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调发兵马,随从助阵,以增强霸主军力。譬如,齐桓公去打楚国,就要组织八国联军,让一帮小弟跟着他去打。孟子所谓:“搂诸侯以伐诸侯,霸者!”这一点,现在社会也是如此,比如美国是霸主,它打伊拉克的时候,韩国作为它的小弟,就要随从派军,派了韩军也去伊拉克。此外又有役使之事,齐国在鄫国筑城,晋国在杞国筑城,都是发诸侯之力前往。
(三)政治、外交受霸主操纵,一致抵制霸主的敌人。比如,郑国如果宣布与晋国结盟,那么,它就会帮助晋国从军事、政治、经济上抵制南边的楚国人。当初郑文公不接待流浪的重耳,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当时郑国是楚国的盟友。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比如以色列作为霸主美国的小弟,就帮着美国,牵制和殴打附近的阿拉伯国家,为美国的全球政治利益服务。
(四)提供军旅、使团的过境费用,提供军事基地。这点是很重要的,晋国去打齐国也好,去打楚国也好,都必须从中原路过。行军必须吃粮,又不可能自行携带太多,就要沿途从诸侯采办。如果没有中原诸侯的配合,远征在当时就成了白日做梦。譬如齐桓公当年要去打蔡国和楚国,必须先在阳谷县跟宋国开个盟会,目的是让宋国借道给他通过。当然,因为齐桓公是霸主,宋国爽快地同意了。同样,韩国、日本是美国的小弟,它们也成为美国进出东亚的落脚点。
除了行军给养,小弟还为霸主提供军事前进基地。譬如楚国在陈、蔡就设有军事前进基地,就近支持楚国在中原争霸。同样,韩国、日本的海军空军基地,也是美军在亚洲行动和获取给养的重要基地。如果这些基地都投入到了敌对阵营的麾下,抵制你,那你就寸步难迈,甚至自身遭到攻侵威胁。
所以,当霸主,称霸,是春秋诸侯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当霸主爽啊!
但是,在城濮大战胜利以后,郑国宣布脱离楚国阵营,向晋国盟主座下投诚,晋文公干吗不干脆把郑国灭掉呢。彻底占领郑国,直接掌控了中原交通枢纽,这样不好吗?就像美国为什么不干脆灭掉伊拉克呢?
这样是不容易实现的。因为,灭掉自己的小弟,是和小弟的切身利益相冲突的。人家乐意当你的小弟,是因为靠着你能得到好处。你却把它灭了,那么,以后谁还愿意当你小弟呢?小弟也成了你的仇人,势必反抗和反叛你。譬如,现在以色列是美国的小弟,愿意帮美国,但如果美国要灭亡占领以色列,那好了,以色列非把所有导弹都射到美国本土去不可。
事实上,霸主是要对小弟进义务的,所尽的最大义务就是保护小弟,使之不受兵。比如齐桓公救邢、复卫、存鲁,以及楚国之保护小弟许国。后来楚国干脆把许国迁移到自己的腰腹地带抱着,以免再遭受郑人攻击。美国第七舰队在太平洋上游弋,也是为了保护他在亚洲的小弟日本、南韩。
另外,如果直接占领小弟(譬如郑国),就需要留驻大量军队来保卫郑国,以防御敌对强国如楚国想把郑国夺回来的努力,这都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物力人力,这是当时列强所无力承担的。若是只留下少量军队监戌,又起不到实际控制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霸主不得不采取先征服之,然后留驻少量军队在那里,建立联盟关系,随后对其进行遥控和笼络的办法。所以,这就出现了晋文公重耳联络了秦穆公,两国对郑国进行围城攻打,抡着大棒去打它,迫使它向自己臣服。也就是烛之武退秦师的那次战役,最终郑国还是宣布向晋服软了。
总之,要想当霸主,一般先通过殴打使其害怕,再给它好处和帮助,使其乐意当小弟,用这样的拉和打的手法(所谓美国人的美元加大棒),与一些小国建立起霸主和小弟的关系。
