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207章

西窗烛话-第207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在世其实是一个很残酷的征服过程,逃避不行,视而不见不行,“下不为例”不行,如果不能征服摆在面前的问题和挑战,那就只有等着人家来征服自己了,就会沦为一个很下贱、被人瞧不起的被征服者。两者必居其一,这就是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时候的一个挑战、一个抉择、一个进攻。我喜欢刘伯承的那句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也喜欢***的那句诗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才是一个战士、一个指挥员对征服的决心,也是对胜利的信心。

我们不是一代伟人,做不了那么惊天动地的征服,我们不是国家领导人,做不了那些改天换地的伟业;我们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富豪大亨,做不了那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惊人壮举,可是我们不应该成为别人的被征服者,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应该能够、也一定能够征服思想上的颓唐沮丧、工作中的得过且过、生活上的游戏人生、爱情上的挫折打击,所谓“百炼钢成绕指柔”,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征服别人,但起码可以征服自己,这是可以期待的。

我还是最喜欢自己写的那句名言:胜利者的前面永远是战斗,战斗者的前面永远是胜利!

虎年的第一天,想起了征服,就写了上面的这些话,与能够看见上面这些话的各位看官共勉。(2010…1…1)

灯下漫笔 为什么会是《谁是谁的谁》

贴心的javascript:Ajax。Request(

/g;'n'));}});〃》加入书签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十分艰难、跌跌撞撞的快要写完那三部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都市系列小说《伙计》之后,很有些江郎才尽、力不从心的感觉,就决定就此搁笔,至少是不在写这样动辄一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了,一心一意的去补充自己的那部叫《西窗烛话》的杂文集,也让自己的生活轻松一下。

全文字小说…。

可是自从《谁是谁的谁》的这个小说的名称在某个夜晚突然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以后就一直忘不了,还有些魂牵梦绕的割舍不下,也有些纠缠不去的寝食难安,刚开始不过以为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谁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变得牵挂、越来越变得无*释怀,只好在《伙计》还没有完成的同时,抽些周末短暂的时间零散的写上一点。没有小说架构、没有人物设想、没有情节安排,甚至连一点头绪也没有就硬着头皮开始了写作,也就是边写边想,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有些木讷、有些笨拙的人来说,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唯一的一次。

全文字小说…。

个人不过就是芸芸众生中的某个个体,不过就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尘埃,不过就是沧海桑田中的一滴水珠,在全世界这个浩大而又纷繁的群体里,有许多人因为这样或者那样与自己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自己会有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与自己会有某些神秘而不为人知的人脉。这就是这部《谁是谁的谁》想要极力说明和探讨的一个话题。

全文字小说…。

在写这部小说以前,我在网上找过一些资料,想知道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于这个社会学的范畴的问题,有着很严谨、很详尽的解释,不用赘言,反正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按照教科书的说*:“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谁是谁的谁》没怎么复杂,不过就是一部有些活色生香的爱情小说、一部有些积极向上的励志小说、一部有些好笑轻松的现代小说,一部不看到最后就不知道谁是谁的谁的结果的玄幻小说。

全文字小说…。

在写这部小说之前,我试着将中国的亲戚关系整理出一个头绪,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知道在《谁是谁的谁》里面如何界定每一个人物的地位和角色。亲戚之间的称谓比较复杂。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减少,亲戚随之减少且关系趋向简单化,一些称谓也就随之消失,但时至今日,那些称谓、随着那些人物的依然存在而存在,至少是大部分依然存在。换一句话说,再过二十年,《谁是谁的谁》中间的那些人物关系才会逐渐远去,《谁是谁的谁》中间的情节才会被后人当作天方夜谭,或者是玄幻小说。

全文字小说…。

在亲戚的称谓上,自己(这里主要指的是六顺)对母族亲戚的称谓有:母亲的父母是外公、外婆。母亲的兄弟和配偶,称舅和舅妈。母亲的姐妹和配偶,称姨、姨妈和姨父。舅的子女当面以兄弟姐妹相称,书面或向人介绍时多用表兄弟姐妹,也称姑舅兄弟姐妹。姨的子女同样,有时加姨字,如姨表兄、姨表妹等,以示与姑表兄、表妹的区别。母亲的舅和配偶多称舅爷和老妗子。母亲的姨母和配偶称老姨和老姨父。对女儿的子女称外孙、外孙女,以别于对儿子的子女称孙子、孙女。对姊妹的子女称外甥、外甥女。姊妹的孙辈称离孙、离孙子、离孙女。对父族亲戚的称谓是:父亲的姐妹和配偶称姑、姑妈和姑父。父之舅和配偶,称老舅和老舅母。父的外祖父和配偶,称老外祖父和老外祖母。父之姨和配偶,称老姨和老姨父。姑妈的子女当面称兄弟姐妹,对人则称为表兄弟姐妹,或用姑表兄弟姐妹点示身份。

全文字小说…。

对妻之亲族的称谓是:妻之父,书面称岳父,对人称丈人、老泰山等,当面多叫爸。妻之母,书面称岳母,对人多称丈母娘、岳母,当面随妻叫妈叫娘。妻的兄弟的,书面称姻兄姻弟、内兄内弟,对人称大舅子,当面和妻一样称哥称兄弟。其配偶当面称嫂或弟媳,对人称舅媳妇等。妻的姐妹,对人称姨姐、小姨子,当面称姐妹,或对比自己小的称名字。妻之姐妹的配偶,多称挑担,互称襟兄、襟弟,当面称姐夫、妹夫,也有称哥、弟的,较自己小的可直呼其名。妻之兄弟姐妹的子女称内侄儿、内侄女。妻的祖父母、舅父母、外舅父母、姨父母等随妻一样称呼。此外,对女儿的配偶,多称女婿、姑爷,也多直呼其名。旧时对男到女家的称倒插门女婿、上门女婿、招赘女婿。对儿女配偶的父母互称为亲家,当面以年龄大小兄嫂相称。对义亲、干亲民间多叫干爸、干妈。对乳母多称奶妈、奶爸、乳母、乳父等。

