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点石成金 >

第73章

点石成金-第73章

小说: 点石成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娜听得直皱眉头,开口问道:“这么说来,他那个处了多年的女朋友,陪他侄女去外面看病那个,也是虚构出来的了?”

老徐哼哼冷笑:“正是如此。所有人都被他骗了,那女人根本就是个虚构人物,从来就没有过那么个人!”

【112】 文如其人?谁信这话谁脑残!

就凭他这妩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就能让捕他的人把他从茫茫人海中轻易的揪出来。”我不顾大家噗噗的喷饭声,继续说道:“他这张脸实在是太耐看了,太容易认了。这注定了他的人生是一场悲剧。”

吕娜向我竖着拇指:“骂人的水平达到您这境界,基本已经天下无敌了。”

“一张悲剧的脸……”周青看着照片上的方大头。无语摇头。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大家完全抛开了工作、生活、事业、家庭。话题全集中在了方大头身上。从他上小学时掀过女生裙子说起,到二十岁那年坐火车骗票被乘警赶下火车,还有他喜欢对别人吹牛说自己是科班出身的导演、自己经常捐助希望工程……

说着说着,大家突然发现,原来我们对这个方大头的了解还不少嘛,居然知道这么多!

“还是人多力量大啊,你知道一点,他知道一些,聚沙成塔到后来就多了。”周青不无感慨。

大家都点头称是,老徐拿着张纸在忙着记录,方大头坐车诈骗的事以前他还真不知道,档案里也没有记录,这件事也是周立海从同学口中道听途说的,也不知是真是假,管它有用没用。暂且记下再说。

饭后康立明拿着方大头的照片,急匆匆的先走了。他要尽快扩印一大堆出来,发给下面,让大家一起着手查人。

虽然携款潜逃的方大头极有可能已经出了江城辖区,但多方调查对抓捕他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查到他以煎曾去过什么城市、从事过哪些工作工种、他有没有外地的朋友或亲戚可以投靠、他出逃首有没有留下蛛丝马迹等等。

这些就看黑白两道地侦揖能力和方大头地反侦揖能力了。三方斗智斗勇。最后结果要靠时间来揭晓。

现实就是现实,不是理想国度,没有心想事成的好事。

一星期过去了。大家没有抓到半丝关于方大头的蛛丝马迹。徐队长和康立明碰了个头。初步承认了方大头地反侦察能力。

不过倒是查出了一些他的劣迹。比如借钱不还啊之类的。

情节比较严重地是他谎称可以帮别人办农转非户口、跨学区入学、赴大城市打工等等,受骗的人还不少。

最严重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那些人受了骗之后尤不自知。听说他出事了在被通缉。还替他说话,非要辩一个说法出来。说他是被冤枉地,说一定是有什么误会!

甚至还有人说小甜甜是得罪了什么政府部门的实权人物,正在被迫害,这人想为小甜甜鸣冤申诉,甚至还组织了那么几个人,悄悄去了市信访办!

我听到这些事后感到直迷糊,这这这。这位方大头方同志。混的真不错啊。能说服这么多人死心塌地地相信他,被他卖了还帮他数钱,在我印象里,好像只有做传销的和练那个什么功的才能做到,现在传销刚刚在国内冒头。练功的好像也没听说,他这一技能可称夺天下之先,可见此人还真是有才啊!

总结可见,这个人作奸行骗不是一天两天了,手段高明老辣。欺骗过无数天真善良之人,狡猾狡猾地。

地上地下的抓捕工作在双管进行,东北的天气嘎嘎的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

眼看着就要到1996年的元旦了,还是没有大家希望听到的消息,我甚至一度怀疑,这人是不是已经躲到某个角落里,隐姓埋名过好日子去了。

不过倒是传来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进步青年》杂志社给方大头来了一封信,通知他说,他的一篇青春励志短篇小说被录用并刊登了,杂志社觉得他的文笔极佳。希望能向他约稿。

信末告知方大头,稿费将在近期汇出,望查收后回电。

“《进步青年》是个什么杂志?”刘志海得知消息后直翻白眼:“方大头是什么人啊。这种人写的东西他们都拿去刊登,看来这个杂志社肯定不咋地。”

