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髹,轴中缠黄绒驾辕诸索。车亭高四尺四寸,红髹方柱四,上装五彩花板十二片。
前左右有门,高三尺七寸有奇,广二尺二寸有奇。门旁红髹十字槅各二。后三山
屏凤,屏后壁板俱红髹,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底红髹板,上施红花毯、红
锦褥,四周施黄绮帷幔,外用红帘四扇。车盖用红髹抹金铜宝珠顶,带莲座,高
六寸,四角抹金铜凤头,用攀条四,并红髹木鱼。盖施黄绮沥水三层,销金鸾凤
文,凤头下垂红帉錔。其踏梯、行马、幰衣与辂同。
行障:坐障,自唐、宋有之。皇后重翟车后,皆有行障六,坐障三,左右夹
车宫人执之。而《唐书》、《宋史》不载其制。《金史》:行障长八尺,高六尺;
坐障长七尺,高五尺。明皇后用行障、坐障,皆以红绫为之,绘升降鸾凤云文;
行障绘瑞草于沥水,坐障绘云文于顶。
太皇太后、皇太后辂及安车、行障、坐障,制与皇后同。
皇妃车曰凤轿,与历代异名。其制,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
各一,垂银香圆宝盖并彩结。轿身红髹木匡,三面篾织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
鈒花叶片装钉。红髹掆,饰以抹金铜凤头、凤尾。青销金罗缘边红帘并看带,
内红交床并坐踏褥。红销金罗轿衣一顶,用销金宝珠文;沥水,香草文;看带并
帏,皆凤文。红油绢雨轿衣一。
自皇后以下,皆用行障二,坐障一,第别以彩绘。皇妃行障、坐障,俱红绫
为之,绘云凤,而行障沥水绘香草。
皇太子金辂,高一丈二尺二寸有奇,广八尺九寸。辕长一丈九尺五寸。辂座
高三尺二寸有奇。平盘、滴珠板、轮辐、轮辋悉同玉辂。辂亭高六尺四寸有奇,
红髹四柱,长五尺四寸。槛座上四周线金五彩香草板。前左右有门,高五尺有奇,
广二尺四寸有奇。门旁槅各二,编红线条及明栨,皆红髹。后五山屏凤,青地
上雕木贴金龙五,间以五彩云文。屏后红髹板,皆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红髹匡
软座,红绒坠座,大索四,下垂莲花坠石,上施红毯红锦褥席。红髹椅一,纳板
一并褥。椅中红织金绮靠坐褥,四周有椅裙,施红罗帷幔,外用青绮缘边。红帘
十二扇。椅雕贴金龙彩云,下线金彩云板一。亭内编红线条。辂顶并圆盘,高二
尺五寸有奇,又镀金铜宝珠顶,带仰覆莲座,高九寸,垂攀顶红线圆条四。盘上
丹漆,下内外皆青地绘云文,以青饰辂盖。亭内周围青斗拱,承以丹漆匡,宝盖
斗以八顶,冒以红绮,顶心绣云龙,馀绣五彩云文。天轮三层皆红髹,上雕木贴
金边耀叶板七十二片,内饰青地雕木贴金云龙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七十二片,
四周黄铜装钉。上施红绮沥水三层,每层七十二摺,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之饰
与大辂同,第圆条用红线。辂亭前一字阑干一扇,后一字带转角阑干一扇,左右
阑干二扇,内嵌五彩云板,皆丹漆。计十四柱,柱首制与大辂同。亭后建红旗二,
以红罗为之。九斿,每斿内外绣升龙一。左旗腰绣日月北斗,竿用抹金铜龙首。
右旗腰绣黻字,竿用抹金铜戟。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其踏梯、行马之属,与
玉辂同。帐房用青木棉布,竿首青绿蹲猊,馀同乘舆帐房。
东宫妃车,亦曰凤轿、小轿,制同皇妃。行障、坐障之制亦同。
亲王象辂,其高视金辂减六寸,其广减一尺。辕长视大辂减一尺。辂座高三
尺有奇,馀饰同金辂。辂亭高五尺二寸有奇,红髹四柱。槛座上四周红髹条环板。
前左右有门,高四尺五寸有奇,广二尺二寸有奇。门旁槅各二及明栨、后五山
屏风,皆红髹,用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底红髹,施红花毯、红锦褥席。其椅
靠、坐褥、帷幔、红帘之制,俱同金辂。辂顶并圆盘,高二尺四寸有奇,用抹金
铜宝珠顶,馀同金辂。天轮三层,皆红髹,上雕木贴金边耀叶板六十三片,内饰
青地雕木五彩云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六十三片,四周黄铜装钉。上施红绮沥
水三层,每层八十一摺,绣瑞草文。前垂青绮络带二,俱绣升龙五彩云文。圆盘
四角连辂座板,用攀顶红线圆条四,并红髹木鱼。亭前后阑干同金辂,左右阑干
