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木仙府种田纪事 >

第15章

木仙府种田纪事-第15章

小说: 木仙府种田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八年了,这还是儿子第一次捎信儿回来,老太太平日里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实在惦记的厉害。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性子,她自己心里有数,从小就少言懦弱,总是挨欺负,快二十岁了才托人在邻村给他娶了个媳妇儿。成亲后,老太太偶尔听见媳妇喝骂儿子,也装作没有听见,心里想着,儿子性子软,有个厉害媳妇,将来她们老两口都走了,也能帮着挺门户。结果媳妇头胎生了栓栓,等隔一年,再生二胎时就没挺过去,带着没缘分的孙子一起去了黄泉。祖上传下的规矩,这样一尸两命的,算是横死,是不能入祖坟的,只得一把火烧了,顺水撒河里了。

老头子心疼孙子,一把火儿上得急了也跟着去了。没隔俩月,老太太还没缓过气儿来,城里招兵差,儿子居然出奇的态度强硬,打了个包袱就当兵去了,从此,家里就剩下她一个老婆子辛苦拉扯小孙女长大。这么多年,她总想着找个人去看看儿子,可是家里穷,实在拿不出余钱做路费。前几日,听木艾说明年种水稻,她还盘算着,万一真赚了银钱,就托人去一趟,没想到,这突然间儿子就来信儿了。

木艾从怀里拿出帕子给老太太擦着眼泪,三婶子也帮忙劝着。好半晌,老太太才略微平静些,拿了信,也没有马上拆开。反倒问那黑瘦男人,“我老婆子承你叫一声大娘,就托大也喊你一声大侄子了,大侄子,真是辛苦你跑这么远来送信,这都中午了,你一定没吃饭呢吧,我这孙女手艺好,让她给你做点吃的,正好我也给儿子回封信,再麻烦你给带回去,可好?”

那男人一抱拳,豪爽的说,“大娘,您老不必客套,都是一个兵营里的兄弟,捎封信是举手之劳。我还真饿了,就叨扰大娘一顿。您有什么回信,也慢慢写,我明日才从花王城往回赶路。”

“好,好,大侄子,你在这歇会儿。仙仙,快去做些吃的来,记得要多做肉啊,你大叔吃了肉,好有力气赶路。”老太太立刻张罗起来。

刘三婶也是个会看眼色的,赶忙说家里还有事忙,拉着老太太说了几句就回去了。

木艾又给那位大叔添了半壶绿豆水,然后才跟着进了老太太屋里,老太太正抱着栓栓抹眼泪,信封还是好好的没有拆开,木艾知道她是在等自己读给她听。

也没有多说什么,抽出里面的信纸,大略看了一眼,微微有些皱眉,“母亲大人在上,请受不孝孩儿一拜。因通行不便,几年未曾与母亲通信,劳母亲记挂。儿不孝,离家三年整之际,在此迎娶一良家女顾氏为妻,已生有一子,现年方四岁,未能及时报与母亲所知,望母亲恕罪。前月得悉,儿所在之部,欲替换年逾三十之人,儿幸在其列,遂有望年底携妻儿归家,与母亲团聚,尽孝床前。欣喜之余,特告之于母亲。盼母亲身体康泰。

不孝儿李生敬上

百花历四百三十七年八月十二

信读完了,木艾看着明显被父亲遗忘的栓栓还是一脸懵懂,而听说李家香火有续的老太太早已喜极而泣。她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没有发生的事还是不要瞎想了,转身放下信出去做菜了,自己毕竟是外人,至于这些家事,还是让老太太慢慢解释给栓栓听吧。

在厨房里转了一圈儿,木艾琢磨着要安排些什么菜色才好,空间里的东西倒是很多但是大部分又不能拿出来,只能炝了一个菠菜,拌了个小葱拌豆腐,在水潭里捞了条鱼红烧,最后又做了个红烧肉。主食烙了猪肉馅饼,好吃又顶饿。

等老太太拉着栓栓从房里出来时,她已经把菜摆在院里的石桌上了,这里有树荫遮蔽着阳光,比屋里要凉快许多。老太太坐下陪客,木艾按规矩要避嫌,所以带着栓栓在自己屋里草草吃了一口。想起家里就要回来三个人,到时候屋子一定不够住。她刚来时,是在老太太的房间住着养伤,而老太太一直和栓栓挤在一屋。后来她伤好了,就把放杂物的耳房收拾干净,住了进来。等到年底,栓栓的房间恐怕就得让给爹爹和后娘,那她要和栓栓一起挤在这小房间里?