“是啊,不是有句话叫文如其人么。那鸟人能写出啥好东西?”康立明也直哼哼。

“哎哎,二位,我想你们弄错了。”我被他们搞得哭笑不得,看上去周立海在这方面也是不学无术,只好替他们扫扫盲了:“文如其人是个形容词。不是民谚、寓言故事、真理。|奇…_…书^_^网|一个人文章写的好,咱可##文如其人。但文品和人品之间其实并不搭界,互相不是##关系。”

“你少整这些复杂的,我是粗人,听不懂!”康立明哼了一声。他平时总装成有文化有思想的样子,只有在这种时候才标榜自己的肤浅。

“你们知道汪精卫不?”我问。

“知道啊,咋不知道!我上中学时还抄过汪精卫诗集呢!”康立明抢着说道:“他是个爱国诗人!没错吧?!”

“爱你个头啊,他他妈的是个汉奸!”刘志海哭笑不得的纠正。

康立明一脸诧异:“啊?不是吧?‘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这句子是汉奸能写得出来的吗?你是不是搞错了?”

“……”刘志海扁扁嘴没说出话来,显然是已经对他的无知无语了。

周立海想起一事,问康立明:“对了,我记得你们家是建国后才搬到东北来的吧?以前是哪的?”

“是啊。六三年掇过来的。以前是安徽的,铜陵人。”康立明不明白周立海为什么问这个,但还是回答说:“我爸是安徽口音,这你们都知道的嘛。不过想想就来气。妈的方大头的祖籍居然也是我们那的,我和他是老乡!”

“别扯远了。估计你不知道的原因就在这了,我们这些三代前就闯关东到江城的人都知道汪精卫叛国的事,因为东北曾经沦陷过,我们爷爷那一辈当年都做过亡国奴。”周立海说:“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的时候,汪精卫是国民党的二号。仅在蒋介石一人之下。当年12月他潜逃越南。公开投降日本做起了汉奸,然后一直到死。”

康立明听完彻底懵了,哇哇的嚷嚷了起来:“我操。不是吧?真的假的?”

刘志海和康立明都用看傻小子的目光瞥着他,那意思显然是在说。是不是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看着办吧。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我先背了段汪精卫最脍炙人口的诗,然后笑着说:“多好的诗啊,可惜却是个汉奸写的。还有秦桧,那厮的文笔也是很不错的。他的巅峰之作也完全可以拿来当中学生范文了。这两个人真是文如其人这句话最好的反证啊。”

康立明立刻到一旁郁闷去了。想想也是,中学时兴致勃勃的抄了不知多少汪精卫诗集,奉为励志佳作,想不到那些诗却是个近代史上最知名的大汉奸写的,换谁谁也得郁闷郁闷了。

就连刘志海也因为被点透了,口中唏嘘不已:“原来人渣也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不过我真想不到,这个方大头还真是有文采啊……”

周立海摇头苦笑:“他小学的时候写作文就很好,那时就获过奖了。”

想想那封《进步青年》的约稿信,我也不由得点点头说:“这个方大头。有才,真有才。”

“也不知道他投了什么东西过去,会不会是抄的啊?文贼?”刘志海对此表示怀疑。

周立海持不同态度:“我想应该不会,他自己写的东西比别人的还要好呢,干嘛要抄?”

“让老徐通过渠道把稿子要来看看不就得了!”康立明说干就干,已经在掏大哥大了。

“把你那砖头收起来吧。”我笑着向他摆摆手说:“你没看信上写着么。那篇东西下一期就刊登出来了。想看到时候买一册不就得了!”

“妈了个巴子的……”康立明闻言又是一阵气闷:“老子从初中时开始写。散文、诗歌、短篇故事。不知道投了多少稿子,全失败了!还不如人家骗子方大头,随随便便写个东西一丢,竟然就印成铅字了!真,真他妈妈的!”

“哥们,这就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刘志海拍拍兄弟的肩膀,话里劝着兄弟,语气中却有着掩不住的幸灾乐祸:“文字面前人人平等。你甭管人家是诈骗犯还是通缉犯,只要东西写的比你好,就有人喜欢,就有人爱看!没人点化的话,谁知道铅字后面隐藏的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想想你自己抄过的汪精卫诗集吧!”

