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随身种田 >

第102章

随身种田-第102章

小说: 随身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尽快酿造出原来品质的米酒,刘家上下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几乎是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和力量,这才堪堪把各种材料都准备好。

刘家宏跑遍了青云,甚至还到县城去走了好几趟,终于是在一些拆迁的人家那里,收到了足够修建酒坊的青砖。还好青云使用这种水磨青砖的建筑不少,再赶上最近几年大兴建设,这些看上去有些老旧的青砖已经逐渐地被淘汰出建筑材料的市场。若是再迟上几年,等到那些老建筑都被拆光,这些青砖都被当成建筑垃圾扔掉之后,刘家要想再找,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虽然收购水磨青砖和瓦片耗费了大量的资金,甚至达到了新建材的两三倍,但是刘家宏和刘睿依旧是相当满意。虽然费用支出了,但是对于将来酒坊的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刘睿手上有空间泉水这样的作弊器,他倒是有信心在各种不利条件下酿造出香醇的佳酿,但是那样做也太过明显了。因此,刘睿就借由祖传的一些酿酒秘诀,在修建酒坊的建材开始下手,力争做到完美。这样一来,哪怕将来新酒坊酿造出惊世佳酿,也可以都推到祖传的秘诀上,尽量和自己撇清关系。

毕竟,神农空间的存在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刘睿只能是尽量低调,避免在无意之中泄露秘密,导致自己变成小白鼠。

为此,刘睿不仅仅在建材上下功夫,甚至还对新购买的锅炉、蒸馏器和各种坛坛罐罐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每天旧酒坊酿酒之后,新鲜出炉的酒糟刘睿并没有直接拿到山下喂猪,而是先拿来浸泡酿酒设备,让这些酒糟把设备中的铁锈气、铝合金的味道都吸附,只留下淡淡的酒香。经过反复的处理之后,新买的蒸馏罐早已经闻不到刺鼻的金属气息,有点陈酿的味道了。

此外,用来存储发酵酒糟的容器,刘睿也选择了价格更贵、更为笨重的陶罐,而不是现在大部分酒坊正在大量使用的塑料桶。

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各种轻便、便宜的塑料制品也是层出不穷,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青云的各个酒坊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塑料桶作为储存、发酵酒糟的容器。使用塑料桶不仅便宜,而且很轻便,减轻了酿酒的不少体力活,很受酒坊主人的欢迎。

顺应潮流,刘家酒坊也是跟着使用了塑料桶,却是有不少的好处,不过却有一点点的瑕疵。塑料桶作为发酵、储存的容器之后,因为会有些有机物溶解于酒精,因此酿造出来的米酒会有一点点淡不可闻的塑胶味道,对于米酒的口感有点影响。

当然了,这种影响对于米酒本身是微乎其微,不仅在乡下散卖的米酒价格便宜,大家自然也就不会太过挑剔了。

但是,对于立志把刘家酒坊发扬光大的刘睿来说,这样的瑕疵自然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这一次新酒坊扩建的同时,刘睿就从县上的土产公司订购了一批陶罐,准备在新酒坊使用。

这批陶罐是土产公司数年前积压的产品,堆放在库房里都已经是布满了蜘蛛网,刘睿出手购买很是让土产公司的经理高兴,很爽快地给了一个很大的折扣,让刘睿几乎是以白捡的价格拉回了这几百个坛子。

毕竟现在的群众家庭已经很少使用这种笨重的陶罐,积压在库房里也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如今刘睿愿意拉走,土产公司自然是求之不得,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陶罐拉回刘家大院之后,刘睿把它们在院坝上一字摆开,洗刷干净之后,在里面注入空间泉水和米酒的混合物。这样做的原因也是为了尽快把这些陶罐‘做旧’,让它们在新酒坊投入运营之后,就可以立即派上用场。

刘家宏和刘睿如此繁复地准备各种材料和器械,为的就是让酒坊可以酿造出香醇可口的佳酿,占领县城的中档白酒市场,实现酒坊的跨越式发展。

在刘家宏的心里,因为这段时间旧酒坊的成功,让他觉得祖上流传下来的各种秘方和酿酒诀窍都是有道理的,因此在新酒坊的建设过程之中他几乎是每一个环节都是亲力亲为,一点马虎都没有。

