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冰心作品集 >

第478章

冰心作品集-第478章

小说: 冰心作品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让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不重视

“士”,不重视科学、教育、文化,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成了空谈,现代化也会流于纸上谈

兵。1988年11月郑振铎

他是我在“五四”时期最早认识的人

他是给我介绍最多朋友的人他是藏书最多的人

在我病中他是借给书最多的人他是让他的女儿叫我做“干娘”的人他是我的朋友中死得

最仓猝的人他是我和文藻常常悼念的人他是中国的爱国的文化人可永志不忘的人冰心扶病书

戊辰大雪之日一个充满了力量的汉字

我近来往往在天还没亮时就醒起了,这时周围沉黑,宇宙间没有半点声息!

真是“万籁无声”!

从这一句里,我心头涌上许许多多的“万”字。

我惊奇地发现:中国文字中的“万”字有这么大的惊人的魅力,它的覆盖面之大,之

深,是无与伦比的。

我首先想起的是古人的诗句——我往往只记得诗句而忘了诗人的名字——如:

万山无语看焦山

这把焦山写得何等挺拔、何等声势?大有“万笏朝天”的意味了。

又如咏牡丹的诗句:

万花低首避天人

又把牡丹写得何等端严,何等艳丽!

唐诗人李白有: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两句写的是他的无聊、落魄;下两句写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急,之快。而两岸

猿声又一直伴随着他的无限的离愁。

唐诗人杜甫的:

万方多难此登临

说的是当时天下动乱的情景,又如: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那就是因自己的贫寒,而想到天下的无可庇风雨之茅屋的寒士,真是“仁人之心”。

清诗人龚定庵有: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他要叫唤出九州风雷,请老天抖擞精神,不拘一格地降下许多可用的人材。

他却也有缠绵悱恻的句子,如:

枕上逃禅遣却心头忆

古人的反战文字,如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就比西方人因从月球上能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而倍加称道的,“人道主义”得多了。

昔人诗里的:

一时回首月中看

写的就是三十万征人心中的“厌战”情绪,至于花蕊夫人的:

四十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就是一位女强人刺向“投降者”的一把匕首了!

这时窗外已经出现了曙光,我对于“万”字的思索暂时被打断了。而我心中的这个充满

了力量的“万”字,是不到我自己“万念俱消”,“万缘俱断”的时候,是决不会泯灭的!

1988年11月25日晨急就埋在记忆最底层的一本书

前天半夜醒来,眼前忽然摊着一个打开的薄薄的本子,是我几十年来从未想到也未曾再

看到的《烧饼歌》又名《推背图》(“推背”两字不知什么意思),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和他

的军师刘基的一段谈话,和刘基说的一些对于天下事的预言,是我在一九一一年从烟台回到

福州路过上海时,从大人那里看到的,是当时极为抢手的一本书!

开头是讲朱元璋咬了一口烧饼,看见刘基来了,便把它盖在碗下,请刘基猜里面是什么

东西,刘基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这是一块烧饼。”以下便是朱元璋请

刘基算一算将来的国运,刘基的回答,全是七个字一句的,从朱元璋以后几代的明朝皇帝一

直讲到清朝的光绪和宣统(他的每句话虽极“模糊”,但是下面都有注释,也不知是谁加

的。

底下又说了一大段话,如“得见金龙民心开,刀兵水火一齐来,×××××××,父死

无人兄弟抬”,至此朱元璋问:

“胡人至此尚在否?”刘基说:“胡人至此亡之久矣,”底下还有许多没法子解释的

话,最后是:“适有异人自楚归,马行千里寻安歇……除暴安良民多谷,安享九州金满

赢。”

这是一九一一年的事了,“辛亥革命”这“革命”二字,是当初许多愚昧无知,数千年

习惯于封建制度之下的民众,所不能了解的,这种像算命一样的书,便应运而生了。

天快亮时,我忽然想到最后四句话的头一句,所谓“异人自楚归”,楚是湖南,这位异

人是不是指的毛泽东主席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在举国纷乱中成立了么?说来也真巧!

我写下了这一段,是想说明人的头脑,是个最奇怪的东西,在毫无联想之中,忽然浮现

出一本几十年来早已忘却而且是当时看后就一笑置之的无聊的书。

和我同年龄的人不多了。这些少数的同龄人之中,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现在当然

是找不到了,八十年代尊重科学的中国人民更不会去找,也更不必去找它!1989年从评

价《群言》说起

我认为在我书桌上的几十种刊物杂志中,能使我不能释手地从头一篇一直看到末一篇

的,只有《群言》!

从前看过的几期不说了,只谈最近的1988年的第12期,就有几篇极好的文章。

头一篇就是卷首丁石孙同志的《问题在于把教育放在什么位置》。

在我自己的经验是作为一个当家的人,一个主妇,从有限的收入中,在盘算支出的时

候,总是先留下一笔最重要的买米、面粉、玉米面等等做饭、蒸馒头、做窝窝头的原料,因

为“民以食为天”,而在饭食中,这些东西又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饼干、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甚至于含维他命C最多,最有营养的水果,如桔

柑之类,也都是在米、面等都具有了之后,“行有余力”,才开始考虑购买的。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中央说过无数次的煌煌宣言,我这个小小老百姓,不必再重复

了。我只记得古人说过“为政不在多言”,我希望做国家的当家人,真格地把教育经费也像

每一家的主妇一样,当做买米买面的钱一样,在筹划“家用”的时候,先把它存到一边,那

么至少在十亿人民之中,不至有两亿多的文盲了!

