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晋书 >

第86章

晋书-第86章

小说: 晋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得免。考之情理,准之前训,所处实重。今年八月,陵上荆一枝围七寸二分

者被斫,司徒太常,奔走道路,虽知事小,而案劾难测,搔扰驱驰,各竞免负,

于今太常禁止未解。近日太祝署失火,烧屋三间半。署在庙北,隔道在重墙之内,

又即已灭,频为诏旨所问。主者以诏旨使问频繁,便责尚书不即案行,辄禁止,

尚书免,皆在法外。

刑书之文有限,而舛违之故无方,故有临时议处之制,诚不能皆得循常也。

至于此等,皆为过当,每相逼迫,不得以理,上替圣朝画一之德,下损崇礼大臣

之望。臣愚以为犯陵上草木,不应乃用同产异刑之制。按行奏劾,应有定准,相

承务重,体例遂亏。或因余事,得容浅深。

頠虽有此表,曲议犹不止。时刘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曰:

自近世以来,法渐多门,令甚不一。臣今备掌刑断,职思其忧,谨具启闻。

臣窃伏惟陛下为政,每尽善,故事求曲当,则例不得直;尽善,故法不得全。

何则?夫法者,固以尽理为法,而上求尽善,则诸下牵文就意,以赴主之所许,

是以法不得全。刑书征文,征文必有乖于情听之断,而上安于曲当,故执平者因

文可引,则生二端。是法多门,令不一,则吏不知所守,下不知所避。奸伪者因

法之多门,以售其情,所欲浅深,苟断不一,则居上者难以检下,于是事同议异,

狱犴不平,有伤于法。

古人有言:“人主详,其政荒;人主期,其事理。”详匪他,尽善则法伤,

故其政荒也。期者轻重之当,虽不厌情,苟入于文,则循而行之,故其事理也。

夫善用法者,忍违情不厌听之断,轻重虽不允人心,经于凡览,若不可行,法乃

得直。又君臣之分,各有所司。法欲必奉,故令主者守文;理有穷塞,故使大臣

释滞;事有时宜,故人主权断。主者守文,若释之执犯跸之平也;大臣释滞,若

公孙弘断郭解之狱也;人主权断,若汉祖戮丁公之为也。天下万事,自非斯格重

为,故不近似此类,不得出以意妄议,其余皆以律令从事。然后法信于下,人听

不惑,吏不容奸,可以言政。人主轨斯格以责群下,大臣小吏各守其局,则法一

矣。

古人有言:“善为政者,看人设教。”看人设教,制法之谓也。又曰:“随

时之宜”,当务之谓也。然则看人随时,在大量也,而制其法。法轨既定则行之,

行之信如四时,执之坚如金石,群吏岂得在成制之内,复称随时之宜,傍引看人

设教,以乱政典哉!何则?始制之初,固已看人而随时矣。今若设法未尽当,则

宜改之。若谓已善,不得尽以为制,而使奉用之司公得出入以差轻重也。夫人君

所与天下共者,法也。已令四海,不可以不信以为教,方求天下之不慢,不可绳

以不信之法。且先识有言,人至遇而不可欺也。不谓平时背法意断,不胜百姓愿

也。

上古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夏殷及周,书法象魏。三代之君齐圣,然咸弃曲

当之妙鉴,而任征文之直准,非圣有殊,所遇异也。今论时敦朴,不及中古,而

执平者欲适情之所安,自托于议事以制。臣窃以为听言则美,论理则违。然天下

至大,事务众杂,时有不得悉循文如令。故臣谓宜立格为限,使主者守文,死生

以之,不敢错思于成制之外,以差轻重,则法恒全。事无正据,名例不及,大臣

论当,以释不滞,则事无阂。至如非常之断,出法赏罚,若汉祖戮楚臣之私己,

