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180章

西窗烛话-第180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些外来民工在这座城市的一些现状,也就知道了一些农民工在这座城市的酸甜苦辣。

他来到这座城市已经十多年了,以前也曾去过广州、深圳、以及江南的一些城市,如今他的弟弟还在福建打工。可是他最后选择了我所在的这座城市。他并不喜欢现在呆的这座城市,“肉太贵,十几块钱一斤。”他在连连摇头:“连一把小菜也要几块钱,那不叫吃菜,那叫吃钱!哪里比得上我们那里?!”可是他没有回去,还是在这座城市留下来了,先是带来了老婆,老婆也干这行,也就是“夫妻档”了。再就是孩子。“三中。”他有些自豪:“读初二,成绩还可以。”租住在河水巷,也应该叫做常住人口吧。

他将所有的墙壁用砂纸打磨了一遍,又用心地将那些污点进行了重点清理。木地板上就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空气中也有了一些呛人的味道,粉刷匠的头发就被撒上了一层白霜,衣服也变得灰仆仆的了。他并不介意粉尘,也不休息一下就开始刷漆。他告诉我,如今装修工人的人工工资涨得太厉害了:“木工一百四,像我们这一行,一天没有一百,谁也不肯给你干。”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接了一个工程,加上工期紧、任务重,“就得请人帮忙”,但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工资不能少,还得管两顿饭,还得有作息时间,忙乎了一阵子,结果完全是帮别人做嫁衣裳,就不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了,就学会了“量力而行”,他显然很喜欢这个词,在谈话的过程中重复过好几遍。

他当然有些得意之处,在城市里挣钱,只要努力,一年挣个几万是很正常的,“主要是技术要好!”他一边在用滚筒沾着稀释了的乳胶漆刷着墙,一边自吹自擂:“乳胶漆很白的,比仿瓷白多了,越干越白!”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苦衷。老家还有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需要他养活,还有孩子读书的费用,加上老婆身体也不好,就得“勤扒苦挣”了,再说还有些不可预料的事情会发生。比如上当受骗,辛辛苦苦的给一个松滋的包工头干了一个多月,还请了同乡帮忙,包工头却溜了,“欠了几千块钱,我还好说,可是还有别人的工钱。”他苦笑着说:“没法子,哪里找得到那个狗日的?”还有上半年的一天晚上,在献福路的路口撞上了一辆汽车。自己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嘴里被缝了八针,一口的牙齿也被摔得寥寥无几了。“是祸躲不脱。”他在自劝自解:“躲脱不是祸。”我也在表示同感。“今年的年景不太顺,你信不信?”他在下着断言:“奥运年里我掉了三部手机!”我就无言以对了。个人如此、国家如此,世界也如此。

他一边刷墙,一边在夸着自己家乡的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南充不远的。”他一边刷漆一边对我解释:“十个小时的车,都是大路!”我就有些不解了:如果从这座城市直接坐车回家,仅仅到万州就得十几个小时;如果是先走水路再转陆路,哪里是他转乘的地方呢?他继续谈起每隔几年回到家乡时的喜悦心情:“只是回去花钱太多。”他用一根竹棍接上把手,用滚筒在墙壁上滚动着:“每次都得花上万把块钱。”他在对我解释:“路费用不了几个钱,就是亲戚朋友太多了,总得带些东西,不然就不好意思到人家那里去,花费就多一些嘛。你明白吗?”他放下滚筒,换上排刷的时候回过头很认真的问着我。我就把自己的头点的像小鸡啄米似的。

虽然今年遇到了一些意外,也有些难处和祸事,粉刷匠却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信心。“我们不是美国,金融危机离我们远着呢。”他振振有词地说:“装修还会有吧?粉墙还会有吧?泥瓦工总会有吧?我就能有事做。”我就对他佩服极了。因为对这座城市熟悉了,就决定还是留下来。“再难做也得坚持下去,不然回去能干什么?”可不是的,不会种地,也不会农活,更不习惯农村的生活,只好留在城市里,成为这座城市中的一员。他在用排刷刷着一些窄小的角落和墙角的缝隙之处,接着说道:“我还得攒一笔钱去补我的牙齿,要不然连吃东西都难。”我热烈的赞同他的决定。

这个勤奋的粉刷匠不抽烟、少喝酒,打牌也不过就是偶尔为之,除了天天骑着一辆摩托车在这座城市进行粉刷,剩下的时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了。他是个很开朗、很大方、很乐观的人,干起活来动作也是很快的。上午八点多才来,打磨一遍、墙面刷两边、天花板刷一遍,加上钩边和再补了些遗漏的地方,不到十一点就结束了粉刷,看了看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依然很自信。他又说了一遍:“越干越白!”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行程匆匆,只是喝了一杯茶,坐都不肯坐,就提着剩下的半桶乳胶漆离开了。望着狼藉一片的房间,我才想起,在一起呆了好几个小时,也听他说了无数的话,却不知道他的名字,连姓也不知道。(2008…11…22)

灯下漫笔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记得以前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歌曲叫《社会主义好》,歌中唱到:“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歌词很形象、很生动、很直白、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就自然和《东方红》一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过了三十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首歌渐渐被遗忘了,社会主义的一些根本原则和经济理论也渐渐的被摒弃了,就和***的一些著名论断一样被一些人忘得一干二净了。事实上,作为建国以来的一代伟人有不少的精辟的名言还是朗朗上口、有着惊人的预言性的。至今耳熟能详的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铿锵有力,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又如“为人民服务”至今仍铭刻在新华门的照壁上,只是有些人忘记了而已;还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声音,叫人热血沸腾、充满了自豪感,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英明论断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才更显出至理名言的伟大光辉。

