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宫本帝后 >

第58章

宫本帝后-第58章

小说: 宫本帝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知道,但我不相信逸然哥哥会叛国卖命。我也不肯定你会不会救逸然哥哥,但你喜欢他,所以我要冒这个险。”

能救武逸然的任何机会,欣儿也不会放弃。逸然哥哥的命现在已经在刀刃上,有九成九九的机率是死,那她为何不放手一搏?

“你和他什么关系?”殿下不回应欣儿,反而问了个无厘头的问题。

欣儿说是兄妹关系,也不知她到底是同意还是如何?一颗心像悬在悬崖边上,起伏不定。

良久,殿下才说道:“我会让他死。”

欣儿说了声谢谢,正准备离开,却听殿下语气甚是不悦:“我不是为了你,不需要你于我说谢。”

不知为何,眼前女孩的语气让她心里十分不爽,到底这种看别人不顺眼的心情从何而来?殿下觉得莫名其妙,却是真真实实她心里最诚实的声音。直到许多年以后,殿下才明白这是一种危险,对情敌的一种危险意识。当然,她现在是不知道的。

当欣儿的身影消失在尽头时,方才停歇的战场又激起了响天鸣嚎,这次的战斗不再是平日里两国私下的赌注之战,而是真正的生死相搏。以致有无往不利之称的年青一代最杰出将军——武逸然战死沙场。

人们都没有想到,年轻有为,前途无可限量,从未有失败过的武将军会从此成为传说,多少人为之莞尔。但当人们听到武博仁勾结南蛮,卖国求荣后,不禁又为武逸然感到了庆幸。是的,庆幸。若武逸然没有战死沙场,那么他的下场将是被凌迟处死。因为武博仁的叛变,武家上上下下,几百人口,全部凌迟而死,足足割了一千刀才让他们松气。

真真是气得燕三帝浑身发青,他待武博仁不薄,让他一步步高升,居然忘恩负义联合南蛮想反他?简直气煞他也!很长一段时间里,燕三帝看谁谁不顺眼,朝中大臣对自己的脑袋岌岌可危,生怕下一个刀下魂就是自己。燕三帝这一气,直气了个大燕国人们群众差点因为扛不住高压整体暴病而亡。可想而知,燕三帝是有多怒?

他本以为扶持武家就可以对邢家有一定的牵制,若兵部侍郎权利做大,很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皇位,所以他不得不扶持另一方势力与之制衡。如此才可便于操控。可是让燕三帝没有想到的是武家不自量力想夺了他的位,如此怎不叫燕三帝气愤?

原来身边养了条狼,专咬主子!!!

在汶城的那场战争里,欣儿一直躲在远处观看。当她看到逸然哥哥被那位殿下一枪从马上射下来时,心的位置竟是控制不住抽搐着。虽明知道这样对逸然哥哥是最好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救他,可是欣儿亲眼见他死在眼前仍是忍不住哭泣。

逸然哥哥,别了,欣儿会永远记住你。

南宫欣儿流着泪再次看了看正在激烈交战的两国,大燕国因为主帅被刺死,已经溃不成军,眼看就要被吴**队全部斩杀于剑下。

欣儿不忍再看,和十个黑衣人策马驶出汶城。

她必须赶紧回去,在外面待的时间越久越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在这个敏感时刻,欣儿一丝一毫不敢马虎,否则搭上的将会是整个南宫七王府。她,赌不起!

334 逼良上任

当南宫欣儿再次回到皇宫时,已过去了一个月。彼时的皇城人人自危,笼罩着一种不知名的鬼魅气息,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身首异处。武博仁被燕三帝下旨诛九族,死法相当惨烈,武家除了战死沙场的武逸然没有受到残酷刑法,其余全部受了各种极刑才死去。人们不禁在感慨着这人的心呐,真是猜不透摸不着,叵测之极。武博仁在朝中一向刚正不阿,带兵打仗更是无往不胜。如此君子,如此忠诚,却偏偏勾结南蛮卖国求荣,狼子野心藏得可谓没有一点蛛丝马迹……

让燕三帝如何不气?如何不怒?

从此武家也就这么在历史上除了名,瞬息间消失得干净彻底。俗话说阎王要人三更死,没人留你到五更。这句话,同样适合燕三帝,他就是主宰一切的帝王,想要谁死,谁就得立马去死。

群臣有了这层认识,又看到燕三帝对待武博仁的手段,都不禁勒紧了裤腰带,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一点事儿也不敢犯。你说你一个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啥有啥。不好好守卫边疆,却去串通外敌谋反,不是找死么?

