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茅盾散文集 >

第14章

茅盾散文集-第14章

小说: 茅盾散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一 散文小品 崇高的使命和庄严的呼声!

塔什干多么美丽而芬芳:

秋光明媚,远山如黛;绿树成荫,芭蕉未谢,玫瑰还开放着一季中最后一次的花;多采的菊花、大丽花以及其他不知名的野花把城市的路角和住宅前的小草地变成了乌兹别克民族式样的绚斓的地毡了;

林荫大道两旁高耸着白色洋楼,这些洋楼的民族形式的高圆柱和走廊,给人以轩昂、崇高而又柔和的愉快;

翠起红瓤,这是西瓜;湘色冰汶,这是甜瓜;紫皮桃,青皮桃,大者如枣,小者如项珠,宝光闪烁;石榴,梨,柰,以及其他珍果,都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但是,所有这一切的美丽和芬芳,都因为〃人〃的因素而更趋鲜明可爱了!

这是个应当大写的〃人〃字!

这是因为塔什干人民——全体乌兹别克人民,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是废除了剥削制度、以集体的劳动和智慧,把自己的国土从贫困落后建设成为今天的壮丽富饶快乐的人间乐园的人;而且是正在进一步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建设着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的人民!

正是这样的人民以及这样的人民的灵魂工程师——作家,用全部的热情来接待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嘉宾——同行。

正是为此,塔什干穿上了节日的盛装。

条条大路都挂着灯彩和旗帜,都飞扬着祝贺的标语:

——亚非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万岁!

——亚非作家的友谊和团结万岁!

——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万岁!

——世界和平万岁!

宏伟的奈瓦依歌舞戏院穿上了盛装,四十多个国家的国旗在屋顶飘扬。

奈瓦依广场,因为有了新修建的和戏院遥遥相对的美轮美奂的民族形式的塔什干大旅馆而更加出落得艳丽和大方。

白天,阳光穿射广场上的喷泉,幻出七彩的虹桥;晚上,广场周围的无数灯彩造成了梦幻的仙境:这都叫人想起了奈瓦依的诗篇。现实和诗,溶化而为一体了。

整天,有时直至深夜,广场上拥挤着一堆一堆的老大爷,老大娘,小伙子,大姑娘,——塔什干的和别处来的劳动人民,对这历史意义的作家会议表示祝贺,对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作家表示景仰。

带着红领巾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这里一群,那里一伙,包围着满面春风的嘉宾们,小小的手送上签名留念的小册。

洋洋乎壮观,这叫人想起一千多年前,作为丝绸大道的驿站的塔什干的定期赶集是否也就是这样欢畅而热闹?

但今天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亚非的交往和集会,开始了亚非作家们的历史性的第一次〃庙会〃;今天交流的是亚非作家的为民族独立,为反对殖民主义,为发展各自的民族文化而进行斗争的宝贵经验和互相支援的友谊!

在奈瓦依戏院(会议是在这里进行的)的六个壮丽幽雅的大厅内,陈列着书籍展览——俄文的、苏联其他民族文字的、中文的,其他文字的亚非各国古典和现代文学的译本。这里,永远是各国代表们留连不舍的地方,也永远是摄影记者抢镜头,抓镜头的地方。

在大会的讲坛上,在小组会的圆桌旁,各种语言的放言谠论和细致分析,实在是一种共同的语言:反对殖民主义统治,控诉殖民主义对于民族文化的危害,保卫民族文化传统,加强起等互利的文化交流!

这是代表着觉醒了的、站起来的亚非人民的亚非作家们第一次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

“我们这些国家的作家继承着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古代文化传统,继续对现代世界文化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我们深信我们这些国家和我们的文学有远大的前途,我们为各国人民和平与友好的崇高理想所鼓舞。

“我们大家一致深信:文学事业同我们这些国家的人民的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在人民获得自由、独立和自主的条件下,文学才能真正的繁荣昌盛,消灭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是文学创作充分发展的条件。

“人民的目标就是我们的目标,人民的斗争就是我们的斗争;我们同人民一道坚决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毒害,反对核武器战争的威胁,争取和平和我们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以上皆引自大会宣言)

