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郭沫若文集 >

第31章

郭沫若文集-第31章

小说: 郭沫若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五一节的那一套装束,她和杰民虽然才见第二次面,但就好象是十年以上的旧友了。

——“杰民,”她招呼着,“你从实地招来,你今晚是来会哪一位女主人的?”

——“我只认得超华,这另一位女同志,我倒还要请你们替我介绍一下。”

——“好的,我替你介绍,这是冯德贞同志。但我们更要考问你,你是怎么认得超华的?”

——“最好让超华告诉你们罢。”

——“不行,不行,我们要来分审。德贞,你把超华拉到你房里去考问她,我来考问杰民。

肥胖的近视眼的德贞,她的脚是缠过的,那人为的畸形愈见把她漫画化了。但她却很真挚,她快活他说:“超华是早告诉过我的,且让我们马大主任说罢,青他们的话,相符不相符。”

——“好的,杰民,现在就该你招了。”

——“你们这些女同志真是toooriental,我说了是会使你们失望的。”

——“不行,不行,你不要逃避!”佩秋和德贞争着说。

——“好的,我对你们说罢。去年十二月你们武汉的党部和民众团体,组织过一个‘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超华是你们妇女协会的代表。她们到南昌来的时候,我们开过欢迎会欢迎她们。因此我认识了超华。”

——“还有呢?”审判官的佩秋问着。

——“还有就是她把住址告诉了我,我现在回到武汉来了,今晚上第一次来访问她。”

——“就只这么一点吗?”

——“还有便只好做小说了。”

——“德贞,”佩秋又回问德贞,“她告诉你的是不是这样?”

——“大致不差。”

——“好啦,你看,”超华得着胜利地叫着,“你怕我们这些老太婆还会有你和少荪的那样罗曼史吗?”

——“嗳哟,你别倚老卖老,”佩秋不服输地回答超华,“你和徐同志的关系是怎样?杜白水同志不是又要找你去做女秘书吗?”

——“你造谣生事,造谣生事!”

——“我倒不会造谣呢,杰民,”佩秋又回过头向着杰民:“我要警告你,买主是已经定了的,你不得乱动手。”

——“多谢你的警告,但象我这样有了妻室儿女的人,买主就没有定,也是不中用的。”

——“老实说你的家眷是还放在广东的吗?”佩秋问。

——“是的,说不定怕已经到了上海,好久没有得到消息了。”

——“该没有什么危险罢?”

——“危险或者不会有,因为我的老婆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啦。”

——“啊哈!日本帝国主义者!”大家都笑着反应了一声。

——“你的帝国主义者要是到了我们武汉来,我们天天要拉她到群众大会去演讲,岂不很妙吗?”

——“妙是妙,但她恐怕不见得肯讲演,她也是toooriental的。”

——“其实我们从前还不是一样,”佩秋说,“我想空气是可以转换人的,你的夫人到了这儿一定会跟着我们转换。”

——“转换也只是程度问题啦,刚才汤姆老人不是说你们太‘莪令答儿’①吗?”

①作者原注:Oriental(东方式的)的译音。

——“真的是,”佩秋回答着。

——“你们为什么不和他接吻呢?他那样六八十岁的老同志,你们就做他的孙女都是可以的啦。”

——“正所谓东方头脑呢,”佩秋说,“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习惯。”

——“他今晚怎的一个人到了这儿呢?”

——“因为他时常在说想领略一下东方的风味。……”

——“那他今晚不该失望了,东方的风味领略得十足。”

——“我们便叫这两位女军阀来请他。”

——“怎的,女军阀?”

——“你不知道吗?超华是陆军次长的太太啦,她的已经死了的丈夫在北京政府做过陆军次长。德贞的黄大哥,现在在第六军当团长啦。”

——“没想出才是这么出众的两位大人物。”杰民微笑着说。

——“大人物!哎哟,要你才是大人物!哪个还有你大!”德贞和超华抢着说。

——“只有她们这儿还多少有点布置,所以我们便请她们作东。”佩秋仍继续着自己的话。“你莫看见我们武汉的女同志们住的地方呢,哪里还有什么东方的家庭风味。我们超华同志不愧是做过次长太太的人,她的烹调很拿手,杰民,你可以叫她请你吃一次啦,我们好来做陪客。”

——“叫她请我?可惜我不是国际代表。”

——“哎呀,”超华叫着,“你说那样的话。象你们做大主任的人,一天忙到晚,我们是怕牺牲了你的宝贵的时间。”

——“不请好了,真会说客气话。”

——“我是不作假的,你真的有空闲的时间吗?”

