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31章

西窗烛话-第31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侧是已变得陈旧的球类馆,还有还有些气势的体育场。若干年前,这里刚刚修成,首届三峡艺术节在这里举行开幕式,妻子带着儿子来过,归去后的兴奋感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街边的行人越来越少了,但已有11路,18路公交车在跑了。快步向前,一边是三峡大学理工学院,一边却是轰轰烈烈的在新建香山花园的楼盘,我真的很佩服宜昌房产界丰富的想象力,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能强捏在一起。再向前,十字路口,一端通向七一零所,一端通向宜昌长江大桥的引桥,还是向前,前面就是公安局,还有交警指挥中心那高大的楼宇。宜昌公安局搬到这里倒是鸟枪换炮了。

决心向回走。在交警指挥中心前的一座斜坡走上了铁路线,还是单行道,一个C形弯,看着路人轻车熟路的纷纷快步走到我前面,真羡慕他们。边走边玩,在警备森严的消防大队前走下铁路,来到东山大道上。欣赏了一会儿已快要完工的长江大桥,斜拉式,中国如今几乎全是这一形式的,想必会比武汉的大桥省钱不少吧。引桥部分已经结束,主桥部分也只剩短短的一节了。

沿着电视大学走了一段,想了想,又决定沿着铁路走。只不过不再走水泥枕木上,而是走在路边的护坡,果然时间快多了,步履也轻盈多了。在白龙岗铁路桥边改道,钻进居民小区,来到白龙岗路,还顺着台阶,爬上高高的斜坡,草草看了看刚刚竣工的白龙岗游园,绿草茵茵,树木成林,颇有些情趣。

白龙岗路是一段漫长的上坡,沿路而上,有检察培训中心,三峡晚报,环保局,档案馆,然后就是已见规模的宜昌市委大院,遥想当年三峡省筹备机构就在这里,然后荒芜多少年,终于派上了用处。爬上坡,右转,右侧是修的极尽豪华的西陵区人武部,左侧尽是一排排七八层楼的住宅群,一栋已完工的高层建筑上飘动的大幅广告声称,政府定价1350元一平米。

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体育场路。在城建学校前的Y字路口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爬上山看看,好大的陡坡,一口气向上,果然有些收获,这里就是东山村。有一个白龙岗集贸市场,继续向前,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些毫无规划,新旧掺杂,大小各异的民居,还有所谓的工业区。有富豪家私,中山家私,神农饮料,三峡运输机械,省移动客户中心,东山干部修干所,走上山脊,信步走去,还看见不少肮脏,可疑的小饭馆,挤满闲人的台球桌,居然还发现一只剩下一个小门面的东山粮店。站在用塑料搭起的凉棚下,望着眼前极平凡的一切,回想往事,不胜感慨。

开始下行,一路下坡,走过城建学校,穿过横跨体育场路的一座便桥,沿着古老的白龙井路下行,这里曾经来过,但印象不深,只是如今一边是肿瘤医院的围墙,一边是东山公园的围墙,抬头望去,林木葱郁,黄叶遮天,一路上几乎不见路人,寂静得很,坡度很大,一直向下,皮鞋也不合脚,磨得很痛,走得时间长了,腰也痛了。终于挪到火车站,站前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正在重建火车站大厅,候车大厅的长排椅子全都搬到广场上了,广播说,前往广州的客车快开了,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拥挤在临时进站口前,耳边全是熟悉的四川话,不对,现在应该说是重庆话了。

我也快到家了。2001…10…24

飞越彩虹 又到葛洲坝

一、

上午出门,从上次发现的刘家大堰新建9号楼的地基前绕过,有一个小小的通道,顺着不规则,不协调的台阶走下去,就是下岗路,肖家岗派出所就在路口的转弯处。沿路而上,这里是大片的住宅群。新旧建筑并存,红砖,粉墙,瓷砖,涂料,两三层,七八层,破烂不堪的,崭新耀眼的,从墙上的字眼上可以看出这些楼栋分属铁路,矿产,走上坡,还有高高在上的葛洲坝高中,葛洲坝外国语学校。

继续向前就是肖家岗了,又是连片的住宅楼,南腔北调的口音,拐过葛洲坝妇幼保健院,这里是葛洲坝一公司的地盘,有幼儿园,戒毒所,还有小菜场。径直向前,居然走到肖家岗路的尽头,摸头不是脑,只有跟着路人一起走,左转右拐的下山,已是葛洲坝转盘处,这里是葛洲坝中心区,人来人往,倒也热闹。

