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筑亭号“静隐”,时时与侯挚辈游咏其间。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
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为人纯正真率,不事修饰,虽两登相位,殆若无官然。遇事辄发,无所畏避,
每奏事上前,旁人为动色,行信处之坦如也。及薨之日,虽平昔甚媢忌者,亦
曰正人亡矣。初至汴,父暐以御史大夫致仕,犹康健,兄行简为翰林学士承旨,
行信为礼部尚书,诸子侄多中第居官,当世未之有也。
赞曰:高汝砺禔身清慎,练达事宜,久居相位,虽为大夫士所鄙,而人主
宠遇不衰。张行信砺志謇谔,言无避忌,然一簉政途,便多坎壈,及其再用,论
事稍不及前,岂以汝砺为真可法耶。宣宗伐宋,本非万全之策,行信谏,汝砺不
谏,又沮和议。胡沙虎之恶未著,行信两疏击之。汝砺与高琪共事,人疑其党附。
优劣可概见于斯矣。
卷一百八 列传第四十六
○胥鼎侯挚把胡鲁师安名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
累迁大理丞。承安二年,持国卒,去官。四年,尚书省起复为著作郎。上曰:
“鼎故家子,其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
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
转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为便。至宁初,中都受兵,由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贞祐元年十一月,出为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未赴,改知大兴
府事,兼中都路兵马都总管。二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
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遂定权
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官监户从良之类,入粟草各有数,
全活甚众。四月,拜尚书右丞,仍兼知府事。五月,宣宗将南渡,留为汾阳军节
度使,兼汾州管内观察使。十一月,改知平阳府事,兼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权
宣抚使。
三年四月,建言利害十三事,若积军储、备黄河、选官谳狱、简将练卒、钞
法、版籍之类,上颇采用焉。又言:“平阳岁再被兵,人户散亡,楼橹修缮未完,
衣甲器械极少,庾廪无两月食。夏田已为兵蹂,复不雨,秋种未下。虽有复业残
民,皆老幼,莫能耕种,岂足征求。比闻北方刘伯林聚兵野狐岭,将深入平阳、
绛、解、河中,遂抵河南。战御有期,储积未备,不速错置,实关社稷生灵大计。
乞降空名宣敕一千、紫衣师德号度牒三千,以补军储。”上曰:“鼎言是也,有
司其如数亟给之。”
七月,就拜本路宣抚使,兼前职。朝廷欲起代州戍兵五千,鼎上言:“岭外
军已皆南徙,代为边要,正宜益兵保守,今更损其力,一朝兵至,何以待之?平
阳以代为藩篱,岂可撤去。”尚书省奏宜如所请,诏从之。又言:“近闻朝廷令
臣清野,切谓臣所部乃河东南路,太原则北路也,大兵若来,必始于北,故清野
当先北而后南。况北路禾稼早熟,其野既清,兵无所掠,则势当自止。不然,南
路虽清,而谷草委积于北,是资兵而召之南也。臣已移文北路宣抚司矣,乞更诏
谕之。”既而大兵果出境,赐诏奖谕曰:“卿以文武之才,膺兵民之寄,往镇方
面,式固边防,坐释朕忧,孰如卿力。益懋忠勤之节,以收绥静之功,仰副予心,
嗣有后宠。”寻以能设方略退兵,进官一阶。
