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214章

西窗烛话-第214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东亚四强足球赛

不想看,可还是看了四强赛的第一场,中国对韩国。上半场中国队打得窝囊,零比一落后,下半场的时候抽空去看了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后来已经错过了中国队的灵机一闪念,连扳两个球,却又被人家扳平了。从场面上看,韩国人牢牢的控住了中场,还有不少灵活精准的传球配合,而中国队却似乎是一盘散沙,进攻缺乏章法,拼抢就是踢人,最讨厌那个大头李玮峰,在后防线上晃晃悠悠,多次出现险情,居然还是队长,韩国队最终三比二在重庆击败中国队,其中还有一个进球被裁判吹飞,我很欣赏韩国人的前场定位球技术,一人起跑,吸引中国球员的注意力,另一人起脚怒射,人墙里的韩方队员及时闪开,皮球就从那个韩方队员闪开的地方穿过,虽然没进,却也吓人一身冷汗。刘建宏悲哀地说,盖伊信誓旦旦要全胜,谢亚龙还说要夺冠,结果如何呢?

品头论足 看《百家讲坛 李莲英》

看《百家讲坛李莲英》

很喜欢看北师大附中的纪年海站在台上手舞足蹈、声嘶力竭、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注意,只是讲故事而已。这次讲的是赫赫有名的大太监《李莲英》。每晚十一点就聚精会神地欣赏一番这个消瘦的高中老师的精彩表演。

由此知道了河间的李莲英如何从一个家境破落的小孩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从而演绎出波澜壮阔的一生,也知道了这个太监如何灵活多变,为人小意,从而博得了慈禧太后的赏识,破天荒的被授予二品顶戴花翎,在皇宫一呆就是几十年的传奇故事;知道了杀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居然还做出了一道“宫保鸡丁”,也知道了李莲英视察北洋水师原来是给皇帝他爸爸去洗脚的;知道了李莲英二分家产的旧事,他可真是富甲天下,也知道了他为慈禧太后宫中守灵百日,宫外守孝三年的决心,也就对这个低调做人、谨慎处事的大太监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对于纪年海老师依据某些宫女的回忆和自己的大胆猜测,对某些事件做出的结论,我有些不敢苟同。虽然《清史稿》没有《太监传》,但《辞海》和那些前清遗老的文章难道是空穴来风?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不过,为了故事的精彩,为了自己的看法,为了吸引人眼球,这也是有情可远的,比起那个讲《论语》的于丹不知好了多少。

品头论足 看《周汝昌谈四大名著》

看《周汝昌谈四大名著》

满头银发、一领褪色的中山装、皱纹密布的面容、惊人的记忆、连张讲稿也不要,就坐在那里和观众们谈谈而谈、谈笑风生、笑容满面,年届九旬的周汝昌老先生在《百家讲坛》讲中国的四大名著,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这名红学家从与胡适的论战开始声名鹊起,记得年轻的时候还曾经系统的拜读过他的一系列红学著作,很尊敬他这位红学泰斗。不过周老先生在谈论四大名著得有些论断却不敢苟同,至少他不像刘心武那样演绎《红楼梦》,却对四大名著评头论足,就有些托大了吧?至少有些以老自居,未免有些好笑了。

我尤其对周老先生引用京剧《群英会》、《夜奔》和唐高宗的一段序来作为评价《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一句就未免贻笑大方了,在我的印象中,用京剧来评价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周老先生还是第一人,未免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在周老先生的眼里,《红楼梦》最好、《西游记》次之、《水浒传》再次之、《三国演义》最次也。但在现实生活里,《三国演义》无疑是最精彩的,做生意、战争与和平、还有光明正大与阴谋诡计都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水浒传》的铮铮铁骨、梁山好汉的忠义风范、林冲的逼上梁山、武松的爱憎分明都叫人拍案叫绝;《西游记》不需多说,中国的儿童都是看着唐僧师徒四人长大的,就是现在,每逢寒暑假,总能看见一些小孩津津有味地看着这部由九龄童主演的电视剧;《红楼梦》不过是因为《金瓶梅》有些淫秽的章节和描写才勉强取而代之,不论怎么说,不论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刘大年的《中国文学史》都承认《金瓶梅》的白话语言堪称第一,而且对市井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而《红楼梦》不过就是文人骚客的一些闲情雅致罢了,得以续其貉尾也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周老先生差也。

