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茅盾散文集 >

第78章

茅盾散文集-第78章

小说: 茅盾散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市民所要求的〃永不驻兵〃区域以外,你所遇见的,满是这一类的人。然则他们究竟是部分的呢?抑是暗示全部的?我们可以再抄别一个人的意见在这里:

……鲁镇只是中国乡间,随便我们走到那里去都遇

得见的一个镇,镇上的生活也是我们从乡间来的人儿时

所习见的生活。……他(鲁迅)嫌恶中国人,咒骂中国

人,然而他自己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他的作品满薰著

中国的土气。……

(张定璜:《鲁迅先生》)

现代烦闷的青年,如果想在《呐喊》里找一点刺戟(他们所需要的刺戟),得一点慰安,求一条引他脱离〃烦闷〃的大路:那是十之九要失望的。因为《呐喊》所能给你的,不过是你平日所唾弃——像一个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唾弃一般的——老中国的儿女们的灰色人生。说不定,你还在这里面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在《彷徨》内亦复如此——虽然有几篇是例外。或者你一定不肯承认那里面也有你自己的影子,那最好是读一读《阿Q正传》。这篇内的冷静宛妙的讽刺,或者会使人忘记了——忽略了其中的精要的意义,而认为只有“滑稽〃,但如你读到两遍以上,你总也要承认那中间有你的影子。你没有你的〃精神胜利的法宝〃么?你没有曾善于忘记受过的痛苦像阿Q么?你潦倒半世的深夜里有没有发过“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的,阿Q式的自负?算了,不用多问了。总之,阿Q是〃乏〃的中国人的结晶;阿Q虽然不会吃大菜,不会说洋话,也不知道欧罗巴,阿美利加,不知道……,然而会吃大菜,说洋话……的〃乏〃的〃老中国的新儿女〃,他们的精神上思想上不免是一个或半个阿Q罢了。不但现在如此,将来——我希望这将来不会太久——也还是如此。所以《阿Q正传》的诙谐,即使最初使你笑,但立刻我们失却了笑的勇气,转而为惴惴的自不安了。况且那中间的唯一大事,阿Q去革命,〃文童〃的〃咸与维新〃,再多说一点:把总也做了革命党,不上二十天,抢案就是十几件,举人老爷也帮办民政,然而不在把总眼里……这些自然是十六年前的陈事了,然而现在钻到我们眼里,还是怎样的新鲜,似乎历史又在重演了。

他拿着往事,来说明今事,来预言未来的事。

(尚钺《鲁迅先生》,见《关于鲁迅

及其著作》三一页)鲁迅只是一个凡人,安能预言;但是他能够抓住一时代的全部,所以他的著作在将来便成了预言。

《彷徨》中的十一篇,《幸福的家庭》和《伤逝》是鲁迅所不常做的现代青年的生活的描写。恋爱,是这两篇的主题。但当书中人出场在小说的时候,他们都已过了恋爱的狂热气,只剩下幻灭的悲哀了。《伤逝》的悲剧的结果,是已经明写了出来的,《幸福的家庭》虽未明写,然而全篇的空气已经向死路走,主人公的悲剧的结果大概是终于难免的罢。主人公的幻想的终于破灭,幸运的恶化,主要原因都是经济压迫,但是我们听到的,不是被压迫者的引吭的绝叫,而是而是疲茶的宛转的呻吟,这呻吟直刺入你的骨髓,像冬夜窗缝里的冷风,不由你不毛骨悚然。虽则这两篇的主人公似乎有遭遇上的类似,但《幸福的家庭》的主人公只是麻木地负荷那〃恋爱的重担〃,他有他的感慨,比如作者给我们的一段精彩的描写:

