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宋书 >

第39章

宋书-第39章

小说: 宋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皇后配;宗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于

明堂,以配上帝。”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皇帝天于圆丘,以始祖有虞帝舜配。

自正始以后,终魏世,不复郊祀。

孙权初称尊号于武昌,祭南郊告天。文曰:“皇帝臣孙权,敢用玄牡,昭告

皇皇后帝。汉飨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行气数终,禄胙运尽,普天弛绝,

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睿继世作慝,窃名乱制。权生于东南,遭

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拯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

人,咸以为天意已去于汉,汉氏已终于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征嘉瑞,前

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敢不敬从。谨择元日,登坛柴燎,即

皇帝位。唯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绥天极。”其后自以居非中土,不复修设。

中年,群臣奏议,宜修郊祀,权曰:“郊祀当于中土,今非其所。”重奏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为家。昔周文、武郊于禜、镐,非必中土。”

权曰:“武王伐纣,即阼于镐京,而郊其所也。文王未为天子,立郊于禜,见何

经典?”复奏曰:“伏见《汉书·郊祀志》,匡衡奏徙甘泉河东郊于长安,言文

王郊于禜。”权曰:“文王德性谦让,处诸侯之位,明未郊也。经传无明文,由

匡衡俗儒意说,非典籍正义,不可用也。”虞喜《志林》曰:“吴主纠驳郊祀,

追贬匡衡,凡在见者,莫不慨然称善也。”何承天曰:“案权建号继天,而郊享

有阙,固非也。末年虽一南郊,而遂无北郊之礼。环氏《吴纪》:‘权思崇严父

配天之义,追上父坚尊号为吴始祖。’如此说,则权末年所郊,坚配天也。权卒

后,三嗣主终吴世不郊祀,则权不享配帝之礼矣。”

刘备章武元年,即皇帝位,设坛。“建安二十六年夏四月丙午,皇帝臣备,

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

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享。今曹操阻兵安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

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

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

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之威,又惧汉邦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僚

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大神。惟大神尚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章武二年十月,诏丞相诸葛亮营南北郊于成都。

魏元帝咸熙二年十二月甲子,使持节侍中太保郑冲、兼太尉司隶校尉李喜奉

皇帝玺绶策书,禅帝位于晋。丙寅,晋设坛场于南郊,柴燎告类,未有祖配。其

文曰:“皇帝臣炎,敢用玄牡,明告于皇皇后帝。魏帝稽协皇运,绍天明命,以

命炎曰:‘昔者唐尧禅位虞舜,虞舜又以禅禹,迈德垂训,多历年载。暨汉德既

衰,太祖武皇帝拨乱济民,扶翼刘氏,又用受禅于汉。粤在魏室,仍世多故,几

于颠坠,实赖有晋匡拯之德,用获保厥肆祀,弘济于艰难,此则晋之有大造于魏

也。诞惟四方之民,罔不祗顺,开国建侯,宣礼明刑,廓清梁、岷,苞怀扬、越,

函夏兴仁,八纮同轨,遐迩弛义,祥瑞屡臻,天人协应,无思不服。肆予宪章三

后,用集大命于兹。’炎惟德不嗣,辞不获命。于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献

陪隶,暨于百蛮君长,佥曰:‘皇天鉴下,求民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让所得

距违。’天序不可以无统,人神不可以旷主,炎虔奉皇运,畏天之威,敢不钦承

休命,敬简元辰,升坛受禅,告类上帝,以永答民望,敷佑万国。惟明德是飨。”

泰始二年正月,诏曰:“有司前奏郊祀权用魏礼。朕不虑改作之难,今便为

永制。众议纷互,遂不时定,不得以时供飨神祀,配以祖考,日夕叹企,贬食忘

安。其便郊祀。”时群臣又议:“五帝,即天也。五气时异,故殊其号。虽名有

五,其实一神。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

各设一坐而已。北郊又除先后配祀。”帝悉从之。二月丁丑,郊祀宣皇帝以配天,

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是年十一月,有司又议奏:“古者丘郊不异,宜

并圆丘方泽于南北郊,更修治坛兆。其二至之祀,合于二郊。”帝又从之,一如

宣帝所用王肃议也。是月庚寅冬至,帝亲祠圆丘于南郊。自是后,圆丘方泽不别

立至今矣。太康十年十月,乃更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而《周官》云:‘祀天旅上帝。’又曰:‘祀地旅四望。’

