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集-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党的指示,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种种困难,治疗着看护着每一个就医的藏族人民。因为
他的不懈的热情和良好的医疗成绩,来到他这里就诊的藏族人民越来越多了。他和藏族人民
建立了家人骨肉般的深厚的感情。同时更是不断地在他们中间扩大了政治影响,提高了党的
威信。他的四年工作之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一九五五年的春天,欧拉地区的草原上,发生了一次大火,一个名叫曹加的藏族妇女,
因为从大火中抢救牛羊,右臂被燎伤得很厉害。李贡医生替她整整地治疗了几个月。他用尽
一切办法——打针敷药,可是曹加的伤口总不能长合。有一天,当他在帐篷里学习的时候,
听见几个候诊的病人在帐外草地上谈话,一个藏族老太太问曹加说:“共产党的医生技术怎
么样?你的伤口好些了么?”曹加说:“共产党的医生技术也不见得怎么好,我已经治疗了
几个月了,还不见好转,我想我还是去找藏族医生吧!”李贡医生听了这些话,心里如同被
人猛刺一刀似的,他想:“藏族同胞是把我代表了一切的共产党的医生了,我的医疗工作如
不做好,不就就降低了党在藏族人民中间的威信么?”他一面深深地同情着这个久被痛苦纠
缠着的藏族妇女,一面又着急自己的周围没有一个老师或者同行,可以商量请教。他忍住满
心愁苦,镇静地出去和曹加谈话,请她过三天再来。这三天之中,他不停地翻看手边仅有的
两本医书,看到了一种皮肤移植的疗法,就是把一块好皮肤割下来移植在伤口上,来帮助伤
口长合的方法。三天之后,他对曹加说明这个办法,动员她把腿上的皮肤取下移植在手臂上
的时候,曹加吓得跳了起来,说:“我的手臂还没有治好,还要把我的腿也弄坏了么?好
了,再不要给我治了!”
这几句话,又好像枪弹一样,在李贡医生的脑子里爆炸了起来!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心
把自己的皮肤取下,来给她作移植的手术。他请曹加明天再来。这一夜,他把手边仅有的简
单的手术工具,取出来消了毒……他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手术,而且是从自己腿上取下一块皮
肤,他不由自主地觉得一阵一阵的胆怯。这时天已经亮了。不久,曹加来了,他让曹加躺
下,用被单盖上她的脸,吩咐她不要往这边看。当他在自己的腿上打了麻醉针,开始剪下第
一块皮肤的时候,曹加坐起来了,惊惶的眼光中充满了感激的泪水,抽咽着说:“我从前没
有听见过,也更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医生,连自己的皮肉都割下来给病人治病。共产党是我的
恩人,我至死也忘不了共产党!”
曹加的手臂完全好了,她和她的丈夫牵了一只羊,来谢李贡医生。李贡医生说:“共产
党和毛主席派我来就是给大家来治病的,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又请他
们把那只羊仍旧带回去。他们万分感激地说:“共产党和毛主席真是比父母还亲,比太阳还
热,我们到死也要跟着共产党走!”他们这话是从心底说出来的,曹加的丈夫在此后的、为
本族人民服务的事业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小朋友,这只是李医生的故事之一。不知你们听了这个故事,也受到感动了么?你佩
服、喜爱这位年轻的医生么?你们愿意向他学习么?他能够这样勇敢地为人民的利益而贡献
出自己的一切,就是因为他挖掘到了一切力量的源泉。只要时时刻刻地想到党,深深地体会
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真挚崇高的愿望,坚决地要保持爱护党的影响和威信,任何一个人,无
论他多年轻,都会自然而然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满怀乐意地去关心别人,
忘掉自己。
这是我从李贡医生的谈话中所得到的启发,我愿意把我所得到的再告诉我的亲爱的小朋
友!
你的朋友冰心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花洞”的生活方式
前些日子,到京郊黄土冈人民公社的花队去走了一趟。这一次访问的印象,对我是很新
鲜深刻的。
黄土冈人民公社有五个花队——三个鲜花队,两个苗圃队。我第一个访问的是樊家村花
队。
一进队部的办公室屋门,便给我以很大的惊喜。迎面矮矮的屋梁上,挂着一只花篮,上
面插满了玫瑰、菊花和大理花。屋子里地下也是盆花,办公桌上也摆着花,简直是雅艳之
极!
