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宅师 >

第300章

宅师-第300章

小说: 宅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最重要的是茶汤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自然是茶中名品。
    当然,朱罗经冲泡的黄山毛峰,肯定不可能是贡品,而是最普通的等级。但是再普通的茶叶,只要滋味出来了,也能够消暑解渴,让方元感到十分满意。
    泡了茶,朱罗经也坐了下来,探问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方,方圆的方,单一名元字,元帅的元。”
    此时,屋外有树荫遮挡,厅堂气息十分清凉,又喝着滋味不错的茶水,方元感觉到一阵悠然惬意,心中的火气也慢慢地敛去了,心平气和,有问必答。
    “好名字。”朱罗经赞许起来:“没有想到你年纪轻轻的,居然也对罗经之术有研究。”
    “略懂,略懂。”方元笑道:“偶尔读了几本书,知道一些理论罢了。”
    “不错了。”朱罗经叹道:“十里八村,也有一些罗经师。但是我和他们聊天,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做引水补基。唉,连你都不如。半吊子的水平,就敢替人择吉卜凶。罗经师的名声,就是被他们给败坏了。”
    “咳……”方元安慰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各行各业,都是差不多的情况,鱼龙混杂啊。”
    “我知道,但是不甘心啊。”朱罗经忍不住诉苦道:“刚才你也看到了。他们宁愿举行浩大的求雨活动,也不相信我的话。”
    “真是在求雨呀?”方元错愕道:“我还以为在宣扬风俗文化呢。”
    “什么风俗,那是在白费力气。”朱罗经悻悻道:“他们有这闲工夫。不如跟我上山挖地,搜寻泉眼……”
    “泉眼?”方元一怔:“什么泉眼?”
    “一个能够灌溉四方,形成河流的泉眼。”朱罗经表情一正,认真道:“据我研究。在我们村子后头的山上。肯定有一个大泉眼。只要找到泉眼挖开,肯定能够解决村子的旱情。”
    方元一听,脸上自然露出几分怀疑之色。
    “不相信?”朱罗经急忙道:“我有证据的。”
    “什么证据?”方元有些好奇。
    “你等着,我马上去拿。”朱罗经兴冲冲而去,不久之后就捧着几本装线书回来。可能是憋得很久了,难得有人聆听他的看法,他也很想倾诉一番。
    “你看看,这是我收集的资料。”
    这个时候。朱罗经翻开一本书册,示意道:“建村。就是我们村子,山环水绕之地也;两山对峙,涧水环匝村境;狮象把门,园林锁口……”
    朱罗经一本书册一本书册的翻开,每一页他都细心折页标记出来,很容易找到他需要的内容。而且每一句内容,都表明这村子原先水源充足,有河流经过。
    当然,这也不代表什么,毕竟原先有江河,后来枯竭断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并不能说明这江河,一定与泉眼有关系吧?
    “朱师傅,这些江河水流,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方元问道,小心翼翼提醒:“而且这又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河流与泉眼有关联呀。”
    “不急,你再看看这个。”
    适时,朱罗经拿起最后一本书,示意道:“你这这句,建村有山,山中泉水甘冽,以烹黄山野茶,滋味甚醇!”
    “我找人问过了,这是明代徽州的文人笔记,当时的黄山茶,还没有形成毛峰这个品牌,所以称为野茶。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村子山上,根本没有什么泉水。”
    说话之间,朱罗经确信道:“所以我肯定,原来山上肯定有泉水,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泉水断流了。只要重新找回泉眼,再引水下来,一定可以恢复之前村子山环水绕,涧水环匝村境的盛况。”
    “咳,朱师傅好想法。”方元违心称赞道,却感觉朱罗经列举的证据,有些牵强了。
    好吧,就算村子的山上,真的曾经有泉水。但是泉水断了就断了,也不能说明在山上另外还有一个泉眼啊。尽管有这个可能性,但是从逻辑上却不怎么说得过去。
    “我知道,你还是有疑虑。”朱罗经仿佛能够洞察人心似的,忽然起身道:“你跟我来,我还有其他证据。”
    “嗯?”方元一怔,不过有求于人,他也不好推托,只能跟着朱罗经走了出去。
    朱罗经一边引路,一边说道:“我们村子,总共有九口井。村外有五口,那是用来浇灌田地的,村里有四口,其中有三口用来洗衣洗菜做饭,剩下一口用来饮用!”
