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哀慕,乃娶妻以养母,而历往四方求其父。十余年不得见,心愈悲。忽相传黄州
全真道院中有虚明子者,学道三十年矣,本姓高氏,建昌人也,匿姓名为道人云。
必达询问,知为父,即往拜之,具言家世,及己之所生岁月,大父母之丧葬始末,
因哀号叩头不已。虚明犹瞑坐不顾,久之,斥曰:“我非汝父,不去何为?”必
达留侍左右不少懈,辞气哀恻可矜。其徒谓虚明曰:“师有子如此,忍弗归乎?”
虚明不得已,乃还家。必达孝养笃至,乡里称之。
曾德,渔阳人,宗圣公五十七代孙。母早亡,父仲祥再娶左氏。仲祥游襄阳,
乐其土俗,因携左氏家焉。乱兵陷襄阳,遂失左氏。德遍往南土求之,五年乃得
于广海间,奉迎以归,孝养甚至。有司以闻,诏旌复其家。
靳昺,字克昌,绛州曲沃人。兄荣为奎章阁承制学士,奉母王氏官于朝。母
殁,昺与兄荣护丧还家。至平定,大雷雨,流水骤至,昺伏柩上,荣呼之避水,
昺不忍舍去,遂为水所漂没。后得王氏柩于三里外,得昺尸于五里外。诏赐《孝
子靳昺碑》。
黄道贤,泉州人。嫡母唐无子,道贤在襁褓而生母苏以疾去。既长,思念生
母,屡请于父,得召之归。道贤竭力养二母,得其欢心。父病笃,道贤昼夜奉汤
药,不离膝下,遍求良医,莫效。乃夜祷于天,愿减己一纪之算,以益父寿,其
父遂愈。至元统二年乃殁,果符一纪之数。道贤居丧尽礼,负土筑坟,庐于墓侧,
疏食终制。至元二年,有司上其事,旌其门曰“孝子黄氏之门”。
史彦斌,邳州人。嗜学,有孝行。至正十四年,河溢,金乡、鱼台坟墓多坏。
彦斌母卒,虑有后患,乃为厚棺,刻铭曰“邳州沙河店史彦斌母柩”,仍以四铁
环钉其上,然后葬。明年,墓果为水所漂,彦斌缚草为人,置水中,仰天呼曰:
“母棺被水,不知其处,愿天矜怜哀子之心,假此刍灵,指示母棺。”言讫,涕
泣横流,乃乘舟随草人所之。经十余日,行三百余里,草人止桑林中,视之,母
柩在焉,载归复葬之。
张绍祖,字子让,颍州人。读书力学,以孝行闻于朝,特授河南路儒学教授。
至正十五年,奉父避兵山间,贼至,执其父将杀之,绍祖泣曰:“吾父耆德善人,
不当害,请杀我以代父死。且若等非父母所生乎,何忍害人父也!”贼怒,以戈
击之,戈应手挫钝,因感而相谓曰:“此真孝子,不可害。”乃释之。
李明德,瑞州路上高县人。读书有志操,孝行笃至。至正十四年,乱兵陷袁
州,因抄掠上高。兵执其父欲杀之,明德泣告曰:“子岂不能代父乎,愿勿害吾
父也!”兵遂杀明德,而免其父,后以高寿终。
张缉,字士明,益都胶州人。性孝友,能诗文。至正七年,与兄绅、弟经同
领乡荐,由泽州儒学正转泰州幕职,弃之,养亲居扬州。十五年,扬州乱,缉母
姬氏方卧病,贼突入卧内,举枪欲刺姬,缉以身蔽姬,枪中缉胁,三日而死。
魏敬益,字士友,雄州容城人。性至孝,居母丧,哀毁骨立。素好施与,有
男女失时者,出赀财为之嫁娶;岁凶,老弱之饥者,为糜以食之。敬益有田仅十
六顷,一日语其子曰:“自吾买四庄村之田十顷,环其村之民皆不能自给,吾深
悯焉。今将以田归其人,汝谨守余田,可无馁也。”乃呼四庄村民谕之曰:“吾
买若等业,使若等贫不聊生,有亲无以养,吾之不仁甚矣,请以田归若等。”众
闻,皆愕眙不敢受,强与之,乃受而言诸有司。有司以闻于中书,请加旌表。丞
相贺太平叹曰:“世乃有斯人哉!”
