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为了那初恋的同桌 >

第5章

为了那初恋的同桌-第5章

小说: 为了那初恋的同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卧苯馑档匠鱿趾J序茁サ钠婀鄣某∶妫涤惺蹦芸醇娓郏眉2吹拇桑院V杏置腿徽瓜值蹦暝诓慷幼さ豞___这边军港;舰艇收锚启航;对岸码头;渔轮出海归来。他几年前就有了从事文学创作的理想,接着又学到了有关的文学理论及相关知识,几天来还连续观赏到多处美丽如画的景区,真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创作激情,简直就手痒痒了。可是此时的他,犹如一句俗话:“壶中煮饺子,肚儿里有,咀上倒不出来。”仅仅抱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到了晚上;他坐下来真要动笔写作时,想起了这平时所学:作品开头要像虎头,中间犹如猪肚、熊腰,结尾如同豹尾;又要遵循起、承、转、合规则,还想结合几天内匆忙中所观所录。可是脑海中翻腾了一阵儿,情绪上激动了一时,落在纸上的字没有几个。

    通过这次“卡壳”的教训,他加深了对教材中所讲的:“文学是人学,要以情打动人,而不是以景打动人”;文学创作,贵在“创作”二字,诸如此类道理的理解。他在部队时就养成了当场作记录的习惯,可是现在想进行文学创作,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一大障碍,只作呆板的照相式的记录,思维就容易迟纯,思路也不能开扩。他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再不干此类费神费时见什么记什么的傻事了。要养就舒畅的心境、清醒的头脑,凡是遇到奇闻、异事、美景,多联想,多体验,尽量悟出人际关系所附之情,众多事物暗涵之义;以至所述之事不怪诞,所道之理不荒谬,让读者阅后,就如同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亲眼所见一般。

    后来志坚又随旅游团去过烟台、威海和青岛三城市的诸多景区,只不过到了晚上於旅馆下榻之时,才在日记中记下:“烟台——中国苹果之乡;位于威海港口的刘公岛,是我国海防重镇,历来有‘东隅屏藩’、‘渤海锁钥’之称;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风景如画的青岛;神仙窟宅,灵异之府的崂山”就这么支离破碎;了了数语。

第一卷 县乡经历 第五章 画中人

    通过几天的旅游;从远处说这黛色的山岚;绿色的树木;红色的花朵;近处说人们的新装;愉悦的脸庞;融洽的氛围,把整个旅游团队薰染得舒服熨贴,小酌微醉。他们在旅游的最后一站——青岛住了一夜,一大早先去了市区东部的崂山风景区。志坚看到这崂山山顶是方圆仅数尺的小石坪,只容两三人登临立足,在顶上举目远眺,唯见云游浪卷,水天一色,分外壮观。据说黄昏时分看这山城灯火与星群煇映,如入梦幻之境。待日出霞染,观赏那“巨峰旭照”,别是一番景色。难怪古人留下了“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涝”的名句。

    在景点附近众人用过午餐,包车又迂回到海边,沿着海岸线一路前行,时间不长,便来到了崂山南线的太清宫又称作下宫的旅游景点。

    这地方志坚太熟悉了,当初此处简直就是他的家。当年是文革时期,下宫的殿堂当作部队的营房,只不过在附近盖上了食堂、车库及其附属设施。那时他是第一年新兵,跟随所在部队从东海到此处学习,并参加观摩将在附近海域进行的综合演练,一驻就是两个半月。他一别十几载,现旧地重游,竟慨叹连连。

    太清宫三面依山,一面临海。旅游包车停在了山脚下柏油公路一边的停车场内,众人便从高坡上一路步行来到了坡底。

    从此处再向南一拐,不到数步就是仅有十几米宽的布满碎石的海滩,它的前沿立一巨石,黑亮光滑,其下近旁是不知何年何月用长石条砌成的简易码头;后面有大小石块隐没水中,海面湛蓝,水质清澈。志坚立时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那时每逢吃过晚饭,夕阳隐入山后,正凉风习习,他穿着塑料凉鞋,伴随二、三战友;或涉过漫到膝盖的海水,或踏完干爽的的石块儿,遂登上巨石,然后脱掉凉鞋,双腿和屁股舒坦地靠在上面,或远观缓缓行驶的巨轮,或遥望高出于附近水面的天边波涛,那般情景如在眼前。