    “分得这么细。”方元有些惊讶。
    “因为九口井中,有八口井的水质不怎么好,略有些浑浊。”朱罗经沉声道:“只有饮用的那口大井,水质非常的清澈,甚至有点儿甘甜。”
    方元一听,立时有些明悟:“朱师傅觉得,那口井与山上的泉水有渊源?”
    “没错。”朱罗经点头道:“我仔细研究过了,那口甘甜水井,常年不断不枯不少,哪怕是现在这种干旱的情况,井水还十分充足。相比之下,另外八口井的井水,不仅量少了大半,水质更加浊黄了。这足够说明,那口井与另外八口井,不是同一个水源。”
    “有道理。”方元比较认同,这个理由,多少有些靠谱了。
    “我研究了十几年的结果,绝对不会错。”朱罗经信心十足。
    “从井水的水质分析,就知道水源的不同。”与此同时,方元好奇道:“这是浅显的道理,村民也应该懂得判断吧,他们为什么不支持你搜寻新水源?”
    “呃……”朱罗经表情忽然一僵,然后脸上有几分尴尬之色,连忙转移话题道:“你看,那就是我说的甜水井,也是一口古井,起码有几百年历史了。”
    方元顺势看去,只见在几棵古柳的旁边,的确有一口井。井台很大,但是井口却被密封起来了,用水泥封死,再在上面延伸一根铁管和水龙头。
    显然,古老的水井,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也享受了高科技带来的好好,脱离了原始的汲水设备,使用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水泵。
    “安装水泵之后,可以给每家每户供水。”朱罗经解说道:“天气热,井水消耗量很大,但是从来没有供水不足的状况。”
    “说明井水资源丰富啊。”方元点头道:“如果真如朱师傅所说,井水的水源就在山上的话,那么的确应该搜寻泉眼,造福一方百姓。”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朱罗经深以为然:“引水补基,重塑风水,福泽一方,这才是我们罗经师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不论失败多少次,我都不会放弃。”
    说这话的时候,朱罗经眼中透出坚毅之色,有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失败?多少次?”方元一愣,隐约之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咳咳。”朱罗经也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尴尬笑道:“开始的时候,听了我的推测,村民倒是挺支持的,帮忙在山井挖了几口井。可是那些井却不出水,难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我在撒谎。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朱罗经无奈摇头道:“他们根本不明白,一时的失败,根本不代表什么。外国不是有个发明电灯的科学家,叫什么爱因斯坦……”
    “咳,爱迪生。”方元轻声纠正。
    “对了,就是他。”朱罗经叹气道:“人家发明电灯,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最终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人物。”
    “是啊,很伟大。”方元赞同道:“电灯的发明,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当然也促使了加班这种事情的诞生,让爱迪生受到亿万上班族的诅咒……”
    “啥?”
    最后一句,方元说得很轻微,朱罗经没有听清楚。
    “没什么。”方元一笑,语气激昂的鼓励道:“朱师傅,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如愿以偿,找到泉眼的。”
    “泉眼?”
    忽然,有人嗤笑道:“朱罗经,你还没有放弃呀,又在忽悠人。你就不能消停一些吗,再这样下去,村子山头都要被你挖空了。”
    方元回头一看,发现打棍求雨活动好像已经结束了,一帮村民三三两两的散开,各自扶着老人,带着孩子回家。
    其间有几个人走来,似乎和朱罗经的关系不怎么样,纷纷开口嘲笑。
    “朱罗经,你以为上了电视,其他人就相信你那一套吗?”。
    “你那一套是迷信,根本不管用……”(未完待续……)

第417章 正能量
    “以前有人不懂,把你的鬼话当真了,跟你上山去挖井,结果怎么样?”