——“我回来才不久,我们的大主任董幸寅凡事是一手包办的。他要往河南去了之后,我才能代理他的职务。所以我这一向可说是无事忙,……”

——“你真的有时间,那我明晚便请你,好不呢?”

——“再好也没,我定要来领略我们次长太太的东方风味。”

——“你要说什么次长太太,那我就不请。”

——“好的,得罪了,我们顶顶革命的万超华同志,东方的乐沙·鲁克森堡。”

——“杰民,”佩秋叫着,“我们超华同志真正是很好的同志咧,你不要奚落她的。超华,不用说我要来做陪客的了。”

——“那么,”德贞含着笑说,“少荪免不得也要请的。”

——“那是不用说的啦,”超华说,“谁还把他们两个分得开呢?”

——“白水也当得请啦,”德贞又说。

——“自然咯,”这一次是佩秋说的,“谁还把他们俩分得开啦!”

——“我的话不用你来替我说,”超华说着,“杰民,你知道么,我们金佩秋同志今晚为什么在这儿呆着?她是在等她的少有的啦,你停一下便可以看见,少荪会来。她在她少荪旁边,真要叫你肉麻。你看她靠在他的肩头上,长一声‘阿哥’,短一声‘阿哥’……”

——“你这个女军阀,总是想图谋报复,”佩秋插断她。“我叫少荪‘阿哥’,有什么好肉麻呢?因为我就觉得他真就象我的‘阿哥’一样。”她在“真”字上说得特别用力。

——“莫争闹了罢。”德贞排解着说,“还是请我们马主任谈些正经事情啦。”

——“是的,我早就想要问你的,”佩秋向着杰民说,“你在南昌已经发表了那篇拥护党权的文章,为什么还跑到上海去?我们真替你担心了好久。”

在这儿杰民说他怎样在三月中旬由南昌到安庆,下旬又由安庆回南昌,在南湖边上朱德家里草就了那篇文章,本来便打算回武汉的,走到九江之后,接到董幸寅的电报,诘责他为什么还不到上海,他又才改船跑到上海。接着又说,到上海时已经是四月三号,上海底局面已经完全变了,他是主张武汉政府先东下而后北伐的,和上海的同志们接了头之后,第二天他便乘长江轮船折回武汉;但不料船到南京便停顿着了,因为当时北军反攻又夺回了浦口,南北两军的大炮正在隔江轰击,船在长江中心停了五天,直到四月十四号才到了武汉。

他把这些话扼要地谈着,又说:他在《中央日报》的副刊上曾有一篇《脱离以后》登载出来,所记的便是这一段的事体了。

三位女同志都听得很热心,尤其是佩秋,她象连气息都是凝着的一样,一直听完了他的说话才深呼吸了一次。

——“唉……”她说,“你真使我们担了不少的心呢。你那篇文章一从南昌带回了武汉之后,是同时在《中央日报》、《民国日报》、《革命军日报》上发表的,把武汉三镇真是轰动了,党权运动就全靠了你那篇文章来做了结穴的。在那篇文章发表之后,就有人说你回了武汉,我们民众团体都在准备着替你开欢迎会。但是你并不见回来。后来有人说在汉口市上亲眼看见你坐在汽车里面,你回来了的消息又喧传了一下,但不久又阴消了。后来第三军的顾问由九江回来,才知道你已经到了上海,听了这个消息真是使人愁了不少,连那位俄顾问都受了非难,大家怪他为什么没有阻挡着你。后来又有人说你在上海死了,你真是惹了好多人替你流了眼泪呢。”

他们谈了好一会,已经快要到一点钟了,当着杰民正在告辞着要走的时候,楼梯上有着人的脚步声和谈话声。那谈话的声音是宏亮的长沙调,口里就好象含着一个汤团在说的一样,一听便可以知道那是白水。

——“喂,他来了!”佩秋把下颐向上翘动,向着超华调皮地说。

——“唉,他来了!”超华却把头向下点着,回答她。

她们所说的“他”是代表着两个人的,一个自然是白水,一个是在白水后面跟着上来的少荪。白水是军委会的秘书长,少荪在兼任着他下面的机要科。

——“老大哥,恭喜你得到了一位女秘书啦!”杰民迎头招呼着白水。

——“An…xa…xa…xa…xa……”包着汤团的哄笑爆发着。“马大主任你在这儿吊儿郎当。”

——“我已经替你下了警告啦。”佩秋抢着说。

——“哎哟!”超华叫着,“赶快去叫你阿哥好了!”