欣儿回到了那个令她沉静的大燕国皇宫,没有了在五慈山的快乐,变得好像是另外一个人。期间燕三帝同意了她学医术,欣儿平日里除了看看医书练练舞写写字,伍媚儿时常也会拿朝中的事与她商议。虽然欣儿的意见不会有什么作用,但媚儿要培养她从政的能力,兴许有一天。欣儿可以站在历史的舞台也说不定。在玄玄,女子从政虽不常见,但也绝不是稀奇事。比如伍媚儿,燕三帝就常会让她批阅奏折。

时间如梭。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回到第一章,若记不太清的朋友可以返回去再看一次)

如今欣儿有了自己的阁楼,在伍皇后刻意几次的安排下。燕三帝已经不再对欣儿有任何幻想。毕竟对于燕三帝这位自诩不凡的天子来说,死人对他完全没有玩味的感觉。

“碰。”燕三帝用力的把杯子往地上一掷。杯子应声落地,摔得粉碎。在它不远处出现了一双美丽的莲足。

“皇上,谁把您气成这样?”伍媚儿绕过碎杯子,风情柔语的来到燕三帝身边。

“除了南宫跃敢,谁还有胆量?”燕三帝这句话说得咬牙切齿。也不知为何,南宫跃最近一个月长本事了。居然开始违逆他的命令?怎么,忍了那么久终于忍不住了么?他倒要看看,这南宫跃还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七王爷怎么了?”媚儿一手安抚燕三帝胸口,一手搂着燕三帝腰间,靠在他怀里。也只有伍媚儿敢在燕三帝盛怒时靠如此近。

果然。燕三帝见媚儿柔软的身子靠过来,怒气也减少了些。

“朕让他去修水坝造福百姓,他找了千百理由推脱,真不把朕的话放眼里。”燕三帝彼时脸色的神色稍微缓和些,不过心里却是极为不痛快。敢违抗圣命的,古往今来也只有南宫跃一人了。

虽他婉拒之词好听,甚至天衣无缝,合情合理。可是燕三帝就是知道,他这个七弟变了。变得会反抗他了。胆子是越来越大了么?

燕三帝不接受拒绝,从来不接受。若有违者也不排除杀戮,只要谁敢忤逆他。

“皇上有何好气呢?气坏了龙体不是趁了别人?臣妾倒是有一计。”伍媚儿靠在燕三帝怀里,脑子高速运转着。

主子说不能留南宫跃,那么她也不会让他多活一天。

燕三帝听了伍媚儿的话,眉宇间露出了笑意。

南宫七王府。余莺莺正和丈夫,也就是南宫七王爷在一起。七王妃听了丈夫的话久久不能恢复正常,这事太超乎意料!让她如何能接受?

大燕国皇后,竟然是奸细?哪个国家的还未可知?光这一点已经让余莺莺感觉人生观彻底颠覆了。她的女儿,她的宝贝欣儿,可是拜给了伍媚儿做女儿,若伍媚儿是奸细,那么欣儿在皇宫岂不是万分危险?若有不甚,既是灭顶之灾啊。

南宫跃也为此事感到棘手,一年多以前,当他听闻武博仁是整件事情的主谋时,险些没有震惊得当场痴傻。武博仁是他一手提拔、举荐的人,南宫跃对他的了解不说十成十也是有**分。七王爷怎么也不相信得力手下会卖国求荣,即使利益再大,即使诱惑再深,武博仁也不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为了一己之私,弃天下苍生于不顾,掀起一场场浩劫、征战……

武博仁绝不是这样的人,南宫七王爷坚信。

若说人心叵测,却是对不了解的人而言。南宫跃对武博仁知根知底,万不会相信他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也许整个大燕国,即使人人钦佩于武博仁生前的赫赫显功,但当他发生事情的时候,除了南宫跃七王府一家,再没有人相信武博仁的为人。不管是证据确凿或者其他……没有人肯相信!……

南宫跃自始自终对事情报以一种怀疑态度,他想尽了所有办法,仍是不能在死前见上武博仁一面。甚至在他死后也不敢去替自己挚友找一个好地方安葬,那时候武家正是燕国的禁忌,谁也不敢提,若谁提谁便会被燕三帝认为是党羽,一并诛之。

南宫跃自然也不会在这档口去惹燕三帝的雷区,所以他只能隐忍,只能继续若不其事的游手好闲。直到半年前,此时已过去了一年,南宫跃想燕三帝已经渐渐淡忘此事,才开始了暗中调查。调查的结果没有错,武博仁是被冤枉的。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但南宫跃凭着武博仁誓死写下的“怨”字,也坚信他必定是无辜。

没有一个死人临死之前含有如此大的怨念,除非那人真是被冤死。南宫跃一向相信自己判断,也相信自己认识这么多年的知己。朝廷本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战场,没有人敢有知己,有的也不过是利益相同的人而已。但他和武博仁不同,他们是至交,是生死兄弟。所以他,相信他。

为了这份相信,南宫跃开始注意朝中大臣,谁与武博仁有生死大仇?谁的能力敢与武博仁相抗衡?