从队部办公室走到不远的食堂,食堂里也摆满了花。顺着墙是一盆一盆的大理花、菊
花、十姐妹和玫瑰,简直是千红万紫,连每个矮矮的圆桌上面,也摆着小小的一盆盆的仙鹤
莲,饭桌周围摆着倒扣着的花盆,就当椅子。
我从屋内踏上一层层的“台阶”,掀开竹帘走出门外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办公室和
食堂,原来都是花洞子改的!
站在门外细细一看:矮矮的房檐,棉纸糊着的宽大的“窗户”,向后倾斜的平顶,真是
原来的两个花洞。这种花洞的房子,外浅内深,前高后矮,冬暖夏凉。这时候从窗外透进灿
烂的阳光,屋里浮动着花香和暖气。头上有电灯,桌上有电话……我再说一句,普通一般机
关学校的办公室,也不过如此,而且,他们哪里有这么多的花呀!
草桥花队也是一样,只不过是食堂扩大了,从原来的花洞建筑,延伸出一间小礼堂式的
大屋子来。黄土冈花队专养茉莉花,它的队部办公室,根本就在熏房——也就是花洞的一
端。郑王坟花队是苗圃队,那里的办公室像个平房。张家路口花队是苗圃和鲜花参半,那里
的办公室,是背倚着人家的院墙,矗起两扇山墙来,盖上小小的三间屋子。门内陈列着许多
花木瓜果的标本,门外窗前摆满了等着往城里运送的、大盆大盆的肥美的菊花,远远望去像
是个“菊展”。
总起来说,这几个花队,除了两个苗圃,本来没有花洞可改以外,其余三处的办公室和
食堂,多半都是花洞改“建”的。
改得多么好,多么巧妙,多么适宜,这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人民公社刚
刚建立的一年之后,大家勤俭办社的时期,这样做,是完全符合于多快好省的原则的。我只
看到他们处处摆花,和拿花盆当椅子等等朴素清雅,野趣盎然的一面,我的眼光真是太片面
太肤浅了!
穗小札》。)塞北变江南
人们对于美好、富裕、丰富多采的生活的向往,自古已然。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因着
气候和水土种种的关系,江南人民的生活,就比塞北美好富裕得多。因此我们历代的文人学
士,对于江南总是念念不忘,恋恋不舍。只看他们写过多少调奇“忆江南”“望江南”的小
词?在他们的诗词中江南的生活又是怎样地丰富多采?“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
并”,“曲岸持觞,垂杨系马”,“开帘送酒,临水悬灯”,这些赏心乐事都联系着“绿如
蓝”、“碧于天”的最可爱怜的江南春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因此,
对于无水或者水少的寒冷枯黄的塞北,在他们的作品里就充满了反感,像“衰草悉烟,乱鸦
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这种衰飒荒凉的描画,真是举不胜举。他们描写的艺术越高,就越使
得他们的读者视塞北为畏途。身未出关,心里已经充满了“马后桃花马前雪”的委屈自怜的
情绪了!至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那些生疏的名字,对于他们更是鸟飞不到的地
方,除了流放的囚徒,和戍守的将士,是很少人自愿到那里去的。
我觉得,我们古代的文人学士的向往江南,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人习惯于不劳而获、寄
生寄食的生活,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就想往哪里去;一方面,在他们那个时代,做梦也
不敢想到人类是能够改造自然的,只有现代的掌握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有了建设社会主
义社会的理想,而且坚决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潜力的人们,才会团结起来,凭着自己的头脑
和双手,把荒漠的塞北,一下子变成明媚的江南!
