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107章

西窗烛话-第107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童玉女、甜甜蜜蜜,但在爱情与金钱的抉择中,还是投向了日本人龟田的怀抱。省宣传部期刊处副处长洪泽政界一败涂地,主持娱乐报纸,设计用车撞击歌星的车的确是个好点子,虽说是轩然大波,却是发行量猛增30万。宗柏青这个《木棉日报》社长女婿、广告部经理,为了家庭和形象,大舅子的胡作非为自己一人扛,一旦解脱,他与“沙漠之狐”活得实实在在。戴晓明这个《芒果日报》总编也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因为他有办公室主任林越男,这个离异女人精明、漂亮、文静、关起门来也够风骚,她就是戴的组织者,组织宴会和娱乐款待中央首长,又到北京给人送活动经费,鞍前马后,也叫鞠躬尽瘁了。

开卷有益 读《上海女人》

卫卫的长篇《上海女人》不好看,女大学生颜紫爱他,他爱她的姐姐颜茹青,颜茹青则是她老师的情妇。

开卷有益 读《爱无藏身之处》

杜之新的长篇《爱无藏身之处》不好看。

开卷有益 读《何处是归宿》

黎阳的长篇《何处是归宿》太平凡、太简单、太老套。一个考上研究生的男人因家贫无法上学,放弃初恋女友秦梦,与高干女儿林菲结婚,后果是离婚,黄粱梦一场。

开卷有益 读《济南情心》

流氓寇的长篇《济南情心》写一个白酒经销商与一东营女网友笼中小鸟***后的故事,还马马虎虎。

开卷有益 读《都市的沉默》

成州石洋的原创长篇《都市的沉默》写的是一个像离婚的文人与几个女人的情感过程,写得很俗。

开卷有益 读《人里面哪有你》

谷童的原创长篇《人里面哪有你》195页未完,差点没把人累死。但写得精彩,也就坚持下来了。写得是大禹工作室经理谷童与两个女人的情感与矛盾。金城大秦公司女经理秦蓁子时他的梦中情人,是他的“消防队”,“他们床上的能量足够发射卫星。”谷童回来晚了主动表现,秦蓁子是“三八红旗手”;已经怀孕,已经谈婚论嫁,秦蓁子发现了公孙篱穿了洗过的裙子,终于分手;公孙篱是个矛盾的女孩,在谷童醉酒后,只是说一声:“不要,”但不挣扎,把少女之身给了他,被谷童辞退后,由爱转恨。我最欣赏秦蓁子发现白裙子后三次想自杀,谷童从兰州赶到金州拒而不见的情节,那才叫作伤心欲绝。

开卷有益 读《我的放纵青春》

张良的原创长篇《我的放纵青春》真是一部好小说,虽然长达666页,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地点是武汉,很亲切,写得很真实,情节也安排得可以,语言平和,不像其他作品那么苦涩。

开卷有益 读《暗夜里亢奋的裸照》

贴心的javascript:Ajax。Request(

/g;'n'));}});〃》加入书签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慕容一帆的原创长篇《暗夜里亢奋的**》全是些段天花与女人的**。先是老师杨欲环(成为丈母娘以后,关系依旧)、同学周霞(后成为其妻却又偷人)、小学同学李小花(小姐)、小鑫(小姐)、住院时的女护士、烧烤摊上的老板娘陈小琳(老班长之妻,用了两个避孕套)、女军医顾佳佳(老公一年回来一次)。0906

开卷有益 读《我的下半身情史》

贴心的javascript:Ajax。Request(

/g;'n'));}});〃》加入书签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北大菜子的原创长篇《我的下半身情史》不好看,只记了一句话:“爱有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用来说的,第二种是用来做的。”

开卷有益 读《业余爱情》

贴心的javascript:Ajax。Request(

/g;'n'));}});〃》加入书签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谷童的原创长篇《业余爱情》只记了一段话:“男女之间的事就像游戏,没有规则却处处隐藏规则。男女的工作就是在这模棱两可的规则中游戏,而每一个游戏的演变过程都是人生殿堂里不断变幻的壁画,犹如迷宫里的走廊,要把游戏的当事人带到某一个无知的地方。”