会议的参加者——各国代表,用各种各样的新语汇来形容这个会议以及会议所表现的精神:

——文学的万隆会议,

——亚非文艺复兴的会议,

——塔什干精神,等等。

这些新的语汇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这个会议的主导精神以及所有代表们的远大目标。十月二十二日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招待亚非作家大会的代表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致词中提到〃塔什干精神〃一词时,这样说:“你们这个术语意味着友好的互相了解,和各不同民族的文学大师在为人类伟大目标斗争中的团结,作家和本民族生活牢固的联系,文学积极的参加为你们的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和积极的参加在已获得自由和独立的国家的新生活的建设中。〃(见十月二十三日《真理报》)代表们热烈地欢迎这个对于〃塔什干精神〃的解释。

正是这样的精神贯穿在为时一周的塔什干会议中。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得塔什干会议将在亚非各国文学发展的道路上,——还可以毫不夸张说,也将在世界文学发展的道路上,投下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亚非作家大会向全世界所发出的呼声是庄严而雄壮的,因为,在这呼声后面,站着十五亿的为民族、自由、独立,为人类伟大目标而斗争的人民!

塔什干会议的历史意义在这里!

塔什干会议的世界意义也在这里!

人民正在以自己的斗争写下可歌可泣的史诗。以人民的斗争作为自己斗争的作家们的事业,必将有助于人民斗争的胜利。

让我们在祝贺塔什干会议的同时,预祝下次的亚非作家大会(大会代表一致接受了阿联代表的建议,下次会议将于一九六二年在开罗举行),将面临着更新的更能振奋人心的国际形势,将有更多的亚非国家获得了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1958年11月2日于北京

卷一 散文小品 可爱的故乡

浙江是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材辈出的地方。虽然我仅仅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却深深地怀念它!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历代都在乌镇驻兵,明朝曾驻兵于此以防倭。乌镇在清朝末年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地当水陆要冲。清朝在乌镇设驻防同知,俗名〃二府〃,同知衙门有东西辕门,大堂上一副对联是〃七藩两浙,控制三吴〃,宛然是两江总督衙门的气派。镇上古迹之一有唐代银杏,至今尚存。我为故乡写的一首《西江月》中有两句:“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梁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

一九一三年夏,我毕业于杭州私立安定中学,为了报考北京大学预科,我离别了故乡。后来,生活、工作、斗争的需要,竟使我再没有回归故乡。在二三十年代,我还间或回家乡探望母亲,而一九四○年母亲的去世,终于切断了我与故乡连接的纽带;那正是风雨如磐的年代。解放后,故乡日新月异,喜报频传。每当我从故乡来人的口中听到这些消息,总想回去看看,可又总是受到各种意外的干扰,其中就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然而,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

浙江出过许多人材。历史上的人物就不说了,仅仅民国以来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就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敬爱的周总理的祖籍在浙江,鲁迅先生是绍兴人,这是妇孺皆知的,与陈独秀共同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小组的陈望道和沈玄庐,都是浙江人;民主主义革命的斗士蔡元培、沈钧儒,为革命而被砍头的第一个女烈士鉴湖女侠(秋瑾),也都是浙江人;还有郁达夫,也是浙江人;章太炎是浙江余杭人,而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是乌镇人。但是,还有一些现在也许不为人所知的志士,在我的记忆中却保留着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湖州中学校长沈齐琴和嘉兴中学校长方青箱。沈齐琴和方青箱都是同盟会员。在辛亥革命时,他们把学生武装起来,占领了湖、嘉两座府城。武器是学校体操用的枪,都是真枪,能连发九颗子弹,而且他们确实储备了不少弹药。平时的体操课实际上是军事训练。当时嘉兴中学教三角、几何的教员计仰先还率领学生前往杭州助政府台衙门。

我回忆这些往事,想念这些故人,是为了寄语故乡的亲人:浙江是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踏着前辈的足迹,高举四个现代化的旗帜前进再前进!

