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244章

西窗烛话-第244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援助,却不肯答应进行空中支援,还说金日成万一抵不住可以退到中国境内成立流亡政府,这是对已经开始准备入朝的志愿军的一个沉重打击,但毛泽东经过再三考虑在10月8日毅然作出按原计划第二天入朝的重大的决断,于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场让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乖乖的坐到谈判桌上的战争就打响了。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朝鲜战争是由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冒险攻击的,但在金日成遭到了灭顶之灾的时候,苏联人却恐怕由此挑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却不肯卷进去;金日成原本是听苏联人的脸色行事的,最后才不得不请中国人出来救命。毛泽东清楚的进行了敌我力量对比,自己的困难的确不小,可知道一旦失去了朝鲜这道天然屏障,中国的东三省就直接暴露在人家的眼前,美国人要是想乘胜进攻,当然势不可挡,而毛泽东最后高瞻远瞩的决定孤注一掷,实践证明是何等的英明伟大!那才叫领袖胸怀、那才叫伟人气魄!(2009/10/27)

红肥绿瘦 读《台湾之子》

如今提起陈水扁的名字在大陆差不多就是臭不可闻、人人喊打,而且都被那个家伙的大胆狂妄、毫无顾忌所激怒,就更加义愤填膺了。就是前不久台湾法院在决断是否继续拘押他的时候,自己也有些莫名的紧张,也有些忐忑不安,生怕放虎归山,就和那句记不太清楚的古诗句说的那样,一旦脱得金钩去,摇头摆尾不复来。好在法院作出了继续拘押的决定,就让阿扁只有继续呆在看守所里。在这种时候读陈水扁的自传《台湾之子》自然很有意思。

一个三级贫农的儿子,一个积欠的债务总要用好多年的努力才能偿还的贫穷家庭走出了一个陈水扁,无怪乎后来会成为无数家庭教育孩子的楷模;从小学到大学的成绩永远第一名,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台大法律系,又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取律师资格,就成为台湾最年轻的律师,也就无怪乎富医之女吴淑珍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嫁入到陈家,也自然成为无数台湾青年心目中的偶像。

1919年,陈水扁为“美丽岛事件”辩护,初崭头角;1981年最高票当选台北市议员,1989年当选台湾立法院立委,1994年在首次民选中以压倒多数当选台北市长;2000年,以“爱台湾”、“反黑金”击败国民党候选人连战和新民党候选人宋楚瑜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在四年后成功连任,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是每一个想出人头地的人的楷模,因此才会有这么多的拥护者。

就是后来因为海外巨资引发的政治黑金、吴淑珍的个人财产膨胀、国务机要费和他儿子所涉嫌的股票秘密交易就叫人目瞪口呆,也就叫人知道了台湾政界黑暗的另一面。不可否认的是,陈水扁如今仍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就是呆在看守所里跑跑步也能叫人津津乐道,况且人家还会继续写书,这也是一个发财之路。其实贪欲人皆有之,政治家也莫过于此,那些中共的高干子女的巨大财富就很说明问题,有些时候就是如此:“乌鸦笑猪黑(he),自己不觉得。”(2009/10/30)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剪不断、理还乱

蔡和森1913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为友,同样也是杨昌济的得意弟子,1918年与毛泽东一起创建新民学会,而在那一年的年底,向警予因为联系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在北京见到了当时在湖南学生中极富盛名的蔡和森,1919年,两个人同船去法国,在为期长达35天的船上生活里两人有了感情,第二年,两人在法国结婚,他们的结婚照是一对虔诚的马克思的信徒并肩坐在草坪上捧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伟大的蔡向同盟由此开始。

1921年归国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他们两人迅速地成为叱咤风云的革命人物,蔡和森成为陈独秀的左膀右臂,宣传部长,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宣传家和领导人,向警予则是妇女运动的领袖,同为中央委员,那可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因而就成为当时不少热血青年效仿的榜样。

