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北史 >

第156章

北史-第156章

小说: 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平用之者,大道之计也;乱离之期,纵横作之者,行权之势也。故道不可久,

须文质以换情;权不可恒,随污隆以牧物。文质应世,道形自安;污隆获衷,权

势亦济。然则王者计法之趣,化物之规,圆方务得其境,人物不失其地。又先帝

时,律、令并议,律寻施行,令独不出,十余年矣。臣以令之为体,即帝王之身,

分处百揆之仪,安置九服之节,乃是有为之枢机,世法之大本也。然修令之人,

亦皆博古,依古撰置,大体可观,比之前令,精粗有在。但主议之家,大用古制。

若令依古,高祖之法,复须升降,谁敢措意有是非哉?以是争故,久废不理。然

律、令相须,不可偏用,今律班令止,于事甚滞。若令不班,是无典法,臣下执

事,何依而行?臣等修律,非无勤止,署下之日,臣乃无名,是谓农夫尽力,他

食其秋,功名之所,实怀于悒。

正光初,兼中书侍郎。绍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

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采览。绍兄世元善弹筝,早卒。绍后闻筝声,

便涕泗鸣咽,舍之而去。后为太府少卿,曾因朝见,灵太后谓曰:“卿年稍老矣。”

绍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太后笑之。迁右将军、太中大夫。

绍曾与百僚赴朝,东掖未开,守门候旦。绍于众中引吏部郎中辛雄于众外,

窃谓曰:“此中诸人,寻当死尽,唯吾与卿,犹享富贵。”未几,有河阴之难。

绍善推禄命,事验甚多,知者异之。

永安中,拜太府卿,以前参议《正光壬子历》,赐爵新昌子。后卒于右光禄

大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子伯元袭爵。

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人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精于《三礼》,兼

善《春秋》、百家之说。太和十九年,为主书,带制局监,颇为孝文所知。转尚

书都令史。任城王澄重其学业,为其声价。澄为雍州刺史,启普惠为府录事参军,

寻行冯翊郡事。

澄功衰在身,欲七月七日集文武北园马射。普惠奏记于澄曰:

窃闻三杀九亲,别疏昵之叙;五服六术,等衰麻之心。皆因事饰情,不易之

道者也。然则莫大之痛,深于终身之外;书策之哀,除于丧纪之内。外者不可无

节,故断之以三年;内者不可遂除,故敦之以日月。况《礼》,大练之日,鼓素

琴,盖推以即吉也;小功以上,非虞祔练除不沐浴,此拘之以制也。曾子问曰:

“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緦不祭,又何助于人。”祭既不与,

疑无宴食之道。又曰:“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子曰:“脱衰与奠,

非礼也。”注云:“谓其忘哀疾。”愚谓除丧之始,不与馈奠,小功之内,其可

观射乎?《杂记》云:“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其党也食之,非其党不

食。”食犹择人,于马射为或非宜。伏见明教,立射会之限,将以二七令辰,集

城中文武肄武艺于北园,行揖让于中否。时非大阅之秋,景涉妨农之节,国家缟

禫甫除,殿下功衰仍袭,释而为乐,以训百姓,便是易先王之典教,忘哀戚之

情,恐非所以昭令德、视子孙者也。案射仪,射者以礼乐为本,忘而从事,不可

谓礼;钟鼓弗设,不可谓乐。舍此二事,何用射为!又七日之戏,令制无之,班

劳所施,虑违事体,府库空虚,宜待新调。乞至九月,备饰尽行,然后奏《狸首》

之章,宣矍相之命,声轩县,建云钲,神人忻畅于斯时也。

澄意纳其言,托辞自罢,乃答曰:“今虽非公制,而此州承前已有斯式。且

纂文习武,人之常艺。岂可于常艺之间,要须令制乎?《礼》,兄弟内除,明哀

已杀;小功,客至主不绝乐。听乐则可,观武岂伤?直自事缘须罢,先以令停,

方获此请,深具来意。”