十月,鼎上言:“臣所将义军,皆从来背本趋末,勇猛凶悍、盗窃亡命之徒,
苟无训练统摄官以制之,则朋聚党植,无所不至。乞许臣便宜置总领义军使、副
及弹压,仍每五千人设训练一员,不惟预为防闲,使有畏忌,且令武艺精熟,人
各为用。”上从之。
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已而步骑六万围平阳,急攻者十余日,
鼎遣兵屡却之,且上言:“臣以便宜立官赏,预张文榜,招还胁从人七千有奇,
绩至者又六千余,俱令复业。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
便,优加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于平
阳。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因进拜焉,且遣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
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难,非
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咫尺防秋,更宜悉
意。”
时河南粟麦不令兴贩渡河,鼎上言曰:“河东多山险,平时地利不遗,夏秋
荐熟,犹常藉陕西、河南通贩物斛。况今累值兵戎,农民浸少,且无雨雪,阙食
为甚。又解州屯兵数多,粮储仅及一月。伏见陕州大阳渡、河中大庆渡皆邀阻粟
麦,不令过河,臣恐军民不安,或生内患。伏望朝廷听其输贩,以纾解州之急。”
从之。
又言:“河东兵革之馀,疲民稍复,然丁牛既少,莫能耕稼,重以亢旱蝗螟,
而馈饷所须,征科颇急,贫无依者俱已乏食,富户宿藏亦为盗发,盖绝无而仅有
焉,其憔悴亦已甚矣。有司宜奉朝廷德意,以谋安集,而潞州帅府遣官于辽、沁
诸郡搜括余粟,悬重赏诱人告讦,州县惮帅府,鞭箠械系,所在骚然,甚可怜悯。
今大兵既去,惟宜汰冗兵,省浮费,招集流亡,劝督农事。彼不是务,而使疮痍
之民重罹兹苦,是兵未来而先自弊也。愿朝廷亟止之,如经费果阙,以恩例劝民
入粟,不犹愈于强括乎!”又言:“霍州回牛、夙楼岭诸厄,戍卒几四千。今兵
既去而农事方兴,臣乞量留侦候,余悉遣归,有警复征。既休民力,且省县官,
万一兵来,亦足御遏。举一事而获二利,臣敢以为请。”诏趋行之。
又言:“河东两路农民浸少,而兵戍益多,是以每岁粮储常苦不继。臣切见
潞州元帅府虽设鬻爵恩例,然条目至少,未尽劝诱之术,故进献者无几。宜增益
其条,如中都时,仍许各路宣抚司俱得发卖,庶几多获贮储,以济不给。”于是
尚书省更定制奏行焉。
又言:“交钞贵于通流,今诸路所造不敷所出,苟不以术收之,不无阙误。
宜从行省行部量民力征敛,以裨军用。河中宣抚司亦以宝券所支已多,民不贵,
乞验民贫富征之。虽然,陕西若一体征收,则彼中所有,日凑于河东,其与不敛
何异。又河北宝券以不许行于河南,由是愈滞,将误军储而启衅端。”时以河北
宝券商旅赍贩南渡,致物价翔贵,权限路分行用,因鼎有言,罢之。
又言:“比者朝廷命择义军为三等,臣即檄所司,而潞帅必兰阿鲁带言:
‘自去岁初置帅府时已按阅本军,去其冗者。部分既定,上下既亲,故能所向成
功。此皆血战之余,屡试可者。且又父子兄弟自相赴援,各顾其家,心一而力齐,
势不可离。今必析之,将互易而不相谙矣。国家粮储,常恐不继,岂容侥冒,但本
府兵不至是耳。况潞州北即为异境,日常备战,事务方殷,而分别如此,彼居中
下者,皆将气挫心懈而不可用,虑恐因得测吾虚实。且义军率皆农民,已各散归
田亩,趋时力作。若征集之,动经旬日,农事废而岁计失矣。乞从本府所定,无
轻变易。’臣切是其言。”时阿鲁带奏亦至,诏遂许之。
又言:“近侦知北兵驻同、耀,窃虑梗吾东西往来之路,遂委河中经略使陀
满胡土门领军赴援。今兵势将叩关矣,前此臣尝奏闻,北兵非止欲攻河东、陕西,
必将进取河南。虽已移文陕州行院及陕西邻境,俱令设备,恐未即遵行。乞诏河
