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集-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涌地跟着走。让孩子们听谁的召唤,让孩子们跟什么人学习,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问题呵!
今天,我们的少年儿童,是最幸福的一代,他们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果实,
过着快乐的生活。他们没有尝到过被剥削和压迫的滋味。但是,他们最幸福、也最值得骄傲
的是在他们的身边有着一个伟大的母亲和园丁,这就是我们亲爱的中国共产党和最敬爱的领
袖毛泽东。党和领袖不仅给少年儿童指出正确的方向,而且还经常不断地指引给具体学习的
榜样。想想吧,在刘胡兰、董存瑞和黄继光等英雄形象的感染下,在少年儿童当中曾出现过
多少个刘文学式的少年英雄呵!
今天,正当有的少年儿童为自己没有生长在刘胡兰、董存瑞和黄继光等英雄生长的年代
而感到惋惜的时候,党又一次指给了雷锋这样一个光辉的榜样。雷锋这个活生生的、在日常
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共产主义精神品质的光辉形象,打开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心扉,他们认识
到,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自己历史鲜红颜色”的雷锋,就是抗日和抗美援朝时期的
刘胡兰和黄继光;他们认识到,倘若平时没有像雷锋那样的思想准备,即使到了有和刘胡
兰、黄继光一样的“临危授命”的机会,在间不容发之顷,也不可能出现英雄的行为;他们
认识到,万丈高楼起于平地,伟大的英雄也必须在平凡劳动中做起。伟大出于平凡,平凡中
孕育着伟大,孩子们从雷锋的身上真正认识了这个真理。
“雷锋叔叔呵,你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面红旗,我们听毛主席的话,一定好好向你学
习。”
“雷锋叔叔呵,相信吧,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来续记你未记完的日记……”
这是千百万少年儿童的誓言,这是千万个红色接班人向共产主义大旗下聚集的脚步声!
看吧,在这“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余音未了的时刻,在广大少年儿童中,竟出现了
多少动人的景象呵!过去不爱用功的学生,在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鼓舞下,现在在课堂
上受到了老师的夸奖;过去抹着眼泪向妈妈讨零钱花的孩子,现在亲手钉制了节约箱;家庭
困难的同学,书包里忽然出现了崭新的本子、三角尺和铅笔,却不知道是谁给装的;孤独无
援的老大娘,院子里忽然涌进来成群结队的背着柴禾的红领巾;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忽见一
位老大爷蹒跚在道旁,几个少先队员一拥而去,一直将老大爷搀扶到家里;一群少先队员奔
走在一段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大家围起圈圈一商量,第二天道路就变得平坦明光;过去一块
手绢也要留给妈妈洗的孩子,现在不仅自己洗衣裳,而且她的名字也第一次登上了学校里的
劳动光荣榜……在这移风易俗的学习雷锋的运动中,我们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真是“日日
新,又日新”了!它使我们确信: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生长起来的幼苗,定将是一代比
一代更加茁壮美丽!