品头论足 看《马未都谈陶瓷收藏》

看《马未都谈陶瓷收藏》

很久以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爆发过一次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有关论战,结论当然不言而喻,毛泽东指出:人们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但在马未都先生看来却不尽然。他坚定地认为,每一个时代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当时那个朝代的帝王性格的深深烙印。

我很喜欢听马先生的讲叙,在《百家讲坛》里,马先生从明代一直讲到清朝,把每一个朝代的陶瓷的主要特征娓娓道来,我不懂陶瓷,也不懂收藏,只是很喜欢听马先生绘声绘色的讲他如何独具慧眼,如何与一些稀世珍宝失之交臂,更对马先生讲叙历朝的帝王的性格特点对陶瓷的影响,就有些联想。伟人说的不错,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但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自己的印记的却只有那些或者雄才大略,或者平庸无能;或者叱咤风云、或者默默无闻的统治者,也就是说,人们群众用自己的汗水和血肉打造出一座历史舞台,以供那些英雄出场亮相,虽说有些牵强,却也是事实。

品头论足 看电视剧《大奥》

看电视剧《大奥》

曾经是个十足的日本文学迷,至今书柜里还有不少来自那个岛国的作品,从松本清张的《人性的证明》到那部风靡亚洲的《挪威森林》,还有鸿篇巨作《浮华世家》、一些想象小说《封锁日本》和有些色情的《暴虐》,林林总总,有好几十本呢。总感觉日本文学有一股淡淡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味道,字里行间有一股很文雅的清香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哀愁,很有些像是春天的某一个午后,躺在阳光下草坪的感觉差不多,有抽节的青草的清香,还有泥土那浓烈的暖烘烘的气息。

日本演员能够记住姓名的并不多,除了硬汉高仓健、清纯可爱的山口百惠以及貌美如花的栗原小卷以外,其他的就都被两国之间因为钓鱼岛和宿仇而导致的长久的隔阂所忘却了,记得的也还是《追捕》、《望乡》、《排球女将》和《铁臂阿童木》。不久前在东方卫视接连看了好几部日本的电视剧,很有些拍手叫好,就有些为日本演员对角色的娴熟的把握以及日本导演对情节的掌控能力暗自叫绝,到底是大家风范,高人一筹,比起韩国那些爱的死去活来的肥皂剧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而且艺术性更强、感染力更深。

古装电视剧《大奥》刚刚在湖南卫视开播,是抱着想看看历史去看这部日本宫闱故事的,不过,一个因为杀了想欺辱自己的浪人而被一纸休书赶出门的不服输的女人当上了德川家少主人的奶娘而决心与那个专横跋扈的将军夫人争斗到底倒是很有些意思,因为不是争风吃醋,而是勾心斗角,男人在其中居然成了配角,那个不服输的奶娘或者就是另一种版本的《阿信》吧?

品头论足 残疾人的节日

残疾人的节日

张艺谋用艺术的语言告诉每一个世人,只要愿意,残疾人就能自强不息,就能向社会展示他们并不残缺的心灵和美好的向往,就能用自己的方式活得精彩、活得潇洒、活得自在。以往文艺表现的多为关爱和助残,多为表现各方面对残疾人的爱护,这次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更多的确实表现出残疾人的勃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表现的是残疾人顽强与命运抗争和对生命的热爱,这就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无论是那三百多个聋女的整齐划一的手语表演还是那个汶川小女孩的芭蕾梦想的实现,无论是那个光明和太阳,还是向观众展现的四季景象,都叫人叹为观止、掌声雷动,但无论刘德华和韩红如何卖力,主题歌依然很一般,看来这一定是老谋子的命脉所在,也是他的最大的弱项。最惊险的一幕出现在那个肢残运动员将火炬传递给那个盲女的时候,火炬居然几次没有点燃,多亏那个肢残运动员灵活的与之调换了火炬;最震撼人的一幕出现在点火仪式上。侯斌用牵引绳将自己和轮椅、还有火炬拉向高高的火炬台的时候,几次体力不支、全场一起高呼“加油”的情景,叫人永生难忘。

品头论足 看《鳄鱼邓迪》

看《鳄鱼邓迪》

不记得是多少年以前的事了,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见过《鳄鱼邓迪》的电影文学剧本,因为感觉很好就记忆犹新,也就在屏幕上看见了美国和澳大利亚拍摄的这部电影的时候津津有味的看到了深夜。

在我的印象中,电影似乎比剧本的情节简单多了,这也难怪,电影只有90分钟嘛;对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渲染都不如剧本那么入木三分,这也难怪,有些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很难用电影语言来进行描述,只是对邓迪驯服水牛、狂犬略作点缀,对鳄鱼的那场搏杀也寥寥几笔带过,不知为什么不去用替身演员?