沿路右转,爬上一个大上坡,为国家电力设计院所在,倒叫人有些敬意。这里似乎是常刘路的起点,6号。从一座混凝土桥上横跨鸦官铁路,来到熙熙攘攘的常刘路集市,。白菜,萝卜,鸡鸭鱼肉,也叫丰盛吧。墙上贴着的一张卖翻新洗衣机的纸条令人忍俊不止:看一看,翻新后使用十八年的洗衣机!天哪,洗衣机也能翻新,就够神奇的了,还能使用十八年,岂不是天方夜谭。

跟随人流上山,一直走到望洲岗村的路尽头。这里全是两三层楼的农家建筑,很少有人在家,显得静悄悄的。回程下山时,从葛洲坝一公司常刘小区里穿过,很大,很壮观,楼栋的墙壁上赫然标明有50栋。

我又重回常刘路上,水泥路面只铺到宜昌联运公司修干所,往前就是一片泥泞。踮着脚在泥坑之间跳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八二七货场。一路虽然没什么新奇之处,但大多是初次寻访,还是意义很大的。

二、

还是上午出门,从昨天回家的地方开始,爬上铁路,沿着铮亮的铁路线走,又过夹湾路,又到那个熙熙攘攘的路边的集贸市场。这里不象城市,地地道道是个乡村集市,说宜昌话的不多,近似河南话的丹江话倒不少。有些柔和,有些大度,不象宜昌话那么生硬,那么很不讲理。

新建成的三层楼的望洲岗集贸市场人气不旺,空空如也。走过横跨铁路的人行天桥,顺着一条陡坡向上爬,这里叫望洲岗路。一路上坡,沿途全是有些陈旧的葛洲坝一公司的住宅楼,还有老年活动中心。

转来转去的蜿蜒爬上山,道路一直沿着山脊延伸,一到下坡就变成镇镜山路,一路下山,左侧山脚一排排新的住宅楼群在冬日的映照下十分壮观,这里叫镇镜花园。右走,就是葛洲坝转盘处。

顺着镇平路一直走到葛洲坝船闸,正确地说,这里应该叫葛洲坝水电枢纽。第一次发现这里有一个葛洲坝公园。坐在草坪上歇息了一会儿,继续向前,又开始爬山。这里已变成葛洲坝七公司的地盘,地名叫绵羊山,坡度大得吓人,两边全是陈旧的住宅楼,好多年了,大多还是红砖青瓦的筒子楼。

路在山上盘旋,最终直线上升,是一所绵羊山小学。返身回行,在一所服装厂前顺着台阶下山,弯弯拐拐,一抬头,又是镇平路。原来已经在葛洲坝粘合剂厂门前了,向前就是黄柏河大桥了。站在桥上,河水浑浊,江边停了不少的船舶,从鱼划子,拖轮,滚装船,到货轮,旅游船。

我没过去,只是沿着江边走着。这里是上导堤路。葛洲坝工业公司,企业公司全在此。一路走来,信目远眺,虾子沟码头和夜明珠码头繁忙一片,一个是磷矿外运,一个是滚装船把货车运上万县。而远处的西陵峡口以及大坝堤头都历历在目,江里少有船行,也许都从大江那边走了,只是空中时而传来悠扬的汽笛声。

我又走回到船闸处,有一艘高速快艇放着音乐正在催促客人们上船。看了一下价目表,宜昌到秭归,55元,还是挺贵的。顺着镇平路往回走,想去逛逛葛洲坝公园,似乎还在收费,只得放弃。走到半路,从葛洲坝集团门诊部径直走进葛洲坝机关大院。这里整洁多了,讲究多了,树木成行,建筑成色也新多了。

走出大院,走过葛洲坝职工俱乐部,在巍峨的金融大厦前经过,由此拐入葛洲坝中心集贸市场。这里是樵湖一路,整整一条街都是商铺,小摊小贩把不宽的路面挤得满满当当的,转了转,人很多,衣服,鞋帽,蔬菜,肉食,还有皮鞋铺,做窗帘的,移动通信,干洗店,卖木制品的。路中间停着一大排带篷的三轮残疾人机动车,这是葛洲坝的一景,放在宜昌城区,早就取缔了。

从葛洲坝中心医院转向东湖一路,又是一个热闹之处。2001…11

飞越彩虹 难忘三江桥

上午八点半离家,从刘家大堰后面的小道沿台阶下坡,从下岗路横跨东山大道,顺着东湖一路直走,街上已经很热闹了,东方超市前全是早起想买便宜菜的老头老婆婆,而葛洲坝七公司在它对面的路边新盖了好几栋挺漂亮的住宅楼。我想,在宜昌市还能和葛洲坝这样借职工集资的名义为职工谋利益的企业也叫凤毛麟角了。

