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焚心祭 >

第17章

焚心祭-第17章

小说: 焚心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严,将大电视复位,没有人会看出墙后仍有洞天。他暗叹道:会所毕竟是会所,无论潇湘在开张前如何宣称自己的品位格调高于那些泛滥市井的淫窟赌窝,还是忍不住要藏污纳垢,否则,在休息室设这么一间隐秘小屋干什么!

葛山推门而入,暗暗嘟囔一声:“够呛!”他虽然戴着防尘面具,仍能看出、闻到这暗室里浓浓的烟雾,能感受到室内氧气的极度稀薄。他相信等会儿邢瑞安一定会有一套气流动力学的理论解释,这浓烟如何进入密室,门如何被冷热气的交流而掩上,浓烟如何困在其中弥久不散。

除了被烟熏得彻底,小屋里几乎没有烧损,葛山略觉意外的是,屋里并没有明显的“污垢”,十平米左右的空间里,只有个一人多高的钢制保险柜。哈,原来所谓淘宝的目标,就是这里!

他举着手电慢慢靠近那保险柜,柜门上写着一串英文,他不认识,只能假设是某个“知名国际品牌”。齐眉处的门上有一方电子显示屏,一时看不出任何迹象是否还管用。柜门紧闭,但他还是想试试运气,手搭上柜门把手,用力一拉。

门开了。

“我操!”葛山觉得胃里猛地泛上苦汁酸液,恶心地竟然忘了咳嗽。

案发后3小时10分左右,江京第六人民医院对面星巴克这是案发后,两名劫匪第三次碰头。自从爆炸发生,一切计划满盘崩溃。任何有哪怕一丁点头脑和半丁点专业精神的劫匪都应该在案发后走得越远越好,但他们发现自己非但无法像当初设计的那样远走高飞,而且还必须徘徊在人质附近做善后工作,体现真正的事业心。于是交换信息尤为重要。他们并不知道刑警们已经给他们编了号,弱弱的劫匪甲、劫匪乙、劫匪丙,像有些电影剧终后的演员表,排名按出场顺序。

正是因为劫案最后的意外,他们现在三缺一,本来三个人,但缺了一个。

“吉三乐的状态怎么样?”其中一个问。

“没什么好转,还在崩溃边缘,是个很大的隐患。”另一个说。

“那兰醒了吗?”

“据说醒过几回,又昏睡过去。”

“我最担心的其实是她。”

“其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从头到尾,她都是关键的一个棋子,从最初设计开始……我们功课难道做得不到位吗?”“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人捣乱,我们难道预计到最后的乱套吗?全他妈乱套了,就好像导演写好了剧本,演员们乱演一气。”

“写剧本的是编剧吧?”

“你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

“下一步怎么办?”

沉默。喝一口咖啡,那劫匪说:“还能怎么办,继续观察吧,尤其那兰。必要的时候,只有先下手了。”

案发后3小时10分左右,“潇湘会所抢劫案”临时办案中心就在两个劫匪碰头交流时,巴渝生也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吉三乐的状态怎么样?”

警员汇报说:“很不怎么样,到现在都没有说一句完整的话,手术动完后,他就抱着那条受伤的腿坐在床沿、看着窗外,两眼无神,浑身打颤。有些有经验的医生说很像创伤后应激障碍,得请精神病学专家会诊。”

“法医中心来人看过伤口了吗?”

警员回答:“看过了。基本上认定是九毫米的鲁格子弹。子弹沿着右腿膝盖外侧擦过去,击碎了部分膝关节的软骨组织,除此之外主要都是皮外伤;最麻烦的,还是他的精神状态。”

巴渝生点头,和梁小彤的描述吻合。同时他知道,一时半会儿是指望不上吉三乐的笔录了。他没有太多选择,决定去找他一直不愿做笔录但早就想约谈的一个幸存者,郭子放。

和郭子放,怎么也该算老交情了。据郭子放的一次酒后真言,他一直对法制类的新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原因是他曾经的一段经历,一场大案。巴渝生后来读过那起错综复杂案件的卷宗,不得不承认那是个离奇又残酷的大案,很难不给经历者的生活留下深刻烙印,就好像那兰,亲历过那一个个案件后,性格和理念,也都难免会有深刻的变化。

