惠之长,敏之以利,煦之以

和,教之以孝慈,导之以德义,去耳目之塞,通上下之情,俾万国欢康,兆庶苏

息,即心无不达,而行无不孚矣。

臣前所谓“欲人之化也,在脩己以先之”,臣闻德以脩己,教以导人。脩之

也,则人不劝而自立;导之也,则人不教而率从。君子欲政之必行也,故以身先

之;欲人之从化也,故以道御之。今陛下先之以身而政未必行,御之以道而人未

从化,岂立教之旨未尽其方邪?夫立教之方,在乎君以明制之,臣以忠行之。君

以知人为明,臣以正时为忠。知人在任贤而去邪,正时则固本而守法。贤不任则

重赏不足以劝善,邪不去则严刑不足以禁非,本不固则人流,法不守则政散,而

欲教之必至,化之必行,不可得也。陛下能斥奸邪而不私其左右,举贤正而不遗

其疏远,则化浃朝廷矣。爱人而敦本,分职而奉法,脩其身以及其人,始于中而

成于外,则化行天下矣。

臣前所谓“欲气之和也,在遂其性以导之”者,当纳人于仁寿也。夫欲人之

仁寿也,在立制度,脩教化。夫制度立则财用省,财用省则赋敛轻,赋敛轻则人

富矣;教化脩则争竞息,争竞息则刑罚清,刑罚清则人安矣。既富矣,则仁义兴

焉;既安矣,则寿考至焉。仁义之心感于下,和平之气应于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