澄转扬州,启普惠以羽林监领镇南大将军开府主簿。普惠既为澄知,历佐二

藩,甚有声誉。还朝,仍羽林监。

澄遭太妃忧,臣僚为立碑颂,题碑欲云“康王元妃之碑”。澄访于普惠,普

惠答曰:“谨寻朝典,但有王妃,而无元字。鲁夫人孟子称元妃者,欲下与继室

声子相对。今烈懿太妃作配先王,更无声子、仲子之嫌,窃谓不假元字以别名位。

且以氏配姓,愚以为在生之称,故《春秋》‘夫人姜氏至自齐’;既葬,以谥配

姓,故经书‘葬我小君文姜’,又曰‘来归夫人成风之摇砸在峙湫铡9

者妇人从夫谥,今烈懿太妃德冠一世,故特蒙褒锡,乃万代之高事,岂容于定名

之重,而不称‘烈懿’乎。”澄从之。

后为步兵校尉,以本官领河南尹丞。宣武崩,坐与甄楷等饮酒游从,免官。

故事,免官者,三载之后,降一阶而叙,若才优擢授,不拘此限。熙平中,吏部

尚书李韶奏普惠有文学。依才优之例,敕除宁远将军、司空仓曹参军。朝议以不

降阶为荣。时任城王澄为司空,表议书记多出普惠。

广陵王恭、北海王颢疑为所生祖母服期与三年,诏群僚会议。普惠议曰:

谨案:二王祖母皆受命先朝,为二国太妃,可谓受命于天子,为始封之母矣。

《丧服》“慈母如母”,在三年章,传曰:“贵父命也。”郑注云:“大夫之妾

子,父在为母大功,则士之妾子为母期。父卒,则皆得伸。”此大夫命其妾子,

以为母所慈,犹曰贵父命,为之三年;况天子命其子为列国王,命其所生母为国

太妃,反自同公子为母练冠之与大功乎。《传》曰:“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

则当服其亲服。若鲁、卫列国,相为服期,判无疑矣。何以明之?《丧服》:

“君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国君者。”《传》曰:“何以大功?尊同也。尊同,则

得服其亲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祢先君。”然则兄弟一体,位列诸侯,

自以尊同,得相为服,不可还准公子,远厌天王。故降有四品,君、大夫以尊降,

公子、大夫之子以厌降,名例不同,何可乱也。《礼》,大夫之妾子,以父命慈

己,申其三年。太妃既受命先帝,光昭一国,二王胙土茅社,显锡大邦,舍尊同

之高据,附不祢之公子,虽许、蔡失位,亦不是过。《服问》曰:“有从轻而重,

公子之妻,为其皇姑。”公子虽厌,妻尚获申,况广陵、北海,论封君则封君之

子,语妃则命妃之孙,承妃纂重,远别先皇,更以先后之正统,厌其所生之祖嫡,

方之皇姑,不以遥乎?今既许其申服,而复限之以期,比之慈母,不亦爽欤?《

经》曰:“为君之祖父母、父母、妻、长子”,《传》曰:“何以期?父母长子

君服斩。妻则小君。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今祖乃献文皇帝,诸侯不得

祖之。母为太妃,盖二王三年之证。议者近背正经,以附非类,差之毫毛,所失

或远。且天子尊则配天,莫非臣妾,何为命之为国母,而不听子服其亲乎?《记》

曰:“从服者,所从亡则已。”又曰:“不为君母之党服,则为其母之党服。今

所从既亡,不以亲服服其所生,则属从之服,于何所施?若以诸王入为公卿,便

同大夫者,则当今之议皆不须以国为言也。今之诸王,自同列国,虽不之国,别

置臣僚,玉食一方,得不以诸侯言之?

敢据《周礼》,辄同三年。

当时议者,亦有同异。国子博士李郁于议罢之后,书难普惠,普惠据《礼》

还答,郑重三反,郁议遂屈。转谏议大夫,澄谓普惠曰:“不喜君得谏议,唯喜

谏议得君。”

时灵太后父司徒胡国珍薨,赠相国、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无太上之号,

诣阙上疏,陈其不可。左右畏惧,莫敢为通。会闻胡家穿圹下坟有盘石,乃密表

曰:“窃见故侍中、司徒胡公,怀道含灵,实诞圣后,近枢克惟允之寄,居槐体

论道之明。故以功余九锡,褒假鸾纛,深圣上之加隆,极慈后之至爱,宪章天下,

不亦可乎!而太上之号,窃谓未衷。何者?《礼记》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尝禘郊社,尊无二上。’窃谓高祖受禅于献文皇帝,故仰尊为太上皇,此因上上

而生名也。皇太后称令以系敕下,盖取三从之道,远同文母,列于十乱,则司徒

为太上,恐乖系敕之意。《易》曰‘困于上者,必反于下。’比克吉定兆,而以

浅改卜,群心悲惋,亦或天地神灵所以垂至戒,启圣情。伏愿停司徒逼同之号,

从卑下不逾之称,则天下幸甚。”

