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夜航船 >

第5章

夜航船-第5章

小说: 夜航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竞渡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五瑞

端阳日以石榴、蔡花、菖蒲、艾叶、黄栀花插瓶中,谓之五瑞,辟除不祥。

五毒

蛇、虎、蜈蚣、蝎、蟾蜍,谓之五毒。官家或绘之宫扇,或织之袍缎,午日服用之,以辟瘟气。

赐枭羹

《郊祀志》:汉令郡国进枭鸟,五日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以辟诸恶也。

浴兰汤

五月五日蓄兰为汤以沐浴。《楚辞·离骚》:“浴兰汤兮沐芳华。”

天贶节

宋祥符四年,诏六月六日天书再降,为天贶节。

夏至数九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带黄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赐肉

《汉书》:伏日诏赐诸郎肉,东方朔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宜早归,请受赐。”即怀肉而去。

三伏

立春、立夏、立冬皆以相生而代。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盖庚者金也。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秦穆公于是日进辟恶饼。

天中节

《提要录》:“端午为天中节。”又曰蒲节,以是日用菖蒲泛酒故耳。

竹醉日

五月十日为竹醉日。是日移竹易活。又三伏内斫竹则不蛀。



一叶知秋

《淮南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古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鹊桥

《淮南子》:七月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谓与牛郎相会也。

得金梭

蔡州丁氏女精于女工,每七夕祷以酒果,忽见流星坠筵中。明日,瓜上得金梭。自是巧思益进。

晒衣

七月七日,诸阮庭中晒衣,无非锦绣。阮咸以长竿大布犊鼻于上,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

晒书

郝隆七月七日,见富家皆晒曝衣锦,郝隆乃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我晒腹中书耳。”

乞巧

唐玄宗以七夕牛女相会,命宫中作高台,陈瓜果于上。宫人暗中以七孔针引彩线穿之,以乞天巧,穿过者以为得巧。又以蜘蛛纳小金盒中,至晓,开视蛛丝之稀密,又为得巧之多寡。

化生

七夕,以蜡作婴儿,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生子之祥,谓之化生。

吉庆花

薛瑶英,于七月七日剪轻彩,作连理花千余朵,以阳起石染之,当午散于庭中,随风而上,遍空中,如五色云霞,久之方散,谓之渡河吉庆花,藉以乞巧。

摩罗

泥孩儿也。有极巧饰以金珠者,七夕用以馈送,以作天仙送子之祥。

盂兰会

目连尊者见其母落饿鬼道,以钵盛饭飨之,入口即成灰炭,目连白佛求救。佛于七月十五日设兰盆大会,焰口咒食,其母乃得脱饿鬼之苦。

处署

处,上声,止也,息也。谓暑气将于此时止息之也。白露,秋属金;白,金色也。

天炙

八月一日以朱墨点小儿额,谓之天炙,以厌疫。八月望日,广陵曲江观涛。

游月宫

开元二年八月十五夜,明皇与天师申元之游月宫,及至,见大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翠色冷光相射,极寒,不可少留。前见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寒大桂树之下,音乐清丽。明皇制《霓裳羽衣曲》以记之。一说叶静能,一说罗公远,事凡三见。

登峰玩月

赵知微有道术。中秋积阴不解,众惜良辰。知微曰:“可借酒肴,登天柱峰玩月。”既出门,天色开霁。及登峰,月色如昼,会饮至月落方归。下山则凄风苦雨,阴晦如故。

中秋无月

俗云:“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二者皆煞风景之事,故对举言之,非连属语,以卜上元之灯也。今人多误。

重阳

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汉宫人贾佩兰九日食饵,饮菊花酒,长寿。

登高

费长房语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急作绛袋,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至夕还,鸡犬皆暴死。长房曰:“代之矣。”今人登高,本此。

落帽

孟嘉为桓温参军,重九日宴姑孰龙山,风吃落帽。温敕左右勿言,良久取之还,令孙盛作文嘲之。

白衣送酒

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有菊,采之盈把,坐其侧。久而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就便酌酒,大醉而归。