在这一期《群言》“十年以来”栏内,还有陆诒同志的《要有点危机感》也是一篇极好

的文章。但我觉得这文章的题目还“出”得太温和了!我们不是要有“点”危机感,而是应

该有“迫在眉睫”、“压在心头”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请抬头看一看全国青少年中

普遍流行的“读书无用论”

以及“全民经商”的怪现象,——我手里本来还有的,去年福建宁德县有几百位中小学

教师弃教从商的事情(忘了是在哪家报纸上的)以及去年12月29日的《北京日报》第四

版上的“辽宁省有一个学年初中生辍学11万人”的报道,我认为这几百位教师和11万个

中学生,不是心甘情愿地这样做的,他们都有各自的“逼不得已出此下策”的怨愤理由!

我的确老了!眼睛里又生了白内障,写字看书都有困难,我不能“引用”“抄写”我所

讲的《群言》1988年第12期上那两篇文章的许多警句,我请求每一个中国知书识字的

公民,都来读一读这两篇文章。我们是应该都有极其深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知书识字的公

民们都比我年轻,不要坐视堂堂一个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在21世纪变

成一片广阔无边的“文化沙漠”。但我还是幸福的,因为我无论如何是看不见了!1989

年1月5日晨(戊辰小寒)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

我看着我客厅里的两架玻璃书柜里堆叠着的许许多多海内外的朋友亲戚和许许多多不认

识的小朋友送我的贺年片。

那些片上的图画真是花团锦簇,不但有花朵、儿童,还有更多的小猫(也都是白色的,

和我的咪咪一样)。

我衷心地感谢这许多年来给我写信的上百上千的小朋友们,他(她)们的情意是那么恳

切,字迹是那么工整,最后还总是祝我健康长寿。我的寿命真是不短,算来已经度过八十八

个春秋了。但是健康呢,却有不少问题,我从一九八○年九月右腿骨折后,不但行动不自由

了,生活也不能自理,这时亏得有我小女婿的姐姐陈同志,日夜在帮助照顾我。我不但夜

里不能自己翻身,连人家把我扶坐书桌前以后凡是我的手够不到的地方,还是要人帮忙,比

如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一杯茶等等、等等都是要麻烦人的。我们一般笑骂无用的人

是“行尸走肉”,但是我却连“行尸走肉”都不如,因为“尸”“肉”还能行走!

想起我小的时候,在海岸上狂奔……就是在一九八○年以前,我也还是走遍五湖四海。

我半夜醒来还会悄悄地呜咽!

我勉励着自己坚强起来,还满有希望似地说过“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但实际上那种的

生命,是什么样的生命啊!

我近来又增加上右膝骨上骨节增生,眼睛里又有了白内障,起来、坐下、看书、写字都

有困难……总之,这些都是我从来不复小朋友信的原因。我不但没有时间,也没有了精力。

但我已珍重地将这些年来收到的千百封可贵的信,都送到巴金同志创办的“中国现代文学

馆”,请他们代为收藏起来了。

中国俗话说:“岁数不饶人”,老年来到了,这原是无法抗拒的千古以来的真理。是我

自己太“天真”了,不能正确地承认这个真理!

话说回来,我看着我玻璃书柜里堆积的那些五光十色的贺年片,我心里充满了幸福!

我也记得西方一本圣书上有句能够说出我心底的话的句子,是“施者比受者更为有

福”!1989年1月7日大雪之后《关于男人》再版序

《关于男人》再版时,由我的二女婿陈恕加上我历年来写的有关男人的文章,交给舒济

同志,其中人物都是我所敬爱的男人。以前我写的都是追念已故的人物,以后我将不再这样

写了,因为我已活到八十八岁,自己行将就“火”了,此后我要写的就是现在还活着的,我

所敬爱的人,已写出的就是巴金!

读《蔡元培语言及文学论著》后我不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没有亲身得到蔡元培先生教诲

的荣幸,但在二十年代,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蔡先生是我们一般大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号人

物!

蔡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奠基人。这

些歌颂的话,都不必多说了。蔡先生重视教育,尤其是美育,他还重视图书馆的建设。我对

蔡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延聘教师兼收并蓄,使学生们对各种学术流派都有研究学习的机

会。我最记得那时学术界所斥为最顽固的,直到民国成立几多年后,还留着辫子的辜鸿铭先

生,也因为他久游西欧,学识渊博,而被蔡先生延聘为北大教授。辜先生还有他自己的条

件,就是上课的时候,全班学生必须先进课堂,而后他才进去;下课的时候,也必须他先出

来,然后学生才能走出课堂。这一切,蔡先生都接受了。

蔡先生爱才若渴,可见一斑。

在蔡先生和林纾先生的通信中,还可以看到先生办学的主张:一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

兼容并包主义;二是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校外行动悉听自由。这也是蔡先生的伟大之

处。

还有蔡先生的《读武者小路实笃的著作有感》中,说到“中国觉醒的人不及日本多,觉

醒人的力量,也还不及日本人的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决不用悲观……俄国人的尽

力,是我们的模范。”这些话给我的感触极深!我是世界大战后第一批到日本去的(一九四

七年),那时日本东京真是遍地瓦砾;但是,在觉醒力量很强的日本人民奋发图强的努力

下,从教育入手,不到几年,人民的素质就提高了许多,我从一九五一年回国后,又几次随

友好团访问日本,看她真是一年比一年地繁荣富强,如今已经是美国的强大挑战者了。我从

每次来采访我的记者用的都是日本的照相机,坐的也大都是日本汽车中,看到日本科技进步

之速。我们说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在原料和人才方面,还远远没有得到重视和开

发。蔡先生的“决不用悲观”,何时才能实现?!

蔡先生还竭力提倡国语和白话文,他认为我们生在一个国家里,最重要的是求知识、谋

职业、服务社会三件事,而这三件事都有应用国语的必要。同时,他也重视世界语,说是世

界语可以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了解。在《文学和一般艺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