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黄仁宇文集 >

第67章

黄仁宇文集-第67章

小说: 黄仁宇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中国仍缺乏对个人作人权保障的能力,遑论在基督降生之前。事实上整个

君主时代中国始终维持着一部大体不变的刑法,这套刑法也按社会组织,亦即家人

亲疏之分责成各人安分守己,至于各人尚有何种权利,也只能由这社会体制而定。

家族组织与社会秩序

现代的法理学是长时间推衍而成的。在西方直到中世纪结束,封建公侯无力控

制城市,才让市民不受庄园法庭的管制。之后又从这城市特权,产生了公民的自由

权利,自始至终这发展不待人谋。而等到最近的两个世纪,才产生了一种自觉运动,

将所有公民的自由权推广及于全民。又直到最近几十年来,我们才看到这种运动逐

渐地达到目的。事实上也是命中注定,中国历史上未曾产生此项运动,并非有反对

这趋向的因素和它作对,而是城中绅商与官僚的冲突从未发生。欧洲汉学家白乐日

(EtienneBalazs)说.中国的官僚从未失去城市的掌握。事实上中国官吏在城墙

之内,权力最盛。

显而易见的,儒家的统治者在立法时确定男人的地位高于女人,年长的高于幼

辈,并且有学识地位之人高于无知之人,他们自以为凡此都与自然法规吻合。有一

段长时期,这系统听产生的秩序及稳定,还曾赢得外间的赞赏。直到19世纪初西方

的商业利益挟着实力在中国沿海各处立足,才在相形之下使儒家体制的弱点彻底暴

露。它自恃为十全十美的理想,毕竟假设多于实际。况且它以满足民间最低的期望

为目的,而不及最高的标准,看来乃是组织简单、效能低下的政体。既缺弹性,也

欠实力。当这些弱点暴露之际,其缺乏效率之处,尚可视作非道德。

将杨朱、墨翟和孟轲参差拼合,可以看出中国历史里长久的茎干。当然,尚不

止此,此后这面目及趋势,还有相当长的发展,牵涉到许多惊异曲折,上文不过指

出,任何值得提及的事体在中国展开,通常都是以极大规模的方式展开。中国历史

上戏剧性和出人意料的地方,当然也离不开这种特性,如果当中有任何差池与过失,

通常也是非同小可的差池和过失。

中国大历史    第四章 兵马俑的幕后

前言

秦兵马俑的逼真、庞大,反映了要构思和完成如此的工程,非有创意上丰富的沟通

和技术上充分的合作,否则绝对无法达成的;同时也印证了史书上所说战国时代高

度的动员水平,和百家争鸣的景况。它的出土,正为秦帝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提

供若干重要线索。

中外学者应当对临潼县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表示谢意。也算是运气好,1974的

春天,他们将埋在黄土地下20尺达2200年保卫秦始皇陵寝的陶制军队开掘出土。纵

使这一发现不能解答历史学家关于中国天下统一的一动问题,至少在极关重要之处,

提供了线索。最重要的乃是这些证据显示中国的历史性格与世界其他各处之初期文

明迥然不同。

秦始皇的崛起

在成文的历史记载里,秦王室的祖先按照“谁生谁”的程序一连串的记载着,

有如《圣经》中的“旧约”。及至战国之际,这些记载开始引入新奇的事迹。他的

“肖像”也好像出自讽刺画家之下,作者必先有一种“鹰眈”的观念,才把上唇画

如鸟嘴。大历史家司马迁在始皇后约10O年著书,他所提供始皇的出身如下:在公元

前约250年有秦国公子按照当日的习惯,到赵王的宫廷内为人质,以保证两国停战协

定不被侵犯。虽然如此,两国边界的军事冲突却仍断续发生。因之公子缺乏安全感,

他不过是秦国太子20多个儿子中之一人,也就无从被本国重视。富商吕不韦发现这

情形可以从中使耍伎俩,恰巧这时候秦太子将他宠爱的姬妾升为太子妃,她虽有权

势而膝下无子。吕不韦首先以恭维的言辞和贵重的礼物交结于作为人质的公子。接

着以公子私人代表的身份,游历秦廷,更大肆张罗,轻辞重币地打开门面。他说服

了太子妃,她要是需要保障来日之安全,不如以在赵国作人质的公子为己子,他既

为人忠厚,又不预闻秦廷的政治纠纷。这谋划成功后,为人忽视的公子日后回国恰

逢秦王去世,秦太子立为秦王,昔之人质终成为了太子。

故事的当中,尚有一段奥妙:王子在赵国时邂逅了吕不韦一位貌美善舞的姬妾。

吕慷慨地将她奉送,王子惊喜之余没有发觉她已经怀孕。一年之内她为王子生子,

又十三年之后,这来历不明的王子立为秦王。又二十五年之后他成为统一中国的秦

始皇。他的亲父富商吕不韦也在朝中为相,直到以后失势身败而止。

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的统一,是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毫无疑问的,此非常之事

必待非常之人,可是以上人物在特殊环境里出现,也不过是风云际会。本书以上几

章业已提及,幕后天侯、地理、人事的因素早已酝酿了好几个世纪。将周朝的封建

革新而由一个国王通过官僚机构直接统率全民,井非秦所特创,况且赢秦尚不是改

制的先锋。可是其他国家尚在片面改革之际,秦国则实行全面的翻新。其方案不容

通融假借,其执行步骤包括贵族被废为平民,官吏按能力任职,井田制度一体取消,

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土地税按亩征收,士兵按征兵的程序入伍。国家又提倡农桑而

贬斥其他各业,以求全国普遍的丰衣足食。从史书里看来秦始皇即位之前约100年,

以上的政策都已付诸实施。这种体制着重中央集权,能使境内人民保持一种集体性

格,称之为“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并不为过。

秦国的集权体制

秦国是一个以警察权为主的国家。它与现代集权国家的重要区别是后者将一个

业已多元化的社会扭转回去以遂行其狭义之目的。赢秦则不待社会多元化,先已构

成集权体制,此外秦之集权亦无国家主义的征象。虽说这个国家以征服其他国家为

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

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秦之体制既成流线型,法家思想即构成其意识形态。虽然它站在人性为恶的立

