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
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
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
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
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
阁下其亦怜察之。
【送孟东野序】(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
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
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
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惟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
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
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
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
《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
《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
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
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
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
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
以急,其词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
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
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
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
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
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
“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
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
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
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
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
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
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
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
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
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
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
终吾生以徜徉。
【送董邵南序】(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童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
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
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
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送杨少尹序】(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
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
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
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
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
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候之去,
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
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
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
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候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
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送石处士序】(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
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穀之间,冬一裘,夏一
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
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
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
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
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干家。方今寇集于恒,师环其疆,农
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
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
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
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
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
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
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
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早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
之序云。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
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
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
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
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
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
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谘而处焉?
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
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
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
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
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
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
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祭十二郎文】(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
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
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
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
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
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
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於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
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
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
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
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
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
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
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
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致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
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
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