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婉约词 >

第32章

婉约词-第32章

小说: 婉约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完颜璹字子瑜,金世宗之孙,越王之长子。据《归潜志》云,璹虽系贵族,而一室萧然,琴书满案。所居有樗轩,又有如庵。自号樗轩老人。其诗号《如庵小藁》。

【注释】

①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②灞陵桥:在陕西西安东。

③玉塞:玉门关。

④陇首:亦称陇坻、陇坂,为陕西宝鸡与甘肃交界处险塞。

⑤江皋:江边。

⑥凤凰台:在江苏南京。

【评解】

此词实为怀古之作。词中所举襄阳古道、灞桥、玉塞、陇首、凤凰台,均是前人送别、登临、歌咏之地,故怀古情调极浓。上片末二句用苏轼词语,下片末句用刘禹锡诗语,均不露凑泊之迹,反增高古。

【集评】

《中州集》:密国公璹,百年来宗室中第一流人物也。少日,学诗于朱臣观,学书于任君谟。遂有出蓝之誉。文笔亦委曲能道所欲言。

无名氏浣溪沙

五里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①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陕灼②,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释】

①橹、棹:均为划船工具。

②陕灼:即陕输,亦即闪灼,不定貌。

【评解】

此词上下片均以“是船行”作断语,描写舟行时心理上之错觉。上片言顺风张帆,风力虽微,借水流之势而船自行。

下片言如山逆舟行方向而进之幻觉,更为乘舟者所常有,故读来倍觉亲切有味。

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千古武陵溪①上路。桃源②流水潺潺。可怜仙侣剩浓欢。黄鹂惊梦破,青鸟③唤春还。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玉人何处倚栏干。紫箫④明月底,翠袖暮云寒。

【作者简介】

张宏范字仲畴,定兴(今河北定兴县)人。元朝中统初,授行军司马。累官镇国上将军,蒙古汉军都元帅,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事。

能文善武,兼擅诗词,为元朝武将中不可多得者。

【注释】

①武陵溪:泛指清净幽美,避世隐居之地。

②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

③青鸟:《山海经》中西王母所使之青鸟。后来借指使者。

④紫箫:紫色箫。戴叔伦《相思曲》:“紫萧横笛寂无声。”

【评解】

此词抒情气氛极浓。武陵路上,依然桃源流水。仙侣去后,留下绵绵相思。虽然黄鹂惊梦,青鸟唤春,而旧游安在!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眼前唯有苍烟一片,荒山横目,玉人何处!结尾两句,情思缠绵,余意无限。通篇情深意挚,曲折宛转。柔和含蓄,意境幽美。

【集评】

《古今词话》:风调不减晏小山。

《梅墩词话》:录仲畴《临江仙》词,以见元之武臣有能词者。

顾德辉青玉案

春寒恻恻春阴薄①。整半月,春萧索②。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红入花腮③青入萼。尽不爽④,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

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作者简介】

顾德辉,一名阿瑛,字仲瑛,元代昆山(江苏昆山)人。举茂才,署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避张士诚之召见,断发庐墓,自称金粟道人。

《语林》云:“顾仲瑛风流文雅著称东南,才情妙丽。”著有《玉山草堂集》。

【注释】

①恻恻:凄清。薄:侵迫。

②萧索:萧条,冷落。

③花腮:即花靥。

④不爽:不失约,不违时。

【评解】

半月春阴,一朝放晴,幽鸟对语,双双飞去。全是眼前景,拈来却涉笔成趣。花虽开罢、结实,绿肥红瘦,不爽季节之序,但狂风可恶,岂欲尽数吹落?南唐后主《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晚来风”,为此词末四句所本。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顾仲瑛《青玉案》歇拍“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云云。即坠元词藩篱。再稍纤弱,即成元曲矣。元明人词不无可采,视抉择何如耳。

蝶恋花

陈浩然招游观音山,宴张氏楼。徐姬楚兰佐酒,以琵琶度曲。郯云台为之心醉。口占戏之。

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过眼韶华①浑有几。

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杀云台标内史,断肠②只合江州死。

【注释】

①韶华:美好时光。

②“断肠”句: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意。

【评解】

这是一首在宴饮游乐中即席所赋之词。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着意描绘春景。桃花水暖,春江泛舟,四面青山,白云环绕。美景良辰,助人游兴。下片着意写人。佳人玉手,笑理琵琶;云台内史,为之心醉。此词虽为戏作,不难看出作者出色的艺术才能。

【集评】

《古今词话》:顾阿瑛好游,每出必以笔墨自随。一日,饮于张氏楼,口占《蝶恋花》戏郯云台云云,一时争传唱之。

曾允元点绛唇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①纱窗晓。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②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作者简介】

曾允元字舜卿,号鸥江,元江西太和人。生平事迹不详。

【注释】

①梦转:犹梦觉。

②长亭: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饯别、暂歇之处。

【评解】

此词写闺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一夜东风,原应罗愁织恨,而词中却说“枕边吹散愁多少”;“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往往引起人们叹春惜花,无限感伤,而词中偏说“只有归时好”。在即将结束羁旅生活、踏上归程的征人眼中,长亭道上的芳草也在分享着他内心的喜悦。全词清丽婉约,情景交融。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曾鸥江《点绛唇》后段云:“来是春初……只有归时好。”看似毫不吃力,恐南北宋名家未易道得,所谓自然从追琢中出也。