    志坚在整个下午的游览中,现实和过去甚至与书上描绘的具体事件混淆在了一起。这时他身临其境,又似置身其外,以致落后于众人二、三十米。他一时回过神儿来,便紧赶慢赶,迈进靠南边的跨院儿。见众人错落有致地站立在正房门前,认真听着导游解说。直到如今他才搞清楚这里共有十余个院落,一百五十多间殿堂。同时加深了对周围建筑不同于佛寺的印象,即没有雕梁画栋,全都是石壁石瓦,因而显得古朴无华。

    他是熟客,只听了前面的解说,赶在团队前先进入几个跨院儿,不时见那三三两两的和尚正在劳作。唯见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其主干之粗、树冠之大,实难细察,他便停住了脚步,上下观赏揣摩。待后面团队靠前的几位赶来,即告诉他们,说自己相当年和另一新兵一人用双臂仗量一半,各自仗量过两次,还余下将近一米。

    在跨院儿的西北角,是山的南坡底部,又高出于平地,上面铺一条东西长的宽阔石阶,东首山坡上一巨石矗立。正对石阶,上刻“波海参天”四个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小字一行。石阶偏南的地方摆放几组石桌、石凳。石阶的南沿有几株大树一字排开,其树冠遮天蔽日。他遥想当年盛夏,往往午饭后在部队食堂打扫完卫生,不免要出点儿汗,然后来到此处从容歇息一番,倒也惬意。

    志坚随团队西行数步,便到了三皇殿前。内中供一塑像,他不信神灵,不及细看,也不听导游员解说,独自出了院门向四下里观瞧。一时又想起了当年这宫殿内没什么塑像牌匾,只是住一户随军家属,大人小孩住在里边。有一次那位少女提了只小桶,出得院门来向前迈动几步,下了七、八级石阶,又向西一拐走了四、五步到这神水泉边,然后放下小桶,拿了水瓢,弯下腰勺水。此时正当中午饭后,他才回到营房,独自拿了水勺和茶杯,先于对方到得这里,已经勺起水灌入杯中;刚喝下肚里,还没来得及喘口粗气呢。

    志坚早已听那位老兵介绍过此泉水的妙处,泉水距井沿不过半臂,但常年四季不分旱涝,都保持着一定的水位,只是雨量充沛之时,从石下暗沟缓缓流入远方的水量稍微多一些罢了。井中水质呈清澈的乳白色,人喝了此水,不肚痛不拉稀。更有传闻,凡是久治不孕之妇,取此水喝;定能病除。那年代虽然旅游之风没有吹遍中华大地,但时常有海外华人慕名前来。他不信传闻,唯有经过这无数次的亲身体验,确信喝此凉水对身体绝无害处。刚才少女放下小桶之际,遂向身边的他瞥了一眼。使他发现对方皮肤细腻、明眸皓齿、风情万种,必是常饮此水才出落成了如此的一位美女。

    泉水近旁,在北面石壁上面,他前后两次到来,仅嵌有“水”字。他也是当年听老兵说过的,在文革初期有人把上下嵌有“神”、”泉”的石碑砸碎后,遂替换上了平面的石块。直到进入这二十一世纪是否复原,他可惜无缘亲见。

    石壁之上有一小亭,可供游人小憩。紧靠西侧有繁花数簇,桂树几株,他观望时格处地在意。无奈众人已出了院门,又在这神水泉边来回地走动,便使他分散了注意力。随后;他跟在众人后面;向西几步迈上二、三级台阶,就进入一处小的院落内。这时他在院门口向正房后张望,紧接着屋顶,山坡上青草密布,间以小树及错落着大小不等奇形怪状的石头。再向上看,立着一两块巨石。他又记起了当年连长在队列前所讲的,房后的石头个儿大陡立,遇到大风还往往晃动,但同志们尽管放心,不管是遇上多大的风也不会刮下来的。

    志坚又记起有一天深夜他独自站岗,这会儿连长也起来查哨。对方可能刚接完电话,便对他说:咱们房后怪石嶙峋,周围又林木繁茂,青岛距离这里是很近的;在八大关附近咱们的特种部队时常半夜乘小船赶到此处。上次摸去当地驻军一名哨兵,后让所在团团长领了回去,让兄弟部队知道了多没面子。刚才我又得到消息,咱当地老大哥连队的一名班长正在站岗时,几名特种兵乘小船前来,其中一人准备摸岗。两者之间有一段开阔地带,不过种植着一片茶树,这人就匍匐着向目标接近。还剩下几步远了,哨位附近的狗可能感觉异常,便狂叫起来,才避免了又一次丑闻的发生。