    “结果就是,连挖了二十多口井,一滴水都不见,大家白忙活了。”
    “朱罗经,你不要再祸害人了,老实的种你的田吧。连你儿子都不相信你了,觉得没脸留在村子,干脆出去打工,两三年没有回来了。”
    几个人走来,你一言我一语,直接把朱罗经的老底揭穿。敢情在这个村子之中,他也算是众叛亲离,难怪不受人待见。
    看到朱罗经脸红一阵白一阵,捏紧了拳头却反驳不得的模样,方元也觉得有几分不好受。所谓物伤其类,不管方元怎么不认同风水师的身份,但是他也确确实实享受过风水师带来的好处,这是否认不了的事实。
    此时此刻,看到一个风水师受到污辱。如果这个风水师是半吊子的水平,由于实力不行而受到顾主责骂也就罢了……呃,似乎就是这样……
    就算是这样,但是朱罗经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真存了造福一方百姓的心思,花了十几的时间,想要调理好村子的风水。
    这一分诚心,这一分热忱,不应该受到指责。
    一时之间,方元忍不住皱眉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啥?”几个人听了,面面相觑,十分不解。
    “他是想告诉你们,对人、对事要有全面的认识,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不然很容易出错。”
    伴随着清脆甜美的声音,双腿修长,扎着马尾的亮丽少女,轻快走了过来。笑眼如月道:“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方元看了少女一眼,也有几分惊讶。倒不是惊讶她能够理解自己话里的含意。而是惊讶少女的态度,似乎有偏帮他们的迹象。
    事实就是这样,看到少女一来,那几个人顿时尴尬起来。相互打了个哈哈之后,就不自然的离开了。
    就在这时,扛着摄像机的人,远远的叫唤道:“小欣,该回去了。”
    “李哥,你先走吧,我还有点事……”少女转身甜甜一笑。招了招纤秀小手,然后回头瞄了方元一眼,直接看向朱罗经,声音很婉转动听:“伯伯。你刚才说引水补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
    “咦?”朱罗经乍惊还喜:“记者同志,你想知道?”
    “有点兴趣。”少女笑盈盈道:“先了解情况,如果有深挖掘的价值,我可以写一篇专门的新闻稿件,说不定能在报纸上刊登。”
    “真的?”朱罗经喜出望外,他之前不就是在打这个主意么,想要让更加多的人了解他的良苦用心,在新闻报纸上刊登消息,无疑是最好的宣扬。
    对此,方元无奈一笑,心中暗暗摇头,知道这事的结果,肯定会让朱罗经失望。媒体的性质是什么,他十分的清楚,作为国家的喉舌,电视报纸肯定不会播放刊载一些与国家法规相抵触的新闻。尤其是地方电视台,更加没有这样的胆量。
    就算少女对这样的事情感兴趣,撰写新闻提交上去,恐怕连主编那关都过不了,直接刷下去不予采纳,说不定还会训斥她一顿。
    果不其然,等到朱罗经兴奋把自己的发现讲述之后,少女还没有反应,她的同伴,也就是扛摄像机的青年,立时眉头一皱,把少女扯到一边,轻声道:“小欣,听李哥的,这事没有任何新闻价值,不必深究了,还是赶紧回去吧。回去把影像资料剪辑好,交给主编审核,说不定晚上还能上简讯……”
    “怎么没有价值了?”少女兴致勃勃道:“这事多有趣呀,有点传奇的色彩,感兴趣的人肯定不少。”
    说话之间,少女眸光泛动道:“李哥,你不觉得,这事与打棍求雨习俗,可以形成一个对比吗?再说了,这事也有闪光点,抛开其它因素不提,在全村上下都不信任他的情况下,伯伯还在坚持,精神可嘉啊。”
    “小欣,你忘记了,他这是……迷信。”李哥提醒道:“我们是电视台,要讲科学,不能宣传这个。”
    “李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