刘铉蝶恋花送春

人自怜春春未去,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高处莺啼低蝶舞。

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付与光阴相客主①,晴云②又卷西边雨。

【作者简介】

刘铉字鼎玉。生平事迹无考。见《元草堂诗余》。

【注释】

①相客主:即互为客主。此句意谓对于光阴来说,春去夏来,犹如送往迎来,客主易位。

②“晴云”句: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此句即暗用其意,谓春去亦非无情。

【评解】

这是一首送春词,却无惯常的伤感情绪。开篇即说人自怜春而春实未去,它被留在萱草丛中、石榴花间;继又说送春无处,而山花落红即其归处,似乎巧妙地解答以往诗词中“春归何处”的疑问。下片更以莺啼蝶舞、日长燕语,谓夏之代春看似无情,实却有情。处处别开生面,给人以新鲜之感。

乌夜啼石榴

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①。

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②茜裙③初染一般同。

【注释】

①不怨东风:言春日百花为东风吹落,石榴入夏而开,故不怨。

②比似:好象,犹如。

③茜裙:用茜草根染成的红裙。

【评解】

春去夏来,落红无数。而石榴花却在此时怒放,暮雨晓露,绿叶愈加玲珑剔透,新花更是如茜初染,勃发出无限生机。末句“初染”与首句“残红”相对应,时序荏苒之意宛在

十八

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南阜①小亭台,薄②有山花取次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④;晴也须来,雨也须来。随意且衔杯⑤,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作者简介】

虞集字伯生,号邵庵,又号道园,江西崇仁人。宋宰相虞允文五世孙。元成宗时任国子助教。累官翰林直学士。是当时文坛大家,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学古续录》。

【注释】

①南阜:南边土山。

②薄:少。

③取次:任意,随便。

④熊少府:虞集好友,生平不详。

⑤衔环:此处指饮酒。

【评解】

此词为作者晚年回乡后所作。上片先写家乡南阜有小亭台,山花取次开放,婀娜多姿,因此邀请好友前来游赏,不要辜负大好春光。“多情”一词,道出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

“晴也须来,雨也须来”,表示了邀请之恳切。下片劝好友到来之后,可以开怀畅饮,随意踏青。若待天晴之后再来,则“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已经时过境迁了。全词通俗平易,流转自然。感情真挚,清新雅洁。

风入松寄柯敬仲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①。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②水挼③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释】

①骖: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

②泮:溶解。《诗·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③挼:揉搓。

【评解】

陶宗仪《辍耕录》云: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全词抒写了对柯敬仲的敬爱。“杏花春雨江南”乃词中名句,为历来词家所称赏。通篇和婉清雅,辞语工丽。

【集评】

《归田诗话》:虞邵庵在翰林,有诗云:“屏风围坐鬓毵毵,银烛烧残照暮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又作《风入松》词云云,盖即诗意也。但繁简不同尔。曾见机坊以词织成帕,为时所贵重如此。张仲举词云:“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即指此也。

吴澄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名园花正好,娇红殢白①,百态竞春妆。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为试铝霜。诗朋酒伴,趁此日流转风光。尽夜游不妨秉烛,未觉是疏狂②。茫茫。一年一度,烂漫离披③,似长江去浪。但要教啼莺语燕,不怨卢郎。问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飞过东墙。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④。

【作者简介】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元武宗至大年间,官翰林学士。追封临川郡公。学者称草庐先生。

【注释】

①娇红殢白:形容百花繁茂。

②疏狂:狂放不羁貌。

③离披:散乱貌。

④潘令河阳:晋潘岳,为河阳令。后世泛指妇女所爱之男子。

【评解】

这首送春词,虽对春光无限眷恋,却无伤春情绪。上片写名园百花盛开,娇红殢白,争荣斗艳。诗朋酒伴,不负大好春光,秉烛夜游。下片写春去茫茫,一年一度。但令莺燕不怨,任蜂蝶飞过东墙。结句新颖,情韵无限。通篇工丽典雅,和婉含蓄,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集评】

《词苑》:吴草庐以理学名,其和揭浩斋《渡江云》,流传一时。

张埜夺锦标七夕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①。冉冉②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谁念文园③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忍记穿针④亭榭,金鸭香寒,玉徽⑤尘积。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听窗前、泪雨浪浪⑥,梦里檐前犹滴。

【作者简介】

张埜字野夫,号古山,元代邯郸(今属河北)人。官翰林修撰。工词,著有《古山乐府》。

【注释】

①拭:抹,擦。

②冉冉:慢行貌。

③文园:指司马相如,他曾为孝文园令。这里作者借以自指。

④穿针:《荆楚记》:“七夕妇女穿上孔针以乞巧。”

⑤玉徽:琴名。

⑥浪浪:流貌。

【评解】

此词咏七夕。上片遥念仙侣欢会。先写新秋夜色。凉月横舟,银河浸练,碧空如洗。次写双星相会。桥倚高寒,鹊飞碧空,绵绵离恨,欢情几许;千秋今夕。下片抒发感怀。夜色沉沉,独感岑寂,回忆昔日,亭榭穿针,金鸭香袅。而今玉徽尘积,新凉半枕。窗外泪雨,檐前犹滴。不禁感慨万千。

全词构思精巧,抒情细腻,情景交融,真挚感人。

萨都剌小栏干

去年人在凤凰池①,银烛夜弹丝。沉水②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澹,独自倚栏时。

【作者简介】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以世勋镇守云代,遂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元泰定四年中进士。擢御史于南台,后为河北廉访司经历。

著有《雁门集》。

【注释】

①凤凰池:亦称凤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