附录 附录十一 鞭长莫及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围宋。宋向它的“老大”——晋国人求救。晋国新败之余不能相救,只好创造了一个“鞭长莫及”的成语来解释自己的无动于衷。
晋国大夫伯宗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意思是势力再大,也有达不到的地方。宋国离得太远了,我们的远征军帮不上忙,还是算了吧。这就是“鞭长莫及”一词的出处。
但是,晋景公逞能,为了面子,还是想去救宋国。伯宗劝他耐心些,伯宗说:“上天和自然界有这么个规律,川泽这么秀美的地方,也会含纳着污染物;山林里边也隐藏着非典病毒;美玉宝石里边隐匿着瑕疵。作为国君,忍辱负重,是符合天道规则的。您就这样再忍几年吧。”——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这也是“藏污纳诟”一词的出处。但这个词尚不是贬义的,它是含有道家思想的,意思是像美玉、川泽忍受污垢、瑕疵那样,学会在不顺利时忍辱负重。
所以才会有那么一句话:“吴越乃报仇雪恨之乡,非藏污纳诟之所”(鲁迅语),藏污纳诟是隐忍装孙子的意思,故而和报仇雪恨对讲。是到了今天,它才变成了包庇窝藏坏分子的意思。这其实并不是他的本义。后人望文而生义,竟将错就错地把这个词的意思改了。它道家的含义竟也没了。
伯宗这个人很了不起,一席话发明了两个成语。由于他太聪明了,他的晋国同僚们后来只好害死了他。他的后人跑到楚国去,他的孙子的儿子就是伯嚭。(夫差驾下的那个!)
附录十二 东周天子为何式微
按理说,周天子和下边诸侯的关系,是鸡和蛋的关系。周天子分封了这些诸侯,这些诸侯像鸡蛋一样自我发展。但是,有一点事诸侯要做,就是定期派大夫进京报道,重申自己对大周的尊重态度,毕竟自己是人家生出来的蛋嘛,并且通过纳贡献宝的形式证实这一点。由于各个诸侯地盘都很小,经济都紧张,所以大周天子跟他们要的“贡献”也不多,譬如楚国就献上点苞茅就形了,用在周天子的厨房里酿酒的时候。到了打仗的时候,诸侯还要尽义务,派出自己的军队,追随王军出征。
那么,诸侯从周天子这里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周天子不会联络其它诸侯一起来打他。意思是说,如果他不老实,譬如周天子叫开会他不来,周天子就会带着一帮诸侯来讨伐他,兴师问罪,直到你重新承认大周天子的领导地位以后才罢手。有时天子不会亲自来打,而是指定一些大一点的诸侯,带着联军来打他。这样的大一点的诸侯,就是所谓的“伯”了,也就是后来的“霸”。所以,严格地说,诸侯们从周天子那里得到的好处是“安全”。另外,如果诸侯内部出现篡权了,周天子会发兵来干预,把弑君犯杀掉。有哪个诸侯不讲理了,欺负邻居了,周天子会过来主持公理,避免你受欺负。如果某个边地诸侯遭受异族入侵,大周天子也会带着诸侯联军,过来帮你驱逐鞑虏。总之,大周天子担任的角色,像个国际警察。诸侯们就这样在大周天子的看管下,好好地过日子。
周天子自己有两块直控的地方,一块是陕西关中,一块是河南洛阳地区。此外的其它土地,就都分封给各地的诸侯了,总计有一千来个。所以,周只是相当于一个头等号的大诸侯而已。但因为他相对最大,所以各诸侯国都听他的,奉之为“共主”。
倒霉的是周平王遇上犬戎祸乱,丢了陕西的大片土地,头号大诸侯变小了一半儿。他只好东迁来到洛阳(就像有两套房子的人,火烧了一套,去住另一套)。但洛阳这套房子面积小,周天子住进去全得从新张罗,宫殿也敝旧了,粮食产量少了,所以肾虚了。
按照政策,各国诸侯要进贡“土特产”给天子,但不进贡粮食,粮食必须靠老周自己解决。这一点对老周的兴衰至为关键。周天子从前在陕西关中的时候,立足于周人开发了一千多年的大本营,地肥粮多,四周险塞,什么都好办。现在洛阳就没有那么好了,洛阳的底子相对薄很多。周平王傻眼了。