1925年3月,蔡和森因病到北京疗养,接任总共宣传部长的彭述之以潇洒的举止、幽默的谈吐和体贴入微的关怀很快就吸引住了向警予,两个人很快就坠入了情网,9月,蔡和森和陈独秀一起回到上海,得知了此事如同晴天霹雳,而向警予和赵述之,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为了挽回影响,为了隔断那种婚外情,蔡和森、向警予同赴苏联,可是蔡向同盟再也没有回到原来的样子,第二年,两人平静分手,1928年,向警予在武汉就义。

当时和他们一起同去苏联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工运领袖李立三,出于同情和关心,李立三的妻子李一纯就对幽幽寡欢的蔡和森进行一些照料,在照顾蔡和森的过程中李立三的老婆红杏出墙了,两人由此不能自拔,就在蔡和森和向警予分手后不久,李一纯与蔡和森结为夫妇。1927年,蔡和森携李一纯回国,在武汉召开的五大上,蔡和森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兼任宣传部长,李一纯当时也列席了会议,负责会议记录。1931年6月,蔡和森在香港参加海员工人会议的时候被已经叛变的顾顺章发现,旋而被捕,押解回国后英勇就义。

事到如此,蔡向同盟的故事已经结束,可是李一纯的故事还在继续。李一纯原来也不是李立三的妻子,而是杨昌济的儿子杨开智的妻子,也就是毛泽东、杨开慧的嫂子。1923年,因为有事不能脱身,身在北京的杨开智委托南下的李立三将妻子李一纯带回长沙。出人意料的是两个南下的孤男寡女在路上却发生了男女关系,也是不能自拔,结果,李一纯没有回到长沙,而是跟着李立三去了安源,其后,李立三和李一纯两人就在一起了,直到和蔡和森、向警予一起来到苏联,才会发生上述那种很荒诞的故事。李一纯没有死,一直被中国共产党给照顾着,直到1984年才去世,不知道算不算水性杨花?是不是有些像陆游说的那样“剪不断、理还乱”?(2009/11/8)

红肥绿瘦 读《浔阳遗韵》

因为那幅以周庄为背景的双桥,全世界认识了那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江南水乡,因为陈逸飞的那幅画被美国石油大亨哈默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而周庄因此登上了联合国的首日封,由此就开始了陈逸飞的一段传奇人生。当然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后来的那组怀古系列,那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幅《浔阳遗韵》,深深的黑色里,几个身着深色衣衫的女子吹箫拨琴,衣饰华丽却无艳色,如诗、如音乐、如梦幻,就成了陈逸飞绘画的巅峰之作,更是以137万港币创造了中国油画最高的拍卖纪录,也就成为了陈逸飞的最得意的高峰。

其后,功成名就的陈逸飞却迷上了电影,先是拍了些片段,后就有了几部据说好看但一点影响力也没听说过的所谓系列,再就是姜文、周韵宣布退出的那部电影《理发师》,之后又有了陈坤、曾黎重拍的新闻。只可惜,仅仅两个月以后,陈逸飞就因肝硬化撒手人寰。于是就有了后来神奇的画室盗窃案,也就有了后来的遗产分割案,只是陈逸飞这个结果两次婚、有两个儿子、被江南的人文和山水深深浸透的男人却已经走远了。(2009/11/15)

红肥绿瘦 读《艺伎回忆录》

直到现在也没有看过那部有两代谋女郎拍摄的同名电影,只是记得这是由于这部影片,扮演初桃的巩俐从此彻底输给了扮演小百合的章子怡。

这部小说写得很不错。小百合9岁就到了京都,学习音乐、茶道和舞蹈,也见到了当时如花似玉的艺伎初桃,那些令人陶醉的化妆术、那些繁琐的和服的穿着还有那露在外面能引起男人欲望的脖子都写得栩栩如生。那个有着一颗狠毒的心的初桃、当了**的佐律姐姐,那个还算不错的妈妈,那个老实本分的南瓜,当然还有那个突然出现的会长大人,都很有看头。作为一个美国人,阿瑟高顿能对日本艺伎如此熟悉,不会是和《蝴蝶夫人》一样的原因吧。(2009/11/16)