开卷有益 读《忘却灵魂》

贴心的javascript:Ajax。Request(

/g;'n'));}});〃》加入书签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叶秋池的原创长篇《忘却灵魂》,这本书就和书的又名一样——这本书就适合你在陈说里头看。

开卷有益 读《我的放

张良的原创长篇《我的放纵青春》真是一部好小说,虽然长达666页,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地点是武汉,很亲切,写得很真实,情节也安排得可以,语言平和,不像其他作品那么苦涩。

第二部  屐痕点点 走过、看过、做过、想过

《屐痕点点》是一部回忆录,是自己以前写的、现在仍然在写的一部作品。原本想把这部分内容收入到宜昌石头作品集的《天道酬勤》之中去,却感到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就另开炉灶了;当时的心情是写下来留给自己或者子孙后代做个纪念的,所以有些私密的东西就袒露了出来,但后来又发现有不少的章节写的很不错的,就不愿埋没自己的才华,思考再三,还是放到网上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读书的第一个高峰期。天知道那段时间里我看过多少书,熬过多少夜,写过多少读书笔记。在那个阶段,无论是《三国志》、《汉书》还是马恩列斯毛的著作,无论是《物种的起源》还是《梦溪笔谈》,无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是《第二次握手》,无论是历史、地理、理论、小说还是剧本、诗歌,甚至是《芥子园画集》,只要能到手的书籍、杂志几乎统统看过。当时市图书馆还在陶珠路一带,我隔三岔五就背着一个黄挎包到馆里的外借部去借书,一般每个图书证只能借两本书,我有熟人,一次就能借回满满一挎包的书,不过还有朋友们家里的藏书,志坚家的《二十四史》,东明家的《唐宋诗词集》我都读过,还得加上我和弟弟当时买过很多本古今中外的名著,现在还有满满一书柜!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成了我写作的第一个高峰时段。那段时间,除了在厂里主持每天上班前的有关的形势教育和工作安排,除了下午下班后的政治学习,除了每半个月办一期专刊,其余的时间就趴在那张破旧的办公桌上努力笔耕。至今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坐在新街那间有一个大大的防空洞入口的办公室里疯狂的写作。一支笔、一支烟、一杯水、一碗放凉了的饭,还有一盏灯。记得那个时候还没有三峡工程,连葛洲坝工程也没有,电力紧张,经常停电,就是一盏煤油灯,或者是一支摇曳的蜡烛继续写作,每每到夜深人静才回家,走在一片漆黑的献福路上,披一件军大衣,哼两声流行歌曲,还有些成就感,还有些“只争朝夕”的豪情壮志在里面。《而立之年》就是在那段时间写出的,重新誊正,还是感觉不错。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到九十年代前期,是改革开放的“阵痛期”,也是大动荡、大变化、大跨越、大发展、大破产的时期,我成了当时厂里的实际负责人。虽然后来有了合并,有了工厂和公司的兴旺发达与步步下滑,那段时间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以前,我完成了“读万卷书”的过程,而在那段时间里,我完成了“行千里路”的心愿。我一生绝大多数的路都是在那段时间所走过的。长城内外、大江上下,有不少只是匆匆一瞥,不过就是“到此一游”罢了,而有些地方则是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以至于即使到了今天,只要闭上眼睛,依然能闻到长阳大山深处的凉风,能看见东湖岸畔那亭亭玉立的水杉,能仿佛依然在郑河那青石板的小路上溜达,依然在南京路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我也能够在夜幕下的教育路上流连迎春花市,也能够会在阳朔的那颗大榕树下和大家一起哼唱“多谢了”……这也就是《六六大顺》的主要内容,而且写得越来越好,不容错过。