从大概六七年前起,郭子放作为《新江晚报》法制类新闻的负责人,开始频繁和巴渝生接触。对媒体、对记者,巴渝生一向避之唯恐不及,但他很快发现郭子放是难得的一位“够意思”的名记。他的采访、他的编稿,很少以“我是记者”的居高临下的冷眼来看待一个个案子,而是从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读者的角度来剖析和报道事件发生的经过和结果。逐渐,巴渝生开始对这个又像鸵鸟又像斑马的瘦高中年记者产生了好感。他并非迂腐到排斥一切媒体,相反,他知道公安工作的艰辛、公安人员的血汗,也需要一个喉舌,倒不是为了歌功颂德,至少树立一个立体生动的形象。

同时郭子放也格外欣赏这个乍一看书生气十足的刑侦总队大队长。从逻辑上和世态学上看,巴渝生成为江京市的“总捕头”纯属奇迹,年纪太轻,经验不足,官场背景全无,曾经有谣言巴渝生是某邻省省委书记头婚的儿子,父母离异后巴渝生随了母姓。但郭子放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谣言只是谣言,毫无根据。当然,仔细分析一下,巴渝生貌似平步青云也并非完全是天方夜谭,一来他的学历较高,而且是实打实的高学历,(不像近年来领导层的风气,干部们似乎弹指间就获得了令人咋舌但能挤出水的高学历);他领衔破获了几起大案冷案;他在市局从不站队,所以没有站错队,领导们会认为他“很安全”。于是诞生了这位戴着眼镜、不沾烟酒、缺少霸气的怪兽警长。

巴渝生为人和他的外表如一,相对内向寡语,但并非在故意摆架子,只不过所有话都是想好了再说,说出来都是实心诚意。交往中,郭子放开始由好奇到欣赏再到敬佩,两人公事公办之外,逐渐成为朋友。最近几年来江京的数起大案,《新江晚报》都做了大篇幅的深度报道,资料之翔实,令实为竞争对手的“兄弟报纸”都艳羡不已,这里托的就是郭子放和巴渝生惺惺相惜的福。

巴渝生在急诊的候诊室里遇见了正在来回踱步的郭子放。事先他就得知,除了最初烟火中的窒息,郭子放只有轻微的烧伤和划伤,是伤势最轻的人之一。此刻郭子放低着头,看上去在琢磨什么心思,本来脖子就长,这一低头,看上去像一只觅食中的鹭鸶。有些候诊的病人和家属自己也在焦躁之中,显然不待见他的走动,时不时投去鄙夷的目光,他视而不见,或者根本就没看见。这时他似乎有了第六感,猛一抬头,看见了巴渝生。

“嘿!”他招呼道。待巴渝生走近,他又说:“我一直在猜想,你要不就是第一个审我,要不就是最后一个审我。”

巴渝生笑道:“结果你全猜错了。”

“要不我只能做记者呢!”郭子放自嘲道,“我忘了还有那兰,她才符合这第一或者最后的情况。”

巴渝生说:“纠正一下,不是审问,是询问,信息收集,你的新闻稿里可不能出错。”

郭子放苦笑道:“新闻稿?你询问了好多人了吧?你肯定比我更清楚,今天这案子的来龙去脉,一时半会儿且摸不清呢。等我写出新闻稿,肯定是整张纸的问号。”

附近候诊的病人和家属投来的目光鄙夷之外更有好奇,巴渝生说:“所以,我假客套地说,要你的帮助。”

郭子放笑道:“客套已经是假了,没有必要说‘假客套’,总算抓你一次语病。”又沉下脸正色问:“就你一个人吗?真的不是审我?不是做笔录?”巴渝生说:“对门有家星巴克,要不一起喝点咖啡喝点茶,谈话方便些。”

案发后3小时15分左右,江京第六人民医院对面星巴克等巴渝生和郭子放跨进星巴克,才发现刚才“谈话方便些”的假设在这里并不成立。这很难说是巴渝生的判断失误,大多数江京市区内的星巴克和其他亿万个星巴克一样,都有相当温馨休闲的气氛,但六院对门的这家咖啡店与众不同。说“与众不同”,绝不是说它生意不好,相反,生意太好。这也就是问题所在。川流不息的顾客使小店拥挤,焦急的、痛苦的、压抑的顾客使小店始终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你可以时不时听见有人对着手机抱怨、叹息甚至吼叫,能坐下来静静交谈的人大概受环境影响,不久也会焦急地结束谈话,匆匆离开。

巴渝生和郭子放这才有了一张小台子和座位。

“你问吧,有问必答,但不保证准确。”郭子放说。

“为什么?”