红肥绿瘦 读《费孝通暮年自述》

我赞成一个学者的观点:凡是自述、自传、回忆录之类的东西千万不能当作历史看,千万不能自以为当然的以为历史就是像那些人回忆的那样的,因为讲述人无一例外的都会在回忆中扬己所长、隐其所短,这也是古今中外的通病。那个著名的记叙人就曾经说过,张学良在回忆录里完全是一派胡言,他还好心的提醒过:“历史不是那样的。”张少帅不以为然地回答:“我说,你写,历史就是这样。”人家怕百年以后有人骂他八辈祖宗,只好谢绝作罢。

费孝通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上世纪之初就开始对中国的社会进行考察和研究,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在谈到他的那部《中国的士绅》一书时,费老指出,他看见的正是那些士绅的最后阶段,其实并不如此,现在农村士绅的势力大得连党支部也是他们的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中纪委专门发文也强调过这个问题。(2009…11…17)

红肥绿瘦 读《男人高仓健》

刀削般的坚毅面容、竖领的风衣、凛冽的眼神、挺拔的身板,这就是高仓健在日本电影《追捕》里扮演的检察官杜丘给中国观众带来的震撼。于是这个因为《远山的呼唤》、《车站》、《幸福的黄手帕》等影片征服中国观众的日本硬派男人也征服了我这个影迷。当然,2005年,74岁高龄的高仓健来到中国与张艺谋合作,出演了他的第204部影片《千里走单骑》,据说是这个日本演员的封刀之作,很认真的看过这部票房平平的文艺片,很感人,很值得一看。

这部传记却写得不太好,只是记录了这个日本男人的成长历程:如何被选为演员,于是,小田钢一就变成了高仓健,就有了东映义侠系列片的成功,就有了1976年的《追捕》,就有了1977年的代表作《幸福的黄手帕》,就有了无数的大奖。当然也有与妻子的分手,很平淡,很简单,没有亮点。(2009…11…19)

红肥绿瘦 读《空巢》

张翎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死去了老伴的大学教授的晚年生活。何淳安因为生活能力不足,不得不请来一个女保姆春桃来做家务,故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也就是那种满世界都可以看见的老少恋。少年丧母、中年丧子、老年丧妻都是人生大不幸,有钱的人当然也就可以有这样的黄昏恋,贫困家庭就只能一个人默默的等待生命的终结。老年人的爱恋就和小说里面的那个大学教授一样,一要有钱、二要得闲,而且还得有何田田、何远远那样的子女,缺一不可,当然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人到老年,需要的不是爱而是伴,这部小说在这方面就有些新意。

张翎的写法直白、简约,很有读头,也很有意思。春桃第一次和何田田通电话,第一次见面,第一次来到家里的情景都写得很细腻。“女人正着剪,反着修,先左手、后右手,父亲的十个指头在女人粗糙的掌心走过了一遭,如同抛了一次光,就有些平整光洁起来了。”我喜欢这样的文字。(2009…12…1)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中共为何能胜利

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其实在辽沈战役结束以后就已经很清楚了,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的对比在那片黑土地的硝烟散去以后就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毛泽东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也看明白了,所以才痛心疾首、彻夜难眠。在1949年开始的时候,一些知名的中国通对共产党的胜利有自己的观点,现在读起来还是很有些意义。

费正清这个曾经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在取胜,是因为他将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组织起来了。”蒋介石的前政治顾问拿铁摩尔分析,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取胜,“更重要的是因为国民党的无能、腐败和高压统治。”《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驻华记者兰德说:“共产党之所以节节取胜,是因为他们比蒋介石政府更加关注中国人民的需要。”而《朱德传》的作者史沫特莱则很理智的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一群普通的中国人,正在进行一场神圣的解放战争,将中国从封建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那个因为写了《西行漫记》而闻名世界的埃德加斯诺则说得更透彻:“1927年国民党赢得了政权,靠的是耕者有其田和在政府里实行民主的口号,现在失败,因为他从来没有兑现过他的承诺。共产党的胜利是因为他们实行平均地权,并让农民在斗争中享有经济实惠。他们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是因为它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吸取力量,并为满足他们的迫切需求寻求答案。”(2009/12/04)

红肥绿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