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解说 六篇-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一期生命终结后,从前各生的经历便能随意活现于目前了。
第十章 魔
(一)一切凡愚皆著的内魔
什么叫做魔呢?
善男子,——切损害他人的性命,阻碍他人行善事、走正道,令他人的智慧解脱不能增长的,都叫做魔。
魔有很多的类别,如五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善根魔、禅魔、善知识魔和菩提法智魔等。
这些魔全从自身而起,与他人无涉,能由自己调伏,令不生起,因此,全叫做内魔,与不由自己控制的外魔有别。
善男子,众生能凭自己的色、受、想、行、识,作许多魔事,使五蕴成为罪恶的渊薮,障蔽正道,损害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作魔事的五蕴,便成五蕴魔了。
众生终日作业不息,恒作善业恶业。若作善业则受福报;若作恶业便受恶报,使自身恒受业力驱策,轮转于六道,没有止境。这样能障碍修行正道,损害自他慧命,使解脱难得。因此,业报便成一种魔障,这就是业魔了。
有些众生,心记忆体有很多邪念,对人与事,多存轻慢怀疑,不生敬重。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的慧命,不能长进。因此,这坏心肠便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心魔了。
众生是四大假合之身,寿命有限,终有—天坏灭,复归尘土,对世间及出世间的事业,因时间短促之故,能起障碍,更使众生恒在死亡恐怖之中。这样,死亡便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死魔了。
有些众生,执著自己诸根端正,稍有善根,便起自满之心,不复精进修行,更求上进。由此而障蔽了正道,损害了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这些善根,便成为—种魔障,这就是善根魔了。
有些众生,悭吝于自己所得的善法,不肯用以开导他人,自持秘而不宣,害怕他人能胜过自己。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慧命,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善知识魔了。
又有些众生,于导致解脱的佛法,起死板的执著,不知善巧方便,不懂变通活用。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的慧命,令修行难有进步。因此,佛法便成魔障,这就是菩提法智魔了。
善男子,—上述魔障,皆从自身而起,没有凡夫能免。因此,梵行未净的众生,皆浑身是魔,常作魔事,与魔民无异。
只有依佛法而行,始能对治这些魔障,把它们扫除,令不复现。
善男子,行者降伏内魔之后,更复有外魔前来试探扰乱,必要内外诸魔皆能降伏,始能得证佛果,成为天人的导师。
(二)外魔——证道的考察者
善男子,欲界天中,有魔王及其眷属居住,享乐与—切诸天同等。
魔王有很大的神通力,常与其眷属魔民魔女等,与修出世间法的行者为难,扰乱其心。使那些正在净化身心近于成就的,易于堕落,回复过往的颠倒邪恶,不再精进修行。
魔王与其眷属,能以种种形式,挑起众生的恶根性,扰乱行者之心,令他们再陷于邪淫、悭贪、杀生、嗔恚、散乱、愚痴之中,把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的抱负抛弃,重过身口意都行魔事的生活,永远要轮转生死,不得解脱。
善男子,一般凡夫、浑身是魔,一切的身口意活动,无不是魔事,本身与魔无异,因此,魔王与其眷属,实无再来扰乱的必要。这样,他们所要蛊惑的对象,就限于那些稍有道行,但还未证得不退转道心阶位的行者了。
为什么物件只是那些尚未得不退转道心的行者呢?
善男子,若有行者,得不退转道心阶位,魔王便再不能扰乱他们,使他们再堕落凡夫之境了,否则便不名已证不退转阶位。
这些圣者,道心不退,精进修行不灭,智慧定力甚强,对—切魔王魔事,早已看破,知道没有真实,犹若梦幻泡影,因此,对他们绝不起任何执著,更不因他们起丝毫扰乱。这样,魔王与其眷属,便无能为力,知难而退了。
就是为了这缘故,魔王舍弃凡夫,回避圣者,而只扰乱那些接近证道的行者。
为什么魔王不满足于欲界天的享乐,却要以种种形式,与行者为敌,以种种试探,退其道心呢?
善男子,居于天界者,又岂有如是损人慧命之魔王?若有众生.如是恶作,早应堕落于地狱,岂能生于天界享福,任由他扰乱行者之心呢?