电影还是很不错的。扮演邓迪的保罗贺根红脸膛、茄克衫、牛仔帽、烟卷、胸毛、刀刻般的皱纹、矫健的身手还有诙谐的言语给人印象深刻,怪不得会获得奥斯卡奖呢;那个扮演女记者苏的琳达大嘴、大眼、大乳、卷发、长腿和身段都给电影增添了不少的喜剧元素,笑起来很妩媚的,值得一看。尤其是邓迪准备不辞而别,苏飞快的追到地铁站,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用中间人传递两人之间的谈话,最后让邓迪踏着人们的肩头和苏相拥,很有新意,很有感染力。不过依稀记得剧本是邓迪把苏带回了澳大利亚的原始森林,电影却让邓迪留在了那个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纽约,那样的话,鳄鱼邓迪还会是那个彪悍、原始、能干的男人吗?我有些为他发愁,不过续集会解决这个问题的。2008…9…30

品头论足 看《鳄鱼邓迪2》

看《鳄鱼邓迪2》

昨天在网上搜寻了一下,保罗贺根因为《鳄鱼邓迪》而荣获奥斯卡金像奖,也就名噪一时了。在那之后拍的几部影片均反映平平,不得已只好重起炉灶,又与那个大嘴的金发美女琳达再次合作拍摄了这部《鳄鱼邓迪2》,不仅有了2。5亿的票房,还真的抱得美人归,可谓大获全胜。

两部影片就电影艺术对比而言,无论是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第一部都显得更胜一筹,尤其是邓迪在澳大利亚原始森林的若干表现更是独具匠心、如鱼得水,到了大都市纽约,邓迪就有些《人猿泰山》的笨拙感觉,就有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窘境。不太好笑,反而有些可悲,丛林英雄简直成了都市小丑。《鳄鱼邓迪2》为了弥补这一遗憾,设计了一场都市流氓与邓迪智救被绑架的苏的大段情节,可惜效果也不好,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邓迪还是回到了那片广袤的的丛林里才是英雄,他会闻风中的气味,他会用“电话”请求土著人的帮助,只是与那些匪徒的斗志斗勇的方式有些过于简单,也过于单调,不过就是“各个击破”而已。但结局还是皆大欢喜的,也有些最后的悬念,就坚持把这部老片看完了。原声片,很有趣的。2008…10…1(国庆节)

品头论足 看《罗马假日》

看《罗马假日》

什么叫经典?《罗马假日》就是经典,这部美国黑白影片时隔几十年以后仍然能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就是经典,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到现在还能使若干的俊男倩女自叹不如就是经典,一部反复看过若干遍的电影使得我又重新看过一遍就是经典。

很简单、很普通的一个老套爱情故事,一个在罗马的美国记者偶遇一位高贵的欧洲公主,影片却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镜头调度和人物性格的描写诸方面演绎得令人叹服。首先是情节一波三折,从记者的讨厌到无奈,从惊讶到好奇,从从中获利到萌生爱恋,最后公主在前呼后拥中离去,记者慢慢的退出了空无一人的宫殿,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

影片在人物的刻画上颇见功底,赫本在扮演公主时对繁琐宫廷礼节的厌烦,对平民生活的好奇,还有少女情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因为没有厨房,她很遗憾不能亲自为记者做一顿晚餐的细节很有新意。当然镜头的运用也很灵活,有些细节令人称道。譬如两人在汽车上分别时的接吻,镜头先是在两人之间切过来切过去,然后是缓缓移动,后来就推进到赫本的脸上,继而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公主的两滴泪珠在昏暗的街灯下显得分外清晰,真挚感人。影片最成功之处还是通过派克扮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