游戏马台

宋武帝为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游项羽戏马台。今相仍为故事。

茱萸酒

汉武帝宫人,九月九日皆饮茱萸菊花酒,令人长寿。

观涛

风俗:八月望日,广陵曲江观涛;浙江于十八日看戏潮。

九日开杜鹃

唐周宝镇润州,知鹤林寺杜鹃花奇绝,谓殷七七曰:“可使顷刻开花,副重九乎?”殷曰:“诺。”及九日,果烂熳如春,宝游赏后,花忽不见。

九日飞升

汉张陵在富川山修道,晋永和九年九月九日,登白霞山飞升,惟遗丹灶药臼于山下。



十月朝

宋制,十月朔拜暮,有司进暖炭,民间作暖炉会。

亚岁

魏晋冬至日,受万国百僚称贺,少杀其仪,亚于岁朝,故曰亚岁。

日长一线

魏晋宫中女工刺绣,以线揆日长短,冬至后比常添一线之功,故曰日长一线。

冬至数九

一九和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笆头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笆头抽嫩刺。七九六十三,破絮担头担。八九七十二,黄狗相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嘉平节

秦人以十二月为嘉平节,民间以酒果馈遗,谓之节礼。

腊八粥

宋制。十二月八日浴佛,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

傩神逐疫

颛顼氏有三子亡而为疫鬼,一居江中为疟鬼,一居山谷为魍魉,一匿人家室隅中惊小儿。于是除夕制为傩神,赤帻玄衣朱裳,蒙以熊皮,执戈持盾以逐之,其祟乃绝。

土牛

周公制土牛,以纳音设色,出城外丑地送寒。今于立春日前迎春,设太岁土牛像,以送寒气。

神荼郁垒

黄帝时,有兄弟二人,名神荼、郁垒,能执鬼除疫。后世祀以为神。

爆竹

上古西方深山中有恶鬼,长丈余,名山魈,人犯之即病寒热,畏爆竹声。除夕,人以竹烧火中,毕剥有声,则惊走。今人代以火炮。

□盆

除夕,各家于街心烧火,杂以爆竹,谓之□(音松)盆。视其火色明暗,以卜来岁祥。

商陆火

裴度除夕围炉守岁叹老,迨晓不寐,炉中商陆火凡数添之。

祭诗文

贾岛常于岁除,取一年所作诗文,以酒脯祭之,曰:“劳吾精神,以此补之。”

火炬照田

吴中村落,除夕燃火炬,缚长竿杪以照田,烂然盈野,以祈来岁之熟。

卖痴呆

吴俗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谁来买?”

火山

隋炀帝于除夜设火山数十座,用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香闻十数里,尝一夜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余石。

历律

定气运

黄帝受《河图》,始设灵台。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车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造算数。容成总六术,以定气运。

历纪

少昊使玄鸟氏司分,伯赵氏司至,青鸟氏司起,丹鸟氏司闭,颛顼受之,以孟春建寅为元,始为历宗。尧使羲仲叔主春夏,和仲叔主秋冬,以闰月正四时,始为历纪。

历元

黄帝始为历元,起辛卯,高阳氏起乙卯。舜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秦用乙卯。汉作太初历元以丁丑。夏、商、周以三统改正朔。三代而下,造历者各有增创,如太初起之以律,而候气于黄钟,太衍符之以《易》,而较数于分秒,授时准之以晷,而测验于仪象。