封赵氏之无功,唯人主专之,非奉职之臣所得拟议。然后情求傍请之迹绝,似是

而非之奏塞,此盖齐法之大准也。主者小吏,处事无常。何则?无情则法徒克,

有情则挠法。积克似无私,然乃所以得其私,又恒所岨以卫其身。断当恒克,世

谓尽公,时一曲法,乃所不疑。故人君不善倚深似公之断,而责守文如令之奏,

然后得为有检,此又平法之一端也。

夫出法权制,指施一事,厌情合听,可适耳目,诚有临时当意之快,胜于征

文不允人心也。然起为经制,经年施用,恒得一而失十。故小有所得者,必大有

所失;近有所漏者,必远有所苞。故谙事识体者,善权轻重,不以小害大,不以

近妨远。忍曲当之近适,以全简直之大准。不牵于凡听之所安,必守征文以正例。

每临其事,恒御此心以决断,此又法之大概也。

又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

不及,皆勿论。法吏以上,所执不同,得为异议。如律之文,守法之官,唯当奉

用律令。至于法律之内,所见不同,乃得为异议也。今限法曹郎令史,意有不同

为驳,唯得论释法律,以正所断,不得援求诸外,论随时之宜,以明法官守局之

分。

诏下其事。侍中、太宰、汝南王亮奏以为:“夫礼以训世,而法以整俗,理

化之本,事实由之。若断不断,常轻重随意,则王宪不一,人无所错矣。故观人

设教,在上之举;守文直法,臣吏之节也。臣以去太康八年,随事异议。周悬象

魏之书,汉咏画一之法,诚以法与时共,义不可二。今法素定,而法为议,则有

所开长,以为宜如颂所启,为永久之制。”于是门下属三公曰:“昔先王议事以

制,自中古以来,执法断事,既以立法,诚不宜复求法外小善也。若常以善夺法,

则人逐善而不忌法,其害甚于无法也。案启事,欲令法令断一,事无二门,郎令

史已下,应复出法驳案,随事以闻也。”

及于江左,元帝为丞相时,朝廷草创,议断不循法律,人立异议,高下无状。

主簿熊远奏曰:“礼以崇善,法以闲非,故礼有常典,法有常防,人知恶而无邪

心。是以周建象魏之制,汉创画一之法,故能阐弘大道,以至刑厝。律令之作,

由来尚矣。经贤智,历夷险,随时斟酌,最为周备。自军兴以来,法度陵替,至

于处事不用律令,竞作属命,人立异议,曲适物情,亏伤大例。府立节度,复不

奉用,临事改制,朝作夕改,至于主者不敢任法,每辄关咨,委之大官,非为政

之体。若本曹处事不合法令,监司当以法弹违,不得动用开塞,以坏成事。按法

盖粗术,非妙道也,矫割物情,以成法耳。若每随物情,辄改法制,此为以情坏

法。法之不一,是谓多门,开人事之路,广私请之端,非先王立法之本意也。凡

为驳议者,若违律令节度,当合经传及前比故事,不得任情以破成法。愚谓宜令

录事更立条制,诸立议者皆当引律令经传,不得直以情言,无所依准,以亏旧典

也。若开塞随宜,权道制物,此是人君之所得行,非臣子所宜专用。主者唯当征

文据法,以事为断耳。”

是时帝以权宜从事,尚未能从。而河东卫展为晋王大理,考敗适掠胁缓锨

者,又上书曰:“今施行诏书,有考子正父死刑,或鞭父母问子所在。近主者所

称《庚寅诏书》,举家逃亡家长斩。若长是逃亡之主,斩之虽重犹可。设子孙犯

事,将考祖父逃亡,逃亡是子孙,而父祖婴其酷。伤顺破教,如此者众。相隐之

道离,则君臣之义废。君臣之义废,则犯上之奸生矣。秦网密文峻,汉兴,扫除

烦苛,风移俗易,几于刑厝。大人革命,不得不荡其秽匿,通其圮滞。今诏书宜

除者多,有便于当今,著为正条,则法差简易。”元帝令曰:“礼乐不兴,则刑

罚不中,是以明罚敕法,先王所慎。自元康已来,事故荐臻,法禁滋漫。大理所

上,宜朝堂会议,蠲除诏书不可用者,此孤所虚心者也。”