我国的帝王封建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如果不是满清鞑子入侵中原,汉人不甘**,一呼百应,武昌起义的枪声一起,应声如雷,加上溥仪的老爸软弱无能,被革命军和袁世凯两相夹击,只得宣布退位,中国革命也许真的还是“同志仍需努力”呢。蒋先生对于国家的最大贡献不在于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也不在于他投靠美英、打击异己,搞“家天下”,而在于他粉碎了军阀林立、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保持了泱泱中华的完整与统一。只可惜他依靠的是封建财阀和外国列强的势力,根本敌不过共产党的“打土豪、分田地”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巨大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在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冲击下,他的统治很快就土崩瓦解、众叛亲离,灰溜溜的逃到一群海岛上面去了,不过痛定思痛,蒋先生就在台湾照搬了共产党的至胜法宝,实行了土改和国有化,也就成就了一个苟延残喘的小小奇迹。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当***潇洒的向天安门城楼下的群众挥手致意,当全国人们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全世界都意识到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不再任人宰割,自立于世界之林。于是就有了雄赳赳、气昂昂,在朝鲜和越南与不可一世的美国人进行了较量,还把印度人打得落花流水,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世界奇迹;就有了粮食自给自足,工业一日千里,就有了人造卫星上天,原子弹、氢弹的相继爆炸;人造胰岛素的轰动全球,也用一个又一个事实向全世界证明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关于以后的改革开放,关于后三十年的道路,争议不少、质疑不少、辩论不少,两年前甚至有些全盘否认的甚嚣尘上,不过到了奥运年,歌颂者有之,赞美者有之,理直气壮者有之,于是就有了“制造大国”之说,就有了“国富民强”之说,就有了“中华盛世”之说,就有了轰轰隆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却不料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呼啸而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峰会,就有了“环球同此凉热”,就有了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来遏制经济的急剧下滑,就有了各国的措施中都惊人的抛弃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规律,都惊人的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国有化步骤。就有了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高举行政干预、强行介入的社会主义的大旗,就叫人感慨万千了。中国也安排了四万亿资金来拉动内需;日本更甚,完全照搬社会主义的平均分配,对每个国民发放同等金额的现金来推动消费、促进经济;还有消息称,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美国成了畅销书。央视的白岩松在《新闻周刊》里感慨:“以前我们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居然变成了只有中国才能救世界。”(大意如此)劳尔卡斯特罗在接见中国领导人的时候,字正腔圆的高唱《东方红》,就是传达一种信息,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尤其受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款待,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寄希望中国能再买他发行的两千五百亿国债,欧洲当然毫不示弱,频频抛出橄榄枝向中国示好,也不过就是“拉兄弟一把”而已。近几个月来,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而另两大债权国日本和英国都在毫不犹豫的进行减持,就有些叫人不得不提高警惕了。还是《泰晤士报》说了实话:“大家不过就是盯着中国人口袋里的钱,至于其他,一切免谈。”我们能不能也这样表一次态呢?

有资料显示,广东的企业百分之九十一全是外向型的,那就难怪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附加值不高的加工企业就只有关门大吉;还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轻纺行业的利润率不足百分之一,就怪不得支撑起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的一些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呢;其实沿海一带的“走出去、引进来”的企业比比皆是,就怪不得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推就倒,一倒一大片呢。有知名学者和专家就在疾呼,拼光了资源、拼光了人力、拼光了价格之后,中国的隐形危机必然比其他的国家大得多,也严重得多。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我们在学习和引进国外的经济理论和思维方式之后,却摒弃了那些已经证明能够在中国行之有效,而且立竿见影的一些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经验。所以在金融海啸袭来,各国都在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社会主义理论里面寻找解决的方案和灵丹妙药的时候,我们反倒是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我们应该从这次金融危机中领悟什么,学到什么;我们从各国的应对方案中明白什么,想到什么,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有不少有良心、有真知灼见的专家、学者和评论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激烈的争论,也得出了不少的结论,就不用我这个无名小辈在这里赘言了,我只相信一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008…11…24)

灯下漫笔 告别《三峡好人》

《三峡传媒网》的论坛叫《宜昌论坛》,《宜昌论坛》的分类里面有个《三峡好人》,《三峡好人》里面有个《三峡文坛》,《三峡文坛》里面有我连载的长篇小说《门板挡不住(修正版)》。

虽然在这里每一次只能上传两千来字,每一个章节都不得不分几次上传,还时不时的跳出一段话,警告我什么格式不合规格,上传失败,搞得人一头雾水。很麻烦,也很浪费时间,尤其是与其它文学网站签约以后,就有些想放弃了。只不过就是感谢残梅舞雪和峡中樵两位版主的不断鼓励和热情洋溢的鞭策,就不好意思轻言撤退了。之所以把这样一篇七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放在这样一个非文学网站上连载,完全因为这是家乡的网站,很想听听家乡的读者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地方和倍感亲切的情节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有利于我的进一步的修正,却是很失望的,看小说的倒是不少,前后也有五万多的点击,就是大家很少留言,也不发表感言,就有些灰心丧气了,就有些觉得划不来,就有些想撤退的想法。

尤其是近来一段时间,《三峡文坛》在第一版面全是转载某个人的所谓系列作品,再就是那些办证、卖考题的广告充斥其中,虽然还把我的《门板挡不住(修正版)》给予了保留,却没有什么意思了,就有些鸡肋之感,就没有了原来的那种宽松的文学氛围。我不知道原来的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