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文集-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不见成年人拜者的面。家族之间情形则略有不同,主母受拜,即是主母出来见面,
无可无不可。今天莫须有先生之家情形更不同,若莫须有先生太太不出来,则几个
庄家汉对着莫须有先生的庄严面孔必无所措手足了,结果大家坐的时间是不会久的。
故小儿们的赏赐发出去之后,莫须有先生太太便从里屋里喊出口号道:
“你们三位拜年客都不要走了!”
三位拜年客都连忙回答道:
“二奶奶,拜年!”
“‘到屋就是年’,——你们都不要走了,我拿茶给你们喝。”
谚云,“到屋就是年”,意思是说到屋就等于拜年,不必真个的要拜也。莫须
有先生太太尚在里屋忙于拿茶他们喝。拿出来乃是四个碟子,一碟花生,一碟瓜子,
一碟酥糖,一碟龙酥饼。这些东西都非莫须有先生太太亲手拿不可,因为小孩年幼,
不能帮着作事,莫须有先生是拜年客的主要的对象,今天当然不便帮着作事了。三
位拜年客,都被庄严面孔的莫须有先生陪着坐着,莫须有先生太太一出里屋的门,
一齐便都站起身,一齐说道:
“二奶奶,拜年!”
“不拜不拜,礼是个意思,‘到屋就是年’,——你们看我手上拿着东西,怎
么受你们的拜呢?”
是的,三个庄家汉就都看一看那手上拿着东西,四个碟子,四个碟子里的什么
一眼都看清楚了,连忙便不用得再看了。天下的事情都没有假的,难怪读书人家高
贵,难怪旁人都敬重吾家莫须有先生,这四个碟子里装的东西不是真的吗?这个反
乱年岁哪里有呢?其实他们的本意是说一个碟子,这个碟子里的酥糖。
接着一人倒一杯茶,也是生平第一次喝这一杯热茶了。茶真是热得好。莫须有
先生从旁窃笑,中国的农人一方面是勤苦,另一方面因勤苦之故也非常之懒散,或
许是病态,因为他们比莫须有先生斯文人还喜欢喝茶了。莫须有先生只喝开水。他
们贪喝茶正如贪吃烟。
“请,你们请,随意请。”
莫须有先生太太坐在一旁请他们请。莫须有先生太太今天是一年最闲的日子,
凡属主母,都以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天为最闲的日子,这三天虽然拜年忙,有客来,
有的客要留吃饭,然而佳肴美味尽其所有都于去年年底预备好了,饭也于去年年底
煮熟了,共吃三天,谓之“吃剩饭”。吃剩饭者,预兆仓禀实有吃有剩也。莫须有
先生颇喜欢这个风俗,等于替农村社会的主母放三天假。
“这个酥糖是白糖做的,是垅坪来的,是垅坪的一个学生从莫须有先生读书送
莫须有先生的,黄梅县现在没有得买,有的都是假的,不甜,因为白糖贵,就是太
平时候也是垅坪的酥糖好吃。”
三位拜年客不敢赞一辞。
“你们怎么不吃呢?东西不是摆样式的,你们只管吃!”
莫须有先生窃笑主母武断了一点,东西有时是摆样式的,所谓“尔爱其羊,我
爱其礼。”
最后还是花子发表意见:
“二奶奶,我们吃瓜子,这个东西我们也总没有吃过,大概也总是田地里长的。”
花子开始伸手抓了一粒瓜子拿在眼前尽看尽看,惹得大家都笑了。于是大家都
吃瓜子了。花子又连忙道:
“这个东西还很不容易吃,——我剥不开。”
大家又笑了。莫须有先生太太使也向着莫须有先生笑道:
“我去年叫你买瓜子,你说瓜子有什么用处呢?乡下人都不吃!你看,现在是
我的话对了罢!——我是这样想,你们来拜年,莫须有先生又不陪你们打牌,要坐
到吃饭的时候不太难坐吗?剥瓜子吃大家谈谈话儿,一会儿饭就熟了,——我告诉
你们,你们今天都不要走,就在这里吃饭,莫须有先生早已为你们买了鱼,——我
现在去烧炉子,一会儿就熟了,——你们吃瓜子。”
莫须有先生太太这一连串话转了好几个方向,说到最后自己坚决地转到厨房里
去了,只剩了莫须有先生的庄严面孔陪着三位拜年客了。三位拜年客因此不知道事
情怎么办,今天似乎一定要在本家先生家里吃饭了。于是他们立刻入于自然状态了,
三人也不要莫须有先生奉陪,三人自己说话了。从此以后,他们都不畏惧莫须有先
生,对于莫须有先生比对于任何人亲近了。莫须有先生太太把炉子烧着了,几钵去
年做就了的菜放在上面温着了,又走出来同大家见面道:
“那三个小孩回去了,——他们来不来吃饭呢?”