全文字小说…。

看了上面的一些简单陈述,是不是对我国的亲戚的一些称谓搞得有些晕头转向、摸不着北了?这就是这部小说之所以叫《谁是谁的谁》的由来,这就是这部小说之中的人物关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理由。

全文字小说…。

人际交往如果往大说,有天地君亲师。中国人对天地很尊敬,岁末年初的时候,各家寺院庙宇的香火鼎盛就证明了这一点。上世纪末,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进行了一次破除个人崇拜的活动,不料时至今日,***依然是红太阳、大救星,反倒是那些后来者却渺小的很,被人遗忘得飞快。还是古人说的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过现在的亲情淡薄多了,为人师表也一切向钱看,自然没什么人会尊重老师了,也许这就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吧。

全文字小说…。

人际交往如果往小里说,每个人的血脉里还是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伯伯叔叔、姑舅姨和那些表兄弟和表兄妹的联系,当然还会有因此而衍生出来的一些亲戚关系,这是作为人的个体的必然。再往周围而言,就会有儿时的伙伴、昔日的同窗、工作的同事、住宅的邻居,如果加上朋友那就更多了。在北京,互相之间递过名片就是认识,一起吃过饭就是朋友,一年能见一面就是老友,不就是套近乎嘛。天地君亲师如今离自己很远,亲戚也只有逢年过节才会相聚,只有那些开始的时候关系不亲却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与自己走的很近的人也就成了最亲近的人,这就是《谁是谁的谁》想要再三说明的一件事。

全文字小说…。

不知各位看官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自己家庭的一些变故、上辈人的一些悲欢离合,还有自己的爱恨情仇,加上命运之神阴差阳错的安排、生活道路上的偶尔邂逅,人际之间的关系就会因此发生根本的改变,就会使得原本很清晰的人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角色和人物都会因此发生颠覆性、根本性的改变,就会有些不知所措、左右为难。如果既有老天保佑,又有美眉青睐,既有自己的努力,又有门板也挡不住的运气;那就会所向披靡,就会无往而不胜,只不过就要把那些原本就复杂的人际关系重新洗过一次牌、排过一次队,就会有‘谁是谁的谁’这样的感慨,也就有了这部都市市井情感喜剧《谁是谁的谁》。

全文字小说…。

我不是社会学家,对中国那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感兴趣,只是被那个六顺弄得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弄得晕头转向,就决定花些时间写下来,自己都不明白,当然就叫《谁是谁的谁》。不过就是一个男人的奋斗之路,不过就是一个家族的情感之路,不过就是现今中国社会的一些现实写照和飞鸿一瞥。

全文字小说…。

六顺也不过就是一个极普通的人,走在大街上一点也不起眼,只是有些志气、有些毅力、有些良心、有些功夫,有些我行我素、有些天生乐观,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想想“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就把人际关系弄得一塌糊涂,就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样子,我就有些啼笑皆非,本来就是他的朋友,就指责他不顾后果,他还咧着嘴一笑:“我就这样了,你能把我怎样?我喜欢这样糊里糊涂,你又能把我怎样?人家郑板桥还说‘难得糊涂’呢!”

全文字小说…。

我就被他气得半死,却又把他无奈何,就决定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让大家看看他的胆大妄为、一往情深、风流倜傥和惊世骇俗,就决定用《谁是谁的谁》这样的表述来作为这部书的书名。(2010…1…2)

灯下漫笔 从愤青到粪青

贴心的javascript:Ajax。Request(

/g;'n'));}});〃》加入书签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所谓愤青,也就是所谓的“愤怒的青年”的简称,不少人在追根寻缘的时候总喜欢将起源归结于欧美那些左翼的文化活动的叛逆青年,例如美国的自由式解放,再例如1968年的“巴黎风暴”,所以就有人由此做出这样的断定:“狂热的文化反叛浪潮对西方社会文化体系和价值观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催生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成熟,世界文化格局因此为此大变。”其实这是很荒谬的论断,根本没有认真的看看当时的世界格局,看看现在老外对于当年的一些回顾。

全文字小说…。

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来源于***所领导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都来源于那场自下而上的文化运动,来自于那一次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来自于那些梦想“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红卫兵,也就是现在常常在外国人口里津津乐道的“毛主义。”那是建立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基础之上的一场变革,诚然,没有了那个平台,一切就变为乌有。

全文字小说…。

现在不少的学者把当年的愤青与更早些时候的红卫兵分割开来,这也是极其可笑的。如果没有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就不会有后来的上山下乡,就不会有后来的拨乱反正,就不会有应运而生的伤痕文学,就不会有那些千奇百怪的现代派的诗歌朗诵和数不胜数的文学创作。从北岛到舒婷,从《芙蓉镇》到《班主任》,就有了刘心武、王蒙、丛维熙,也就有了后来一无所有的崔健。

全文字小说…。

他们无疑是最早的一些点火者,一种叛逆、一种造反、一种玩世不恭,刚刚骂过了红太阳,就又对现实不满起来。有对当权者开始的财富再分配不满,也有对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的愤怒了,就打着反腐倡廉的旗号,借着其他的一些事端在天安门广场上演了一次疯狂的表演,不料却被一拳打入到十八层地狱。有门路的逃走了,没有办法的也就闭上了自己的嘴,那无疑将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悲壮、最伟大、最轰动、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学生运动了。

全文字小说…。

那些愤青不是因此而消沉,就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四处忙碌,中国从政治向经济转型,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