各一扇,内嵌条环板,皆红髹。计十四柱,柱首雕木红莲花,线金青绿装莲花抱
柱,前阑干内布花毯。红旗二,与金辂所树同,竿上只垂红缨五。其踏梯、行马
之属,亦同金辂。帐房用绿色螭头,馀与东宫同。
亲王妃车,亦曰凤轿、小轿,制俱同东宫妃。惟凤轿衣用木红平罗。小轿衣
二:一用矾红素纻丝,一用木红平罗。行障、坐障,制同东宫妃。
公主车,宋用厌翟车,明初因之。其后定制,凤轿、行障、坐障,如亲王妃。
皇孙车,永乐中,定皇太孙婚礼仪仗如亲王,降皇太子一等,而用象辂。
郡王无辂,只有帐房,制同亲王。
郡王妃及郡主俱用翟轿,制与皇妃凤轿同,第易凤为翟。行障、坐障同亲王
妃,而绘云翟文。
百官乘车之制:洪武元年令,凡车不得雕饰龙凤文。职官一品至三品,用间
金饰银螭绣带,青缦。四品五品,素狮头绣带,青缦。六品至九品,用素云头青
带,青缦。轿同车制。庶民车及轿,并用黑油,齐头平顶,皂缦,禁用云头。六
年令,凡车轿禁丹漆,五品以上车止用青缦。妇女许坐轿,官民老疾者亦得乘之。
景泰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得乘轿。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
之。其五府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乘
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盖自太祖不欲勋臣废骑射,虽上公,出必乘
马。永乐元年,驸马都尉胡观越制乘晋王济熹朱棕轿,为给事中周景所劾。
有诏宥观而赐济熹书,切责之。惟文职大臣乘轿,庶官亦乘马。又文臣皆许乘
车,大臣得乘安车。后久废不用。正德四年,礼部侍郎刘机言,《大明集礼》,
公卿大臣得乘安车,因请定轿扇伞盖品级等差。帝以京城内安车伞盖久不行,却
其请,而命轿扇俱如例行。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霍韬言:“礼仪定式,京官三
品以上乘轿,迩者文官皆用肩舆,或乘女轿。乞申明礼制,俾臣下有所遵守。”
乃定四品下不许乘轿,亦毋得用肩舆。隆庆二年,给事中徐尚劾应城伯孙文栋等
乘轿出入,骄僣无状。帝命夺文栋等俸。乃谕两京武职非奉特恩不许乘轿,文官
四品以下用帷轿者,禁如例。万历三年奏定勋戚及武臣不许用帷轿、肩舆并交床
上马。至若破格殊典,则宣德中少保黄淮陪游西苑,尝乘肩舆入禁中。嘉靖间,
严嵩奉诏苑直,年及八旬,出入得乘肩舆。武臣则郭勋、朱希忠特命乘肩舆扈南
巡跸,后遂赐常乘焉。皆非制也。
伞盖之制:洪武元年,令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但许用油纸雨伞。三年,令
京城内一品二品用伞盖,其余用雨伞。十六年,令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通
政使、太常卿、应天府尹、国子祭酒、翰林学士许张伞盖。二十六年定一品、二
品伞用银浮屠顶,三品、四品用红浮屠顶,俱用黑色茶褐罗表,红绢裹,三檐;
雨伞用红油绢。五品红浮屠顶,青罗表,红绢裹,两檐;雨伞同。四品、六品至
九品,用红浮屠顶,青绢表,红绢裹,两檐;雨伞俱用油纸。三十五年,官员伞
盖不许用金绣,朱丹装饰。公、侯、驸马、伯与一品、二品同。成化九年,令两
京官遇雨任用油伞,其凉伞不许张于京城。
鞍辔之制:洪武六年,令庶民不得描金,惟铜铁装饰。二十六年,定公、侯、
一品、二品用银,铁事件,用描银。三品至五品,用银,铁事件,
用油画。六品至九品,用摆锡,铁事件,用油画。三十五年,官民人等
马颔下缨并鞦辔俱用黑色,不许红缨及描金、嵌金、天青、朱红装饰。军民用
铁事件,黑绿油。
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
◎舆服二
○皇帝冕服后妃冠服皇太子亲王以下冠服
皇帝冕服:洪武元年,学士陶安请制五冕。太祖曰:“此礼太繁。祭天地、
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馀不用。”三年,更定正旦、冬
至、圣节并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十六年,定衮冕之制。冕,
前圆后方,玄表纁里。前后各十二旒,旒五采,玉十二,珠五,采缫十有二就,
就相去一寸。红丝组为缨,黈纩充耳,玉簪导。衮,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
