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丰子恺文集 >

第13章

丰子恺文集-第13章

小说: 丰子恺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情化,是暗示的;即但化其神,不化其形的。故一般人不易看 出。诗人用言语来把物象有情化,明显地直说,就容易看出。例如禽兽,用日常的眼光看, 只是愚蠢的动物。但用诗的眼光看,都是有理性的人。如古人诗曰:“年丰牛亦乐,随意过 前村。”又曰:“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推广一步,植物亦皆有情。故曰:“岸花飞 送客,樯燕语留人。”又曰:“可怜汶上柳,相见也依依。”并推广一步,矿物亦皆有情。 故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又曰:“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推广一步, 自然现象亦皆有情。故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曰:“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青。”此种诗句中所咏的各物,如牛、燕、岸花、汶上柳、敬亭山、潮水、明月、春风等, 用物我对峙的眼光看,皆为异类。但用物我一体的眼光看,则均是同群,均能体恤人情,可 以相见、相看、相送,甚至于对饮。这是艺术上最可贵的一种心境。习惯了这种心境,而酌 量应用这态度于日常生活上,则物我对敌之势可去,自私自利之欲可熄,而平等博爱之心可 长,一视同仁之德可成。就事例而讲:前述的乞丐,你倘用功利心、对峙心来看,这人与你 不关痛痒,对你有害无利;急宜远而避之,叱而去之。若有人说你不慈悲,你可振振有词: “我有钞票,应该享福;他没有钱,应该受苦,与我何干?”世间这样存心的人很多。这都 是功利迷心,我欲太深之故。你倘能研究几年艺术,从艺术精神上学得了除去习惯的假定, 撤去物我的隔阂的方面而观看,便见一切众生皆平等,本无贫富与贵贱。乞丐并非为了没有 钞票而受苦,实在是为了人心隔阂太深,人间不平等而受苦。唐朝的诗人杜牧有幽默诗句 云:“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看似滑稽,却很严肃。白发是天教生的,可见 天意本来平等,不平等是后人造作的。学艺术是要恢复人的天真。
1941年1月20日作

漫画集《人间相》序言
艺术的园中,旧时只有八个部分。就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音乐、文学、舞蹈、 演剧。现在应该添辟四部,就是书法、金石和照相、电影。前两者向来被忽视。因为这两者 在西洋是没有的,西洋的艺术之园中不设此两部。中国旧时的艺术之园中,把“金石书画” 三部分看作一部,使金石和书法附属于绘画,至于照相,从前不入艺术之园,或称之为“准 艺术”。电影因为新兴,亦未被列入艺术之园的部类中。其实,如果工艺(就是器什等日用 品)列入艺术,照相也应该列入。如果演剧列入艺术,电影更应该列入。所以现代的艺术之 园,共有十二部门。用一个字代表一门,即书、画、金、雕、建、工、照、音、舞、文、 剧、影。现代艺术的园地中,有这一打东西蓬勃地发展着,光景何等热闹啊!