看到父亲兴致如此高地投入了新酒坊的建设之中,车祸受伤的阴影已经逐渐地远离了父亲,刘睿自然是深感欣慰。当然了,刘睿自然是不会告诉父亲,家里酒坊酿造的米酒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好,不管是祖传秘方在起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神秘莫测的空间泉水。

酒坊主体建筑修好之后,因为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刘睿也没有进行太多的装修,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就开始往里面安装酿酒设备了。

走进新酒坊,宽敞的空间里,看不到太多现代化的设备,唯一例外的就是放脸上悬挂的灯泡。地面是用水磨青砖铺设,砖头之间都是用糯米粉为主材料的粘合剂进行填充,牢不可破。整齐的青砖在地上犹如一个整体,看上去就好像是艺术品一样。

新酒坊里面,砖头和瓦片都是有些年头的货色,那些横梁、檩条等等也都是刘家宏在各个拆迁工地上收购回来的老木头。各种古旧的建筑材料构筑了一个古香古色的新酒坊,让每一个第一次见到的人都是心生赞叹。

虽然旁人都觉得这样的房子用来当做酿酒的作坊有点浪费,但是刘家上下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按照祖传的酿酒秘诀建造了新酒坊之后,他们就已经有点破不期待新酒坊的第一锅米酒了。

酿酒设备的安装也很简单,刘睿把几个舅舅和王少军等人请来搭手帮忙把设备搬运进入新酒坊之后,很快就安装完毕了。

根据青云的传统习俗,刘家新酒坊从挖地基、做地梁开始,到上梁、盖瓦,都是严格按照鹿力大仙提供的日子时辰进行,一丝一毫差错都没有。就连最后酿酒设备的安装、生火酿酒的时间都被规定得死死的,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

作为接受了唯物主义教育十几年的刘睿,若是换成了以前,他肯定是不会花钱去做这些有点神神道道的事情。但是,自从获得了神农空间之后,刘睿原本有些坚定的唯物主义观点不禁发生了动摇,他开始在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些说不清的事情。再加上家里老人的坚持,刘睿现在已经是可以泰然自若地接受鹿力大仙的各种建议,并且很用心地去执行。

或许,在旁人看来,刘睿这样的变化多少有点被封建残余思想所腐蚀,不过,在刘睿心里,这一切但求心安,让家里的老人放心罢了。

就这样,按照鹿力大仙的指点,刘家在他精心挑选的日子、在特定的时辰经过一番祭祀之后,开始点火,开始了新酒坊酿酒的历程。

参加这一次酒坊生火仪式的人都是刘家的至亲,大家都是满心欢喜地盯着正在熊熊燃烧的柴火,每个人脸上都显露出开心的笑容。新酒坊的开业就预示着在以后的日子可以给养猪场提供大量的酒糟,可以让养猪场可以卯足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酒坊和养猪场的共同发展,足以让张刘两家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成为梁村乃至整个青云的致富带头人。

在刘家人的心里,想着重现酒坊的辉煌,把酒坊的米酒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刘家佳酿的味道。在张家人的心里,又何尝不想着重现张家大宅的荣光,让当年那一个十里八乡都人尽皆知的张家又回到主流社会的行列。

正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红了围观的人群,它就代表了希望和未来!

第165章 设备处理

刘家新酒坊点火开张之后,一时半会儿也还不能出酒,旧的酒坊自然不会那么快就废弃,刘家还要靠旧酒坊的出产顶过最近一个月的销售。

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酒坊每天都要生火蒸米,摊凉之后拌上酒曲,装入已经准备好的坛子里,进行发酵。刘睿按照祖传的一些秘方,准备把所有蒸好的大米都装坛发酵一个月,之后再取出进行蒸馏。有了祖传的秘方,又有了空间泉水这样的作弊手段,刘睿自然是有信心酿造出香醇的佳酿。

在刘家准备扩建酒坊的同时,就有不少人家来到刘家,询问旧设备是否要折价出售?一时间,刘家门庭若市,往来的人是络绎不绝。

有些村民是为了打听酿酒设备的处理,有些纯粹就是为了开眼界,毕竟刘家新酒坊每次能处理好几百斤大米的酿酒设备在很多村民的心里,已经算是巨无霸的存在了。

这两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米酒销售和生猪养殖的市场是持续升温,不少农户开始把致富的方向放在了酿酒养猪一体化上。特别是刘家扩建酒坊、张家兴办大型养猪场之后,给梁村村民带来的刺激就更加大了。