“二奶奶,他们不来,他们不来。”
莫须有先生太太又在那里心里计较一件事,她看着三个拜年客只有竹老穿了棉
袄,花子与顺单薄得很,今天拜年闲着坐着格外显得单薄得很,莫须有先生去年做
了新棉袄,城里老父亲也做了新棉袄,老父亲的旧棉袄在此间箱子里,可以给他们
二人之一,但给谁呢?决定给顺。另外慈有一件旧棉袄,给花子的女儿夜的了。
吃饭的时候,都是由顺从厨房里把四个钵的菜端在外屋桌上,于是顺仿佛做了
半个主人,他先一着知道本家先生家里今天这样的盛撰了。从此一人传十,十人传
百,乡人都知道莫须有先生太太好客了。最有趣的,乡下农人同农妇都不私谈,其
犹正墙面而立也钦?大约没有工夫,也无话可谈,今天在莫须有先生家里吃了什么
都回去说给农妇听了,所以他们也知道这一席盛撰了。顺的媳妇道:“我看见了那
两条大鱼!”莫须有先生买鱼回来的时候她看见了,所以她愈是羡慕。
诗歌散文 感谢和喜悦
我常常怀着感谢同时有极大的喜悦的感情,原因就是我从中国共产党受了教育。
在解放以前我万万想不到在文学方面我还有这么多的工作可做,我以为我已经走进
死胡同里面去了的。关键在于思想改造。1952年以后,我感到我的业务范围扩
大了,同时仿佛水平也提高了,我跃跃欲试!一方面知道个人的能力有限,一方面
确是前途大有可为。所以我于感谢共产党之外,又喜于自己有补过的勇气和信心。
我过去对中国古代的一些杰作,杜诗、《水浒》、《红楼梦》,甚至对现代鲁
迅的著作,都不懂得,想起来真是可怕的事!我说不懂得,不是不懂得它的语言,
语言我倒是很懂得,就是不懂得它的意义。1952年10月以后,我开始想到孔
夫子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那意思大约是说重读旧日读的书,而
了解大不同了,能够有新的了解。我首先重读鲁迅的著作。我读到《华盖集》里面
的一篇《并非闲话》(二),真是掩卷深思,我懂得什么叫做立场问题了,过去我
就不能懂得这个,鲁迅先生的伟大就因为他的立场总站在人民方面。那是1925
年北京的事,两个美国兵打了中国的车夫和巡警,中国人民聚了百余人要打这两个
美国兵,美国兵逃进东交民巷(半殖民地中国的外国使馆区域,驻有外国兵!)里
面去了,中国人民当然就不能进去打,进去打就要惹出祸事来。中国的反动知识分
子乃用“闲话”做题目讥笑中国人民:“打!打!宣战!宣战!这样的中国人,呸!”
鲁迅先生的《并非闲话》(二)就是痛骂反动知识分子,我注意到里面这两句话:
“他们为什么不打的呢,虽然打了也许又有人说是‘拳匪’”。鲁迅先生这时还没
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义和团反帝国主义的性质还认识不清楚,在自己的文章
里叙到义和团的事情还总是用“拳匪事件”字样,而一参加实际斗争,就站在义和
团——人民的立场上来了!我读到这里,仿佛鲁迅先生今天教育了我,要懂得什么
叫做立场,——其实是中国共产党教育了我!
重读杜诗,处处有新的问题,好比向来有名的《赠卫八处士》,我想,这首
诗明明是同三“吏”、三“别”在同一年春天诗人在同一旅途当中写的,在《新安
吏》里,“县小更无侗,”“次选中男行,”“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何
以处士”家庭男女成行迎接来客很像“桃花源记”里面的世界呢?