汤霖,字伯雨,龙兴新建人。早丧父,事母至孝。母尝病热,更数医弗能效。
母不肯饮药,曰:“惟得冰,我疾乃可愈。”尔时天气甚燠,霖求冰不得,累日
号哭于池上。忽闻池中戛戛有声,拭泪视之,乃冰澌也。亟取以奉母,其疾果愈。
孙抑,字希武,世居晋宁洪洞县。抑登进士第,历仕至刑部郎中。关保之变,
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
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
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
“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石永,绍兴新昌人。性淳厚,事亲至孝。值乱兵掠乡里,永父谦孙年八十,
老不能行,永负父匿山谷中。乱兵执其父,欲杀之,永亟前抱父请以身代,兵遂
杀永而释其父。
王克己,延安中部人。父伯通殁,克己负土筑坟,庐于墓侧。貊高纵兵暴掠,
县民皆逃窜,克己独守墓不去。家人呼之避兵,克己曰:“吾誓守墓三年,以报
吾亲,虽死不可弃也。”遂不去。俄而兵至,见其身衣衰绖,形容憔悴,曰:
“此孝子也!”遂不忍害,竟终丧而归。
刘思敬,延安宜君人。事其继母沙氏、杜氏,孝养之至,无异亲母。父年八
十,两目俱丧明,会乱兵剽掠其乡,思敬负父避于岩穴中。有兵至,欲杀思敬,
思敬泣言曰:“我父老矣,又无目,我死不足惜,使我父何依乎?”兵怜其孝,
不忍杀,父子皆免于难。
吕祐,字伯通,晋安人。至正二十六年,郡城破,有卒入其室,拔白刃胁其
母林氏索财宝不得,挥刃欲斫母。祐急以身蔽母,而夺其刃,手指尽裂,被伤仆
地。良久而苏,开目视母曰:“母幸无恙,我死无憾矣。”遂瞑目死。
周乐,温州瑞安人。宋状元坦之后,父日成,通经能文。海贼窃据温州,拘
日成置海舟上,乐随往,事其父甚谨。一日贼酋遣人沉日成于水,乐泣请曰:
“我有祖母,幸留父侍养,请以己代父死。”不听,乐抱父不忍舍,遂同死焉。
卷一百九十九 列传第八十六
◎隐逸
古之君子,负经世之术,度时不可为,故高蹈以全其志。使得其时,未尝不
欲仕,仕而行所学,及物之功岂少哉。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
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强起之,及考其
实,不如所闻,则曰“是欺世钓誉者也”,上下岂不两失也哉!
元之隐士亦多矣,如杜瑛遗执政书,暨张特立居官之政,则非徒隐者也,盖
其得时则行,可隐而隐,颇有古君子之风。而世主亦不强之使起,可谓两得也已。
自是以隐逸称者,盖往往而有,今摭其可传者,作《隐逸传》。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父时升,《金史》有传。瑛长七尺,美须
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
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
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
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
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岁己未,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
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
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
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
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中统初,诏征瑛。时
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
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
放,天理不绝如线。今天子神圣,俊乂辐辏,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
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
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
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则
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
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
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
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天历中,
赠资德大夫、翰林学士、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献。
所著书曰《春秋地理原委》十卷、《语孟旁通》八卷、《皇极引用》八卷、
《皇极疑事》四卷、《极学》十卷、《律吕律历礼乐杂志》三十卷、文集十卷。
其于律,则究其始,研其义,长短清浊,周径积实,各以类分,取经史之说以实
之,而折衷其是非。其于历,则谓造历者皆从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独
邵子以为天开于子,取日甲月子、星甲辰子,为元会运世之数,无朔虚,无闰余,
率以三百六十为岁,而天地之盈虚,百物之消长,不能出乎其中矣。论闭物开物,
则曰开于己,闭于戊;五,天之中也;六,地之中也;戊己,月之中星也。又分
卦配之纪年,金之大定庚寅,交小过之初六;国朝之甲寅三月二十有三日寅时,
交小过之九四。多先儒所未发,掇其要著于篇云。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初名永,避金卫绍王讳,易今名。中泰和进士,
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候。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
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
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
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正大初,迁
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䴙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
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
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
书右丞颜盏石鲁与细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
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
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
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
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又谕曰:“先
生年老目病,不能就道,故令赵宝臣谕意,且名其读书之堂曰丽泽。”壬子岁,
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赐嘉名,
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中统二年,诏曰:“中庸先生学有渊源,
行无瑕玷,虽经丧乱,不改故常,未遂丘园之贲,俄兴窀穸之悲。可复赐前号,
以彰宠数。”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杜本,字伯原,其先居京兆,后徙天台,又徙临江之清江,今为清江人。本
博学,善属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及入为御史
大夫,力荐于武宗。尝被召至京师,未几归隐武夷山中。文宗在江南时,闻其名,
及即位,以币征之,不起。至正三年,右丞相脱脱以隐士荐,诏遣使赐以金织文
币、上尊酒,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使者致君、相意,趣
之行。至杭州,称疾固辞,而致书于丞相曰:“以万事合为一理,以万民合为一
心,以千载合为一日,以四海合为一家,则可言制礼作乐,而跻五帝三王之盛矣。”
遂不行。
本湛静寡欲,无疾言遽色。与人交尤笃于义,有贫无以养亲、无赀以为学者,
皆济之。平居书册未尝释手。天文、地理、律历、度数,靡不通究,尤工于篆隶。
所著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学者称为清碧先生。至正
十年卒,年七十有五。
时有张枢子长者,婺之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