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243章

西窗烛话-第243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恢北坏笔钡恼怀荩捅灰浴昂杭椤钡淖锩右源蜓梗浇夥徘跋Γ傺僖幌⒌娜偌抑皇O乱桓鼻橇耍嗫髁斯膊车恼裥斯ひ档挠贝胧攀沟萌偌业纳晷路闹У玫搅嘶指矗柿现っ鳎膊骋捕院腿毡救撕献鞴娜撕芊锤校胶嫌院螅偌揖统沟椎耐顺隽死肺杼āV钡礁母锟牛庞辛巳偌业闹行殴荆蚣业乃耐ü尽⒌思业腦X公司的崛起。不可置疑的是,荣家用共产党的钱财壮大和发展了自己,坊间当时还流传着不少关于“坐地分赃”的事情,所以才有荣家后来的飞黄腾达,荣毅仁才最后达到了国家副主席的那个高度。

千万不要相信荣智健的那些胡说八道,他在中信的崛起的那些事早就被传得沸沸扬扬,尤其是1998年,他父亲当国家主席的时候,这个荣家的第二代居然强令与中信分家,而当时中信的董事长居然利令智昏的满口答应,就引来一片哗然。慷国家之慨、侵吞国有资产的结果就是荣智健2002年荣登中国首富,不过那就是他们表现的顶峰了。荣智健和他妹妹的那些胆大妄为和奢华无度早就被人们所指责,这次荣智健黯然退场不过就是遭到天谴而已。关键这个狂妄的家伙居然会忘记“一朝天子一朝臣”和他父亲要他低调一点的忠告。(2009/10/3)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看李鸿章父子的卖国嘴脸

《马关条约》的签订无疑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幕,其中作为谈判特使的李鸿章如何在日本游说清王朝答应日方的条件、而日方是如何知道李鸿章与清廷的全部电报往来、以及那个被一部分人称为改革先驱的李鸿章是如何被日本浪人吓破了胆的种种丑相就不用多言,只能说连鞋帮子都掉尽了。

1895年5月,日方命令清廷派员到台湾签订“割台让渡证书”,早就被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激怒了的大臣纷纷上书弹劾李鸿章,并要求李鸿章亲自赴台进行交割,正中光绪的下怀,李鸿章只得派自己的长子李经芳前往。而李经芳不仅曾经出使日本,而且还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为妻,自然是亲日派。6月1日,李经芳乘德国商船抵达台湾海域,次日登上日舰,在会谈中李经芳在日本人面前的卑躬屈膝、卖国苟全的丑恶嘴脸在《乙未台澎交接文献之校定》中有详细的记载。他在会谈中提醒日本人:“贵军通过时,应防岛上蛮民骚乱,由背后突然狙击。”他指出:“此次交割已毕,台湾岛成为日本国之新领土,接近中国之领域,希望两国更进一步敦厚友谊,保持永远和平。”

请各位看官注意一下这段话:“尤望阁下平定台湾后告知岛民,系依据条约,日本领受台湾者,应将对于李氏一家之怨恨消除。希望阁下对于旧友鄙人予以相当堪力保护。”日方桦山中将慷慨答应:“尽其可能,在阁下回国时特别派护卫船保护阁下。”更荒唐的事,身为大员的李经芳居然不敢登台,只是将交割清单交给日本人就逃回了国内。不知那些对李鸿章的改革、对李经芳的日本情怀大唱赞歌的人看到这段文字作何感想?这样的人不是汉奸又是什么?(2009/10/6)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林彪之死

1971年9月12日中午13点30分,毛泽东突然从南方回到北京,交给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一个任务,调38军的一个师到南口待命;而在那一天的中午12点30分,林彪的办公室人员听到过林彪的一段奇怪的话:“反正活不了多久了,死也要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到了那天下午的15点左右,睡了六个小时的周恩来起床了,汪东兴打电话给他,他感到十分诧异:“你们怎么一声不响就回来了?连我也不知道。”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二三把手当天的一些细节。这天下午的15点10分,北京的空军学院开出了一辆车,司机是周宇驰,还有于新野和林立果,而到了那天深夜的12点32分,载着林彪的那架256号三叉戟客机就从山海关机场突然起飞了,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9。13事件”。