“……莫哭了呵,好孩子。爹爹做'猫洗脸'给你

看。〃他同时伸长颈子,伸出舌头,远远的对着手掌舔了

两舔,就用这手掌向了自己的脸上画圆圈。

“呵呵呵,花儿。〃她就笑起来了。

“是的是的,花儿。〃他又连画上几个圆圈,这才歇

了手,只见她还是笑眯眯地挂著眼泪对他看。他忽而觉

得,她那可爱的天真的脸,正像五年前的她的母亲,通

红的嘴唇尤其像,不过缩小了轮廓。那时也是晴朗的冬

天,她听得他说决计反抗一切阻碍,为她牺牲的时候,也

就这样笑眯眯的挂着眼泪对他看。他惘然的坐著,仿佛

有些醉了。

“阿阿,可爱的嘴唇……〃他想。

门幕忽然挂起。劈柴运进来了。

他也忽然惊醒,一定睛,只见孩子还是挂着眼泪,而

且张开了通红的嘴唇对他看。“嘴唇……〃他向旁边一偏,

劈柴正在进来,〃……恐怕将来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

八十一!……而且两只眼睛阴凄凄……〃他想着,随即

粗暴的抓起那写着一行题目和一堆算草的绿格纸来,揉

了几揉,又展开来给她拭去了眼泪和鼻涕。〃好孩子,自

己玩去罢。〃他一面推开她说;一面就将纸团用力的掷在

纸篓里。

(《彷徨》六五页)这一段是全其中最明耀的一点,好像是阴霾中突然的阳光的一闪,然而随即过去,阴暗继续统治着。从现在的通红的嘴唇,笑眯眯的眼睛,反映出五年前,可爱的母亲来;又从现在两只眼睛阴凄凄的母亲,预言这孩子的将来:鲁迅只用了极简单的几笔,便很强烈的刻画出一个永久的悲哀。我以为在这里,作者奏了〃艺术上的凯旋〃。

我们再看《伤逝》,就知道《伤逝》的主人公不像《幸福的家庭》内的主人公似的,只是麻木地负担那〃恋爱的重担〃。《伤逝》的主人公涓生是一个神经质的狷介冷凄的青年,而他的对手子君也似乎是一个忧悒性的女子。比起涓生来,我觉得子君尤其可爱。她的温婉,她的女性的忍耐,勇敢,和坚决,使你觉得她更可爱。她的沉默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她没有女友,当涓生到局办事去后,她该是如何的寂寞呵,所以她爱动物,油鸡和叭儿狗便成了她白天寂寞时的良伴。然而这种委宛的悲哀的女性的心理,似乎涓生并不能了解。所以当经济的压迫终于到来时,这一对人儿的心理状态起了变化,走到了分离的结局了。我们引一段在下面:

子君有怨色,在早晨,极冷的早晨,这是从未见过

的,但也许是从我看来的怨色。我那时冷冷地气愤和暗

笑了;她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也还是

一个空虚,而对于这空虚却并未自觉。她早已什么书也

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

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

道槌著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

一同灭亡。

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

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

幸而是早晨,时间正多,我可以说我的真实。我们的新

的道路的开辟,便在这一遭。

(《彷徨》二○○页)涓生觉得〃分离〃是二人惟一的办法,所以他在通俗图书馆取暖时的瞑想中,

往往瞥见一闪的光明,新的生路横在前面。她勇猛

地觉悟了,毅然走出这冰冷的家,而且,——毫无怨恨

的神色。我便轻如行云,漂浮空际,上有蔚蓝的天,下

是深山大海,广厦高楼,战场,摩托车,洋场,公馆,晴

明的闹市,黑暗的夜……。

……觉得要来的事,却终于来到了。

(《彷徨》二○三页)子君并没通知涓生,回到家庭,并且死了——怎样死的,不明白。涓生

要向着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

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

导……。

(《彷徨》二一三页)涓生怎样跨进新生活的第一步,我们不知道——作者并没告诉我们。可是我以为这个神经质的青年大概不会有什么新的生活的。因为他是

一个卑怯者,应该被摈于强有力的人们,无论是真

实者,虚伪者。

(《彷徨》二○八页)《幸福的家庭》所指给我们看的是:现实怎样地嘲弄理想。《伤逝》的意义,我不大看得明白;或者是在说明一个脆弱的灵魂(子君)于苦闷和绝望的挣扎之后死于无爱的人们的面前。