一位抚顺的小朋友说得好:“学习雷锋叔叔以后,使我懂得了生活的意义,雷锋叔叔就
是我生活的火车头,我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有了火车头的列车,飞奔吧!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轨道上飞奔吧,尽管一路上
还不断地会有云层和雨阵,你们仍然会胜利地到达雷锋叔叔所理想的最幸福的世界的!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中国青年报》1963年6月1日。)
假如雷锋叔叔遇见这种事情自从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少年儿童中间蓬勃地展开以来,在全
国各地雨后春笋似的,萌发着可喜的移风易俗的现象。我看到一些少年儿童,把雷锋的画像
和雷锋日记里的格言警句,贴在、抄在自己崭新的笔记本或是日记本上。在他们的笔记本或
是日记本里,都写上了自己学习雷锋的诚挚的决心和具体的行动。我也听见过他们谈到的学
习雷锋的有效方法,我觉得这方法是值得向大家介绍的。
他们说,我们学习雷锋叔叔,最初是仔细地阅读他的日记和他的事迹,凡是他所做过的
好事,有益于人民的事,我们都仿效着去做。比方说:刻苦学习,不嫌弃旧衣服旧鞋袜,帮
助同学补课,背小同学过水,送老大娘回家等等。但是,也还有许多很小很小的事情,我们
每天不断地遇到,而在雷锋叔叔日记上,从来没有提过的。那么遇到自己不知道应该怎样做
的时候,我们就停下来问着自己:“假如雷锋叔叔遇见这种事情?”这时,雷锋叔叔的“专
门利人、毫不利己”的巨大光辉的形象,就会温和而严肃地站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自然而
然地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比方说,问了这句话以后,我们决不因为给兔子找饲料,而去攀折路旁的树叶;在电影
院、剧院或其他公共场所,我们决不恣意地大声笑叫;在游览公园或名胜古迹的时候,我们
决不在墙上写上“×××到此一游”;在吃过一块糖或是一根冰棒的时候,决不把包纸往地
上乱丢……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我们一用雷锋叔叔的精神尺度来衡量自己,我们
就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做,而且我们还劝说别人也这样做。
这些话是很深刻,很有意思的。雷锋是我们的伟大正确的党所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社
会新人的典范。在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正在激烈进行,国内阶级斗争还没有停止的今天,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向雷锋学习他的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才能把我们伟大的革命事
业进行到底。对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是伟大的祖国的未来主人翁,在未来几十年或更长的时
间中,他们不能不受到国际和国内阶级斗争潮流的冲击。若是他们从小就能自觉地反复地考
验自己,锻炼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心
理习惯,将来他们就会朝气蓬勃,心情愉快地接过前辈肩上的伟大而光荣的重担,在建设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胜利地前进。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在每一个行动上用“假如雷锋叔叔遇见这种事情”来考问自
己的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采取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天津日报》1963年6月1日。)继续种好这一块园地
——祝贺《少年文艺》创刊十周年《少年文艺》是儿童文学的一块经过垦种十年的熟
地。十年以来,它为我们新中国少年儿童供应了不少质量很高的精神食粮。在历年的《儿童
文学选》里,每一种文学形式,如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剧本、革命斗争故事、民间故
事等栏目中,几乎都有从《少年文艺》选出来的作品。这成就是和编辑同志和作家同志们的
努力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们谨向这块园地上的辛劳的园丁们,致以无限的敬意。
《少年文艺》十年来一直遵循着以培养少年读者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丰富他们各方面
的知识的编辑方针。它给少年儿童们供应了反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表现新中
