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陶行知文集 >

第4章

陶行知文集-第4章

小说: 陶行知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工作,象他们宁产低额薪俸,种园一事,不无小补;第三,他们有了农人身手,在乡间便有用武之地,因此便有多办学之乐而少办学之苦。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

原载1927年9月27日《教育季刊》第3卷第3期

他们有科学的头脑,他们是虚心的,好观察和尝试。他们对于科学农业和科学上其他的新发明,都感到浓厚的兴趣,并且他们很切心希望把这些科学常识介绍给农人。这是乡村教师最应当有的态度。如此,才能控制一般农民社会的守旧性。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

原载1927年9月27日《教育季刊》第3卷第3期

他们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小学变成发明机,把电力送到农家去,使家家发出光明来。虽然全校只有一个教师,也觉得孤单寂寞。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活的线,把学校和社会连接起来了。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

原载1927年9月27日《教育季刊》第3卷第3期

三、教学相长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1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1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象许多钩钩一样。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深的精益求精的研究。在研究上发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强创造力量,集体创造,共同创造,在创造上建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命,树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机,稳定我们事业的新基础。

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的意思。钻是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够钻得进去,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了最宝贵的宝贝。做学问虽不能象钻东西那么钻,但是能够用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很快钻进去。……

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清化运用。……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加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工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因应适宜了。

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的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集”“钻”“剖”“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已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20页

探讨真理,我们提五条路:(一)体验;(二)看书;(三)求师;(四)访友;(五)思考。这与中庸上所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可以比起来看。体验相当于笃行;看书、求师、访友相当于博学;思考相当于审问、慎思、明辩。我们的治学次序是依据“行是知之始”及自动的原则排列,可以说是把传统的道理颠倒过来。

《育才十字诀》1942年12月4日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33页

虚心,虚心,虚心,承认一无所壬,一无所能;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

《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1944年6月

1951年5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经743页

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5页

个人学习不如集体学习,偶尔学习不如经常学习。为着进行经常的集体学习,最好是联合起来组织社会大学、星期研究会以实施共同之进修。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7页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出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卖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7页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8页

我们要跟老百姓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努力发现老百姓的问题,困苦,和他们心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8页

我以为不但教师要学而不厌,就是职员也要学而不厌。因为既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那么各种事务都要含有教育的意义:从校长起一直到厨司、校工,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学问要增进。

《我之学校观》

原载1926年11月5日上海徽州同乡会《徽音》月刊27、28合刊

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孩子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小孩不小歌》1931年4月18日

选自郭沫若审编的《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文集》第489页

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原载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24页

我们要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以培养更有福的后一代。旧父母和旧教师,凭主观以责儿童之服从;新父母和新教师,客观地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自觉的活动。新父母与新教师,要跟儿童学,教儿童启示自己如何把儿童都得更合理。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1944年12月16日《时事新报》

《陶行知文集》758页

 生活教育

作者:陶行知

一、教育与生活

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他其实要叫学生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上去运用环境的活势力,以培植他自己的活本领。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要教农民自立、自治、自卫。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年12月

1928年4月《中国教育改造》

《陶行知文集》第155页

我们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

《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1927年5月15日

1929年7月《行知书信》

《陶行知文集》第170页

三百六十行虽然不可跟学堂学,但学堂实在应当跟着三百六十行学才好。我们这艺友制,便是要跟三百六十行学点乖,好去培植些真人才。

《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1928年1月8日

1928年1月31日《乡教丛讯》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222页

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人欲是有地位的,我们不主张以天理来压迫人欲的。……我们这里主张生活即教育,就是要用教育力量,来达民之情,遂民之欲,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

《生活即教育》

1936年3月31日《乡教丛讯》3卷4期

《陶行知文集》第246页

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点,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子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教他读《大学》、《中墉》。换句话说:就是小孩子没地位。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生活即教育》

1929年3月31日《乡教丛讯》3卷4期

《陶行知文集》第247页

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他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56页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知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7期

《陶行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