【113】名利冲突

抓捕方大头的活动在继续,我没事的时候就去跟着掺合掺合,其实起不了多少作用,不过是贵在参与,凑凑热闹而已。

伴随着一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高一的第一个期末终于接近尾声了。

同学们忙着期末复习,在初中的时候大家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可现在汇到同一个班里了,考试名次怎样也要有人垫底,就算你初中时考过班级第一,在高中里混个倒数第一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有自知之明,小学和初中还好说,试题简单,咱能吃老本。可要是在高中还被我不学无术的把年级前几名考回来,那可真是没天理了。

为了不给我的纵意生活添麻烦,我早早的给我妈打了预防针,我对她说,高中毕业时我保证给她考一个名牌大学,所以请不要追究我这两年的考试成绩,考的不好请勿责怪。

从商七年,我妈的眼界也远非当年那个普通中学教师可比了,成绩重要么?重要。但生活远远不是只有考试成绩,以前每年的晋升职称考试,总有人成绩比她好,把晋职称的名额抢走,但那又能怎么样?现在她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事业有成后根本就不用参加那个考试了,直接用教育局的内定名额就行了。

可见,考试成绩虽然有用,但远远不是生活地全部。我妈已经弄懂了这个道理。所以她对我说,想怎样做,你自己把握,最后别忘了兑现你的承诺就行了。

就这样,我拿到了高中三年的免死金牌,迟到早退逃学旷课,一律有我妈顶着,想必所有的老师都不会因此为难我,他们也没办法啊,谁让我妈是校长来着呢!

十二月的江城用一句方言来形容。那叫一个嘎嘎冷啊!每天早晨。我还在甜蜜的梦乡的时候,王宁同学就早早的起床了,天蒙蒙亮就背着书包上早自习去了。

呵气成霜、滴水成冰。就是这样的天气。每晚八点的时候,户外温度都低达零下二十度了,王宁才下了晚课,放学归来。

念书容易吗?同学们,真地不容易啊!

王宁比别人还不容易。因为爸爸出门在外,妈妈也事业繁忙,这令她一日三餐都成了犯愁地事。

唉,我只能说,幸好有我。

这天下午,阴天、无风、小雪。天色昏昏沉沉的。气压低。搞得我有些昏昏欲睡。下第三节课后我去操场转了一圈。打不起踢球的兴致,磨磨蹭蹭地拖到上课铃响。|奇…_…书^_^网|等操场上学生走光了之后溜到学校后院,翻墙走人,回家睡觉。

一觉醒来已过傍晚,我算着时间,炒了两个菜,煮了一盆汤,焖了锅米饭,看完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后,去学校接王宁。

一出楼,就迎上了刺骨的寒风,我不由自主的紧了紧衣领,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由于比平时走的快,所以我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离放学还差五分钟。这时候学校门前已经围了一些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了,大约有一百人左右的样子,由于初中部放学时间在六点半钟,所以并没有人山人海的景象。

天太冷了,以至于冻得喜欢趁这个时间闲聊的家长们都老老实实地闭上了嘴,原地转圈地、搓手跺脚地、什么样的都有。

我躲在不被人注意地角落,庆幸着自己英明的选择,若是早从家门出来一会儿,现在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冻得直打哆嗦了。

一分钟都很难捱,终于盼到了放学的铃声,之后一分钟都没用上,教学楼的门口就出现了学生的身影,这帮小崽子早就饿坏了,急着回家呢!

放学的学生们鱼贯着从大门口走出来,有熟悉的人,也有生面孔。我瞧了大约五分钟,居然都没看到一个我们班的学生,心中暗觉奇怪,难道是留堂了?

又等了两分钟仍然不见有出来的,校门口的人流已经开始变小了,我终于忍不住,上前拽住了一个隔壁班的男生。

“我们班还没放学吗?”

他看到我稍愣了一下,然后惊讶的说:“你没去上课?你们班出事了,有人打架,教导主任在处理呢!”

啥?我一听立马急了,向他点了个头,拔腿就往操场里跑去。

门卫在后面大声吆喝了一嗓子,我脚下不停,回头向他摆了摆手,见我原来是本校学生,他便不再说什么跑到我们班的走廊,一眼就看到两个平时和我班同学一起放学回家的女生等在门外,偶尔还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