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白
罗大带,红里。蔽膝随裳色,绣龙、火、山文。玉革带,玉佩。大绶六采,赤、
黄、黑、白、缥、绿,小绶三,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白罗中单,黻领,青缘
襈。黄袜黄舄,金饰。二十六年,更定衮冕十二章。冕版广一尺二寸,长二尺
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里,馀如旧制。圭长一尺二寸。衮,玄衣纁裳,十二章
如旧制。中单以素纱为之。红罗蔽膝,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织火、龙、
山三章。革带佩玉,长三尺三寸。大带素表朱里,两边用缘,上以朱锦,下以绿
锦。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织成,纯玄质五百首。(凡合单纺
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织三玉环。朱袜,
赤舄。永乐三年定,冕冠以皂纱为之,上覆曰綖,桐板为质,衣之以绮,玄表
朱里,前圆后方。以玉衡维冠,玉簪贯纽,纽与冠武(足前体下曰武,绥在冠之
下,亦曰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綖以左右垂黈纩充耳,(用黄玉。)系
以玄紞,承以白玉瑱朱纮。馀如旧制。玉圭长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四,以
象四镇之山,盖周镇圭之制,异于大圭不瑑者也。以黄绮约其下,别以囊韬之,
金龙文。衮服十有二章。玄衣八章,日、月、龙在肩,星辰、山在背,火、华虫、
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褾者袖端。襈者衣
缘。)纁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前后不相属,共
腰,有辟积,本色綼裼。裳侧有纯谓之綼,裳下有纯谓之裼,纯者缘也。中
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蔽膝随裳色,四章,织藻、粉
米、黼黻各二。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玉钩二。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
一、琚二、冲牙一、璜二;瑀下垂玉花一、玉滴二;瑑饰云龙文描金。自珩而
下系组五,贯以玉珠。行则冲牙、二滴与璜相触有声。金钩二。有二小绶,六采
(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
质,三小绶,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龙文,皆织成。袜舄皆赤色,舄用黑絇
纯,以黄饰舄首。
嘉靖八年,谕阁臣张璁:“衮冕有革带,今何不用?”璁对曰:“按陈祥道
《礼书》,古革带、大带,皆谓之鞶。革带以纛佩韨,然后加以大带,而笏摚
于二带之间。夫革带前系韨,后系绶,左右系佩,自古冕弁恒用之。今惟不用
革带,以至前后佩服皆无所系,遂附属裳要之间,失古制矣。”帝曰:“冕服祀
天地,享祖宗,若阙革带,非齐明盛服之意。及观《会典》载蔽膝用罗,上织火、
山、龙三章,并大带缘用锦,皆与今所服不合。卿可并革带系蔽膝、佩、绶之式,
详考绘图以进。”又云:“衣裳分上下服,而今衣恒掩裳。裳制如帷,而今两幅。
朕意衣但当与裳要下齐,而露裳之六章,何如?”已,又谕璁以变更祖制为疑。
璁对曰:“臣考礼制,衣不掩裳,与圣意允合。夫衣六章,裳六章,义各有取,
衣自不容掩裳。《大明集礼》及《会典》与古制不异。今衣八章,裳四章,故衣
常掩裳,然于典籍无所准。内阁所藏图注,盖因官司织造,循习讹谬。今订正之,
乃复祖制,非有变更。”帝意乃决。因复谕璁曰:“衣有六章,古以绘,今当以
织。朕命织染局考国初冕服,日月各径五寸,当从之。裳六章,古用绣,亦当从
之。古色用玄黄,取象天地。今裳用纁,于义无取,当从古。革带即束带,后当
用玉,以佩绶系之于下。蔽膝随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