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之步步高升-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庆平笑笑,说:“伊老师,你错怪小楚了,我只不过是和郎茂才打了个招呼,并不是小楚找了我。”
“庆平,你不要替他打马虎眼。”伊海涛不信,他怒气未消地一指楚天舒,说:“如果这种事情也需要你出马,我还要他做什么?”
伊海涛当着外人的面对楚天舒说这么重的话,足以表明他对叶庆平这个关系的重视,也就是说,只有到了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刻才需要叶庆平出马,其他琐碎的事是不能动用这个关系的。
伊海涛处心积虑地掩饰他与叶庆平的亲密关系,其用意也在于此。如果把这种关系宣扬得人尽皆知,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伊海涛以为楚天舒背着他向叶庆平求助后才会如此动怒。
“伊老师,你真的错怪小楚了。”叶庆平沉吟了一下,才说:“当时我是受林部长的委托找的郎茂才,和小楚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庆平,你说的是真的?”伊海涛在得到了叶庆平肯定的点头之后,十分的感动。
林国栋部长如此关心自己,亲自出面替自己消除不良影响,这大大出乎伊海涛的意料,禁不住要为之动容。
楚天舒的疑问更深了:就算林国栋十分看重伊海涛,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帮着控制网络舆情,必须得有人出面向他说明来龙去脉才行啊?这个人不是叶庆平,又会是谁呢?
见楚天舒沉思不语,叶庆平拍了拍楚天舒的肩膀,说:“小楚,你别介意啊,是我没和伊老师说清楚,让你受委屈了。”
这就是叶庆平作为组织干部的过人之处,他主动把责任揽了过去,既有让伊海涛顺利下台阶的意思,更有笼络楚天舒的用意。
叶庆平作为省委组织部重要部门的实权人物,平时话语不多,洞察力却非同一般,他对官员的观察与预测,不仅非常准确,而且相当超前。
据伊海涛偶尔喝高了之后提到过,叶庆平在全省范围内努力交好的要员,起初都是一些位低权轻者,可三两年过后,这其中的不少人可能就位居要津了。
叶庆平肯下力气帮伊海涛的忙,固然有伊海涛两口子对他有恩的因素,但也代表他对伊海涛的前途十分看好。
现在,叶庆平主动向楚天舒示好,同样也是对楚天舒日后可能能在官场上飞黄腾达的超前判断。
伊海涛见叶庆平给他找好了台阶,便也走过来拍了拍楚天舒的肩膀,以示歉意。
“没事儿,”楚天舒笑了笑,很轻松地说:“叶处长,伊老师是关心爱护我才会批评我嘛。”
叶庆平哈哈一笑,说:“小楚,我们都是彭老师的学生,是价真货实的师兄弟,以后就不要喊职务了,那样就显得太生分了。”
楚天舒赶紧说:“好,那我就不客气,以后喊你叶师兄了。”
叶庆平说:“对呀,对呀,我入师门比你早,我是师兄,你是师弟。”
楚天舒握住叶庆平的手,说:“叶师兄,你是彭老师的嫡传弟子,我才刚入师门,以后有不到之处,还请师兄多多指点。”
叶庆平看着伊海涛,笑道:“伊老师,你还得批评他,刚说好了我们是师兄弟,他又开始客套了。”
三个人同时笑了起来,刚才有些尴尬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其乐融融了。
叶庆平提出让伊海涛以笔作利器,文章作奇兵,以期引起乔明松省长的关注,算是一语中的,点到了穴位,号准了伊海涛的脉。
在官场上想要迎合领导的官员无计其数,能想到拿文章做敲门砖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想得到和做得到完全是两码事。
就以唐逸夫为例,这一招对他就不适用。
找一两个高水平的枪手写出一篇有分量的锦绣文章并不难,但是,要让乔明松相信这是出自唐逸夫之手本身就值得推敲,即便是引起了他的关注和重视,当面交流探讨一下难免会露出马脚,这也是很多人不敢以此入手的顾忌所在。
伊海涛则不同,他理论功底扎实,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强,在城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时就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过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针对当时全国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混乱现象,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设想,引起了高层决策部门的重视。