造历

黄帝迎日推,尧闰月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三代历无定法,周秦闰余乖次。刘歆造《三统历》,而是非始定。东汉李梵造《四分历》,而仪式方备。刘洪造《乾象历》,始悟月行迟速。魏黄初间始以日食课其疏密。杨伟造《景初历》,始立交食起亏术。又何承天造《元嘉历》,始悟朔望及弦皆定大小余,及以晷影验气。又祖冲之造《大明历》,始悟太阳岁次之数极,不动之处一度余。又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速留逆。又张胄玄造《大业历》,始立五星入气加减法,及日应食不食术。刘焯造《七曜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及立推黄道月道。又傅仁均造《戊寅元历》,颇采旧历,始用定制。又李淳风造《麟德历》,始为总法,用进朔以避晦晨月见。又一行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轨满交食之异,及创立岁星差合术。又徐昂造《宣明历》,始悟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又边冈崇《玄历》,始立相减相乘法,以求黄道月道。又王朴《钦天历》,始变五星法,迟留逆行,舒亟有渐。又周琮造《明天历》,始悟日法积年自然之数。又姚舜辅造《纪元历》,始悟食甚泛余差数。以上计千一百八十二年。创法有三家,汉洛下闳洛姓,下闳名始取法黄钟律数创历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唐僧一行姓张名始改从大易蓍策数修历本易大衍以四十九分为算。晋虞喜始立岁次,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为太过进之。刘焯取二家中数折之。至元郭守敬始测景验气,积六十年奇退一度,始定差法。

改历

按自黄帝讫秦末凡六改,汉高讫汉末凡五改,隋文讫隋末凡十三改,唐高讫周末凡十六改,宋太祖讫宋末凡十八改,金熙宗讫元末凡三改。而法,西汉莫善于太初;东汉莫善于四分;由魏至隋莫善于皇极;在唐则称大衍,在五代则称钦天;至元授时,郭守敬立仪测验,较古精密。

仪象

黄帝命成容作盖天,舜察玑衡以璇为玑,用以转动为玑,以玉为管。横置其中为衡。颛顼始为浑仪,尧复之,浑仪遭秦灭。洛下闳始复经营运仪,鲜于妄人又度之。耿寿昌始铸为象。张衡仪始为内规外规。李淳风仪表里三重。洛下闳为员仪,梁令瓒为游仪,郭守敬为简仪、仰仪。后汉有铜仪,后魏有铁仪,李淳风有木浑仪,唐明皇有水浑天。张衡始造候风地动仪形似樽,外有八龙衔丸,震则机发,吐丸下,蟾蜍承之。伏羲始作土圭测影,伊尹作水准,得日晷辨方向。黄帝始为刻漏,夏商宣其制为漏箭。宋燕肃作水秤,周公始分更点。宋太祖闻陈抟怕五更头之言,始去前后二点。

卷二 地理部

疆域

九州

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天下为九州,梁、兖、青、徐、荆、雍、冀、豫、扬是也。至舜时,以冀、青地广,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分东北之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为登州,共成十二州。

历代方舆

商九州,周亦九州。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分天下为十三部。三国蜀制巴蜀,置二州。吴北据江、南尽海,置五州。魏据中原,置十二州。晋制十九州。唐分十道,玄宗分十五道。宋分二十三路,元置十二省,又分天下为二十三道。明分两直隶、十三省。

吴越疆界

钱王以苏州平望为界,据浙闽,共一十四州。古扬州所辖之地,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凡六省。古会稽所辖之地,浙江除温、台,九府:杭、嘉、湖、处、宁、绍、金、衢、严;福建除福州,七府:漳、泉、汀、兴、建、延、邵;南直隶苏、松、常、镇四府,共二十府。会稽郡驻匝苏州府。

二周

镐京为西周,洛阳为东周。

两都

前汉都长安,曰西都;东汉都洛阳,曰东都。

蜀三都

成都、新都、广都。

魏五都

魏因汉祚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

三辅

长安以京兆、冯翊、扶风为三辅;宋都汴梁,以郑州、滑州、汝州为三辅。

三亳

曹州考城县曰北亳,西京谷熟县曰南亳,西京偃师县曰西亳。

三吴

苏州曰东吴,润州曰中吴,湖州曰西吴。

三楚

江陵曰南楚,徐州曰西楚,苏州曰东楚。

三齐

临淄曰东齐,博阳曰济北,蓬州即墨曰胶东。

三蜀

成都为蜀都,汉高分置汉广,汉武分置犍为。

三晋

赵都邯郸,魏都大梁,韩都郑,三家皆晋卿,故曰三晋。

三秦

章邯都废丘,司马欣都栎阳,董翳都高奴,三人皆秦降将,项羽分关中地以王之,曰三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