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创造自己 >

第8章

创造自己-第8章

小说: 创造自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说纽约客没有情?只是那情冷静地藏在里面。它避免给予恶人可乘之机,绝不暴虎冯河,也像不因吝于报案,而让匪徒逍遥法外。

第十四节

脑里的障碍,如同武侠小说中形容的任、督

二脉,只要打通,就能顿时增加一甲子的功力。

打通脑里的障碍

今天下午,当你母亲要开车去接你的时候,我说我现在打算写文章,请她转告你回家时不要到书房来打扰。但是当你蹑手蹑脚地进门后,却发现我正在煮咖啡。于是笑着问你母亲说:“爸爸真是在写作吗?”

直到我告诉你情况,你才瞪大了眼睛:

“什么?只是在妈妈出去接我的这段时间,你己经写完了一千六百字的文章?”

记得我怎么答吗?我说:

“当我坐下的时候,就是开始写的时候。我很少坐下来才找灵感,而是在逗小孩、种花、锄地、运土,甚至洒牛粪(CowManule)的时候思想。我常把无法突破的难题或等待酝酿和扩大为文章的‘点子’,放在思想与不思想之间。也就是让’它’著有若无地浮在脑海里,记挂着,并不苦苦地硬去思考,常常就在体力的劳动中,或劳动之后灵光闪动、豁然贯通。这时候只要坐下来,就能运笔如飞、一挥而就。”

是什么原因,使那些难以获得的答案,或百思不得的灵感,竟能在“思想与不思想之间”突然出现呢?

是劳动!

记得我们熟识的林柏昆医生多年前曾经对我说:

“当身体获得充分的运动,循环加速,肺活量扩大,血液中的带氧量增加,并把那些氧带到脑里,会使思想变得灵敏,甚至思想的格式也会改变,产生特殊的灵感与创造力,这是不运动的人难以了解,也不容易突破的!”

这几年我在自己的身上,充分印证了林医生的话,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常在你念书告一段落时,找你出去打球,或在室内射飞镖的道理。

即使你现在还没有发现,未来也一定会知道,整天守着荧光幕苦思不解的电脑问题,常会在你运动之后,轻松地获得答案。那些成天不是读书。打电玩、上MTV;就是守在家里电视机前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清除脑里的障碍。

对!脑里的障碍,如同武侠小说中形容的任、督二脉,只要打通,就能顿时增加一甲子的功力。脑里有许多障碍,不是电子玩具的刺激和书呆子式的思考所能突破的,唯有带着充足“氧”的血液,能够将它们一一除去。

据说俄国大文豪,《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托尔斯泰(1828一1910),每当他灵感枯竭的时候,便会走向田间,跟农民们一起劳动,回去之后,则能灵思泉涌。相信也是因为运动造成的效果。

适当的运动不但能使你身体健康,也能使思想健康,并有过多的精力,做出正确的导向。它使你坐着时总是集中在上半身工作的血液,能平均地流注到全身,使你的腿与手一样有力,胸怀与脑海同样宽阔。

“坐下的时候,就是开始写的时候!”请你细细寻味我在坐下之前的种种!

手足不但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童年记忆的

延伸,甚至是故乡的延伸!

手足之情

从今天清晨五点零六分开始,你在人生的旅程上,又多了一个伴侣,那就是你的妹妹。

她有七磅十一盎斯重,身长二十一英时半,你的母亲说她长得跟你初生时有些像,我则认为大小,还看不出来,但是无论外表相似与否,她和你是同胞兄妹,流着同一支的血液,且将在同一个家庭里成长,当然是会相像的。

中国人称兄弟姐妹为手足,正比喻了其间密切的关系,手足同样由身躯伸出,他们靠着同一心脏压缩出的血液而生存,他们彼此扶持、荣辱与共。在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获得的朋友相当多,但没有任何朋友能完全等于手足。朋友可以与你绝交,从此便不再是你的朋友;夫妻可以离异,从此就不再是夫妻。但是手足即使有了摩擦、产生争执,甚至登报脱离关系,他们实实在在还是同父母所生。那与生俱来的“同”,是无法改变的。