    连长停顿了一下又严肃起来:说不定他们过一会儿还来,你站岗要特别地警惕才行,要背靠墙根站着。现发给你10发子弹,如果有翻墙头的,只准照他身旁开枪,把他吓跑就行,不过千万别让人家抓了俘虏。连长边说边把那一梭子子弹交到了他的手上。

    志坚一直肩挎钢枪,集中精力听着。这时,先接过连长交给自己的子弹,又把五六式步枪从肩头换到手中,在对方的监视之下拉开了枪栓。因为他只在新兵连打过枪,虽说平时也能不断地摸摸枪械,可是当时一片漆黑,一梭子的子弹在弹夹上是呈弧型排列的,急切之中想成和弹仓呈90度直角,这样往枪械中按,必然压不进去。这时连长看出了漏洞,迅速拿过他手中的枪,稍作调整,就把10发子弹压入弹仓,然后又把枪还给他。停顿了一下,连长又叮嘱道:如果你这一班岗没有情况,再把我刚才告诉你的话如实传下去。

    连长说完又要志坚复述一遍,认为他回答的还不错,这才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从这时起的下半夜什么异常情况也没发生,可是当早上他们按正常作息时间起床后,连长利用整个连到此地集训的干部战士列队早点名时,讲到后来不指名地点了他遇事慌张,连子弹都压不进弹仓。志坚暗暗在队列里叫屈并埋怨自己,平时马虎大意,关键时刻出了丑。

    他回忆到这里,尾随在众人后面,又向院内走了十来步。正房前有一棵汉柏,历经千年风霜。他再仔细观望;树冠并不大可是比当年枝繁叶茂。当初还是听那位老兵说过,因附近住了随军家属,距此两年之前的一天,两三个淘气男孩儿发现树上的鸟窝内有鸟蛋,他们在急切之中灵机一动,找来长杆,顶头上捆了破布,然后又蘸点儿汽油便点上火把去烧鸟窝。想不到这汉柏躯体干裂,油脂又多,见火就着,这一下可闯下了大祸。幸亏当时有装备精良的驻军在此,从附近急调有效射程高达七、八十米的水车前来救援,才平熄了这偶然的千年不遇的大火。

    志坚回想转述的这起事故,又想到在文革时期如果不是部队在此驻扎,这些千年古树、奇花异草乃至稀世文物恐怕早就糟蹋得不成样子了。他又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一直游走下去。

    那时节,整个中华大地好的花木很是少见,他的家乡又地处穷乡僻壤,自然无缘见识奇花异草。此次随部队前来纯属巧合,既有汉柏,又有唐榆,之于银杏、凌霄;更是数不胜数。当时正值夏秋之交,他夜半值勤,肩挎钢枪独自巡逻,突闻到一股奇香,沁人心脾。遂抬头观望,见院外墙头之上,邻院房基之畔,立一亭台,近旁有数株桂树挺立。猛然间记起那位老兵在几天前说过的,“这是桂树,别看它貌不惊人,按说已到了花开时节,若初开放,一般正值夜深人静,到时定会香飘四溢的。”他有缘亲历亲见,印象之深,一生能有几次?怪不得历年历代,或少数没落官僚,见世途险恶,或几名文人雅士,觉功名无望,皆抛妻舍子遁入空门,遂纵情山水与世隔绝,倒也有一番情趣。不过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遥远的当年,一个漫长的封建时代,浪费了多少人力;埋没了几许人才?

    这时导游员的解说已进入尾声,不过讲得更加具体了,让志坚特别留意。

    她讲解道:这里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故居,三百多年前,蒲翁来到崂山就深居在此,遂写下了不朽名作《聊斋志异》。其中不少篇章以崂山为背景,对此地景色作了生动地描绘。这“香玉”二字的碑刻,就是故居的见证。

    志坚是第一次听说此事,他想到当年住在此处时这块碑刻也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只是听那位老兵说,文革以前在下宫拍过反映和尚、道士生活及展现此处美丽风光的影片。想到这里,脑海中又立刻浮现出当时的一组镜头。那天他和同班战友在室内静静地复习专业教材,有几位身着洁净便装的人步入院内,其中在前一位步履稳健、明眸皓齿、气度不凡的长者。这位靠近了小屋昂首长时间地凝视。因为此处是风景名胜,虽为文革中期,不过有些身份的人经常会光顾此地;部队首长也早有指示,该做什么做什么,既不要搭话更不要围观。可是那位老兵当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