径直走上三江桥。这座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葛洲坝的时候,为了工程而建,也有将其称为凤凰桥的。它第一次将西坝和市区连为一体,也将江北和江南连成一体。桥的左下方是水泵厂,柴油机厂,电机厂,有的早已烟飞灰灭,有的也已经名存实亡了,瞧的右下方是葛洲坝电大,三江小学。

从桥上望过去,葛洲坝工程看得很清晰,只是灰蒙蒙的一片。混凝土堆积而成的船闸,三江两边的护坡,还有岸上的道路,全是灰色的,夹在之中的浑浊的江水在一团静水里显得神圣,江上拂来一阵阵带水腥味的晨风,阳光开始驱散薄雾,桥上的车流川流不息。桥板接头处的钢板在车轮的碾压下发出刺耳的咣当声,宜昌的媒体'报纸,电台,电视'的嗅觉还算可以,居然关心到桥上来了。

桥并不长,一会儿功夫就走过去了。从桥头沿着台阶下桥,下面是建设路。这里是葛洲坝三公司和葛洲坝基础公司的所在地,还叫繁华,虽然不见大型购物中心,但各种店铺成排,工农商学兵也叫各取所需。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很整洁,大片的住宅大都是上世纪的产物,有人说过,这些修水电站的,都是居住在穷山僻壤,现在能够进城,就是最大的享受了,也许就是这样的。

西坝还算交通方便,有工艺大楼到中建七局的13路,九码头到葛洲坝电厂的8路,葛洲坝电厂到平湖的16路,商场到民康药厂的22路公交车在此聚集。在一块招牌的指引下,左转右拐,来到没有开放,已经将水全部放掉的高峡水厂的游泳池,空空荡荡的,望着一池白花花的瓷砖,耳边就会想起孩子们愉快的戏水声。这里是和平路,显得很冷清。

向右转,就是葛洲坝西坝水厂。径直走到江边,这里也是一片住宅区。大江就在脚下奔腾,江水在阳光的辉映下发出眩目的光采,远远望过去,一号船闸和泄洪闸静悄悄的,只能隐隐约约听见水轮机组发出的轻微的嗡嗡声。

沿路返回,在高峡水厂游泳池的围墙前右转,这里是长江勘探中心,我很钦佩这些科技工作者。再向前,就是浓烟滚滚,有些呛人的富磷集团的化肥厂,若干年前,我曾陪着别人到这里运过化肥,是谁?为什么?运到那里去?一切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经过长航宜昌船厂,继续沿着和平路向前走,这里越来越冷清。透过高耸的围墙,可以看见里面参天的大树,任意攀爬的藤蔓,还有残破的厂房,有点生机的就是耸立在江边的那几座长臂吊车。

就这样一直走到和平路66号,路却突然消失了。正在犹豫不决之时,一位衣着入时的少女在我前面款款走着,于是尾随着这位绿衣女子,在迷宫般的棚户区里穿来穿去,木棚,土屋,脏水四溢,还有怀疑的臭气,衰老的老人,营养不足的小孩,垃圾随处可见,这样的居住环境如今着实少见。

我走过如今已经一无所有的管家牌坊来到滨江路。一出巷口,已是三峡药厂门前了。三十年前的那个丰盈的红衣女郎,你还好吗?那么盈盈的笑纹,体贴入微的言语,妩媚多姿的风采,脉脉含情的眼睛,柔软温和的小手,还有那条青色的毛裤,都和西陵竹器厂那破旧的办公室一起随风而逝了。那也叫阳光灿烂的日子。

向右拐,走过长江岩基,就来到西坝历史最悠久的甲街。这是西坝的灵魂,是西坝的根。因为最老,所以衰败得最厉害,如今只剩不到五十米的距离了,也只剩几排低矮的房屋了。那些被磨得光滑的青石板呢?那些有着很深的门面的店铺呢?那些有着雕龙画凤的庭院门前的石鼓呢?那个叫陈光催的浙江小伙子呢?

走过已经破产倒闭的峡江造纸厂,又来到江边,这里已是西坝的庙嘴地段,也是西坝最前端。静静的,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人群的喧哗,沿江的护坡上,有人种菜,白菜,油菜,胡萝卜,还有绿油油的蒜苗;江边的大石上,有人垂钓,悠闲的,聚精会神的。

回头,又到滨江路,坐在庙嘴那高高的护坡上,望着三江对面一眼望不到边的建筑物,还有掩饰在绿荫之中的三峡宾馆,看着江水在脚下似乎静止不动,一些可疑的泡沫在水中荡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