记得你小时候,每当我们问你希不希望再添个弟弟或妹妹,你都大声抗议,说小奶娃会吵闹,大一点则会弄乱你的东西、砸坏你的玩具:那时候我确实也认为多一个孩子,会分享你的一切,这或许是因为我自己身为独子,不太能了解手足之情。

但是今天,当你蹩着眉,似乎有些忧心地问我“校好妹出生时脐带绕在了脖子上,会不会有不良的影响”时,我突然领悟了。

手足固然可能从父母那里,分享了原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物质,但是他们也彼此给予了关爱与帮助。他们是父母逝去时,站在送葬行列中,与你同样伤恸的人;他们也是当你父母都离去之后,能够让你回忆起幼时家庭生活的人;他们可能是你遇到挫折,甚至夫妻失和时的避风港。因为他们与你有相同的生活经验,无可改变的血源关系,自然也有着共同意识。

你很快就要十六岁了,与你的妹妹也就是有着十六年的差距,你们或许不容易玩到一起,你也必然先要对妹妹做单方面的付出。可以预见的,当你赚钱的时候,妹妹一定会向你讨红包;当妹妹能跑爱跳的年纪,你也必然得常带她出去玩,她会成为你的一个小累赘。但是进一步想,你会发觉未来有一个妹妹向你提供属于另一个年龄层次的资讯与观念,而且随着她的成长,也会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欢笑。尤其是当你年老,年轻十六岁的妹妹仍然活力充沛,那也就是她回馈你的时候。有一位美国朋友对我说。

“每年感恩节时,我特别急着赶回乡下的老家,因为平常回去看到的只是父母,唯有感恩节时,能见到所有的兄弟姐妹,大家打打闹闹,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

有一位在台湾的大陆老兵对我说:

“人人都返乡了,但是我没有回去,因为我没有兄弟姐妹。父母死了!回去看谁?”

有一天你会发现,手足不但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童年记忆的延伸,甚至是故乡的延伸!

before一个战斗蛙人说:

“当你的左眼被打到时,右眼还得瞪得大大的,才能看清敌人,也才能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只怕命都难保薄”

第十五节

没有赢!

今天你参加纽约市的演讲比赛,没能进入决赛,我和你的母亲一起去地下铁车站接你,不是为了安慰,而是为了鼓励!

记得你上车时,我问你的第一句话吗?

我问:“你是输了?还是没有赢?”

你当时不解他说:“这有什么分别?”

我没回答,只是再问你,下礼拜在史泰登岛(statenlsland)的另一场比赛,你还打算参加吗?

你十分坚决他说:“要!”

于是我说:“那么你今天是没有赢,而不是输了!”

一个输了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输,就不是真输,而是“没有赢”。相反地,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小时候,我读海明咸的《老人与海》,里面说“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当时只觉得那是一句很有哲理的活,却不太了解其中的意思。

后来我又读尼采的作品,其中有一句名言:“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也不太懂,心想,已经受苦了,为什么还要被剥夺悲观的权利呢?

直到自己经过这几十年的奋斗争战,不断地跌倒,再爬起来,才渐渐体会那两段话的道理:

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精神和斗志不能被击败。受苦的人,因为要克服困境,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

据说徒步穿过沙漠,唯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上炙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

在冰天雪地中历险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他的体温迅速降低,跟着就被冻死。

记得陈光霖伯伯吗?他曾经自己请愿当战斗蛙人,是一个浑身是胆、充满斗志的人。他说过一段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话:

“当你的左眼被打到时,右眼还得瞪得大大的,才能看清敌人,也才能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只怕命都难保薄”

可不是吗?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一刻,就要开始下一波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那么,我们就不是彻底输,只是暂时地“没有赢”了!