村民们都觉得酿酒养猪其实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发展方向,虽然不见得能够有大发展,但是胜在稳定,细水长流,很符合农民们的判断。放眼看过去,梁村和青云镇上酿酒的人家基本上都变成了殷实之家,倒也是让不少人觉得有点眼热。

在梁村,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拥有大量的田地、果园,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有些农户手头上也就几亩薄田,勉强够口粮罢了。这样的家庭在梁村并不少,缺田少地的他们若非外出打工,在田里刨食要想养家糊口确实有点困难。

生活,都是被逼出来的!

在刘睿的印象中,梁村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往往成为了村里面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没有足够的田地,他们就只能是挖空心思想着做点小生意、进行规模养殖等等,增加收入。

村里面的首富钱大彪其实也是这样的家庭出身,因为家里也没有什么田地山林,穷得叮当响的钱大彪在十几年前开始收购山货,后来才逐渐有了现在的家当。

这一次刘家扩建新酒坊,不少有志于酿酒养猪的农户就以为刘家会放手旧的酿酒设备,纷纷是上门求购。毕竟,一套全新的酿酒设备连带锅炉,起码得上万块钱,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掏得起的。若是买上一套二手的,花上两三千,起码还能使用十年八年,这样的经济账无论谁都能算得清楚的。

不过刘睿面对不少的求购者,一时间还没有下定决心,毕竟每个人都是乡里乡亲的,很多话不太好开口。

这天中午,把几位来访者打发走之后,刘睿终于是能够喘口气,在院子里的懒人椅上躺了一会。自从新酒坊开始点火蒸米之后,刘睿就变得像是一个正在旋转的陀螺,一直忙着不停。

每天他和刘家宏要先在旧酒坊酿造今天所需要的米酒,然后又进入新酒坊蒸上几百斤的大米,其中辛劳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当然了,这样的日子是不会持续很久的,等到一个月之后,刘家就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新酒坊之中了。

刘睿躺在椅子上,看着桂花树叶间隙中透射下来的金黄色阳光,感觉到一丝丝的温暖。时间进入一月份之后,梁村的气温急剧下降,早晚已经只有十度左右的样子,但是白天灿烂的阳光还是让梁村的冬天并不寒冷。

就在刘睿享受冬日暖阳的时候,又有客人来了。

“华强叔,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就行了,还用得着你亲自上来呀?”刘睿给王华强和王少章各泡了一杯茶,笑着说道。

自从上一次曾莹等人到家里之后,刘家倒也是养成了给重要客人泡茶的习惯,纯天然的菊花茶被空间泉水泡过总是能散发出淡淡幽香,令人神清气爽。哪怕像王华强这样的老农,也是觉得刘家的菊花茶有点与众不同。

隔着袅袅升起的烟雾,王华强的表情也在不断变化,他似乎在心里斟酌遣词用句。

“小睿,家里的旧锅炉是不是要处理,要是这样的话,干脆处理给我们吧。”王华强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刘睿倍感吃惊,他根本就没有想到王华强有这样的想法。

“华强叔,家里那么多的田地,山林,你们现在怎么想到要酿酒呢?”在刘睿的印象中,只有田土少的家庭才会把目标盯在酿酒,做小生意上。王华强家里十几亩的良田,山里面还有上百亩的果林,难道他们还能有心思酿酒养猪?

“这不,我们家老大已经成亲,现在准备分家了,这不还得给你少章哥找点家当,做到一碗水摊平。”王华强指了指坐在旁边的王少章,说道。

这个时候,刘睿这才猛然想起青云的一些风俗。

在青云,一般家里有兄弟的家庭,在结婚有小孩之后,就要分家,然后大家庭和小家庭就开始各过各的。分家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就是头等大事,必须慎之又慎,一丝马虎都不得。

往往很多家庭矛盾、兄弟阋墙的事情都发生在分家之时,这种例子在农村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有鉴于此,王华强对于这一次给王少军分家的事情也是无比上心,生怕出一丝纰漏。

王少军嫌弃家里的山林护理起来实在是太过辛苦,并不是很愿意接手家里的山林,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