我初到十三陵水库工地的时候,那里还是弥望的荒沙秃岭。水库拦洪以后,我再去时,
大坝前头已是一片“绿如蓝”,“碧于天”的湖水,把四周的山色映衬得十分空翠,十分明
媚,大有杭州西湖的风味。密云水库我是在拦洪以后才第一次去的,真是远山叠翠,绿波万
顷,和我记忆中的太湖,不相上下。今年春天,我还去过三门峡水库工地,那是个更伟大的
工程!我已经能够想象三门峡水库拦洪以后,从西安顺流而下直抵洛阳,两岸是鱼米之乡的
绿油油的山村水郭……当我知道十年以来在我们广大的国土上,已修建了六十多座大型水
库,和四百多万处中小水库和渠道的时候,我不知道应当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出
我的感激和欢喜。
在我们伟大的党的领导下的六亿人民,正在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纵横驰
骋,充分发挥着主观能动的治水威力,等到南水北调和根治沙漠等远大理想一一实现了以
后,将会有山皆绿,无水不清,全国人民都过着美好、富裕、丰富多采的生活,塞北和江南
将和我们的古人一样,永远成为历史上的名字了!
穗小札》。)
“晚霞”和“莱阳绿”
今年国庆节前后,我参观了几座北京的新的伟大建筑,如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
事博物馆、北京车站、民族文化宫……在惊叹其崇高壮丽之余,最使我感到欢喜的是这些新
的建筑比旧的建筑如故宫、颐和园……在色调上较为素静清爽,因而也显得更加雅淡,更加
庄严。我想主要是新建筑没有沿用大红大绿金碧辉煌的画梁雕栋,而是在阶柱和地面上,用
了大量的各种坚滑莹洁的石头,同时在仰顶上、灯盏上、墙壁上,做些极其精巧细致的“金
碧”装饰,和这些玉石相映相衬,一眼望去恍如琼宫玉宇一般地晶莹璀璨。比如人民大会堂
里的交际厅,那几根大圆柱,就用的是东北出产的“晚霞”石,地上铺的是山东莱阳出产的
“莱阳绿”石。
“晚霞”是晕红温润,“莱阳绿”是空翠爽肌,使得厅内满座生春,这气氛是十分恬
静,十分舒适的。
我从前在国内所看见过的庙宇宫殿(除了圆明园废墟上的颓门断柱之外),还没有大量
使用玉石做建筑材料的。我想,拿石头来盖大房子,在运输和加工工程上都比用木头砖头繁
重得多。在人民被强迫着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役的时候,要同时兴建这么些座巨大的石头工
程,不但是旷日持久,而且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广大的国土上所出产的那些美丽坚洁的
玉石都没有得到大量的利用,而治石的工人也就少到像凤毛麟角。我在参观人民大会堂的时
候,听到介绍说:在动手建造这座大会堂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位石匠师傅,但是在建筑过程
中,他收了八十个徒弟,边学边做,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这座比故宫的建筑面积还大的石方工
程——人民大会堂。
以外的那几座伟大建筑的石工程,我想,也一定是这位师傅和他的徒弟们的成绩了。
这说明《人民日报》的那篇《群众运动万岁》里的话是千真万确的:“一旦人们的革命
干劲和技术革新结合起来,千百万人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结合起来,群众运动的威力就是
无穷无尽了。”当人民作了国家的主人,以主人翁的身份和热情来建设自己崭新的美丽的首
都的时候,冲天的干劲就来了!建筑计划中的巨大的石方工程,并没有把这位“独一无二”
的石工师傅难倒,他鼓足干劲,一气收了八十个敢想敢干的徒弟,边教、边做、边革新技
术……在他们完成这几座伟大建筑的过程中,可能徒弟又收了徒弟。假如一个徒弟不折不扣
地再收八十个徒弟——当然也可能更多——这徒弟的数目就大得惊人了。这惊人数目的石
工,都像光和热一样向祖国的四边发射了出去。在不久的将来,祖国的各个角落都会涌现
出:用和“晚霞”和“莱阳绿”一样、当地出产的形形色色的美丽的玉石,建造出来为人民
享用的琼宫玉宇了。
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年代里,这不是一个想象。在我执笔之顷,可能在祖国的某一个遥远
的地方,一簇高耸的脚手架里,一座雪彩飞扬、霜华奔迸的玉石建筑工程,正在飞速地进行
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