你可以清楚地听见家里其他人的鼾声和桌

上滴答、滴答的钟响,你觉得孤独了!进一步

发觉,恐怕在未来的人生中。父母不可能是永

远的倚靠……

踏上征途

上个星期,你们的学校办“大学之夜”,邀请全美国一百多所大学的人到校,接受学生的咨询。我原本说:反正理想的学校也就是那几所,而且到进大学还有两年,不必去了!你却坚持前往,希望能了解一下各校的情况、入学的要求,以及如何申请奖学金。

昨天你念书到深夜两点多钟,我为你切了一块蛋糕,并端了杯牛奶给你,叫你早点上床,不要每天都睡眠不足,你却说:“我也想早睡,但是没有办法,书念不完!”

于是我再没有多讲,径自转回房间睡了,我很心疼你的辛苦,也实在想要强迫你去睡觉,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因为你已经走上了你人生的征途,我不能代你出征,也不能把你留在卵翼之下,做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最近几件事,使我发现你成熟了。成熟不能仅以年龄或生理的发育情况来衡量,而应该以心智的成熟为准则。一个成熟的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他关心自己的前途,也是未来,他不再是什么都指望父母解决,而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的思考,也不再停留在幼年时的幻像、少年时的梦想,而指向理想的实践!

我常想,什么力量可以使一个人成熟,如果说那是环境的压力,为什么又有许多人,在压力下,却迟迟不能面对现实,他们那种依附、苟且、拖延和不负责任的毛病,甚至能维持一辈子。

我也常想起,自己高中时,一直到大学联考的前三个月,还在写文章嘲笑联考的制度和同学们K书的可怜相,但是就在考前一个半月,我竟然也发了疯似地用功起来。

由于日夜颠倒、用脑过度,我那一阵子甚至非得服安眼药才能睡觉,而且由起先服用四分之一颗,到后来的两三颗。我常在清晨六点多上床,八九点还没能阖眼,只觉得头与身体都分开了,稍稍一转头,就轰地一阵晕眩。窗外的树变得特别绿,绿得透明而刺眼,只是我仍然无法入睡。

那时你的祖母开始担心了,担心她这个独子会出毛病,常说些“何必念这么多书?还不是一辈子!做什么不是都过了?大不了不考大学;又怎么样?不要念了!”这一类的话。

那时我的答复正跟你咋晚的一样:“我也想早睡,但是没有办法!”

这世上有什么会没办法呢?把书一甩,还不是过了?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我们不仅不再像少年时,常要父母督促着走,反而变得自己要强了呢?

从你最近的转变,我终于分析出来,那最少受到两个影响,其中之一,是身处的环境。当你发现同学们闲聊的不再全是异性、游戏、舞会、电影、电玩,而逐渐变成:

“你打算未来进哪所学校?”

“你老头是不是供得起你念长春藤盟校?”

“你今年打算不打算考psAT?”

“你暑假要不要进特殊的学术训练营?”

“你的课外活动成绩够不够申请进入一流大学?”等等。

你开始紧张了!因为当人群一起涌向山头时,仍然站在山脚的人,自然会感到孤独而彷惶,所以尽管山路难走,你也会跟着大家爬上去。

至于另外一个使你成熟的原因,是由于最近我很少管你,在你自由支配时间的情况下,渐渐发觉不论看了多少电视,到头来还是得把功课做完。不管功课做到多晚,第二天还是得六点半起床上学。无论你多么辛苦地赶地铁,原来算着可以准时到校,那车子要误点还是误点。不管你说出多少理由,老师要算你迟到还是迟到,别的同学也很难帮助你。

于是,你开始意识到,别人不再能帮你走前面的路。在深夜一人读书时,不再有忧心忡忡的父母坐在旁边盯着。

你可以清楚地听见家里其他人的鼾声和桌上滴答、滴答的钟响。你觉得孤独了!进一步发觉,恐怕在未来的人生中,父母不可能是永远的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