——“你怕我不好叫,”佩秋反攻着,一车身跑去吊着了那默默无言的就象始终是愤慨着的少荪的肩膊。“阿哥,阿哥!超华同志明晚要请杰民同志吃饭,要请我们作陪。白水同志也要请的。我看白水同志是成功了,不过徐同志也快要回来了,怕要成为二等边啦。”

——“An…xa…xa…xa…xa……二等边!”

——“老大哥,”杰民对着白水说:“她们刚才在说,我还不相信,我看你这时分陪着少荪来,少荪自然是来接佩秋的,你来不是很有意思吗?”

——“An…xa…xa…xa…xa……连你大主任都认起真来了。”白水笑着,一面搔着他的斑白的头发:“我是把汽车来尽义务的啦,帮忙少荪把我们的‘花’送回去的。”

——“什么花啦,杜老头子!”佩秋抗议起来了。“我不高兴这种把女性当成玩弄物的名词!”

超华和德贞在这时也同声响应了起来。

——“那么,”白水说,“我以后就称你们为‘果’吧。好让我今天吃一簇葡萄,明天吃一条香蕉,你们看好不好呢?”

——“老头子的野心真不小啦,”杰民说着,在白水的笑声中又促着大家分手,于是乎主客六人便一窝蜂地簇拥下了楼去。

 宾阳门外①

①本篇题后原有小序:“这篇东西本来是《北伐途次》的缩写,在为旧本《改造》杂志用日文缩写的《武昌城下》之前。原是应上海某杂志的征文写的。因该志停刊,原稿留在上海友人处已历年余。内容是怎样我自己已不大记忆,但那写法和《北伐途次》与日文的《武昌城下》都小有不同。这在自己的作品的制作过程上,是一项颇有趣的资料。读者或许会嫌与《北伐途次》重复,但内容虽是一事,而结构并不全同,我是认为有独立的性质的。1936年7月19日”

1926年9月1日,北伐军在连战连捷的威势之下,攻到了武昌城下。吴佩孚的残余部队,逃入武昌城据守着,阻止了北伐军的锐气。

五号的晚上又决定了要去大规模地爬城。南湖附近的农家的梯子,因第一次的爬城已被征发干净了,这次所需要的更多,而且鉴于前一次去迟了,招了失败,更不能不早些动手,在四号的上午便已经派人到咸宁附近去征发去了。主持这件事情的依然是总政治部的先遣部队。四号的晚上已经有梯子陆续地送回来,堆积在南湖文科大学的南操场上,到五号的一清早便从事结扎。依然是梯长的两架扎成一架,梯短的三架扎成一架,扎好了便抬到学校门外去放着。

梯数比前次的多,梯子的送来又是断断续续的,因此结扎的工事也就拖延着。直到黄昏时由各军挑拨出的混成敢死队在南操场上取齐的时候,又新送了一批来也非结扎不可,结扎的人们便只得移到学校门外去继续着工作。

天色黑下来了,天上没有丝毫的星月的光,全靠着十几只马灯在地面上照着。有好几只马灯的洋油恰在那时同时点尽了。灯光幽幽地快要熄灭的神气,总司令部里面是有灯油施发处的,设在文科大学正馆的楼下。在中堂背后,正对着上楼梯的那个地方。但是政治部的人大多是新到,知道那个地方的人很少,又怕不重要的人走去要不出油来,我便把那些收集起来了的快熄的马灯一个人提了进去要油。进去时灯光很幽暗的,倒没感觉什么,出来时因为灯油充足了,灯光分外地明亮了起来,两只手各提着四五盏灯,连自己都觉得全身都要亮透了的一样。

提着灯走到了校门口,在那儿恰巧遇着一群军事上的重要人物走来,都是要上阵去督队的。在最前头走着是陈铭枢和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