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间小屋。
当我翻着那〃来客留言簿〃,看着那代表了欧,亚,非,美,澳五大洲的许多民族的多种不同语言的〃题词〃,我的思潮忽而从现在跳到千五百年前,忽而又飞绕了地球一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想起这在万里外的我的朋友们和我的亲人们来了。
但是让我们回到眼前的景物罢。我们站在一幢只有两间房的破屋前,三十来人的一排士兵,不用说他们也是来礼瞻的,此时正肃然整队而去,四五个儿童挤着上前,张大着好奇的眼,向我们上上下下打量着。我们走上了台阶,在那有点像走廊的地方站住。当前是两间房,一样大小,都只有一扇门向走廊开着。一间房内靠窗有一张小小的床,床上铺着古旧的毡子,离床约尺许,就有一张方桌,桌上有洋油灯,也许还有一两只杯子。这桌子两面离墙也不过尺许。朝外的墙上设有壁橱,橱门是木板的,都关着。壁角安着茶炊,——也许是在搁板上,但也许是在小橱上,这我可记不清了。不过,我却记得确实,在对面的壁角,靠近床头的,却有一口木箱。近木箱有一小小的矮方凳。近桌旁有一把椅子。这就是全部的陈设了。
我穆然看着这小房内的一切简单的家具。我忽然又想到百年后千年后,忽然又想到全世界五大洲五大洋那么多的国那么多的民族;我似乎听得那些朴素的家具都用了柔和的音调在说:它们是在一九三五年由它们的老年的女主人亲自指点着照八十年代这小房的原状布置着的,它们中间有几样已经不是原物而是特地仿制的。但是——〃我们却不折不扣是当年的老伙计!〃床架,方桌,小橱,还有床上的毡子,都得意洋洋地声明着。
斯大林是一八七九年生于此小房,直到一八八三年,他都住在这小房。
当时,和这小房并排的那一间大小相等的房是房东住的,房东名为柯伦俾茄斯维列。后来,斯大林和他母亲住过的这间房又由房东女儿住了,稍有修葺改装。一九三五年俾利亚发起保存此纪念屋的时候,重新恢复当时的原状。一九三七年又在此小屋外面加做一敞屋,作为小屋的罩子,这罩子可漂亮得很,高而且大的柱子都是乔治亚特产的云石。
和纪念屋同在一处的,是斯大林博物馆。正确地说,应该加上一句说明,这是少年斯大林的博物馆,陈列材料以斯大林在乔治亚的年代为限。一八五○年,斯大林的父亲(农民出身的鞋匠)始来卜居于古列,结婚。斯大林有二兄皆早殇。斯大林是老三。幼年时代,斯氏在教会学校读书,因其嗓子好,加入唱诗班。中学毕业时的照相,毕业证书,都陈列着;毕业考试各科皆优等(五分),仅数学与希腊文为四分。斯氏在中学时曾写诗,发表于当地报纸,题为《青春》与《月亮》,用笔名曰〃梭吉尔〃。
在中学时,即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在铁路工人中作运动。其后加入外高加索之革命团体,出版《火星报》之外高加索版。在巴统被捕,当年他住过的囚室陈列有模型。
充军到西伯利亚,不久,逃回高加索,在梯俾利斯组织秘密印刷所。博物馆中有这秘密的地下印刷所的模型,但在俾市,这地下印刷所也被恢复而作为革命历史纪念碑之一。
古列镇的斯大林博物馆陈列的材料到此为止。
在古代,古列镇为防御波斯人入侵的一个军事要塞。镇外山上尚有碉堡遗迹,这些都是第七世纪建筑的。我们曾来这些碉堡的下边徘徊瞻望。远远看去,已不大像碉堡,倒像是些坍塌的坟堆,但据说,仍然有门可入,而且下层(埋在地下)起大,可多藏人马与粮食。
1947年3月31日补记
卷六 旅踪屐痕 梯俾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梯俾利斯(乔治亚共和国京城)市外,有一座小小的平房,这便是一九○四——○六年斯大林及其同志们所经营的“地下印刷所〃。到梯俾利斯观光的人们一定要瞻仰这革命的遗迹,〃来宾题词册〃上写满了各种文字的赞辞。