善男子,一切魔王及其眷属,俱是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化身,以作魔事,只为试探行者之志向、探行者之操守、验行者之定力、测行者之智慧而已。
行者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志向坚定,誓死精进修行,宁丧身命财物,亦不肯再作魔事,堕于邪僻,他便能降伏各种魔怨,堪闻天地之大法,得宇宙之玄机,尽去一切无明妄执与愚痴颠倒,得无上的解脱,成为天人的导师。
因此,魔王的扰乱试探,实是证道的考绩。而行者所要降伏的魔怨,其实都是自己的心魔。
善男子,以此之故,所谓外魔,只是诱缘。若行者先不著心魔,一切外魔也无从出现,这样便更无外魔可伏了。
佛性与魔性,同是一法性;
佛心与魔心,同住于一心;
外魔与内魔,全皆是心魔;
慈悲成诸佛,恶毒变魔军;
善恶—念起,佛魔即著身。
第十一章 在解脱道上的行者
(一)永离六道、不再受生的阿罗汉
善男子,若有众生,对一切无所执著、无所希冀,止息了一切的欲念,不再作能起污染束缚的业,那么,待他从前种下的业种得到圆满的果报后,他便再没有轮转六道的因。这样,他便是一位梵行清净、所作已办的圣者,一位断灭愚痴、永远再不须在六道受生的阿罗汉了。
如是的—位阿罗汉,待色身坏灭、应世缘尽之后,便超出六道,从世间的烦恼不实中解放出来,住在解脱的涅槃实境里;从世间的生灭变化中消失,进入一个超越世间生灭的乐境。
善男子,六道轮转中的生活,是不自主、不自由,愚痴颠倒的妄动,由业而生的机械生死。众生的做作,茫然盲目,没有上进的目标,不知解脱的方向,苦多而乐少,虽生犹死。因此,六道轮转的生命,实是苦恼的泉源、受苦的机关,不是众生所应执持不舍的生机。
但是,住于涅槃解脱的阿罗汉,生命再不为业力所系缚,不为六道桎梏所掣肘,不为生死轮转所限制、约束。因此,他所过的是自由的、自主的、快乐的、无任何束缚苦恼的生活,比起六道的机械生死,就有云泥之别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圣者住于解脱的生存,虽没有世间的生灭现象,不但不陷于虚无不实,反因而得更大的生机、无尽的变化,能游戏神通于宇宙之内,不再受生灭法的掣肘,处处能得到自在。
愚痴的众生,不懂束缚的世间法外,有自由无束缚的出世间法,因此,他们执著世间变异虚幻的一切法为实有。这些对虚幻的执著是注定失败、导致苦恼的了。
睿智的众生,持佛法修行,能渐见道迹,善能随顺世间变易法,于世间能得一切可得的自在与解脱,更复力求向上,争取更高的成就,超越世间法的桎梏,而得无上的真正自在解脱,跳出六道,证无生灭之身。
行者见道证道,皆按步就班,信心随修行证果而增,以致心不退转,对世间生灭之法,恋栈尽除,冀求出世间的圣者生活。
善男子,梵行清净、所作已办的圣者,为追寻更高境界的生活,对世间再没有依恋,再没有居留之心,就像那从笼子逃走的小鸟,永远不愿再重返笼中一样。于是,他从烦恼的世间消失了,在六道再没有他的影子。
(二)救世的菩萨
什么是菩萨呢?