起初,他是有些怀疑兵部侍郎邢家的,可是调查了三四个月也不见任何异常。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得知伍媚儿的秘密。她竟然要人除去另一个忠良之臣?

那人与她丝毫没有过节(伍媚儿是皇后,谁敢与她有过节不是找死么),那她为何要陷害忠良?陷害?对了,武博仁不也是被人陷害吗?一国之后,为何一而再再而三陷害朝廷栋梁?这显然不合常理。

南宫跃从此盯上了伍媚儿,不管她在皇宫的一举一动,或者吩咐手下办的所有事,七王爷都只是看。既不参与也不阻止,直直看了两月余。这过程中,他看到了那位忠臣为何而死。不得不说伍媚儿手段高明,路子十弯八柺,若不是他从一开始就盯紧了她,指不定会被她饶去哪里?

可是即使看到了这一切,他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伍皇后有问题。其实他多想心中的猜测是假,但他骗不了自己。伍媚儿一次次陷害朝臣在先,教他如何敢相信?若说她不是奸细,那她的行为作何解释?

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燕国皇后是细作!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是哪国细作,但这个消息已经让南宫七王爷接受不了。一国之后是别国探子,大燕国还能不亡么?且不说自己宝贝女儿正是伍媚儿义女,这两年来受她庇护才得以在后宫安全。南宫跃考虑了种种迹象,仍是决定不了该怎么做?

直到一月前,欣儿在皇宫遭受后宫嫔妃攻击,燕三帝漠视的看了眼欣儿,此事居然不了了之?

南宫跃听到女儿受委屈,不能在女儿身边保护,心里自责万分。可恨他势力不足,居然连小小嫔妃也收拾不住。

也在这时,几个官员乔装来到他府邸,说燕三帝越发残暴,几乎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恐怖地步。或者再过几年,大燕必定溃败腐烂。几人都是空有一身抱负,却因小人得志而郁郁寡欢。他们在朝中不得势,那是因为燕三帝越来越只图享乐,根本不把社稷江山放在眼里。什么造福百姓统统都是屁话,抵不过奸臣一句离间计。

搞得大燕国朝纲全是些莺歌艳舞之地,哪里像紫国?紫国在紫帝的统治下隐隐有赶超大燕国之势,甚至紫帝不甘于在紫国发展,有意扩展国土……这已经严重威胁大燕国的地位了。朝臣们把这些猜想如实告知燕三帝,却被燕三帝呵斥,说群臣妖言惑众,重重打了几人十大板,差点没要了几人的老命……

自此之后朝中再不敢有人觐见忠言,都怕下一个掉脑袋的是自己。可是看着自己国家就这番消沉,这番糜烂,终有人大着胆子想要改变,不愿自己的国家就此败坏,也不愿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亡国奴。所以几位大臣找到了南宫跃,想要他夺取皇位。

南宫跃是为皇族血统,争夺帝位名正言顺。若大燕必定改朝换代,那么大臣希望是大燕国皇族人,而不是沦为别国奴隶。两者衡权下来,只待南宫跃点头同意。

335 陷阱

南宫跃因为不忍父皇守护的江山被皇兄挥霍得千疮百孔,也因为南宫欣儿在皇宫受的委屈让他极度难受,所以下定了决心谋反。答应了几位老臣暗中密谋一切,兵力乃是他们严重缺乏的。

本来武博仁有许多追随的旧部下觉得将军死得冤枉,碍于燕三帝的狠辣风格只得吞了所有不服。他们不想死,玄玄已经平静了百年,在这期间虽然也有发生征乱但都是些小规模切磋,除了南蛮。将士们个个在燕国境内成家立业,娇妻在抱,天伦之乐深深羁绊着,各方面权衡下又岂会白白去送死?

燕三帝着力分散武博仁的势力,所有部下不是贬职就是调遣,一年多以来的刻意消减已是不成气候。要想重新找回来那些衷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