1980年3月17日于北京

卷二 乡镇写真 冥屋

小时候在家乡,常常喜欢看东邻的纸扎店糊〃阴屋〃以及“船,桥,库〃一类的东西。那纸扎店的老板戴了阔铜边的老花眼镜,一面工作一面和那些靠在他柜台前捧着水烟袋的闲人谈天说地,那态度是非常潇洒。他用他那熟练的手指头折一根篾,捞一朵浆糊,或是裁一张纸,都是那样从容不迫,很有艺术家的风度。

两天或三天,他糊成一座〃阴屋〃。那不过三尺见方,两尺高。但是有正厅,有边厢,有楼,有庭园;庭园有花坛,有树木。一切都很精致,很完备。厅里的字画,他都请教了镇上的画师和书家。这实在算得一件〃艺术品〃了。手工业生产制度下的“艺术品〃!

它的代价是一块几毛钱。

去年十月间,有一家亲戚的老太太〃还寿经〃。我去〃拜揖〃,盘桓了差不多一整天。我于是看见了大都市上海的纸扎店用了怎样的方法糊〃阴屋〃以及〃船,桥,库〃了!亲戚家所定的这些〃冥器〃,共值洋四百余元;〃那是多么繁重的工作!〃——我心里这么想。可是这么大的工程还得当天现做,当天现烧。并且离烧化前四小时,工程方才开始。女眷们惊讶那纸扎店怎么赶得及,然而事实上恰恰赶及那预定的烧化时间。纸扎店老板的精密估计很可以佩服。

我是看着这工程开始,看着它完成;用了和儿时同样的兴味看着。

这仍然是手工业,是手艺,毫不假用机械;可是那工程的进行,在组织上,方法上,都是道地的现代工业化!结果,这是商品;四百余元的代价!

工程就在做佛事的那个大寺的院子里开始。动员了大小十来个人,作战似的三小时的紧张!“船〃是和我们镇上河里的船一样大,“桥〃也和镇上的小桥差不多,“阴屋〃简直是上海式的三楼三底,不过没有那么高。这样的大工程,从扎架到装璜,一气呵成,三小时的紧张!什么都是当场现做,除了〃阴屋〃里的纸糊家具和摆设。十来个人的总动员有精密的分工,紧张连系的动作,比起我在儿时所见那故乡的纸扎店老板捞一朵浆糊,谈一句闲天,那种悠游从容的态度来,当真有天壤之差!“艺术制作〃的兴趣,当然没有了;这十几位上海式的〃阴屋〃工程师只是机械地制作着。一忽儿以后,所有这些船,桥,库,阴屋,都烧化了;而曾以三小时的作战精神制成了它们的〃工程师〃,仍旧用了同样的作战的紧张帮忙着烧化。

和这些同时烧化的,据说还有半张冥土的房契(留下的半张要到将来那时候再烧)。

时代的印痕也烙在这些封建的迷信的仪式上。

1932年11月8日

卷二 乡镇写真 故乡杂记

第一一封信

年青的朋友:

这算是我第一次写信给你。写几千字的长信,在我是例外之例外;我从来没有写过一千字以上的长信,但此刻提起了笔,我就觉得手下这封信大概要很长,要打破了向来的记录。原因是我今天忽然有了写一封长信的兴趣和时间。

朋友!你大概能够猜想到这封信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写起来的罢?是在我的故乡的老屋,更深人静以后,一灯如豆之下!故乡!这是五六万人口的镇,繁华不下于一个中等的县城;这又是一个〃历史〃的镇,据《镇志》,则宋朝时〃汉奸〃秦桧的妻王氏是这镇的土著,镇中有某寺乃梁昭明太子萧统偶居读书的地点,镇东某处是清朝那位校刊《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的故居。现在,这老镇起形衰落了,农村经济破产的黑影沉重地压在这个镇的市廛。

可是现在我不想对你说到老镇的一切,我先写此次旅途的所见。

朋友,我劝你千万莫要死钉住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成天价只把几条理论几张统计表或是一套〃政治江湖十八诀〃在脑子里倒去颠来。到各处跑跑,看看经济中心或政治中心的大都市以外的人生,也颇有益,而且对于你那样的年青人,或者竟是必要的。我向来喜欢旅行,但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