也正是那篇论文,直接把他送到了规划一室主任的位置,令他至少比同资历人员提前两年完成了从副处到正处的晋升。
随后不久,省里分管城建交通的副省长组织了一次对欧洲六国的考察,点名让伊海涛参加,十天行程大多数人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也就看了,听了也就听了,回来后除了带回诸多小礼品,再就是若干在著名建筑下的留影。
伊海涛却不同,虽然该玩的时候也玩,当买的东西也买,可参观时则留意向当地接待部门索要了大量的外文材料,回来后翻译成中文,又根据需要收集了欧洲六国的建筑发展史料,不久就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欧洲城市建设借鉴与启示》。
文章交送分管副省长审阅,作为本次考察成果,伊海涛一下子又从规划设计院走上了省交通厅副厅长的岗位。这位副省长升迁之前,正好省里讨论青原常务副市长人选,当即力荐了伊海涛。
伊海涛走马上任之后不久,中央对省级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南延平和乔明松分别从西北和沿海省份调入东南省担任省委书记和省长。
到青原担任常务副市长之后,伊海涛忙于具体事务,就此搁笔。
叶庆平前脚离开青原,伊海涛和楚天舒后脚就开始着手研究文章方面的事情。
祝庸之是一个学究性人物,要想得到他的指点,不能体现出一点真才实学来也是枉费心机的。
大凡懂些写作之道的人都清楚,文章之首要,在于主题与立意。
“这篇文字不同于以往的写过的论文,它的目标不是发表,主要是要有影响,收到奇效,而其中最关键之处是要引起乔省长的注意。这种注意,又不是一般的注意,而必须是高度关注。”伊海涛一上来就为文章的立意奠定了基调。
按照他的这个基调,楚天舒已经做了些前期准备工作。
他先是从网上下载了一大堆相关信息,又找了许多参考资料,多是各种各样的论文,还有一些乔明松以前和现在的讲话和报告。而后,根据叶庆平在餐桌上的点拨,初步拟定了几个题目。
第532章 没有退路
楚天舒拟定的题目有: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农业规模化经营等等,都是近期国家农村工作方面的大课题,绝对可称得上走在全省前列。
伊海涛虽说是由文章步入政坛,在官员里面也确是写作高手,可写文章也与唱歌、打拳一般,讲究个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练常熟。自从当上常务副市长之后,客观上事情多了,工作繁忙了,主观上也因为有了谭广德、王少磊和楚天舒这样满意的“替身”,很多文稿就不再亲自动手了。
按照平常写作讲话、材料的套路,一般是由秘书提出几个题目和大体思路,交由伊海涛斟酌确定下来,就算万事大吉了。
可对于这篇文章的选题,伊海涛却是慎之又慎,不肯轻易认可。
“小楚,你拟出来的几个课题好是好,但是,有一样你可能没有考虑到,而且是犯了大忌。”伊海涛连连摇头,摆出了一副在课堂上授课时老师提问的架势。
楚天舒瞪大了眼睛,也摆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架势,等待伊海涛的下文。
“这篇文章取得乔省长注意、重视当然非常重要,可也不能像上次给南书记讲课那样而得罪了另外一些人,产生了太大的负面效应。”伊海涛说。
“负面效应?你是说别人会忌妒?”楚天舒不解。
“眼红忌妒那只是小事,若是被人家抓住明显破绽当成攻击的武器,那就可能得不偿失了。”伊海涛明显还心有余悸。
楚天舒当然知道,伊海涛所指的“人家”是唐逸夫等人,迎接南延平视察为伊海涛博得了一些声名,但唐逸夫却利用汇报材料一事挑拨了朱敏文与伊海涛的关系,进而又在省长乔明松那边制造了许多不利于伊海涛的传言。
楚天舒想了想,说:“嗯,我想是不是这个意思,还必须要考虑朱书记省里领导的感受,也要考虑市里分管领导的态度,否则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失去了立足的基础。”
“对,怪不得我家彭教授喜欢你,你是一个一点就透的好学生。”伊海涛最后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按照市委市府分工,新农村建设是朱书记当市长时的政绩工程,农业一直由唐逸夫分管,他们会怎么想?别人又会怎么想?实际效果或后果又会如何?这些都必须要慎重考虑。”