及帝即位,展为廷尉,又上言:“古者肉刑,事经前圣,汉文除之,增加大

辟。今人户凋荒,百不遗一,而刑法峻重,非句践养胎之义也。愚谓宜复古施行,

以隆太平之化。”诏内外通议。于是骠骑将军王导、太常贺循、侍中纪瞻、中书

郎庾亮、大将军咨议参军梅陶、散骑郎张嶷等议,以:“肉刑之典,由来尚矣。

肇自古先,以及三代,圣哲明王所未曾改也。岂是汉文常主所能易者乎!时萧曹

已没,绛灌之徒不能正其义。逮班固深论其事,以为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

又死刑太重,生刑太轻,生刑纵于上,死刑怨于下,轻重失当,故刑政不中也。

且原先王之造刑也,非以过怒也,非以残人也,所以救奸,所以当罪。今盗者窃

人之财,淫者好人之色,亡者避叛之役,皆无杀害也,则加之以刑。刑之则止,

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

闻,而况行之于政乎!若乃惑其名而不练其实,恶其生而趣其死,此畏水投舟,

避坎蹈井,愚夫之不若,何取于政哉!今大晋中兴,遵复古典,率由旧章,起千

载之滞义,拯百残之遗黎,使皇典废而复存,黔首死而更生,至义畅于三代之际,

遗风播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岂不休哉!惑者乃曰,死犹不惩,而

况于刑?然人者冥也,其至愚矣,虽加斩戮,忽为灰土,死事日往,生欲日存,

未以为改。若刑诸市朝,朝夕鉴戒,刑者咏为恶之永痛,恶者睹残刖之长废,故

足惧也。然后知先王之轻刑以御物,显诫以惩愚,其理远矣。”

尚书令刁协、尚书薛兼等议,以为:“圣上悼残荒之遗黎,伤犯死之繁众,

欲行刖以代死刑,使犯死之徒得存性命,则率土蒙更生之泽,兆庶必怀恩以反化

也。今中兴祚隆,大命惟新,诚宜设宽法以育人。然惧群小愚蔽,习玩所见而忽

异闻,或未能咸服。愚谓行刑之时,先明申法令,乐刑者刖,甘死者杀,则心必

服矣。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

尚书顗、郎曹彦、中书郎桓彝等议,以为:“复肉刑以代死,诚是圣王之至

德,哀矜之弘私。然窃以为刑罚轻重,随时而作。时人少罪而易威,则从轻而宽

之;时人多罪而难威,则宜化刑而济之。肉刑平世所应立,非救弊之宜也。方今

圣化草创,人有余奸,习恶之徒,为非未已,截头绞颈,尚不能禁,而乃更断足

劓鼻,轻其刑罚,使欲为恶者轻犯宽刑,蹈罪更众,是为轻其刑以诱人于罪,残

其身以加楚酷也。昔之畏死刑以为善人者,今皆犯轻刑而残其身,畏重之常人,

反为犯轻而致囚,此则何异断刖常人以为恩仁邪!受刑者转广,而为非者日多,

踊贵屦贱,有鼻者丑也。徒有轻刑之名,而实开长恶之源。不如以杀止杀,重以

全轻,权小停之。须圣化渐著,兆庶易威之日,徐施行也。”

议奏,元帝犹欲从展所上。大将军王敦以为:“百姓习俗日久,忽复肉刑,

必骇远近。且逆寇未殄,不宜有惨酷之声,以闻天下。”于是乃止。

咸康之世,庾冰好为纠察,近于繁细,后益矫违,复存宽纵,疏密自由,律

令无用矣。

至安帝元兴末,桓玄辅政,又议欲复肉刑斩左右趾之法,以轻死刑,命百官

议。蔡廓上议曰:“建邦立法,弘教穆化,必随时置制,德刑兼施。长贞一以闲

其邪,教禁以检其慢,洒湛露以流润,厉严霜以肃威,虽复质文迭用,而斯道莫

革。肉刑之设,肇自哲王。盖由曩世风淳,人多惇谨,图像既陈,则机心直戢,

刑人在涂,则不逞改操,故能胜残去杀,化隆无为。季末浇伪,设网弥密,利巧

之怀日滋,耻畏之情转寡。终身剧役,不足止其奸,况乎黥劓,岂能反于善。徒

有酸惨之声,而无济俗之益。至于弃市之条,实非不赦之罪,事非手杀,考律同

归,轻重均科,减降路塞,钟陈以之抗言,元皇所为留愍。今英辅翼赞,道邈伊

周,诚宜明慎用刑,爱人弘育,申哀矜以革滥,移大辟于支体,全性命之至重,

恢繁息于将来。”而孔琳之议不同,用王朗、夏侯玄之旨。时论多与琳之同,故

遂不行。

 卷三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宣穆张皇后景怀夏侯皇后景献羊皇后文明王皇后武元杨皇后武悼

杨皇后(左贵嫔胡贵嫔诸葛夫人)惠贾皇后惠羊皇后(谢夫人)怀

王皇太后元夏侯太妃

夫乾坤定位,男女流形,伉俪之义同归,贵贱之名异等。若乃作配皇极,齐

体紫宸,象玉床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爰自敻古,是谓元妃;降及中年,

乃称王后。四人并列,光于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