四望非地,则明上帝不得为天也。往者众议除明堂五帝位,考之礼文正经不通。

且《诗序》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宣帝以神武创业,

既已配天,复以先帝配天,于义亦不安。其复明堂及南郊五帝位。”晋武帝太康

三年正月,帝亲郊礼。皇太子、皇弟、皇子悉侍祠,非前典也。愍帝都长安,未

及立郊庙而败。

元帝中兴江南,太兴元年,始更立郊兆。其制度皆太常贺循依据汉、晋之旧

也。三月辛卯,帝亲郊祀,飨配之礼,一依武帝始郊故事。初,尚书令刁协、国

子祭酒杜夷,议宜须旋都洛邑乃修之。司徒荀组据汉献帝居许,即便立郊,自宜

于此修奉。骠骑王导、仆射荀崧、太常华恒、中书侍郎庾亮皆同组议,事遂施行。

按元帝绍命中兴,依汉氏故事,宜享明堂宗祀之礼。江左不立明堂,故阙焉。明

帝太宁三年七月,始诏立北郊。未及建而帝崩,故成帝咸和八年正月,追述前旨,

于覆舟山南立之。是月辛未,祀北郊,始以宣穆张皇后配地。魏氏故事,非晋旧

也。

康帝建元元年正月,将北郊,有疑议。太常顾和表曰:“泰始中,合二至之

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复。汉光武正月辛未,始

建北郊,此则与南郊同月。及中兴草创,百度从简,合北郊于一丘。宪章未备,

权用斯礼,盖时宜也。至咸和中,议别立北郊,同用正月。魏承后汉,正月祭天,

以地配,而称周礼,三王之郊,一用夏正。”于是从和议。是月辛未,南郊。辛

巳,北郊。帝皆亲奉。

安帝元兴三年三月,宋高祖讨桓玄走之。己卯,告义功于南郊。是年,帝蒙

尘江陵未返。其明年应郊,朝议以为宜依周礼,宗伯摄职,三公行事。尚书左丞

王纳之独曰:“既殡郊祀,自是天子当阳,有君存焉,禀命而行,何所辨也。斋

之与否,岂如今日之比乎?议者又云今宜郊,故是承制所得命三公行事。又郊天

极尊,唯一而巳,故非天子不祀也。庶人以上,莫不蒸尝,嫡子居外,庶子执事,

礼文炳然。未有不亲受命而可祭天者。又武皇受禅,用二月郊,元帝中兴,以三

月郊。今郊时未过,日望舆驾。无为欲速而无据,使皇舆旋返,更不得亲奉。”

遂从纳之议。

晋恭帝元熙二年五月,遣使奉策,禅帝位于宋。永初元年六月丁卯,设坛南

郊,受皇帝玺绂,柴燎告类。策曰:“皇帝臣讳,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晋

帝以卜世告终,历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讳。夫树君司民,天下为公,德充

帝王,乐推攸集。越俶唐、虞,降暨汉、魏,靡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勋陟帝位,

故能大拯黔黎,垂训无穷。晋自东迁,四维弗树,宰辅焉依,为日已久。难棘隆

安,祸成元兴,遂至帝王迁播,宗祀湮灭。讳虽地非齐、晋,众无一旅,仰愤时

难,俯悼横流,投袂一麾,则皇祚克复。及危而能持,颠而能扶,奸宄具歼,僣

伪必灭。诚否终必泰,兴废有期。至于拨乱济民,大造晋室,因藉时运,以尸其

劳。加以殊俗慕义,重译来款,正朔所暨,咸服声教。至乃三灵垂象,山川告祥,

人神和协,岁月兹著。是以群公卿士,亿兆夷人,佥曰皇灵降监于上,晋朝款诚

于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极不可以暂旷。遂逼群议,恭兹大礼。猥以寡德,托

于兆民之上。虽仰畏天威,略是小节,顾深永怀,祗惧若厉。敬简元日,升坛受

禅,告类上帝,用酬万国之嘉望。克隆天保,永祚于有宋。惟明灵是飨。”