和附近的一般民房并没有什么差别,这平房前面的院子围着半人高的木栅,进了栅门,左首是一间很小的独立的披屋,内有一口井;正屋在右首,和披屋不相连,并排两间(每间约一方丈之大),前有走廊。正屋下层,那是一半露在地面的地窖,有小梯可达,从前这是作为厨房及堆积杂物的,现在还照当年的形式摆着炉灶和各种厨房用具。
正屋,厨房(一半在地面的地窖),有一口井的披屋,这一切都是四十年前梯俾利斯的小市民住宅的标准式样。那么,当年的秘密印刷机就装在这三间屋子里么?如果是这样,那就不能不说沙皇的宪兵和警察全是瞎子和聋子了。秘密印刷机是在这房子的地下。所以这一个〃地下印刷所〃名副其实是在〃地下〃。在当年,那两间正屋都是住人的。靠左首的那一间,住着一位名叫腊却兹·蒲萧列兹的女子,她常常坐在窗前做女红,人家在木栅门外就可以望见她。右首的那一间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位规规矩矩的市民。这两间正屋里当然一无秘密可藏,更不用说庞大的印刷机了。正屋之下就是作为厨房和杂物堆放处的地窖。那时的小市民住宅都有这样一个地窖,空空洞洞的一间,这里也藏不了什么秘密。地窖是泥地——正规的泥地,连一个老鼠洞也找不出来的。
再看披屋。这里有一口井,如果放下吊桶去,当然可以汲取水上来。这是一口规规矩矩的井。四十年前梯俾利斯的小市民住宅差不多家家都有这样一口井。
然而秘密可就在这井内。
如果你用手电筒照着细细看,你会发见井的内壁并不怎样光滑,这边那边,有些极小的窝儿;如果再仔细查看,这些窝儿的位置自上而下,成为不规则形的两行,直到井底。你要是愿意试试,下了井口,用脚尖踩着那些窝儿,就像走梯子似的一步一步可以走到井底。但是一口井的内壁而有这样的梯形窝儿,也并不为奇;掘井的工人就是踏着这些窝儿这样上来下去进行他的工作的。四十年前梯俾利斯的水井差不多全有这样的梯形窝儿。可是,正在这样平平常常不足为奇之中,有它的秘密。
你如果踏着那些梯形窝儿下井去,到了十七公尺的深处,就是离开水面不过三公尺的地方,你会发见井旁有一个洞,刚好可容一人蛇行而入。你如果爬进洞去,约四公尺,便可到达另一井;这实在不是井,而是一条垂直的孔道,有木梯可以爬上去,约十公尺便到顶点,此处又有一条横隧道,约长三公尺,一人伛偻可入。隧道尽处为一门,进了门,一架印刷机就跃进你的眼帘。原来这就是〃地下印刷所〃了。这地下室的大小和它上面的厨房差不多,一架对开的印刷机和四人用的排字架摆在那里,一点也不见拥挤。地下室的四个壁角都有向上开的通气孔,又有小铁炉,在靠近排字架的壁角,这是专为烧毁稿纸和校样用的。铁炉也有烟囱上达地面。地下室和它上边那厨房的地面相隔两公尺厚的泥土。
这就是〃地下印刷所〃构造的概况。当年进出这地下室只有一条路,就是上面讲过的那口井。工作的人员和印刷物都从井口进出。现在,为了参观者的方便,在正屋旁边另筑一座螺旋形的铁梯,可以直达地下室的后壁,而在此后壁上又新开一门。参观者不必下井爬行,可以舒舒服服从那道螺旋形铁梯走进地下室了。
一九○三年,斯大林在乔治亚领导革命工作,计划建立这个地下印刷所。先由罗斯托玛起维列出面购了这块地,并向梯俾利斯市政府工务局领得营造住宅的执照。于是他们雇工先开一地穴。(因为一般居民的住宅都有地窖以贮藏粮食等,造房之前先开地穴,不至于引人怀疑),然而开的太深一点,见了水,只好废止,而在其上再开一地穴,长方形,约宽五步长十步。这时候,作为业主的罗斯托玛乞维列就借口钱不凑手,停止建筑,将工人都辞去。然后同志们把印刷机拆卸,零零碎碎运入地穴,同时又在地穴的一端开凿了三公尺长的横行隧道,和十公尺长的垂直的孔道(如上文所述)。等到这一切都完成了,就用厚木板封闭了地穴的向上开的口子(约三公尺见方),又在木板上加了二公尺厚的泥土。从地面看,一点也看不出这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此后,另招工人在这地穴上面建筑了厨房和两间正屋,只造披屋,开井,深二十公尺见水。井已完成,即辞退工人,再由同志们自己动手,在深十七公尺处开一横孔,便与地下室来的隧道沟通,于是大功告成。