国儿童的精神面貌以及其他对少年儿童有益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文艺作品,引导儿童们热爱
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时刻准备着以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为自己光辉美丽的国家,付
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文艺是教育少年儿童的最好的工具。我们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已经
有了《少年文艺》这一块良好的园地,让我们大家来努力继续把这一块园地种好,让它为我
们的接班人多生产出优质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快快地发育成长,健壮活泼、勇敢乐观地走
上他们神圣的岗位!一九六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文艺报》1963年第6期。)在火车上
双辫的乘务员,带着我穿过好几节坐满乘客的车厢,直到一节软席卧车的一个房间门
口,微微地笑说:“您暂且坐一坐吧,等有了空座我再通知您。”她还要同乘客说些什么,
看见这位客人正向车窗外不住地挥手,她就悄悄地退步了。
我喘息甫定,在卧铺靠近门边的一角,坐了下来,一面从手提包掏出手绢,擦着额上的
汗,一面观察这个房间:在相对的两个卧铺上,都摆了几个大大小小的手提包,上面系着各
式各样的旅馆和轮船的标签。这位客人穿着短袖白尼龙衬衫,灰色裤子,脚下是灰色镂空皮
鞋,上半身几乎完全探出车外去,使劲地挥动着手帕。直到火车走出站台,他才慢慢地缩进
车来,又慢慢地放下纱窗,慢慢地坐下,抬起头来看见我,仿佛很感到意外。我连忙笑着向
他解释:“对不起,我因为有点急事,临时买票上的车,软席座位没有了,乘务员把我带到
这房间里暂坐一下。好在不到一个钟头,我就下车……”他茫然地点头笑说:“没关系,请
坐,欢迎!”我看他心不在焉的眼神里,仿佛有很大的心事,我怕扰乱他的情绪,便拿出手
提包里的一本杂志,自己低头看起来。
这位客人显然十分兴奋,他先打开一把黑折扇,不住地扇着,又站起来把摆在我座位旁
边的小箱子,都推到窗口去。
他呆坐着望了一会窗外,又回过头来不住地望着我。我索性放下书,笑着望着他。他似
乎十分高兴有了和人谈话的机会,立刻笑着和我招呼。他看去有五十上下年纪,中等身材,
头顶有点秃了,满面红光,稀稀的眉毛,细细的眼睛,唇角上翘,显出一种淳厚而又精明的
神气。他笑说:“我是从印尼回来探亲的。你听得懂我的话吗?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
我笑说:“听得懂,您说得不错,您的原籍是福建吧?”他笑说:
“是的,是的,我是福建晋江。我的口音里带出福建腔来了吧?”
我说:“那么我们是同乡了,我也是福建人……”他赶紧站起来,和我握手,还不住地
摇着,脸上发出欢乐的光,“这样,你会说福建话了?”他回过身去,按了铃,又从衬衣袋
里掏出一包中华烟来,递给我一支。我辞说不会,他自己便放在嘴里,用打火机点着了,和
我滔滔不绝地说起福建话来。
“我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陈,叫陈依谦,世代是种田的。
你知道我们那边靠海,风沙大得很,冬天一夜的大风,一阵一阵的流沙,就把田地都没
平了。大风过后,我们就得一担一担地从地里把流沙挑走,才能下种。种田的人真是苦极
了,收成又不多。三十年前,一场大风沙,把我们那个二十三户的村子,完全填没了。我的
父亲就是那时死去的。我母亲带了我们三个弟兄逃了出来。我二哥卖了壮丁,我就跟了几个
同村的人下了南洋。临走那一天,母亲往我怀里塞了一包祖宗灵前的香灰,大哥也往我手里
放了一包故乡的沙土。母亲哭着说:‘到那边有了活路就捎回信来吧……’我大哥却咬着牙
说:‘这个鬼地方,你不回来也罢。有了立脚地,有了钱,你寄点钱回来治治沙吧,我是要
死守在这里的!’”
乘务员微笑着站在门口,这位客人笑着向她说:“请拿点啤酒和汽水来吧,我请这位乡
亲喝两杯。”乘务员答应着,又向我点头一笑,回身走了。
他接着说:“我心里就像刀剜的一样,但是,正像母亲说的,出去闯一闯总比饿死在家
里强一些……我跟着乡人,辗转到了雅加达,先是挑一副货郎担,到各乡村里卖些杂货,慢
慢地攒了一点钱……”他笑了,搔了搔头,“我在印尼结了婚,我的家里——国内称呼爱人
吧?——也是中国人,她是生在印尼的,我们有了八个孩子,最大的女儿今年十八岁
了……”
我问:“他们都在印尼吧?”他说:“不,我的大女儿雪莲,她在北京上学。我这次回
国,就是来看她的。”这时他的脸上忽然放出异样的欢乐的光彩,我们的谈话显然进入了他
兴奋情绪的中心!乘务员正好端着啤酒汽水和两个杯子进来。他自己站起来开了啤酒,倒了
两杯,又举起沙沙作响的杯子,对我说:“让我们祝贺我们伟大的祖国吧!我们的祖国真是
太伟大了!”他几口把酒喝干,掏出手绢来,擦了擦嘴,又点上一支烟,说:“这得从我女
儿说起,不,还是从我说起吧。
“解放前,我不敢回来,你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