太后览表,亲至国珍宅,召集五品已上博议其事。任城王澄、太傅清河王怿、

侍中崔光、御史中尉元匡、尚书崔亮并同有难,普惠并以理正之,无所屈。廷尉

少卿袁翻曰:“《周官》:上公九命,上大夫四命,命数虽殊,同名为上,何必

上者皆是极尊。”普惠厉声呵翻曰:“礼有下卿、上士,何止大夫与公。但今所

行,以太加上,二名双举,不得非极。雕虫小艺,微或相许,至于此处,岂卿所

及!”翻甚有惭色,默不复言。议者咸以太后当朝,志相党顺,遂奏曰:“张普

惠辞虽不屈,然非臣等所同。涣汗已流,请依前诏。”太后复遣元叉、贾璨宣令

谓普惠曰:“朕之所行,孝子之志;卿之所陈,忠臣之道。群公已有成议,卿不

得苦夺朕怀。后有所见,勿得难言。”

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马来,甚迅速,伫立催去。普惠诸子忧怖涕泗。

普惠谓曰:“我当休明之朝,掌谏议之任,若不言所难言,谏所难谏,便是唯唯,

旷官尸禄。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然朝廷有道,汝辈勿忧。”及议罢,

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时中山杜弼遗书普惠曰:“明侯深儒硕学,身负大才,执此公方,来居谏职,

謇謇如也,谔谔如也。一昨承在胡司徒弟,当庭面诤,虽问难锋至,而应对响出。

宋城之带始萦,鲁门之柝裁警,终使群后逡巡,庶僚拱默。虽不见用于一时,固

已传美于百代。闻风快然,敬裁此白。”普惠美其此书,每为口实。

普惠以天下人调,幅度长广,尚书计奏,复徵绵麻,恐人不堪命。上疏曰:

“伏闻尚书奏复绵麻之调,遵先皇之轨。夙宵惟度,欣战交集。仰惟高祖废大斗,

去长尺,改重秤,所以爱万姓,从薄赋。知军国须绵麻之用,故云幅度之间,亿

兆应有绵麻之利,故绢上税绵八两,布上税麻十五斤。万姓得废大斗,去长尺,

改重秤,荷轻赋之饶,不适于绵麻而已。故歌舞以供其赋,奔走以役其勤。夫信

行于上,则亿兆乐输于下。自兹已降,渐渐长阔,百姓嗟怨,闻于朝野。伏惟皇

太后未临朝之前,陛下居谅暗之日,宰辅不寻其本,知天下之怨绵麻,不察其幅

广、度长、秤重、斗大,革其所弊,存其可存,而特放绵麻之调,以悦天下之心。

此谓悦之不以道,愚臣所以未悦者也。”

普惠又表乞朝直之日,时听奉见。自此之后,月一陛见。又以孝明不亲视朝,

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上疏曰:“伏惟陛下重晖纂统,钦明文思,天

地属心,百神伫望。伏愿躬致郊庙之虔,亲纡朔望之泽,释奠成均,竭心千亩,

明发不寐,洁诚禋祼,孝弟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然后精进三宝,信心

如来。道由化深,故诸漏可尽;法随礼积,故彼岸可登。量撤僧寺不急之华,还

复百官久折之秩。已兴之构,务从简成;将来之造,权令停息。但仍旧贯,亦何

必改作。庶节用爱人,法俗俱赖。”寻别敕付外,议释奠之礼。

时史官克日蚀,豫敕罢朝。普惠以逆废非礼,上疏陈之。又表论时政得失:

一曰审法度,平斗尺,租调务轻,赋役务省。二曰听舆言,察怨讼,先皇旧事有

不便于政者,请悉追改。三曰进忠謇,退不肖,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四曰兴灭

国,继绝世,勋亲之胤,所宜收叙。书奏,孝明、灵太后引普惠于宣光殿,随事

难诘。延对移时,太后曰:“小小细务,一一翻动,更成烦扰。”普惠曰:“圣

上之养庶物,若慈母之养赤子。今赤子几临危壑,将赴水火,以烦劳而不救,岂

赤子所望于慈母!”太后曰:“天下苍生,宁有如此苦事?”普惠曰:“天下之

亲懿,莫重于太师彭城王,然遂不免枉死。微细之苦,何可得无?”太后曰:

“彭城之苦,吾已封其三子,何足复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