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金菊 >

第34章

金菊-第34章

小说: 金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诵毕,金菊坐在灯下,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于是,又提笔给远在大庆的万鹭和在密山的儿媳写信,通报全家政治解放的好消息。
  14。金菊六平米住房(傍晚/内)
  金菊下班回来,晚饭后,从皮箱里找出全家五口在香港停留时合照的一张彩照。拿给万梅和孙子一起看。
  光辉:“奶奶,照片上是谁?”
  金菊:“这两个大人是爷爷和奶奶,中间的小男孩是你爸爸,那两个女孩是姑姑,这个是万梅姑姑,那个是万鹭姑姑。”
  光辉:“我长得像不像我爸爸?”
  金菊:“像,不仅眼睛、鼻子、嘴像,连说话、走路、一举一动都像;就是有一点,你爸爸小时候比你强。”
  光辉:“哪一点?”
  金菊:“学习呀。”
  光辉听了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我一定好好学习,超过他。”
  金菊:“好孙子!”
  15。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内)
  【画外音:因为孙子没有北京户口,孙子上学只能借读。金菊又不得不为孙子去跑户口】。
  金菊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政治处。
  金菊:“我孙子的户口至今还没有落下,希望组织上能帮助解决。”
  主任:“落户口的事还是要找派出所,单位解决不了。”
  16。派出所(日/内)
  金菊来到派出所,找到李所长。
  李所长:“你孙子要落户口,我得先给你报到分局,你回去听信。”
  17。派出所(日/内)
  【画外音:一个星期以后】
  金菊又去了派出所。
  李所长:“东城分局不给办,要不,我再给你报一次?”
  金菊:“报吧。”
  18。派出所(日/内)
  【画外音:两个星期以后】
  金菊又来到派出所。
  李所长:“老金太太,你在市里没人吗?不好找找人呐?”
  金菊:“雷洁琼副市长我认识。”
  李所长:“去找啊!”
  19。金菊六平米住房(夜/内)
  【画外音:金菊在灯下给雷洁琼写信。】
  写完信,装到信封中。自言自语:“洁琼啊,给你添麻烦了。我也是实在没法子了。”
  20。《大众电影》杂志社(日/内)
  一周后。金菊在电影出版社,正在审稿。
  有人喊:“老金太太!电话。”
  金菊:“哪的?”
  答:“市长办公室?”
  金菊拿起电话,对方说:“我是雷洁琼副市长的秘书,你写的信她收到了,对你的情况她很关心,我们已经把你的信转到市公安局去了。”
  金菊:“啊!雷副市长把我的信转到市公安局了!谢谢你,谢谢雷副市长的关心。”
  21。金菊六平米住房(日/内)
  【字幕:一年以后】
  金菊大女婿来北京办事。
  大女婿:“妈,这次办事时间较长,是不是要办一个临时户口?”
  金菊:“下午我去办。”
  大女婿:“光辉的户口落下没有?”
  金菊:“没有。雷洁琼副市长亲自过问,都没好使。”
  大女婿:“听说有的等两、三年还没落上。”
  金菊:“难啊!”
  22。派出所(日/内)
  金菊到派出所给大女婿办临时户口。
  李所长:“哎呀呀!老金太太!可算把你给等来了。户口没下来,隔三差五你就来一趟,户口下来了,你倒是老也不来了。”
  金菊:“不是让我等着听通知吗?”
  李所长:“小王没告诉你呀!行了,你孙子的户口总算落上了。还有什么事?”
  金菊:“上个临时户口。”
  23。《大众电影》杂志社(日/内)
  【画外音:1981年,《大众电影》杂志社盖职工住宅。金菊也填写了要房申请表。1982年新楼落成,开始分房。】
  金菊被找到杂志社党委办公室,分房领导小组组长与她谈有关分房问题。
  分房领导小组组长:“金菊同志,你的困难我们都知道。但是你也知道,我们社里还有很多同志从干校回来,一直居无定所,有的老少三辈,到处借宿……。另外,你不是社里的正式职工,大家不同意给你分房。”
  听到这里,金菊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金菊:“组长同志,你说的前半部,我都同意。如果大家都比我困难,我老金太太不是没有觉悟的人,我可以不要。但是,情况并非如此。说到我不是社里正式职工的问题,是不是有些不讲道理、不讲政策了!万岚同志的冤案已经平反,难道他的老婆孩子不应该有个住的地方吗!”
  组长:“金菊同志,不要激动。你是万岚同志的爱人不假,但是,你本人是有工作单位的退休干部。你的住房应该由他们解决。”
  金菊气得拂袖而去。组长跟出门外,喊着:“金菊同志!这不是我个人的意见,……”