场.可是也认为人类的可以集体为善。这种信条与19世纪德国历史家特莱澈克(He

nrchvonTreitschke)的理论,极为接近。也因它的“现代”色彩,中国法家有时

令西方读者倾折。他们的法治观念不为传统习惯、古代特权、流行的道德观念、家

人亲疏,或甚至恻隐之心所左右。法律代表君主的意志,必为成文法,必须详尽而

无疑义地写出,而且不打折扣、不分畛域地强制实施。因为他们站在唯物的立场,

又以国家之富强为不二法门,因之无从创制西方式的民法。只是在基督尚未出生之

前数百年,他们即在鼓吹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必在当日人士之心目中造成一种平

等的观感。法家也自认为承奉自然法规,他们以为法律一经公布,从此君王有如车

轴,不动而能行,百官则如车之辐条,随着车轮运转。以今后两千年中国官僚政治

的作风看来,这样的拟寓不能算是全不正确。

概括言之,中国政治体系的早熟在当日不失为一种成就,可是中国人也必须为

此付出代价。从外表形式看来,在基督之前有了这些设施,国家的机构便形成流线

型,可是其下端粗率而无从成长发展,以日后标准看来尤其如此。直到最近中国仍

缺乏一种司法体系,具有实力及独立性格一如西方,其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

儒家的法律使法律不离家族观念,将法律与情感及纪律混淆,法家之法实为最方便

的行政工具,但在其他方面则一无可取。

古代历史家更指出,秦国与他国竟争统治中国时得到地理之便。它的东方为山

川所阻塞,秦人可以开关迎敌,对方却无法来去自由地出入秦境。秦之西南的土著

文化程度低,可以任意吸收吞并。战国之争雄,以统一为最后目标,外围之雄着重

长久之计,必较中央诸国占优势,因中央诸国不断的为彼此间的纠纷、龃龉、阴谋、

伎俩所眩惑也。直到最后几十年内各国要对付秦的攻势,才图谋互相结盟。一般很

少提及,秦国实际上得到经济落后的好处。经济落后才能强调农业一元,动员起来,

专一雷同,内部的凝聚力也强。这时期仍是以数量取胜的时期,军事技术大致在平

衡状态,没有一个交战国因为质量上的优势而使战局改观。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

秦始皇帝的功业与他的先驱者所采取的策略相同。标准战法为不断地蚕食敌土,

继之以武装移民。秦国的战略家要求有潜势之对方将边界上重要的防御工事和堡垒

销毁。有时毫不犹疑地屠杀敌境壮丁,以减低其作战能力。外交攻势着重于摧毁敌

国间的联络,使他们的抵抗软化。多数情形下,秦军多在敌境作战,而保持秦地的

完整。我们相信秦军经常让部队就地征发以取粮于敌。秦始皇登极之后,好几次天

灾流行,而秦军也趁机发展。公元前244年曾有饥谨,次年蝗虫为患于中国西部。公

元前235年旱灾,公元前230年及228年饥荒又见于纪录。然则始皇的战功也算显赫,

统一之前10年内,敌对的6个国王中有5个成为战俘,另一个投降。所有国都全被占

领,最后秦军入燕以威胁齐国北方的侧翼。这一场战役结束,秦王才自称皇帝。

统一之后又采取各种巩固步骤。六国边界既废,全国划为36郡。所有六国王室

和贵族全部被废,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

察专员)各一。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

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

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

成12尊庞大的金人,放置在皇宫之前,以贯彻皇帝的决心,从此中土将永远不见兵

革。

公元前213年秦皇下令焚毁若干书籍。有一位文学之臣建议仍须尊重传统的政治,

始皇将建议交臣下商讨时,法家丞相李斯提出反驳,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

家于不利。他更主张

凡私人教学一律禁上,以杜绝“诽谤”。由于这次的检讨才下焚书令,同时也诏令

凡在日常语言之中引证古典,或是以古代成例评议刻下的时事,都判死刑。所焚毁

的书籍包括秦以外之历史、古典作品和诸子百家的哲学,只有秦廷所载和医药、占

卜、农桑等书籍不在焚烧之列。

翌年又有所谓“坑儒”之事。秦始皇在一般文学之臣以外,也收养了许多占星

学家和炼丹的术士,在当日眼光看来,这类人物也算是半吊子的科学家。当中有两

人由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始皇性情躁

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始皇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物迄

未寻获,可是被捕者有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术。

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秦始皇的评价

传统的中国历史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时则觉得题材之大,

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

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

能不加仰慕?一个思想周密的读者可能因秦始皇和他的随从的野蛮行径而感到困恼,

可是在另一段文字里,又为他不断地努力企图实现他超过匹夫匹妇所敢于想像的计

谋,甚至冒着无限的危险,不折不挠地执行而感动。

历史记载中的始皇,显示他虚荣心重,有时尚且行止古怪。在当日一般情形之

下,所述迷信的趋向很可能是事实。史书中提及他有一次因风受阻而不能渡湘水,

归罪湘君女神作祟,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

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他以黑色代表帝国之色彩也是

超时代的独创。从他所树碑文看来,他除了重视域内长久的和平之外,也极端注重

性道德,认为与全民的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