《彷徨》中还有两篇值得对看的小说,就是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篇的主人公都是先曾抱着满腔的〃大志〃,想有一番作为的,然而环境——数千年传统的灰色人生——压其他们,使他们成了失败者。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于失败之后变成了一个〃敷敷衍衍,随随便便〃的悲观者,不愿抉起旧日的梦,以重增自己的悲哀,宁愿在寂寞中寂寞地走到他的终点——坟。他并且也不肯去抉破别人的美满的梦。所以他在奉了母亲之命改葬小兄弟的遗骸时,虽然圹穴内只剩下一堆木丝和小木片,本已可以不必再迁,但他

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小兄弟先前身体所

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

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这样总算完了一

件事,足够去欺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

(《彷徨》四二页)《孤独者》的主人公魏连殳却另是一个结局。他是寂寞抚养大的,他有一颗赤热的心,但是外形很孤僻冷静。他在嘲笑咒骂排挤中活着,甚至几于求平地活着,因为他虽然已经灰却了〃壮志〃,但还有一个人愿意他活几天。后来,连这也没有了,于是他改变了;他说:

……然而我还有所为,我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

为此寂寞,为此辛苦。但灭亡是不愿意。你看,有一个

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

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

人呢?也不配的。同时,我自己又觉得偏要为不愿意我

活下去的人们而活下去;好在愿意我好好地活下去的已

经没有了,再没有谁痛心。使这样的人痛心,我是不愿

意。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快活极了;

舒服极了;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

斥我先前所崇拜,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

败,——然而我胜利了。

(《彷徨》一六四页)愿意他活几天的,是什么人,爱人呢,还是什么亲人我们可以不管,总之这不是中心问题。总之,他因此改变了,他以毁灭自己来〃复仇〃了。他做了杜师长的顾问。他这环境的突然改变,性格的突然改变,剥露了许多人的丑相。他胜利了!然而他也照他预定地毁灭了自己。这里有一段写出他的“报复〃来:

“你可知道魏大人自从交运之后,人就和先前两样

了,脸也抬高起来,气昂昂的。对人也不再先前那么迂。

你知道,他先前不是像一个哑子,见我是叫老太太的么?

后来就叫'老家伙'。唉唉,真是有趣。人送他仙居术,

他自己是不吃的,就摔在院子里——就是这地方,——

叫道:'老家伙,你吃去罢。'〃……

“可是魏大人的脾气也太古怪〃,她忽然低声说:“他

就不肯积蓄一点,水似的化钱。……他就冤里冤枉胡里

糊涂地化掉了。譬如买东西,今天买进,明天又卖出、弄

破,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彷徨》一七二——四页)作者在篇末很明白地告诉我们:

隐约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

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彷徨》一七六页)



上述《幸福的家庭》等四篇,以我看来,是《彷徨》中间风格独异的四篇。说他们独异,因为不是〃老中国的儿女〃的灰色人生的写照。

鲁迅的小说对于我的印象,拉杂地写下来,就是如此。我当然不是文艺批评家,所以〃批评〃我是不在行的,我只顾写我的印象感想,惭愧的是太会抄书,未免见笑于大雅,并且我自以为感想者,当然也是〃舐评论骨〃而已。

然而不敢谬托知己,或借为广告,却是我敢自信的。完了

卷七 关于鲁迅 〃阿Q相〃

想来读过《阿Q正传》的人永远不能忘记阿Q的思想意识罢?《阿Q正传》的精髓就在这种〃阿Q相〃的有力的揭发。

“阿Q相〃的要点,约可撮举如下:

事实上失败或屈伏的时候,便有〃精神上的胜利〃聊自安慰,于是〃反败为胜〃,睡觉也酣甜了。阿Q的名言,所谓“被儿子打〃,所谓〃我的祖宗比你强〃,就是他〃精神胜利〃的哲学。

赵太爷或赵秀才的大棍子打将来时,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将来时,也是无抵抗;但在阿Q视为平辈或低一辈的王胡小D之类像朋友似的走近阿Q的时候,阿Q便要拿身份,甚至想建立他的威权了,虽然结果常常只有“精神的胜利〃,可是阿Q的〃壮志〃永远不会销沉。

这便是所谓〃阿Q相〃,也就是身受数千年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嫡传教育的中华国民的普遍相!

《阿Q正传》出世以后,〃阿Q相〃很受人讥笑了;但是讥笑尽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