善男子,菩萨的意义就是觉有情。
有情是一切有情感和意识活动的众生。
觉有情者,就是自己得到开悟,觉醒了自己的佛性,然后以慈悲之心,不畏辛劳,伺机点化六道愚痴众生,使同得觉醒开悟的救世者了。
善男子,菩萨是一位不断地自觉开悟者。他不断地追寻更高的智慧,开拓潜藏的心力佛性,除去无明,使自己能得更大的力量与解脱。
他同时是一位觉他者。因为,在他稍有开悟得著时,便极欲把一切所得,与所有众生分享,令彼等可共沾法益。
善男子,事实上,自觉与觉他、是一事的两面,并非两件截然不同的事。因为自己稍有开悟,便心存执著,不愿利益教导他人,弃众生于痴迷苦恼而不顾,是自私自利的行为,与觉有情之旨相悖,能断慧命,有碍更大的开悟。
就是这缘故,自觉觉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自觉越多,觉他的能力就越大;觉他越多,自觉的资粮便越丰盛,慧命就越能增长,自觉的境界也就越高了。
善男子,没有自觉之智,是绝不能觉他的;但是没有觉他的慈悲心,进一步的自觉,就绝不可能了。
因此,—切菩萨应世事业,皆以自觉觉他为本、自利利他为指南针。
自利而不利他的事,行者是不会著意去做的。
若自利之余,更于人有损,那么,便与戒律有违,行者必不会轻犯,以身试法,自种苦因。
善男子,一切利他的行为,不论能否即时看到自利之处、甚至在目前是吃亏定了,若是真的以利他为目的,则必定于未来,能为利他者带来多方的福报。
事实上,眼前的亏损,能成未来善果的因缘。
但是,若以自利的出发点而利他,以—己之私而利他,便陷于贪婪颠倒,不能成善,反会成恶,绝不是真正的利他。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真正的菩萨利他,不应以自利为目的。
同样道理,真正的菩萨觉他,也不应以自觉为目的。
但是,不为自利而利他,却能真正的自利;不为自觉而觉他,却能真正的自觉。
(三)菩萨与阿罗汉之别
善男子,若有众生,只要除烦恼、断生死,只须止息了一切贪、嗔和痴的业,待旧日所作之业,得到圆满果报之后,他便成为—位业力清净、不须轮转生死的阿罗汉了。
他能安稳地住于涅槃的解脱状态中,不为生死烦恼所扰,永远斩断了轮回的锁链,再不须受生于六道。
但是,他的成就也止于一个快乐解脱的境界,没有进—步发展他的智慧与力量的可能和需要了。
为什么呢?
善男子,因为他只为了断生死、除烦恼,只图享受涅槃的快乐解脱,再没有其他的志向,于是,自身所潜藏的无穷力量与智慧,便没有施展的机会,隐没著不能发挥。
如是的一位圣者,成就与功德,不能与佛陀相比,在志向方面,也不能与正在修行、而未得圣位的菩萨相比。因此,这些只求自利、不求利他的圣者,以其量小,故被称为小乘圣者。
善男子,发弘愿、以度己度人为事业的菩萨,就大大不同了。
他们要在六道每—角落里,解救众生的苦难,扫除他们的愚痴,指导他们修行解脱之道。
因此,他们就不能不尽量充实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学习诸种世间谋生的技艺,精研所有出世间解脱法,使能用以满足众生身心的需要,以达成救苦救难、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目的。
就是这缘故,行菩萨道者,多现在家的居士身,积极地参与社会事业,随缘救世助人。若遇众生,堪闻佛法,便随其根器,方便开演经论行法。
为了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一切菩萨,虽证圣位,能了生死,但仍乘愿受生于有缘之处,广度众生。不以涅槃解脱为归依处,却以生死度人为归依处。
善男子,对一位觉者而言,生死与涅槃,并无分别。
为什么呢?
一位已悟离苦之法、且亲自证知的圣者,对世间虚妄的—切,不只是理论上知悉,却是亲能体会。面对这虚幻的生灭世间,是不会起任何执著的。因此,处于生死之中,仍得涅槃之乐。
六道轮回是众生的牢笼,但是对—位已证圣位的菩萨而言,却是个任他来去自如的地方。那么,世间对他便没有任何桎梏町言了。
善男子,一位在世间应化的菩萨,就好像—位在台上演戏的艺员。无沦他所演的是什么角色,是王侯将相或是乞丐奴隶,富贵荣华或是贫贱潦倒;无论他演得多么逼真,多么动人,他始终明白自己在演戏,绝不为剧中角色的际遇激动,心中仍旧是恬静无波,不生真正的苦恼或欢乐。因此,他的做作没有执著,也不起业果的需要。
—位觉者,就能如是地处于—切时空里,以种种身,救度有缘,却丝毫不减他的清静解脱。
未入圣位的初发心菩萨,又能否如是解脱地处于六道之中呢?
善男子,未入圣位的凡夫菩萨,于背负业力之际、未了生死轮转之时,仍能发心度己度人。其志向远大,实非修小乘法者可比。因此,常为天人赞叹、诸佛菩萨守护,使其信心坚固,不生退心,于危难之时,常得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