这却是真实的历史,是地主阶级,“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历史。
我过去读《水浒》很不佩服武松,现在丝毫也不是假装今日之我同昨日之我战,
思想感情自然地变了,我真爱武松这个人物,《水浒传》写了武松报仇雪恨火一般
的愤怒之后,特地来一场十字坡同孙二娘打架的描写,庄严诙谐,顶天立地,好一
个英雄本色。不懂得这种文章之美者,无目者也。我过去就是“无目”,所以然还
是立场的关系,感情不能站在武松这一面,就很容易受外国的资产阶级文学观点的
毒。我现在想把《水浒》好好地分析一番,把它的好处告诉青年读者。
当我最初读到批评俞平伯先生《红楼梦简论》的文章,受的启发真不小,那
时我正在害眼病,禁不住托人买了《红楼梦》重新读了一遍。我笑我过去真是渺小。
我记得我从前在北京大学做学生时不很看重《红楼梦》,原因是以为曹雪芹不懂得
李商隐的诗,《红楼梦》里面说李商隐的诗只有“留得枯荷听雨声”一句好。这表
现我的兴趣多么狭隘,那么佩服李商隐。我至少也写了十年的小说,正因为对于《
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的精神望尘莫及,所以自己一事无成。
我还没有来得及系统地作文艺理论的研究,但个人的科学水平从几年来看报跟
着大家一路提高了,我觉得我们现在一般的文艺爱好者比五四初期北京大学执教鞭
的人要高一层。我自己现在说话能够不玄妙(过去就是玄妙,玄妙就是唯心!),
能够说得具体,说得明白,仔细一想原来就不外“语言”,“形象”,“典型”几
个范畴在那里发生作用,解决问题,多么真实,多么有趣啊!周扬同志在《建设社
会主义文学的任务》的报告里提出建设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的任务,我很
想做一名志愿兵。
诗歌散文 知堂先生
林语堂先生来信问我可否写—篇《知堂先生》刊在《今人志》,我是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喜者这个题目于我是亲切的,惧则正是陶渊明所云:“惧或乖谬,有亏
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我想我写了可以当面向知堂先生
请教,斯又一乐也。这是数日以前的事,一直未能下笔。前天往古槐书屋看平伯,
我们谈了好些话,所谈差不多都是对于知堂光生的向往,事后我一想,油然一喜,
我同平伯的意见完全是一致的,话似乎都说得有意思,我很可惜回来没有把那些谈
话都记录下来,那或者比着意写一篇文章要来得中意一点也末可知。我们的归结是
这么的一句,知堂先生是一个唯物论者。知堂先生是一个躬行君子。我们从知堂先
生可以学得一些道理,日常生活之间我们却学不到他的那个艺术的态度。平伯以一
个思索的神气说道:“中国历史上曾有像他这样气分的人没有?”我们两人都回答
不了。“渐近自然”四个字大约能以形容知堂光生,然而这里一点神秘没有,他好
像拿了一本自然教科书做参考。中国的圣经圣传,自古以及如今,都是以治国平天
下为己任的,这以外大约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唯女子与小孩的问题,又烦恼了不少
的风雅之士。我常常从知堂先生的一声不响之中,不知不觉的想起了这许多事,简
直有点惶恐。我们很容易陷入流俗而不自知,我们与野蛮的距离有时很难说,而知
堂先生之修身齐家,直是以自然为怀,虽欲赞叹之而不可得也。偶然读到《人间世》
所载《苦茶庵小文·题魏慰晨先生家书后》有云:“为父或祖者尽瘁以教养子孙而
不责其返报,但冀其历代益以聪强耳,此自然之道,亦人道之至也。”在这个祖宗
罪业深重的国家,此知者之言,亦仁者之言也。
我们常不免是抒情的,知堂先生总是合礼,这个态度在以前我尚不懂得。十年
以来,他写给我辈的信札,从未有一句教训的调子,未有一句情热的话,后来将今
日偶然所保存者再拿起来一看,字里行间,温良恭俭,我是一旦豁然贯通之,其乐
等于所学也。在事过情迁之后,私人信札有如此耐观者,此非先生之大德乎。我常
记得当初在《新月杂志》读了他的《志摩纪念》一文,欢喜慨叹,此文篇未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