楚天舒连忙说:“呵呵,我还真没想到这些。领导还是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我差一点儿好心办坏事、帮了倒忙。”
“那么到底该从哪里切入,才能既避开矛盾又收到奇效呢?”伊海涛这一发问,说明他心里有底了。
楚天舒非常熟悉伊海涛这种学者型领导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设问、否定中,思路越来越清晰,离最终需要的那个结论或答案也越来越近。
果然,伊海涛提出,不要触碰那些事关全局性的选题,以免让朱敏文、省里的领导们感觉有越位、擅权、夺美之嫌,也避免竞争对手借机散布你提前篡权、迫不及待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也都是双刃剑,毕竟文章是为竞争市长而做,又要取得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首肯,这就要保证既有足够的力度,又不能让另一面的刃口伤着自身。
青原官场与中国所有官场一样,显也好、潜也罢,规则很多,水也很深,如果顾此失彼,不小心触碰了不该触碰的雷区,趟了不该乱趟的浑水与深潭,那有可能到断气了都还不明白自己因何而死。
这就是在领导身边工作的益处。
类似的官场规则你可以提前感知得到,日后自己为官的时候将会终身受益,尤其像楚天舒这样凭着一股子热血和机缘闯上来的年轻人,有过“像领导一样思考”的经历,看问题的高度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就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顺着伊海涛刚才的思路进一步往下分析,这下情况就相对简单多了。
楚天舒其实已经想到一个好的切入点,那就是尽可能地将伊海涛城市建设管理的特长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过,他不能马上道破。
做秘书时间不是太长,楚天舒已掌握了一个诀窍:在和领导讨论问题时,越是接近真理越不能轻易多嘴快舌,最后的正确结论永远要由领导口里说出来,自己的任务就是提出一个又一个接近真理的谬误,让领导在批评中最后道出真谛。
当然,这种戏法又要玩得恰如其分,否则,玩过头了,就难免露出蠢相,或让领导感觉受到愚弄。
因此,遇到讨论难题的时候,楚天舒就一再提醒自己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要过犹不及,纵使眼下是在帮伊海涛出谋划策,也还是要悠着点儿,让领导最终点题,绝不可图一时高兴喧宾夺主。
楚天舒说:“江北开发区的建设是得到了南书记充分肯定的,也是你召集政府工作以来主抓的政绩工程,要不,我们在开发区如何带动青北县乡镇经济发展上做文章?”
伊海涛先是点头,后又微微摇头,说:“青北县是青原市区的近郊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样的选题虽然有其亮点,但这种发展模式不具备可复制性,对全市其他乡镇缺少借鉴和示范效应,更谈不上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性作用。”
楚天舒陷入了沉思。
伊海涛提醒道:“小楚,你不是还收集了不少乔省长的讲话和报告吗,你想想看,乔省长最近对农村经济发展哪些方面强调得比较多?”
“我学习过乔省长在全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好像对中心城市要拉动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楚天舒假装努力在思考,实际上是在鼓边轻轻用劲。
“对,就从城乡经济一体化入手!”思路打通,伊海涛一锤定音。
换做一般的秘书,很有可能要拍着脑袋作失悔状,现在再说“我怎么没有想到”、“还是领导站得高看得远”之类的话,表演就有点过了。
楚天舒没有来这么过于虚套的东西,而是在电脑上开始敲击出一个标题。
任何时候,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
电脑上显示出一行字:青原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伊海涛看了并不是很满意,说:“暂时确定这么一个大方向吧!”
确定文章的大方向是最关键的,之后的主题内容、结构布局之类的框架搭建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剩下的问题就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