这架高度一直保持在2500…6500米之间的飞机在中国境内飞行了83分钟,这是公认的,而航线却说法各异。其一是直奔苏联,其二是拐了个大弯以后飞蒙古,其三是直飞乌兰巴托,而更有人说是先准备飞台湾,后才决定北行。9月13日1点55分,三叉戟飞出了中国领土,在接近蒙古与苏联的边境线的时候,飞机又奇怪的掉头向中国方向飞回,直到2点25分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坠毁,机上9人全部死去。值得回味的就是飞机为什么要在国内徘徊那么长的时间,明明已经逃脱成功为什么又要飞回来?林彪当时做过什么指令?黑匣子被苏联人取走,这就成了一个谜。

对于三叉戟坠毁的原因,有足够的根据排除了燃油不足和机上发生搏斗等猜测,而毛泽东的那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家喻户晓,再说中国当时的导弹射程根本达不到那么远,温都尔汗距离国境线足有一千公里,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被苏军的导弹给打下来的,要知道,在此之后,苏军还曾经击落过两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这可是世人共睹的。

不管怎么说,这位在中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林彪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就抄录一段在文化大革命出版的《林副主席语录》作为结尾吧。“林副主席是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最好的学生、最理想的接班人。林副主席把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最高最高最高,对毛主席最忠最忠最忠,跟毛主席跟得最紧最紧最紧,对毛主席著作学得最活最活最活,对毛泽东思想用的最好最好最好……”(2009/10/8)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毛泽东与陈独秀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1917年3月,毛泽东将自己化名二十八画生写的《体育之研究》投向这部杂志,获得全文刊登,他在与友人的交谈中也一再感慨地说:“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能比拟。”1918年8月,毛泽东在李大钊的介绍下进入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第一次见到了陈独秀,他曾经对杨开慧兴奋地说:“陈先生见解精湛、敢做敢为,正是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才。”直到1936年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还承认“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人。”而毛泽东1920年回到湖南创建马列主义小组正是受陈独秀的直接指派,之后才会有1921年毛泽东出席党的一大。

毛泽东其后一直留在陈独秀身边工作,直到1926年底因为对农民运动的见解不同,更由于1927年的国民党的大屠杀,毛泽东和陈独秀之间才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分歧,1927年陈独秀在开过“八七会议”以后黯然离开武汉,两人从此无缘再见。毛泽东常常指责陈独秀“动摇不定的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的重大损失,可他在一些私下场合还是承认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在解放后还一再叮嘱照顾好陈独秀的后人。而这两个书生的根本区别则在于,一个是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却听从联共的指挥,生搬硬套马列主义,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都不记得了,几乎葬送了党;而另一个则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开创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把一个奄奄一息的政党带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才有了新中国和以后的伟大胜利。(2009/10/12)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溥仪的叛国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废止了《清室优待条件》,把躲在紫禁城里花天酒地的溥仪赶出来了。如果说,清朝的灭亡就是因为他父亲的那句“就要完了”的预言,以后的道路可全都是这个已经19岁的宣统皇帝自己选择的。溥仪一直将东三省视为满清的发祥地,一直与张作霖眉来眼去,还派溥杰奔走其间,以至于花花公子张学良与溥杰的女人唐怡莹勾搭成奸,后来在张学良决定易帜,实现南北统一之时,溥仪还曾经试图进行阻扰,可没人看得起他。