郭子放瞟一眼巴渝生:“你装糊涂?我做采访这么多年了,你做笔录这么多年了,我们应该都清楚,记忆是不可靠的。尤其这样的突发事件,人心惶惶之后,震惊和不知所措之后,记忆偏差少不了。”

巴渝生说:“那我不问了。”

“耍小孩子脾气?”

“不,我要你自己说,把你的所见所闻都说出来。”巴渝生接过服务员从柜台后递过来的咖啡,跟着郭子放往外走。两人已经决定放弃令人失望的星巴克,回六院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比如病房大楼后院,坐下来聊一聊。郭子放不置可否,默默走了一阵,才说:“既然不是正式审问……询问,不做笔录,我能不能先问你一个问题?”巴渝生说:“能回答的一定回答。”“我刚才是把话往你的嘴里塞,说你们对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把握不准,你并没有正式承认,如果我直接问你,你愿不愿意回答?笔录做到现在,印象如何?”郭子放问。

“印象西湖。”巴渝生似乎答非所问,或者简直就在胡言乱语。

郭子放一愣:“什么意思?”

“稀里糊涂,简称西湖。如果综合所有的询问笔录,我的印象就是如此,一团糟,很多说不过去的地方,而且都是关键性的。”巴渝生知道这些话一说出来,郭子放不再只是一个目击者,更像在提供咨询。他没有进一步历数“西湖”的“十景”,比如劫匪为什么要主动报警,为什么找来了那兰做谈判员却不提任何条件,为什么戴向阳会突然“发疯”、“寻死”,为什么劫匪抢劫还要带自杀性攻击的炸药包?

郭子放说:“感谢你如实回答。”

“你还挺会反客为主,毕竟是名记。”巴渝生笑笑。

“别讽刺我,还名妓呢,你不来扫我的黄就谢天谢地了。”郭子放喝了口咖啡。边走边喝,注定会烫到嘴唇,郭子放一阵龇牙咧嘴。“好吧,我来讲讲我的所见所闻,但我讲完,你一定会失望,因为我保证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

手机忽然在巴渝生的口袋里猛烈震动起来,巴渝生见是姜明的来电,立刻接听,听到的是姜明慌张的声音:“你快来一下,那兰……失踪了!”

案发后3小时15分左右,潇湘主楼案后勘察现场唐云朗有近四十年的现场调查经验,血腥场景见得多了,但当他听到葛山的招呼,一摇一摆来到二楼的另一间屋子的套间,看到那大敞的保险柜,还是忍不住“哎哟”了一声,腹中一阵翻滚。

保险柜里的架子早被拆去,只剩下贴壁的窄窄架托。

但柜子里满满的,是两具男尸。

尸体他也见多了,刚才主宴厅里就有三具,其中两具还是碎尸。眼前尸体的震撼人心之处在于他们太不像尸体,而更像活人。两人的年龄看上去都不会超过三十五岁,双眼大睁着,嘴里各塞着一块黑布,似乎还在无声诅咒着命运,他们脸上,仍带着恐惧、绝望、愤怒的神情,栩栩如生。画上的人、文学里的人栩栩如生,那是艺术;死去的人栩栩如生,投射的是恐怖。

走进这黑暗的小小套间时,唐云朗就注意到仍远未散尽的浓烟和稀薄的空气。邢瑞安已经在晃着手电开始寻找任何曾经有过的明火迹象,葛山则隔着面具冲他叫道:“刚才保险柜是关着的。”

关着的,但没上锁。

但这两个人显然没有能力推开保险柜的门。首先,保险柜的门不像房门,在设计时显然不需要考虑被关在柜里面,所以并没有把手或插销;两个人面对面挤在保险柜里,双手被两副手铐锁着,但并不是一人一副,而是一个人的左手和另一个人的右手锁在一起,一个人的右手和另一个人的左手锁在一起。其中的一副手铐被一根小指粗的尼龙绳捆在柜内侧面一个架托上。逃不掉,打不开门。

葛山指着手铐叫道:“劫匪干的。”特警和消防队员抢救人质时都看到过这样的连环手铐,唐云朗从他们那里听说了这不算常见的细节。葛山的判断没错。问题是,这两个人是谁?

有趣的是,两人都是一身黑衣黑裤,好像某种制服。

根据人质的回忆,是打劫的制服。

唐云朗逐一在两人颈部测了脉搏,证实了二人的死亡。他知道,火灾中的生命湮灭,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或被其他有害气体杀伤,甚至因紧张或浓烟刺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