周平王迁到洛阳以后,好好经营一下,也可以凭着洛阳而自我振兴的。洛阳四周的险隘虽然比起“四塞之固”的陕西要差了,但那也是一块地盘啊。但是周平王不是英烈有为之主,他所能作的就是蹲在洛阳,拼命地虚张声势,摆出“共主”的架势,吓唬那些一度曾匍匐在地的诸侯。但你现在没有陕西关中平原大本营了,谁还怕你。现在洛阳的地盘,不过方圆一、二百公里,跟别的诸侯尺寸也差不多,大家更宁可把他理解成一个邻居。
所以,周平王再咆哮,也是干嚎,诸侯各国不再怕他了,也敢于不来上贡了——指青铜、丝绸等重要物资,粮食更是原本不在上贡之列的,周王室经济日绌。周天子不得不转向诸侯“告饥”、“求金”,分封关系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用古话讲,就叫做周天子“式微”了。
周平王罩不住诸侯们了,只好在礼仪方面狠下功夫。他拿礼仪来吓唬诸侯们,以弥补他经济军事力量的不足。周平王的礼仪训练,成绩沛然,真是值得诸侯们敬佩的。
要说当天子也真不容易,平时,他必须“正衣冠而立”,跟练军姿有一拼。他的衣冠非常沉重,上边缀有玉石啊美铜啊什么的,穿着这些东西站直了还真需要一把子力气。这些衣服内容芜杂,里外多层,穿戴起来罗里罗嗦,又随时间随场合而变,他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去换衣服,好像模特赶场一样麻烦。遇上年成不好,他还要改穿素服,乘没有油漆的素车,吃饭时也不能奏乐。如果遇上烈风迅雷暴雨,则必须庄敬严肃,即使是夜里也一定要起身,把罗里罗嗦的衣服穿戴起来,穿整齐,然后恭恭敬敬地坐着听,因为这是“天”有想法要跟他这“天子”说了——天子作了违抗天意或传统的事了。
作为天子,周平王的一行一动都被左史记下来,一言一论都被右史记下来,所以他不能乱动弹。根据史料记载,作为天子,他每天还要洗手五次,还得用淘小米的水洗头发,用淘细米的水洗脸。洗湿了的头发用白木梳梳理(干头发才用象牙梳)。然后喝一点酒,吃一点东西。养足精神之后,就去洗澡。洗澡要用两种浴巾,上身用细葛巾,下身用粗葛巾。出了浴盆以后,站在蒯草做的席子上,用热水冲洗双脚,再站到蒲席上,穿上麻布衣服以吸干身上的水。然后就穿上鞋,在乐工的歌唱伴奏下,升堂。(每天这么洗就受不了啊)
升堂完毕,就要出门了,乐师撞击持殿堂南面的黄钟,并敲击右厢殿堂的五只乐钟来与黄钟相应和。把马拴在车上的人、赶车的人,也都有相应的规矩:站立时要如同悬挂的磬石那样略微弯腰,拱手时要象胸前抱着鼓一样,使车马转弯、回头时动作也要符合要求。在这之后,乐师奏起登车的乐曲,报告天子出宫了。周天子行走的步距要大小一致、符合规定,走得要让佩玉叮呤作响,与乐钟相唱和。这都是要平时练习的,周平王是全国走台步最好的人,是真正的首席男模。他上车下车的动作也有要求,必须捉着马车尾巴上的一只绳子攀登上去。马车上竖的旗帜有十二根飘带,旗帜上画着龙、太阳和月亮。
等周平王要回宫时,乐师就撞击悬挂在殿堂北面的蕤宾乐钟,并敲击左厢殿堂的乐钟来与它相应和。总之,是麻烦的很,这就是礼仪。就凭着这股庄重威严劲儿,各地诸侯们都顺服于天子,缴纳好东西养他,战时听他调遣。
虽然在拼命地走台步,而且走得也不错,但周平王毕竟镇不住大家了。他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越来越逊(因为失去了陕西大本营),诸侯不拿他当大牌了,甚至越级使用他的礼乐。比如鲁国的卿大夫家里就使用天子的礼仪规格,拿64个人的舞蹈队在庭院跳舞。这就是后来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把我们的孔圣人气个半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