学习艺术,当然不是定要全部修习这十二门艺术。如果要做艺术专门家,一个人一生, 只能修习数门或一门,甚至一门中的一部分。
但是,各种艺术都有共通的关系。所以修习一种,对于其他各种不能全不顾问。尤其是 中学生,需要获得各种常识,来建造健全人格的基础。故对于各种艺术,应该都知道一点。
现在先就艺术的十二部门的状况,大约地讲说一番。好比游园,我们先走上一个高岸, 鸟瞰全景,就园中各部的风光,大约地领略一番。
第一境,书法。这一境域,位在艺术的园地的东部最深之处,地势最高,风景最胜,游 客差不多全是中国人,日本人有时也跟着中国人上去玩玩,西洋人则全无问津者。虽说游客 全是中国人,但大多数的中国人,步到坡上就止步,不再上进。真能爬上高处,深入其境的 人,其实也不很多。所以这在艺术的园地中,为最冷僻的区域。多数的游客,还不知道园中 有这么一个去处呢。
我为什么这样地比方呢?因为书法这种艺术,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西洋向来没有书法 艺术。日本人模仿中国人写汉字,但是写得好的极少。中国人虽然人人会拿毛笔写字,但大 多数是实用的,不是艺术的。换言之,大多数人写字只求划平竖直,清楚工整,便于实用; 而不讲求笔情墨趣,间架布局,以及碑意帖法等艺术的研究。因此,西洋人根本不知道有这 一种艺术,中国人也多数不把它当作艺术看。尤其是到了现代,学校功课繁忙,社会国家多 事。许多青年学子,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机会去认识、欣赏或研究这种艺术。又因为这是实 用工具的缘故,被现代生活的繁忙加以简笔化,实用化,通俗化;商业竞争又给它图案化, 广告化,奇怪化……几乎使它失去了原来的艺术性。现在我讲艺术,首先提到书法,而且赞 扬它是最高的艺术。一般人听了这话,也许不相信。其实我这话根据着艺术的原则。艺术的 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感觉中最高等的无过于眼和耳。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 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 高的地位。故艺术的园地中,有两个高原。如果书法是东部高原,那么音乐就是西部高原。 两者遥遥相对。第二境,绘画。这一境域,也在园的东部,位在第一境之次。其地势不及第 一境之高,而其地带却比第一境广大。在全园地中,这一境域范围特别广。游人也特别多。 有许多人,专为游览此境而入艺术之园。游览别的境域的人,也必先到这境里来观瞻一番, 然后他去。游客中,全世界各国的人都有。而中国人享有特权:这第二境虽与第一境毗连, 而接壤之处没有界限。中国人到这第二境去游玩时,这界限便撤消,第一境与第二境相连 通,任中国人随意游览。日本人托中国人的福,有时也得享受这特权。然能享受的人极少。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绘画在艺术中为最发达的一种。全世界各民族都有绘画艺术。全世 界的艺术家中,画家亦占有多数。绘画是造型艺术(书法、绘画、金石、雕塑、建筑、工艺 等,凡专用眼鉴赏的,总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所以凡学造型艺术的人,必须先学绘画, 或者参考绘画。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就是说描画要参考书法的用笔,方才画得出 神气。所以中国的画家大都能书,书家大都能画。画要参考书法;而书不一定要参考画法。 所以书法比绘画更为高深。反之,绘画比书法更为广大。这就是说,在质的方面,书胜于 画;在量的方面,画胜于书。这两者在艺术中,一高一广,都很重要。
第三境,金石。这是艺术之园的东部最精小的一个区域,位在书画两境之旁,琼楼玉 宇,中有雕阑画栋,备极精巧。这一区范围虽然最小,而层楼宝塔,直指云霄。其高度不亚 于第一境。或曰,比第一境更高。因为地方太小太高,所以游人很少,只有几个中国人上去 游览,直上最高层的也不多。中国人到此境内,也享有特权:即得撤去其与第二境、第一境 的界限,而遨游于这三境之中。