工厂倒闭了,下岗归家了,出游停止了,写作也中断了,不过读书还在继续,后来有了电脑,有了互联网,就在网上好好的看了一大堆小说,当然更多的是那些网络小说。《天鹰文学》、《卧虎居》、《世纪文学》、《幻剑书盟》、《翠微居》,当然还有《****》和一些现在不复存在的论坛都是我经常出没的地方,还写了一大堆的三言两语的短评,认真地进行过摘抄。就有些对其中的一些作品看不上眼了,认为还不如自己写的好,认为自己的水平比上不足,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就在电脑上开始练习打字。以前有个很敬业的女老师曾经教我复习过拼音字母,可是当时正沉浸在爱海里面,对此漠不关心,没想到会有今天,就有些后悔莫及了。刚开始不过就是誊正了一些以前的文章罢了,尝试写了点东西,就是后来用《家人、朋友及其他》发表过的一些回忆录,现在汇集为《天命五十》,写的很拘谨,也很呆板,还有些就事说事,有话就说,无话则短的意思,写的很不好,自己都不满意,不过就是自己的一些重新开始的习作而已,不忍割舍,就放在这里留作纪念了。

直到我开始写作《六六大顺》的时候,我还是很笨拙的,用微软拼音2003进行输入,错别字太多,而且速度极慢,就有些苦恼了,最后就返璞归真了,谁料想到这一次的重新用笔写作居然给我打开了新的写作空间。那是在写到湖南的某些段落的时候,突然的醍醐灌顶,突然的恍然大悟,突然的茅塞顿开,突然的才思泉涌,一下子把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自己原来想都没有想过的崭新的地步和阶层,我就知道自己属于老派的写手了,首先得老老实实的在纸上写下初稿,进行修改,再誊正到电脑上,然后再进行一次润色,也许是两次,才能算是大功告成。换一句话说,如果没有电脑给了我无数次进行修改的便利,如果没有自己的重新定位,就不会有以后的《红杏枝头》、《紫气东来》和《直挂云帆》。

我对那些口里叼着烟,或者嚼着口香糖,两手在键盘上起落如飞的人一直心存羡慕,可我就是每天趴在电脑前三四个小时,还是只能一下一下的敲击键盘,用我认为最快的谷歌输入法来进行创作。每天只能输入上千字,如果有突破那一天就是我盛大节日,我还得把打到电脑上的文字仔仔细细的检查一遍,才能算是完成,因为我总是相信愚公移山,用“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坚持下去,总会有胜利的一天,峡州三部曲就是一个证实。

《屐痕点点》就是写的是自己的足迹,就是记载着自己过去的一些喜怒哀乐,就是给自己一个回忆的理由。《而立之年》1980年就开始写了,当时叫《回忆忏悔追叙》;《天命五十》写在其中,原名叫《五十随想》,有些伤感,也有些真情流露;《六六大顺》开始叫《六十遐想》,写的自认为最好,有阅读的可能,也就是一部部的短篇小说,尤其是有些章节,更是上乘之作,不读就可惜了,但愿能让大家也有同感。不是说“而那过去的,则是最幸福、最难忘的啊!”(普希金)

谢谢!2008…10…30

第二部  屐痕点点 走过、看过

《屐痕点点》是一部回忆录,是自己以前写的、现在仍然在写的一部作品。原本想把这部分内容收入到宜昌石头作品集的《天道酬勤》之中去,却感到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就另开炉灶了;当时的心情是写下来留给自己或者子孙后代做个纪念的,所以有些私密的东西就袒露了出来,但后来又发现有不少的章节写的很不错的,就不愿埋没自己的才华,思考再三,还是放到网上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读书的第一个高峰期。天知道那段时间里我看过多少书,熬过多少夜,写过多少读书笔记。在那个阶段,无论是《三国志》、《汉书》还是马恩列斯毛的著作,无论是《物种的起源》还是《梦溪笔谈》,无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是《第二次握手》,无论是历史、地理、理论、小说还是剧本、诗歌,甚至是《芥子园画集》,只要能到手的书籍、杂志几乎统统看过。当时市图书馆还在陶珠路一带,我隔三岔五就背着一个黄挎包到馆里的外借部去借书,一般每个图书证只能借两本书,我有熟人,一次就能借回满满一挎包的书,不过还有朋友们家里的藏书,志坚家的《二十四史》,东明家的《唐宋诗词集》我都读过,还得加上我和弟弟当时买过很多本古今中外的名著,现在还有满满一书柜!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成了我写作的第一个高峰时段。那段时间,除了在厂里主持每天上班前的有关的形势教育和工作安排,除了下午下班后的政治学习,除了每半个月办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