第廿六章 春风化雨春华秋实
更新时间2007…12…28 14:58:00  字数:8222

 1。文联出版社(日/内)
  【画外音:1983年文联出版社刚刚组建。金菊被邀请参与初创工作。】
  文联出版社邀请金菊参与出版社初期创建工作。负责人与金菊谈话。
  负责人:“金菊同志,我们出版公司初创,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又都是文革中学业荒废了的一代,除了工作,提高文化水平的任务也很繁重。你已经是古稀之人,工作上要量力而行;我交给你三个年轻人,你把他们给我培养成接班人,就算大功告成。”
  金菊:“我会不遗余力、尽力而为。”
  2。上班路上(晨/外)
  迎着朝阳,金菊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一颗年轻的心在一个七旬老人胸中跳动。
  车来了,和从前大不一样的是人们不是排队上车,而是一窝蜂拥着挤上车。
  在车上,一个中年妇女从座位上站起来,对着金菊说:“老大娘,请坐这儿。”
  金菊客气地说一声:“谢谢!”
  【画外音:往往情况并非如此,当金菊站在人家面前,人家会合上双眼,闭目养神。】
  3。文联出版社办公室(日/内)
  金菊走进办公室。三个年轻人早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见金菊来了,笑着喊道:“金老师早!”
  金菊:“孩子们早!”
  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摆到了金菊的面前。一天的工作就这样愉快地开始了。
  【画外音:金菊把自己多年的出版编辑技术知识和经验,边工作边讲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三个青年人。】
  工作完成后,金菊对三个青年人说:“做文学出版工作光掌握技术还远远不够。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较高的文学修养,平时多看一些国内外名着。还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较强的对美的鉴赏能力,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摄影作品都要经常品味,会欣赏。从中汲取对出版工作有益的知识。”
  4。美术馆(日/内)
  【字幕:美术馆】。
  金菊和三个青年人在一起观看油画展。
  5。新华书店(日/内)
  【字幕:新华书店】。
  金菊和三个青年人在一起翻看观摩各种出版物。从封面、扉页、插图、标题到装订,金菊都要把具有典型性的各类书籍之间的区别、特点、弊病等等加以耐心的讲解。逛书店的人也凑过来听金菊讲述。
  6。金菊东四新居(傍晚/内)
  【画外音:1985年,春节过后,文联出版社给金菊分配一套住宅。位于东四闹市区的一个较僻静的胡同里。和金菊搬出北京前的三间平房只隔五条胡同。和军队里的女儿施湘生的家隔道相望。金菊购置了立柜、沙发、写字台、木床等新家具,祖孙二人高兴得喜不自胜。】
  吃晚饭时,光辉:“奶奶,我们有大房子了,把小弟弟从密山姥姥家接回来吧。”
  金菊:“好孙子,跟奶奶想的一样。明天我就给你妈妈写信,等这学期结束,就让你弟弟劲松回北京来念书。”
  7:文联出版社门外(日/外)
  【画外音:劲松在密山读完小学三年级,放暑假时,来到北京。】
  文联出版社门口。密山缫丝厂厂长领着劲松走了过来。
  金菊离开密山的时候,劲松还是一个两三岁的娃娃,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却是与自己差不多一样高的翩翩少年郎。
  十来年的酸甜苦辣瞬间闪过金菊的脑海,泪水犹如泉涌。
  【叠印画面:金菊离开密山至今的关键性情景。】
  金菊笑着把小孙子搂在怀里。
  厂长:“老金太太,我的任务完成了,按照他姥爷、姥姥的嘱咐,把孩子完完整整的交到了你的手里。我去部里办事,先走了。”
  金菊:“办完事回家,我招待招待你。”
  厂长:“好了!”
  8。金菊东四新居(日/内)
  光辉和劲松兄弟俩见面,相互间有些生疏感。
  【画外音:哥俩七、八年未曾见面。以往相互间也只能在大人的谈论中感知到两人的兄弟关系。】
  劲松摸着立柜、沙发、写字台……迅速地把新居转了个遍。