南行院统军司,议所以御备之策。”上以示尚书省,宰臣奏:“兵已逾关,惟宜
严责所遣帅臣趋迎击之,及命鼎益兵渡河以掣其肘。”制可。既而鼎闻大兵已越
关,乃急上章曰:“臣叨蒙国恩擢列枢府,凡有戎事,皆当任之。今入河南,将
及畿甸,岂可安据一方,坐视朝廷之急,而不思自奋以少宽陛下之忧乎。去岁颁
降圣训,以向者都城被围四方无援为恨,明敕将帅,若京师有警,即各提兵奔赴,
其或不至自有常刑。臣已奉诏,先遣潞州元帅左监军必兰阿鲁带领军一万,孟州
经略使徒单百家领兵五千,由便道济河以趋关、陕,臣将亲率平阳精兵直抵京师,
与王师相合。”又奏曰:“京师去平阳千五百余里,倘俟朝廷之命方图入援,须
三旬而后能至,得无失其机耶?臣以身先士卒倍道兼行矣。”上嘉其意,诏枢府
督军应之。
初,鼎以将率兵赴援京师,奏乞委知平阳府事王质权元帅左监军,同知府事
完颜僧家奴权右监军,以镇守河东,从之。至是,鼎拜尚书左丞,兼枢密副使。
是时,大兵已过陕州,自关以西皆列营栅,连亘数十里。鼎虑近薄京畿,遂以河
东南路怀、孟诸兵合万五千,由河中入援,又遣遥授河中府判官仆散扫吾出领军
趋陕西,并力御之。且虑北兵扼河,移檄绛、解、吉、隰、孟州经略司,相与会
兵以为夹攻之势。已而北兵果由三门、集津北渡而去。
鼎复上言:“自兵兴以来,河北溃散军兵、流亡人户,及山西、河东老幼,
俱徙河南。在处侨居,各无本业,易至动摇。窃虑有司妄分彼此,或加迫遣,以
致不安。今兵日益盛,将及畿甸,倘复诱此失职之众使为乡导,或驱之攻城,岂
不益资其力。乞朝廷遣官抚慰,及令所司严为防闲,庶几不至生衅。”上从其计,
遣监察御史陈规等充安抚捕盗官,巡行郡邑。大兵还至平阳,鼎遣兵拒战,不利
乃去。
兴定元年正月,上命鼎选兵三万五千,付陀满胡土门统之西征。至是,鼎驰
奏以为非便,略曰:“自北兵经过之后,民食不给,兵力未完。若又出师,非独
馈运为劳,而民将流亡,愈至失所。或宋人乘隙而动,复何以制之?此系国家社
稷大计。方今事势,止当御备南边,西征未可议也。”遂止。是月,进拜平章政
事,封莘国公。又上奏曰:“臣近遣太原、汾、岚官军以备西征,而太原路元帅
左监军乌古论德升以状白臣,甚言其失计。臣愚以为德升所言可取,敢具以闻。”
诏付尚书省议之,语在德升传。三月,鼎以祖父名章,乞避职,诏不从。
朝廷诏鼎举兵伐宋,且令勿复有言,以沮成算。鼎已分兵由秦、巩、凤翔三
路并进,乃上书曰:“窃怀愚恳,不敢自默,谨条利害以闻。昔泰和间,盖尝南
伐,时太平日久,百姓富庶,马蕃军锐,所谓万全之举也,然犹亟和,以偃兵为
务。大安之后,北兵大举,天下骚然者累年,然军马气势,视旧才十一耳。至于
器械之属,亦多损弊,民间差役重繁,浸以疲乏,而日勤师旅,远近动摇,是未
获一敌而自害者众,其不可一也。今岁西北二兵无入境之报,此非有所惮而不敢
也,意者以去年北还,姑自息养,不然则别部相攻,未暇及我。如闻王师南征,
乘隙并至,虽有潼关、大河之险,殆不足恃,则三面受敌者首尾莫救,得无贻后
悔乎?其不可二也。凡兵雄于天下者,必其士马精强,器械犀利,且出其不备而
后能取胜也。宋自泰和再修旧好,练兵峙粮,缮修营垒,十年于兹矣。又车驾至
汴益近宋境,彼必朝夕忧惧,委曲为防。况闻王师已出唐、邓,必徙民渡江,所
在清野,止留空城,使我军无所得,徒自劳费,果何益哉?其不可三也。宋我世
仇,比年非无恢复旧疆、洗雪前耻之志,特畏吾威力,不能窥其虚实,故未敢轻
举。今我军皆山西、河北无依之人,或招还逃军,胁从归国,大抵乌合之众,素
非练习,而遽使从戎,岂能保其决胜哉?虽得其城,内无储蓄,亦何以守?以不
练乌合之军,深入敌境,进不得食,退无所掠,将复遁逃啸聚为腹心患,其不可
四也。发兵进讨,欲因敌粮,此事不可必者。随军转输,则又非民力所及。沿边
人户虽有恒产,而赋役繁重,不胜困惫。又凡失业寓河南者,类皆衣食不给。贫
穷之迫,盗所由生,如宋人阴为招募,诱以厚利,使为乡导,伺我不虞突而入寇,
则内有叛民,外有勍敌,未易图之,其不可五也。今春事将兴,若进兵不还,必
违农时,以误防秋之用,此社稷大计,岂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