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陶行知文集 >

第7章

陶行知文集-第7章

小说: 陶行知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行知文集》第732页

乡下先生小影

(十一)

天赋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

宁做农和工,

联合避荒岛。

1929年冬

《陶行知文集》第274页

三、才能与兴趣

大凡选择职业科止之标准,不在适与不适,而在最适与非最适。所谓最适者有二,一曰才能;二曰兴味。吾人对于一业,才能兴味皆最高,则此业为最适;因其最适而选之,则才能足以成事,兴味足以乐业,将见学当其性,用当其学,群与我皆食无穷之益矣。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1918年11月3日《教育与职业》

《陶行知文集》第7页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

原载1919年9月《新教育》第1卷第4期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能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然后才能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1926年12月《新教育评论》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35页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也没有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中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

《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

1934年6月1日《生活教育》1卷8期

《陶行知文集》第385页

中国现行之会考制度是对自己所委任之校长教职员表示总不信任,把活泼的青年一起变成书呆子,一群一群的赶进牛角筒里去。

《贺客与吊客》

1934年11月《生活教育》1卷19期

《陶行知文集》第411页

灌注的教授法最要不得。他把接爱文化的人当作天津鸭儿填。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50页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锁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从前有一个故事提到有一位道人用手一指,点石为金,一位徒弟在旁呆看,道人说:“你把金子搬去可以致富。”徒弟摇摇头。道人问他为何不要金子,徒弟说:“我看中你那个指头。”世上有多少被金子迷惑而忘了点金的指头,文化锁匙虽可分班度人,但要在开锁上指点。如当作死读书,上起锈来,又失掉锁匙的效用了。

《育才二周岁前夜》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11页

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展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服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创造的儿童教育》

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

《陶行知文集》第754页

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启发学生使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4页

“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以教人者教己》1927年11月5日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8页

我现在试验一种十分钟教育。这十分钟的支配是两分钟的唱歌,两分钟说一条科学,两分钟讲一件时事,四分钟认两上字。

《十分钟教育》1922年9月17日

《陶行知全集》第5卷第266页

育才三方针

(一)迷根据孩子们不断的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天性,透过特殊的环境、设备和方法,

我们培养并引导他们成长踏进未知之门。

(二)悟根据孩子们一般的智力,透过启性的普通教育,我们培养和指导他们对特殊

活动取得更深的了解。对人生各方面的关系和宇宙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取得更

广的认识。

(三)爱根据孩子们愿意帮助别人的倾向,透过集体生活,我们培养和引导他们对民

族人类发生更高的自觉的爱。

《育才三方针》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31页

 普及教育

作者:陶行知

一般教育者,也只顾及小孩子的教育,对于老年人很少加以注意,这也是件不平均的事。中国现在内外交棼,社会多故,如若候着那小孩子去改造,非待二三十年后才能奏效。所以欲免除目前的危险,必须兼顾着老幼的教育。

《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

原载1922年7月7日《民国日报·觉悟》

我建议要创造一种文化细胞。……每一个细胞里的识字分子教导不识字分子,说得正确些,我们要叫识字分子取得现代知识精神连文字一同教给不识字的分子,这样一来,每个文化细胞里的分子都能继续不断的长进。

《文化细胞》

1935年5月《生活教育》2卷5期

《陶行知文集》464页

办教育比如给人饭吃,给人饭吃有两个办法,一是开饭店,贴招贴,使那愿意和能够上饭馆的可以来吃饭,这是开平民学校的办法。二是叫每个人家家里设厨房研家常便饭吃。平民读书处就是一种家常便饭的平民教育。

《平民读书之试验》

1923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周年纪念会会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

《陶行知文集》第69页

中国乡村教育之所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闻问。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了促进的媒介。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年12月

1928年4月《中国教育改造》

《陶行知文集》第156页

中国现在的乡村学校,老实说起来,确实不能适应乡村的需要,他们给儿童唯一的东西是书本知识,他们从不知道注意到农人的真正的需要,这项教育使农村社会减少生疸,使农民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这使人最不满意,所以改造农村教育的呼声,到处都可以听得到了,一个新纪元正在放射曙光咧!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

1927年12月《时事新报》

《陶行知文集》第203页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1928年2月29日《乡教丛讯》2卷4期

《陶行知文集》第234页

中国的乡村是新教育之新大陆。

《古庙敲钟录》

1933年《古庙敲钟录》

《陶行知文集》第353页

我们所要普及的,不是少爷教育,不是小姐教育,不是政客教育,不是书呆子教育。我们所要普及的是:自动工学团。什么叫做自动?自动是大众自己干,小孩自己干。自动教育是教大众自己干,教小孩自己干,不是替代大众小孩干。

《普及什么教育》

1934年2月《生活教育》1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362页

文字教育应预令强迫。预令强迫之功用在提醒一般不识字的民众自动的去请人教,以往的民众教育好象是求人来学。预令即下,民众对于知识的消极的拒绝,可以转变而为积极的追求。

《宝山县观澜义务教育急成方案》

1934年《普及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402页

干民众教育,便是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般,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都得呼吸,空气是不要钱买的,人人都可以自由呼吸,教育也就不能以金钱做买卖,人人可以自由享受。

《小先生与民众教育》

1934年12月《生活教育》1卷20期

《陶行知文集》第417页

这十九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普及教育运动小史》

1934年《普及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422页

教育时代落伍的人一起赶上时代的前线来,是普及教育运动的目标。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1934年…1935年《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425页

依照老法子,每年只增加几十万学生,而人口之增加倒超过十倍之数。那是一万年教育也不会普及。就是用我们提议的新法去普及教育,这过分的人口增加也得要统制。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1934年…1935年《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414页

普及教育者必须攻破天命,唤起人工胜工的自信力。我们所要普及的是创造的人生观。教育界里的人是一样的信天命,他们说:这样穷的国家,教育怎能普及?……只要存着这样一个念头,教育就永远不会普及。我们也只须把念头一转,抱定一个人定胜天的人生观,向前创造,现代教育就自然而然的普及出去了。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1934年…1935年《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442页

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事,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31页

我要郑重地说: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36页

前进的知识分子在推进大众文化上固然能起重要的作用,但是大众文化运动决不能由少数知识分代办。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是大众为自己推动的文化,是大众为自己谋幸福除痛苦而推动的文化,大众文化的解放是要大众运动集体的力量来争取的。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52页

民众教育是什么?民众教育是民众的教育,民众自己办的教育,为民众的最高利益而办的教育。换句话说:民众教育是给民众以教育,由民众来教育,为民众而教育。

《我的民众教育观》1939年12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89页

民主的教育必须办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就是使老百姓的能力都能发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2页

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育。生活教育很早就提出活到老,学到老。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3页

民主教育的教材应从丰富中求精华,教科书以外求课外的东西,并且要从学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求得求的教材。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5页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民主教育》

1945年11月《民主教育》1期

《陶行知文集》第792页

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大家靠着一双手和锄头斧头生产,所以生活是劳苦得很;尤其是经过一百年的帝国主义侵略,三十多年的内战和八年的抗战弄得万分穷苦。我们要在穷社会里找出穷办法来教一切穷人都得到教育,得到丰富的教育,得到民主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我们普及教育的目的。

《民主教育之普及》

1945年12月1日《民主教育》2期

《陶行知文集》第794页

 创造教育

作者:陶行知

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