所以赶紧盖好房子,搬出去,就成了她迫在眉睫的事情。房子图纸得赶紧整理出来,这两天就得安排一下再去一趟花王城。

饭后,木艾麻利的收拾了碗筷,看见每个菜基本都被吃光了,她微微笑了下,现代时有句话,叫做空盘子就是对厨师最好的夸奖,这些空盘子是不是就表示说她也是个好厨师呢。

那送信大叔看见她笑,误会她是笑自己吃得多,脸上就有些尴尬,他们当兵的,原本饭量就大,今日菜色又是如此美味,不知不觉间就都吃光了。“大娘,您老的回信写好了吗,我想在天黑前赶回花王城去。”

“啊,信就不用写了,大侄子方便的话,就帮老婆子带句话给我儿,就说,我等着他带着我的大孙子回来!”老太太一提起孙子就眉开眼笑。

送信大叔也不耽搁,起身就要告辞上路,木艾急忙拦住他,回厨房迅速把刚才多备出的馅饼装了一布袋,又从空间里拿了二两银出来,然后客气的一起递给他。

老太太这才想起来,自己只顾着高兴,忘记要给人家一些辛苦钱。多亏孙女想的周到,见那客人推拒不收,就硬是给他塞在了包裹里,然后连声道谢的把他送出了门。

那送信大叔无法,抱拳行礼,承诺一定把口信儿带到,利落的飞身上马远去了…

通往花王城的官道上,木艾懒散的躺在牛车上,一边看着两边倒退的风景,一边和二牛聊着房子的事情,她今日进城,当然还是做了男子打扮,所以也不怕别人看到她此时没规矩的样子。至于二牛,老实可靠的形象,在她心里已经扎了根儿,他看过她凭空变大米,看过她种的葵花一夜长高一尺,都没有任何惊讶,恐怕心里早不把她当正常人看待了。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再遇肖恒

(喜欢本书的朋友们,给两张推荐票啊,红酒传了半月了,推荐还没过一百呢!

走了几家书友的小窝,实在太受打击,大家的书都好红啊!

只有红酒的太可怜了!

我加油码字,大家如果看着还喜欢,就多多支持啊!)

牛车慢慢悠悠的赶着路,依旧是在晌午十分进了城,两个人约好了傍晚还在上次住过的客栈聚集,然后二牛去采买乡亲们托付的东西,木艾则找了家成衣铺,不到一刻钟,再出来时已经换了件宝蓝锦缎长衫,腰缠绣了银丝暗纹的宽带,又用镂空云纹银箍束了头发,摇身一变,好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佳公子。到附近车行雇了辆马车,说了地址,然后坐在车里闭目养神,足足走了两柱香的功夫,车夫喊道,“公子,您要找的地方到了。”

木艾利落的跳下车,付了车钱,回身打量起眼前的这座院子,据成衣店老板娘说,这里是花王城最好的造房匠师周老师傅的家。

从门前的宽度来看,这个小院应该不大,灰墙红门,古朴大气,可惜的是暂时看不到院子里的摸样。

抬腿刚要上台阶扣门拜访,没想到门却突然从里面开了,一老一少两人笑谈着结伴而出。木艾看见那稍年轻些的男子,就是微微一愣,心想这世界还真小,这人她认识,肖恒,仙客楼老板。

同样肖恒也看到了她,似乎不能相信一样,仔细看了好几眼,才一脸惊喜的几步跨下台阶来,拱手行礼,“哎呀,木兄弟!为兄这几日就头疼到哪里去找你,没想到今日在这里得以相遇,真是太巧了!这才仅仅隔了一月,木兄弟风采更胜当初,愚兄差点没认出啊。”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肖兄,这一向可好?”木艾脸上淡淡笑着,和他相互客套。

“好,好,愚兄光顾客气了,忘记这是周老的门前了,木兄弟到这里来,可是要拜访周老?”

“是的,小弟要盖所宅院,听人说起,周老技艺高超,所以特来拜访。”木艾爽快的把她的目的和盘托出。

肖恒听了就是一笑,“那可真是太巧了,我托周老修缮的庭院刚刚完工,来,我为你引荐一下。”

“有劳肖兄了。”木艾拱手道谢。

两个人一起走上台阶,木艾一边走一边抬打量那站在门前的老人,大约超出六旬的年纪,石青色长衫黑布鞋,头发灰白,梳理的一丝不乱,脸色红润,长须飘然,一派慈祥睿智的长者风范。