读者大概都知道:金石,就是刻图章,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极精深的艺术。在数方分的面 积中,用刀刻上几个字,要它们布置妥帖,笔法典雅,全体调和,自成一个圆满无缺的小天 地,原是难能可贵的事。专长这种艺术的人,叫做金石家。金石家大都兼通书画。故“书画 金石”,向来并称。最近这方面的大家,像吴昌硕便是。他能画,能书,又能治金石,三种 作品都很高明。最近逝世的弘一法师,即李叔同先生,也是三才兼长的一人。此外在中国还 有许多专家。但因为这种艺术太精深,能欣赏的人甚少,所以不能发达。这是几方分的面积 中的工夫,没有高度发达的审美眼,简直不能欣赏。所以这一区域,在艺术之园中,最为幽 寂。
第四境,雕塑。此境与第二境接壤,是艺术之园中的一个动物院。第二境平旷,包含森 罗万象;此境崎岖,多畜禽兽动物。这动物院没有独立的门。要游览此境,必须先入第二 境,由第二地转入此境。
原来雕塑与绘画是姊妹艺术。绘画表现平面美,雕塑表现立体美。绘画取材极广,人 物、动物、植物、矿物、天体,以及超自然界各种现象,均得入画。雕塑则取材较狭,大多 数是人物,动物之像。要学雕塑,必须先学绘画。即由平面空间美的研究进入于立体空间美 的研究。
这里要附记一笔:第二境(画)近来扩充一个新境地,位在园的东偏,外边向大众行道 开放,内边与第二、三、四境(画、金、雕)交通。有人特称此境为“木刻境”,实则附属 于第二境,故不另立,但附记于此。读者如欲游览此境,请从第二境转入。
第五境,建筑。此境位在第四境外边,离艺术之园的大门不远了。全园之中,此境最为 繁华,各种供给都有,恰是园中的一个招待所。同时,因为繁华的缘故,缺乏自然之趣。所 以有许多游客,不爱向此境游览。这境地有一个特点,即与“工业的园地”接壤,而且交通 往还甚密。因此,游客往往对它歧视,以为它不是完全属于“艺术的园地”的。
读者都知道:建筑是实用物之一。艺术约分二大类:一类是有实用的,还有一类是但供 欣赏而无实用的。书画金石等,都属后者;建筑则属于前者。在艺术上,称无实用的书画金 石等为“纯正艺术”,称有实用的建筑等为“应用艺术”。因为前者可作美的独立的表现。 后者美只是房屋上的装饰。又称前者为“自由艺术”,后者为“羁绊艺术”。因为前者可以 自由创作,后者被住居的条件所拘束,不能自由创造美的形式。况且工事方面,属于土木工 程。故建筑被人视为“半艺术”。这半艺术,其实对人生关系甚大。因为建筑庞大而永久, 其形式的美恶,对于人群的观感影响甚大。希腊全盛时代,曾利用最美的殿堂建筑的亲和力 来统制人群的感情,使全国民众和谐团结,所以这种半艺术也不可忽视。
第六境,工艺。这境域更在第五境的外面,靠近艺术之园的大门了。繁华亦更甚于第五 境。第五境是园中的招待所,这第六境可说是园中的市场。其与“工业的园地”的交通往 还,也同前者一样地密。总之,各种情形,都与前境相似,只是零碎琐屑,规模较小而已。
工艺美术,如器具、纺织、日用品之类的制造,是属于工业的;但其形式的美,是属于 艺术的。故工艺与建筑同为羁绊艺术或应用艺术。这两种艺术,都受实用条件的拘束。所以 在艺术的园中,这二境位在大门口最浅显的地方。
第七境,照相。此境狭小简陋,向在艺术之园的大门以外,最近因为境内景象同第二境 (画)有些相似,故被列入艺术的园地内,靠着园门,好比门房。这境域虽然狭陋,但近来 努力模仿第二境,有时倒也足供游览。游客以西洋人为多数。有的西洋人,对于这第七境, 竟用对第二境同样的兴味来欣赏。
照相,原来是工艺之一;最近模仿绘画,就得了“美术照相”的名称,而抬高了地位。 同时在绘画方面,最近盛行一种如实描写的绘画,叫做“写实派”的,竟同照相类似。因此 西洋人对于照相,有了与对绘画同样的兴味。但照相的制作,毕竟机械力居多,而人力居 少。故作品中客观模仿的分子太多,主观创造的分子太少。故其艺术的价值低浅。只能派它 做艺术之园的门房。
以上七境,都位在艺术之园的东部,由深而浅,自成系统。这东部七境,有一共通点, 即都是静穆的境地。——这都是用眼睛观赏的。
还有五个境域,位在艺术之园的西部,也自成系统。待我一一说明如下:
第八境,音乐。这一境域,位在艺术之园的西部最深之处,地势最高,风景最胜,与东 部的第一境(书法)相对峙。但这所谓风景最“胜”,并非普通的好景。这境中并无固定的 具体的楼台亭阁,花卉草木;只是云烟缥缈,波澜起伏,光色绚烂,气象万千,远胜于固定 的具体的风景。第一境也有这种胜景,但与此境情形稍异:第一境是静止的,此境是流动 的;第一境游客甚少,此境游客非常热闹。古今东西各国的人,都爱向此境游览。据孔子 说,中国周朝时代,曾经有人深入此境,登其极顶。西洋也有许多意大利人与德意志人,遨 游于此境的高处。但是多数的游客,不肯深入直上,大都爬到此境的坡上就止步。所以此境 的热闹部分,只在低近之处。其高深的地方,同第一境一样地岑寂。
读者大约可由过去的经验领会得音乐境地的美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