这个〃地下印刷所〃设计的巧妙之处即在利用那口真正的水井作为进出的唯一的路。因为水井是家家有的,不至于引起人们怀疑。
一九○四年〃地下印刷所〃开始工作,一切都很顺利。但为了谨慎起见,又在正屋的左首一间设置了瞭望岗;担任这一个职务的,就是长年坐在窗口做女红的腊却兹·蒲萧列兹。她如果看到院子外的街道上来了可疑的人或宪兵警察,就按一下隐藏在窗下的电铃,〃地下印刷所〃的人们听到这警铃,就把机器停止。这是因为印刷所虽在地下,但机器转动的声音地面上还是可以觉到。腊却兹·蒲萧列兹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于一九四六年五月故世。
一九○六年,由于斯大林的提议,乔治亚的革命组织内成立了军事组。主持起事者为男女同志各一人。军事组开会地点即在此〃地下印刷所〃上面的左首那一间正屋内。不料军事组内有叛徒,向沙皇警察告了密。但叛徒实不知此屋之地下尚有印刷所。警察搜查全屋,一无所获。因无所获,警察未封屋亦未捕人。但此屋显然已不复能用。业主罗斯托玛起维列在门前贴了〃召租〃的纸条。可是隔了两日,大队宪兵从早到晚搜查了整整一天,仍无所得。但是一个宪兵官长在那口井上看出可疑之处来了。他看见井内壁的窝儿颇为光滑,而且井内壁的上端也颇光洁,他推想必有东西常在此井口进出,故而把内壁及开井时内壁所留的窝儿都磨光了。他用纸放在吊桶内,燃着了纸,把吊桶徐徐放下井去,发见吊桶还没有达到水面的时候,桶内的火光忽向一旁牵引。于是断定了井内必有秘密。召了消防队来下井去查看,始知井内另有隧道通别处。消防队员不敢进隧道,宪兵也不敢进去。但有一事已可断定,即此房及其院子的下面必有地下室。宪兵们根据这一个假定到处探测,结果,在厨房里找到线索,就把那〃地下印刷所〃发掘出来了。
根据当时的官文书,宪兵们在此〃地下印刷所〃内除抄获对开印刷机一架外,又获乔治亚,阿尔美尼亚及俄罗斯三种语文的铅字一千余公斤,已印就的小册子及传单八百公斤,白报纸三百二十公斤;此外尚有炸弹,伪造的身份证等等。当时官方呈报上级的报告写了两大厚册,现在尚保存于马恩列斯学院乔治亚分院的史料保管库内。房主罗斯托玛乞维列被捕,充军到西伯利亚。一九一七年革命成功后,罗斯托玛乞维列始得自由。〃地下印刷所〃被破获后,沙皇的宪警把上面的正屋和披屋都放火烧了。一九三七年,苏联政府恢复了此一革命史迹,把沙皇政府当年从这〃地下印刷所〃抄去的东西都找回来放在原地方。腊却兹·蒲萧列兹并亲手布置厨房内的用具,使与当年一样。
最后,关于那架对开的印刷机,还要补几句话。这架机器是德国货,本为沙皇的乔治亚市长向德国定购的。但不知为什么,机器到后又搁在仓库内了。革命组织内的工人同志从仓库内把这架机器拆卸陆续偷运出来,装在那地下室,并且使它为革命服务了两年之久
卷六 旅踪屐痕 斯德哥尔摩杂记
六月的斯德哥尔摩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最惹人注意的是丁香。紫丁香和白丁香,花朵大而且密,可是不香。郁金香的艳红的花朵也够叫人流连。设想您面对着碧绿的海水,水那边是树木苍翠,野草着花的山,山上有些红瓦的小洋房,而在您身后,则是盛开的丁香,紫的白的丁香,在丁香树下是两三簇挺有精神的郁金香,——您就会想到,住在这个城市的普通人,不能不感觉到和平对他们的意义了。
六、七、八三个月,在斯德哥尔摩是所谓游览的季节。从欧洲,从南北美洲来的男女老少的游客,把这个城市差一点要挤破了。
在我们所住的旅馆里(据说这旅馆也是季节性的,它原本是工业高等学校的宿舍),有一帮拉丁美洲来的游客;大概是他们乘用的一辆游览车,也许还是他们带来的,车身上满是文字和漫画。他们是现在正度着五十寿辰的大诗人聂鲁达的同乡。
斯德哥尔摩的商人们在这游览季节,做了一笔好买卖,年年如此,当然在战争年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