与此同时,老人也在打量木艾,这年轻公子多说能有二十岁的年纪,举止有礼,衣衫华美,显然不是穷苦之人。看他一头黑发如墨,用古朴的银扣紧紧束在头顶,剩下几缕披在肩头。露出的脸庞如白玉一般,如果严格说起来,容貌只能算是中上之姿,但是老人却敏锐的发现,在她的眉宇之中隐隐有光华透出,这就使得她整个人露出一种温润如玉,飘然出尘之感。

“周老,肖某突遇故人,刚刚真是失礼了,还望您海涵。”肖恒很是恭敬的对老人道了歉。

老人半点儿没有生气,笑着摇摇头,“肖老板,客气了”。

“周老,请容肖某给您引荐一人。这是我的知交好友,木艾木兄弟。”肖恒闪身把木艾让到身前,看她上前见礼,“周老,在下木艾,冒昧前来,还请见谅。”

老人连忙虚扶一把,“哈哈,都不必多礼了,天气太热,先进屋喝杯茶吧。”

三人一路穿过庭院,进了堂屋落座,木艾心里忍不住赞叹,和她先前猜测的一样,这个院子真的不大,甚至可以说狭小,但是,一路走来,石桌,花丛,拱门,围墙,窗棂,无处不见精巧细致,简直是一步一景,绝对配得上老人建筑大师的身份。

木艾也不啰嗦,喝了口茶,就开门见山的说出了她的请求。

“周老,在下今日冒昧前来叨扰,实是有事相商。前些时日,我在离此五十里远的李家村买了一块地方,打算建一座实用宽敞的宅院。听人说起周老技艺高超,所以,前来相请周老出山主持。”

老人没有立刻回答,笑着看了她一会儿,然后问道,“木公子,如果是一座农家宅院,有很多人可以建造,为何一定要请老夫前去?”

木艾也不多解释,从怀里拿出厚厚一叠图纸双手递到他面前。“周老请看完这些图纸,您就会知道,我一定要请您的原因了。”

老爷子接过图纸,慢慢展开。上面第一张是一副两进宅院的俯瞰图,大门、二门、游廊、东西厢房、耳房、跨院,正房俱全,结构倒是不算奇特,只是比他以前常建的动辄假山花园的大宅院,要更加紧凑些。若是在山村里,家族人口较多,建造一座这样的宅子确实很实用。

再展开第二张图纸,老爷子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忍不住几步挪到门旁的光亮处细看。

肖恒一直在旁边喝茶,没有多说话,心里一直在考虑着,要怎么留下木艾喝杯酒,然后探问一下他手里是否还存有香米,以解自己的“艰难处境”。此时见老爷子如此神色,就忍不住凑到跟前,一边帮忙扯着纸角,一边细细观瞧。他也刚刚修葺完宅院,自认图纸还是能看懂一些的,可是,这张图上画的一条条交错的像回廊一样的图案,他却怎么也没看懂。

“哈哈,木公子,容老夫猜测一下,您这第二张图上画的是一种取暖的类似烟道的结构,对吗?”

“是的,周老果然不负盛名,我还没有解释,您就已经猜出大概了。”木艾也来到近前,三个人就在门口重新找了座位坐下。

木艾接着解释她的新结构,“周老,我是南方人,不习惯咱们这里的气候,恐怕冬季严寒难耐,所以才冥思苦想,琢磨出这个办法,我为它取名地热。看着图纸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在我们平日常踩着的青石地面下,搭建一些烟道。冬日里,在旁边的耳房,或者经由灶间烧火,烟气在底下绕行,最终通过烟囱排出。这样屋内由地面散出热量,就不必放火盆取暖。这样的地热,我想在东西厢房、正房,跨院,每栋房子里都建造一间。另外,如果是贫苦之家,可以把这地热建得和平日的木床一样高,晚间歇息时,铺上被褥就可睡觉,应该比床铺要暖和许多。当然,具体怎么建造,到时候还要周老修改指正,在下毕竟是个外行。”

老爷越听他说,眼睛越亮,“好,好,木公子真是好灵巧的心思,老夫佩服之极。今日就大胆应下木公子的差事了,如若真能亲手建成这地热,以后这北方百姓冬日就不必挨冻了。”

木艾听他第一个提及普通百姓的寒暖,丝毫未在意自己的佣金,心里更加尊敬这个睿智慈祥的老人。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再谈买卖

老爷子和肖恒又打开了第三幅图纸,两个人微微一愣,这张图严格说起来,不能算是图纸,如果说是画作会更为贴切些。这是一座背靠西方的砖质房屋,尖顶房盖,其上没有铺灰瓦,只是覆了厚厚一层茅草。房子正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