  奶奶:“什么时候接到奶奶的信?”
  劲松:“正在期末考试。”
  光辉:“老师同意你走吗?”
  劲松:“老师舍不得我走。三年中,我年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老师说,‘到了北京还要当三好学生,不要给我们密山的学校丢脸。’”
  奶奶:“好啊,一定要记住老师的话。别忘了给老师、给姥爷、姥姥和妈妈写信,告诉他们,你已经安全抵达北京;免得惦念。”
  光辉:“我替你写呀?”
  劲松:“不,我自己写。”
  奶奶:“你爷爷就你们这两个孙子,你们俩一定要搞好团结,不许打架;哥哥要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
  哥俩齐声说:“是!向毛主席保证。”
  9。金菊东四新居(夜/内)
  【画外音:金菊早晚愉愉快快伺候两个孙子上学、吃喝、穿戴、洗洗涮涮;白天高高兴兴到出版社工作。祖孙三人过上了紧张、幸福、和谐、快乐的日子。】
  光辉和劲松写完作业后。奶奶又开始重复多次说过的话。
  金菊对哥俩说:“我们家好比是一个火车头。你们两就是两团燃烧的火焰,把我烧的蒸汽十足,火车头每日高速运转,永远向前。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只要你们哥俩的火焰不灭,奶奶就会青春永驻,越活越年轻。”
  劲松喊道:“奶奶万岁!”
  光辉:“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10。金菊东四新居(日/内)
  夏天,午饭后。金菊躺在沙发上,昏昏欲睡。突然,听到敲门声。
  一个五十多岁的解放军军官站到金菊面前。金菊以为自己在做梦。自问:“难道这是我儿施沪生吗?”
  施沪生:“妈妈!”
  这一声叫,叫醒了金菊。一股辛酸涌上心头,泪水充满了她的眼眶;一时说不出话来。施沪生见妈妈满脸沧桑,一头华发,也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站在一旁的万梅,见此情景,鼻子发酸,激动不已,急急忙忙跑到屋外。
  母子二人,一个涕泗滂沱,哽咽无语;一个是泪流腮边,凄恻难言。
  儿子终于开口:“妈呀,你受苦了!”
  这是一句揪心摘肺的话,金菊强忍哀痛,笑了笑。
  金菊:“不,不,过去是受了些苦,那都过去了。现在不是很好吗!(她转个话题)虎儿,你是怎麽找到妈这里来的?”
  施沪生:“是杨婶告诉我你回北京了。我以前来过几次北京,由于工作的关系,不能久留。这次是请假送女儿回返浙江,车票是明天的。我就决心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把你找到。到了你原来住的小屋,已经上锁了。后来,请求派出所帮助,才找到这里。”
  金菊:“我们母子今日得以相见,还要感谢党的实事求是的政策——我的错划右派给予改正。不然的话,你怎麽敢和阶级敌人站在一起呀!”
  【画外音:听了这句话,施沪生在母亲面前觉得无地自容,他真的希望妈妈在这个时候痛痛快快地骂自己一顿。】
  金菊察觉施沪生对自己的话过于敏感,说道:“沪生,妈妈是个乐天知命的人。过去的事情,都不是你我的个人行为。一个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然要对付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各种事变。1950年,我鼓励你参军,到朝鲜去抗美援朝,那是抵御外敌侵略,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的政权;之后的肃反、反右、四清,以及文化大革命,都是一个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在这些斗争中,有牺牲、有损害、有危险,是无法规避的事情。经过激烈、残酷的斗争,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会更正确、更坚强、更进步。”
  施沪生:“妈妈能够如此客观地看待过去,有这么高尚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晚辈望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