1931年“9。18事变”以后,蒋介石得知溥仪即将投降日本,也曾派人前去劝阻,可是那个得意洋洋的家伙居然会说:“蒋介石对我再好,他能把江山让给我吗?”可谓狂妄至极!然后就离开天津溜向沈阳,1932年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当了日本人的傀儡,后来又得意洋洋的升为“皇帝”,改年号为康德,可是他没有想到1945年日本人会被苏联红军击败,更没有想到他会在日本人投降的第二天就被苏联人给抓住。1946年,溥仪出席了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与此同时,南京政府也向苏联五次提出照会,要求交还溥仪,“以便对他绳之以法。”而溥仪则惊恐万状,他害怕回国后会遭到陈公博、周佛海一样的下场。先是说要把自己带的珍宝献给苏联,后又向斯大林写信,希望永远留在苏联,可是苏联人对他没兴趣,1950年8月1日将溥仪送回了中国。之后,这个末代皇帝的故事在他写的那本《我的前半生》有详细的记载,只是共产党没有杀他,就是最大的仁慈了(2009/10/13)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国民党的卧薪尝胆

1948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而从蒋介石下野以后,他就在有计划的通过海路将军队运往台湾,到了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就更加快了国民党政府各职能机构和军队撤台的步伐和进展,到祖国大地到处开始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时候先后有六十万军队、数量更多的各界人士和民众涌入了个小小的海岛,从而使得台湾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生活上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当时,与日本的工业互补已经终止,与大陆的贸易往来也被隔绝了,加上岛上的工业本来就一穷二白、农业也极其落后,而赖以生存的黄金白银也很快就消耗殆尽,一切都显得十分危急,也十分捉襟见肘。

痛定思痛,蒋介石决定向那些以毛泽东为首的从山沟沟里出来、几经努力将他打败的共产党学习,首先就是在台湾进行了一场大张旗鼓的土地革命,让人人有地种、耕者有其田,极大的稳定了那些民众的情绪,再就是把共产党的延安精神全盘照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那些带到岛上去的技术骨干和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恢复生产,兴办工厂、学校,尽一切力量满足内需,就慢慢有了自己的工业基础,就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就为以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第三点最重要,就是改组国民党,铲除山头、瓦解帮派,建立起“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一个声音”的绝对权威,从而保证了国民党政府在台湾的一党独尊,也保证了政通人和,保证了国民党在几十年的世界格局中处惊不变,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如果没有这样的断然措施,在当时解放军隔海对峙、美国人不理不睬、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台湾早就完了,国民党早就完了,看看蒋经国上台后的一些举措,不就一清二楚了吗?不就为小蒋的利令智昏叹息不止吗?(2009…10…26)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朝鲜战场上的中、苏、朝

1950年4月,金日成秘密访苏,斯大林批准了他对朝鲜南方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还向金日成反复强调,如果美国出兵,苏联不便出面干涉,要他去找毛泽东通气,于是今日成就来到了中国,5月13日在与中共进行会谈的时候,毛泽东建议他将发起攻击的事件后移,最好等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以后,这是好心相劝。因为已经得到了苏联人的支持,金日成根本没把毛泽东的意见放在心上,回国不久就发动了对朝鲜南方的攻击,朝鲜战争由此开始打响。

因为兵员不足,金日成向苏联求援,斯大林依然将他指往中国,7月2日,周恩来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的时候同意派遣志愿军赴朝参战,但要求苏联人提供空中支援,3天以后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要求中方准备九个师的兵力。而到了9月,朝鲜人民军开始遭到了抵抗,有些抵不住的时候,金日成又在向斯大林求援,苏联开出了一大堆空头支票却从未兑现过。

9月14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场的局势急转直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把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像赶鸭子似的赶回了朝鲜北方,一直赶到了鸭绿江边。10月1日,斯大林急电毛泽东,要求中国紧急出兵,毛泽东在回电中以入朝作战的良机不复存在、武器装备落后、没有空中支援为由进行了拒绝,可是考虑再三,10月3日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又同意了出兵朝鲜的决定,10曰11日,周恩来飞去见斯大林,他答应了武器和装备的援助,却不肯答应进行空中支援,还说金日成万一抵不住可以退到中国境内成立流亡政府,这是对已经开始准备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