永初元年,皇太子拜告南北郊。永初二年正月上辛,上亲郊祀。文帝元嘉三

年,车驾西征谢晦,币告二郊。

孝武帝孝建元年六月癸巳,八座奏:“刘义宣、臧质,干时犯顺,滔天作戾,

连结淮、岱,谋危宗社。质反之始,戒严之日,二郊庙社,皆已遍陈。其义宣为

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丑徒冰消,质既枭悬,义宣禽获,二寇俱殄,并宜昭

告。检元嘉三年讨谢晦之始,普告二郊、太庙。贼既平荡,唯告太庙、太社,不

告二郊。”礼官博议。太学博士徐宏、孙勃、陆澄议:“《礼》无不报。始既遍

告,今贼已禽,不应不同。”国子助教苏玮生议:“案《王制》,天子巡狩,

‘归,假于祖祢’。又《曾子问》:‘诸侯适天子,告于祖,奠于祢,命祝史告

于社稷宗庙山川。告用牲币,反亦如之。诸侯相见,反必告于祖祢,乃命祝史告

至于前所告者。’又云:‘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反必告至。’

天子诸侯,虽事有小大,其礼略钧,告出告至,理不得殊。郑云:‘出入礼同。’

其义甚明。天子出征,类于上帝,推前所告者归必告至,则宜告郊,不复容疑。

元嘉三年,唯告庙社,未详其义。或当以《礼记》唯云‘归假祖祢’,而无告郊

之辞。果立此义,弥所未达。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

阙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征文。天子反行告社,亦无成记,何故告郊,独

当致嫌。但出入必告,盖孝敬之心。既以告归为义,本非献捷之礼。今舆驾竟未

出宫,无容有告至之文;若陈告不行之礼,则为未有前准。愚谓祝史致辞,以昭

诚信。苟其义舛于礼,自可从实而阙。臣等参议,以应告为允,宜并用牲告南北

二郊、太庙、太社,依旧公卿行事。”诏可。

孝建二年正月庚寅,有司奏:“今月十五日南郊。寻旧仪,庙祠至尊亲奉,

以太尉亚献;南郊亲奉,以太常亚献。又庙祠行事之始,以酒灌地;送神则不灌。

而郊初灌,同之于庙,送神又灌,议仪不同,于事有疑。辄下礼官详正。”太学

博士王祀之议:“案《周礼》,大宗伯‘佐王保国,以吉礼事鬼神祗,禋祀昊天。’

则今太常是也。以郊天,太常亚献。又《周礼》外宗云:‘王后不与,则赞宗伯。’

郑玄云:‘后不与祭,宗伯摄其事。’又说云:‘君执圭瓒稞尸,大宗伯执璋瓒

亚献。’中代以来,后不庙祭,则应依礼大宗伯摄亚献也。而今以太尉亚献。郑

注《礼·月令》云:‘三王有司马,无太尉。太尉,秦官也。’盖世代弥久,宗

庙崇敬,摄后事重,故以上公亚献。”又议:“履时之思,情深于霜露;室户之

感,有怀于容声。不知神之所在,求之不以一处。郑注《仪礼》有司云,天子诸

侯祭于祊而绎。绎又祭也。今庙祠阙送神之稞,将移祭于祊绎,明在于留神,

未得而杀。礼郊庙祭殊,故灌送有异。”

太常丞朱膺之议:“案《周礼》,大宗伯使掌典礼,以事神为上,职总祭祀,

而昊天为首。今太常即宗伯也。又寻袁山松《汉·百官志》云:‘郊祀之事,太

尉掌亚献,光禄掌三献。太常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掌赞天子。’无掌献

事。如仪志,汉亚献之事,专由上司,不由秩宗贵官也。今宗庙太尉亚献,光禄

三献,则汉仪也。又贺循制太尉由东南道升坛,明此官必预郊祭。古礼虽由宗伯,

然世有因革,上司亚献,汉仪所行。愚谓郊祀礼重,宜同宗庙。且太常既掌赞天

子,事不容兼。又寻灌事,《礼记》曰:‘祭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求诸阳。’

‘乐三阕然后迎牲。’则殷人后灌也。‘周人先求诸阴’,‘灌用鬯,达于渊泉。

既灌,然后迎牲。’则周人先灌也。此谓庙祭,非谓郊祠。案《周礼》天官:

‘凡祭祀赞王祼将之事。’郑注云:‘祼者,灌也。唯人道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